书城文学冰凝血热
37529200000015

第15章 决战决胜车盘山——重庆广信电力建设有限公司500千伏张长线抗冰抢险纪实

五十年未遇的冰雪,让重庆电网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保障110千伏及以上主网架正常运行,是这次抗冰抢险保供电的首要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冰灾,重庆电网广大员工迎难而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严寒肆虐,不停地穿行于崇山雪海,巡线、抢险……与时间赛跑,与灾害搏斗,以钢铁般的意志,融化了坚冰寒雪,保护电网正常运行,谱写了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华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来自重庆广信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网建设和工民建筑的施工企业,今天我代表500千伏张长线全体指挥、作战人员,向各位汇报我们在武隆车盘山抗冰抢险的点点滴滴。

1月11日,当2008年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地飘洒在车盘山时,大多数人感到的是一种惊喜。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场降雪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

1月24日,500千伏张长线,这条川电东送的“渝鄂大通道”,在覆冰超过30毫米的重压下,部分铁塔带着沉重的叹息声轰然倒下。顷刻间,200万千瓦输往重庆的电力就此中断。

“争取时间,早日通电!”

1月28日一道紧急抢险命令传到了广信公司,一场看不见硝烟,却能闻到火药味的卓绝战斗,在风雪肆虐的车盘山彻底打响。

茫茫的白雪把整个车盘山裹得严严实实。远处7基高达70余米,重达50多吨的铁塔,有的耷拉着脑袋,有的扭曲了身姿,近4千米的线路如麻花一样,缠绕悬吊在半空中。给抢险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和危险。

2月6日,新年除夕,这是每一个中国家庭合家团圆的日子。然而在重庆,在车盘山上,一群广信人,却脚踏寒冰,头顶冻雪,在冰雪和凝冻覆盖的铁塔前无声地忙碌。看不清道路,辨不清方向,查勘小分队只能凭着经验和记忆下山,天色越来越晚,可他们走了几次也走不出那个叫“老鹰嘴”的地方。

夜,静得让人害怕,风,吹着松林的沙沙声让人毛骨悚然,手机也没有任何信号!湿透的衣服,让他们全身发冷。他们不敢再走,只能坐在原地,梳理记忆。

“师傅,我想家了。”徒弟苏狄望着师傅。

师傅拍拍徒弟的头,啥也没说,眼里分明流露着对远方家人的思念。是呀,今天是除夕,谁不想家,谁不想和亲人们一起吃着年夜饭,一起看春节晚会呢!

寒冷、饥饿蚕食着他们的体力,“不行!死也要走出这个鬼地方!”班长牟其利斩钉截铁地说。

振奋了精神,靠着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山老林里,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迷路,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当看到县城温暖的万家灯火,当看到远方亲人一个个手机短信和未接来电,3个堂堂七尺男儿,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酸楚,纷纷拨通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号码,听着那头家人的问候,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时,已经是大年初一的凌晨了。

春节刚过,抗冰抢险队迎来了最紧张的材料运输阶段。从材料场到作业点,所有塔材、机具都必须靠人力二次转运。200多公斤的绞磨,几十公斤的地锚,400余吨的塔材全靠作业人员肩扛手抬,从冰山雪道上一步步抬到山顶。山路崎岖、寒风凛冽,但每个人都不曾懈怠。

抢工期,早通电!

在塔材运输中,最艰险的莫过于100—101号塔之间的运输段,深不见底的沟壑,往返一次就需要5个多小时,这对于紧迫的工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索道在,我就在。”这是索道运输负责人陈江林的铿锵誓言。在现场,他永远像一只不知疲惫的“陀螺”,硬是领着一班敢死队,冒雪抢运了整整50个小时,将这批在良好天气状况下也需要一个星期搬运的塔材送到了指定地点,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2月19日18:16,眼看天就快黑了,在100—101号的塔深沟底,一直待命的黄祯云终于听到了对讲机里传来的紧急命令:“雾基本散去,再晚就无法看见,抓紧时间开线。”因为原本计划14:00开线的,由于大雾延迟了4小时。全体抢险人员的心都揪在了杂乱交绕的20根导线上。

此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黄祯云拿着沉重的开线钳,双手颤颤发抖,屏住了呼吸,向指挥部汇报。

“我开始动手了。”沉稳的声音越发显得紧张。

“啪”,第一根断了,“嗖嗖”,断开的导线从他身边飞速弹开,巨大的响声震彻山底。

“黄祯云,情况怎么样?”……对讲机里没有答音。

“黄祯云,请回话”“黄祯云,请回话”,依然没有声音……

10秒过去了,30秒过去了,对讲机里终于传出了黄祯云的声音,“好吓人,只差几十公分,再跑慢一点就惨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开线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从事线路工作近30年的老线路“精”,他非常清楚。他更清楚自己面对的危险和挑战,但他并没退缩,他只是说,我能做的也就是“选好开线点”“站好位置”“做好保护”这些能够想到的措施,其他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复杂的变化,只能听天由命……

一共20根导线,一共20次危险,黄祯云神经高度紧张,一步一步谨慎小心地操作完,他满头大汗,瘫坐在雪地上……

2月15日,正在现场挥汗如雨的副指挥长姜林接到了远在安徽当兵的儿子病重的消息,妻子的电话一个一个打来:“抢险少了你一个照样行,可儿子只有一个!赶紧回家吧!”妻子央求的话,深深击中了这个铁血汉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时间,他潸然泪下。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车盘山……

在热火朝天的100号塔下,他悄悄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只说了一句话:“儿子,爸爸对不起你!”便热泪盈眶,再也说不出话来……

2月21日,当妻子千里迢迢赶到车盘山探望他时,他却上到了最为偏远,只能步行前往的100号转向塔。肆虐的暴风雪封住了所有的去路。已经一个月没有见到丈夫的妻子,执意登上了一座与100号塔遥遥相对的山头。然而,眼前除了漫天风雪,她甚至看不见对面的山影。

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姜林的妻子再也忍不住地掉下了眼泪。现场领导当即决定,指挥频道暂停一分钟,留给这对夫妻。然而,望着茫茫雪山,她几次张嘴却嗫嚅无声,只是眼神呆呆地望着那可能稍不留神,就会断魂于此的山头……

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你一定要平安回家啊……

从新年除夕,到大年元宵,抢险队员就这样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

现场指挥长李峰,由于重感冒和长期疲劳的积压,脸部浮肿,眼圈发青,却重伤不下火线。

104号塔负责人张立伟,发着高烧,依然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

这样的人还很多,很多……

他们也是母亲膝下的儿子,他们也是妻子身边的丈夫,他们也是孩子倚靠的父亲。而这一刻,他们选择了别离,选择了风雪肆虐的车盘山,选择了更加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的领导也给予了队员们无比的关心。张春城总经理心系险情,九上车盘,彻夜难眠,与我们同甘共苦;甘德一书记在车盘山上对我们“勇担责任,无私奉献,敢于挑战”寄予了信任。重庆经济的发展对电力也充满了期待!2月28日23:00,随着线路的电流声吱吱作响,500千伏张长线终于恢复通电了!欢笑、眼泪、激动、兴奋都在那一瞬间倾势暴发!7个月的工程量,30天的恶战!只有自始至终在抢险一线抗冰作战的员工们知道,只有亲自在现场指挥作战的各级领导们知道,在这30天里饱含着全体抢险人员多少的艰辛和汗水啊!

是的,我们不会忘记领命之初,那一双双坚定的眼神和那冒着生命危险在荆棘中穿梭的身影。我们不会忘记那一幕幕干劲冲天,浴“雪”奋战,与魔鬼天气进行殊死搏斗,却百味杂陈的感人画面。我们不会忘记除夕之夜困在深沟,想家、想亲人的牵肠思恋……

是的,重庆电力人不会忘记,广信人更不会忘记,那个曾经为荣誉和责任而殊死战斗过,叫做车盘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