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遗落的名人往事
37528100000012

第12章 孝庄秘史(2)

在《清朝全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孝庄的姑姑嫁给皇太极之后的10年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件事令皇太极十分头疼。远在蒙古的宰桑也一直认为如果孝庄的姑姑没有生育,那么科尔沁和满族的结盟也就不算稳固,这是宰桑最不愿看到的情况。皇太极一直奉行父亲努尔哈赤的亲蒙政策,容貌出众不是他择妃的唯一标准,这时皇太极考虑更多的还是一种政治上的利益。为了后继有人,皇太极就继续从蒙古科尔沁部选妃。在这样的情况下,1625年,蒙古科尔沁的贝勒宰桑清醒地认识到,逐渐强大起来的努尔哈赤部将来一定会统一蒙古各部。为了确保本部族的利益,他在经过了无数个夜晚的考虑后终于下定决心,效仿自己的父亲莽古斯的做法,将二女儿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为妃子。13岁的布木布泰并不知道父亲的想法,也不知道她从此肩负起了家族和部族的使命,她只是依照这个决定与年长自己21岁的姑父完婚。9年后,宰桑又把大女儿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姑侄三人共事一夫。9年里,孝庄生了3个女儿,后来都下嫁到蒙古。在嫁给皇太极12年后,孝庄顺利地产下了福临(顺治)。或许正是从那时起,这个不能决定自己婚姻的蒙古族少女开始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而影响了一代王朝的未来走向。而孝庄真正开始她的政治生涯还得从福临即位说起。

两扶幼主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戎马一生的皇太极因病身亡。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造成了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当时最有力量争夺皇位的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异母弟睿亲王多尔衮。两黄旗主张拥立豪格,两白旗主张拥立多尔衮,双方剑拔弩张。最后各派达成妥协,立年仅6岁的福临为帝,由多尔衮摄政。福临生母孝庄的政治才能,孝庄姑姑——中宫皇后哲哲的地位,在这件事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6岁的福临在皇宫的大政殿举行登基大典,改年号为顺治,孝庄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史书上给人的印象是,由于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争夺皇位,二人势均力敌,所以才“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福临最终登上了皇位。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因素,从孝庄以后的作为可以推断出她在福临即位的问题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顺治帝即位后,孝庄太后教导他要任用贤人,远离小人,赏罚分明,勤学好问,生活节俭。由于顺治年龄小,朝中大事都由多尔衮执掌。开始,因为依靠多尔衮稳定政局,孝庄母子任凭多尔衮大权独揽,不争权。多尔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了大清国事实上的统治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多尔衮是他们母子遮风避雨的大树,另一方面也是笼罩在他们头顶的巨大阴影。在处理与多尔衮的关系上,孝庄表现得异常冷静,想方设法与多尔衮搞好关系,不惜委曲求全。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孝庄太后的软弱,而应该看成是政治上的一种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她绝不会放过任何能使自己站起来的机会。多尔衮的猝死就给了他们母子一个难得的机会。

顺治亲政以后,孝庄太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朝廷的局势,尽心辅佐儿子。顺治亲政时14岁,是一位少年天子,年轻气盛,遇事有时显得不够冷静,做事时免不了有些冲动和任性。孝庄太后就从旁加以指正,当出现差错时就加以补救,始终以国事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地妥善处理与儿子的关系。如顺治在位时,有两位皇后,都是来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第一位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孝庄大哥科左中旗卓哩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天生丽质,聪颖巧慧,但是好妒,性情奢侈,不讨顺治的欢心。婚后三年,顺治决定废后,最初孝庄不准,群臣也是百般阻挠,但是顺治执意废后并且一病不起,孝庄无奈之下,同意了。但她深知在中原尚未平定的情况下,满蒙联姻对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性,所以在顺治废后的第二年,她又将科左中旗二哥察罕的孙女嫁给顺治为后,史称孝惠章皇后。又如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面对郑成功的大举北伐,年轻的福临惊慌失措,打算退守关外,在受到孝庄太后严厉斥责后又要御驾亲征,最后孝庄找来汤若望才把顺治劝住。在顺治帝对董鄂妃的疯狂爱恋问题上,孝庄太后也采取了明智的态度,维护顺治的面子,从而不致于影响到清初政权稳定的大局。为了进一步巩固清朝的统治,她还极力拉拢汉族将领,如优待孔四贞(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被孝庄收为养女,后嫁与孙延龄),又把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等等,这些都充分表现出孝庄太后在执掌国政方面所特有的广阔胸怀和远见卓识。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年仅24岁的顺治帝因出天花而英年早逝。在孝庄太后的力主下,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登基,这就是康熙帝。孝庄太后从此被尊为“太皇太后”。

康熙10岁时,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孝庄就把他留在慈宁宫亲自抚养照顾。孝庄对康熙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遂平居独处,亦较以罔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意思是说小的时候,祖母就严格要求自己,在饮食、行动、言语方面都有规定,所以即使是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敢违反规定,不然就会受惩罚,正因为这样,自己最终成就大业。在康熙初年复杂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尤其是在为玄烨选后问题上,她一反清宫皇后无一不是来自蒙古的传统,亲定了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使索尼更加效忠皇室,来牵制日渐擅权的鳌拜。康熙十二年,三藩作乱,孝庄拿出自己的金帛,犒赏将士。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叛乱,她又向康熙推荐大学士图海,很快平定了叛乱。可以说“康乾盛世”局面的形成有着孝庄太后的莫大功劳。

孝庄太后经常告诫康熙说:“自古都说为君难,天下苍生无不抱厚望于天子。为人君者,必须明白得人心则得国的道理,使国家安定,安乐富庶,则国祚绵延无疆。你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唯其夙夜恪勤不殆,才可承继祖宗基业,也让我放心。”康熙帝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最终成为千古一帝。康熙能成就一番大业,固然与他的个人才能有关,但也与孝庄太后的栽培、教育以及出谋划策有一定的关系。康熙自己就说过这样一番发自肺腑的话:“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后寿终正寝,享年75岁。遵孝庄太后生前的遗嘱,在遵化马兰峪建陵安葬,这就是昭西陵。孝庄一生,历经四帝更替,扶助三朝,她的名字与清初许多重大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女性,孝庄既有雄才大略和力挽狂澜的政治家气魄,又淡泊名利,黜奢节俭,殚精竭虑,一心抚育子孙成材。她因此赢得了朝廷上下一致的敬仰,并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女性,在她身上仍旧存在着诸多未解的谜团,其中“孝庄故里”之谜就是大家最热衷的一个话题。

寻觅草原上的少女足迹

孝庄来自科尔沁,这毫无疑义,只是当年的科尔沁幅员辽阔,科尔沁左中旗的范围同样也无法清晰界定,这才造成了关于孝庄出生地的种种争论。寻找孝庄出嫁前留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足迹,是目前通辽考古学领域热衷的课题。通辽地区有一个普通的村落,因为名字的特别,而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

浩日彦艾勒,是位于科左中旗西部一个不大的村子。它的蒙语名字翻译成汉语就是王府屯或者王府院的意思。这个村中绝大多数居民都姓包,而孝庄家族姓博尔济吉特,译成汉语就是“包”,这似乎有着某种关联。村中原有一处庙址,由于现场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所以村民们的讲述就成了主要的考证依据。

当地老人说,庙的东边是蒙古包,庙的北边有一道墙,墙非常漂亮,他们小的时候还曾经在里面玩耍过。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这个遗址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有一排排列整齐的青砖和一些混杂在村民围墙中烧制考究的陶瓷碎片还清晰可见。考古工作人员在到现场考察后,已经认定这些青砖不是现代的,另外当地村民说他们垒围墙都是就地取土。所以从现存的这些遗留物和青砖碎片散布的规模上看,不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位达官显贵的居住地。浩日彦艾勒这个村子,就是当时科尔沁左中旗建旗之前的首领、孝庄的父亲宰桑的驻地。那么宰桑当年是不是真的就在这个地方作出了一个决定——远嫁年幼的女儿呢?三百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故事就如同被风卷起的黄土一样,早已灰飞烟灭,这掩埋在黄土中的青砖和瓦砾也无法告诉今天的人们事情的真相。

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就在宰桑把二女儿嫁给皇太极之后不久,消息传遍了整个蒙古部落。这使一直与努尔哈赤敌对的其他蒙古部落首领们大为恼火。为了教训宰桑的这种与敌通好的行为,同族首领们聚集了三千兵马,向宰桑府驻地绰尔曼城进发。一场同族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宰桑得知同族马上就要来讨伐他,他就在离绰尔曼城不远的老北山一带,作好了应敌准备。于是,前来讨伐的军队进入伏击圈后,就被埋伏在周围的弓箭手纷纷射落下马,宰桑部全歼来犯的军队。

根据这一传说,蒙古地方史的研究学者金福力京,几年间曾先后多次实地走访,试图找到绰尔曼城保卫战的战场遗址,以发现更多发生在年轻的布木布泰身上的故事。最后,他把目光停留在了浩绕林场。通过考古挖掘,发现了一个个锈迹斑斑的箭头,经过专家初步鉴定,这里的确发生过一场规模不小的战斗。但是单就发掘结果来看,并没有找到与绰尔曼城有关的直接物证,也就无法证实孝庄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然而这个传说使我们看到,孝庄的父亲宁可面对同族的讨伐,背负叛敌的骂名,也要将孝庄嫁给皇太极,9年后又将大女儿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可见,他通过联姻与满族结盟的决心是何等的坚决。父亲的决定显然影响了孝庄的一生。在嫁入清宫的62年间,孝庄将她所在的蒙古科尔沁家族与满清的和亲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清史稿》中记载,清代共有118位公主、格格下嫁蒙古各部落,下嫁科尔沁部落的就有24人,其中,孝庄的亲生女儿固龙雍穆长公主就嫁给了孝庄大哥吴克善的儿子弼尔塔格尔。

专家曾希望通过亲子鉴定的方式,从固龙雍穆长公主的骨灰中提取DNA以确定谁是孝庄的真正后裔,进而确定孝庄的真正出生地,来平息学术界和民间种种关于孝庄故里的争论。但是这个想法已经破灭,从固龙雍穆长公主的骨灰中提取DNA的工作失败了。看来,争论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孝庄年轻时代的面貌已经被成功地复原,现在这幅少女孝庄的画像,就挂在科尔沁博物馆大厅最显眼的地方。

这个将自己的传奇延续近三百多年的女人,用她的方式影响了一个帝国的兴衰。当今天的人们对她传奇的一生发出由衷的感叹时,她又向人们抛出了诸多难解的谜团。但人们相信,这个曾在满清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蒙古族女性,终有一天会从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