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草垛在国外较为普遍,挪威标准的大麦捆草垛是4.6米伊4.6米伊2.1米,垛顶做成屋脊形,以利排掉雨水。顶上压以旧轮胎,再用绳纵横捆住,防止风刮。有的为便于插入注氨钢管,打垛时先放一木杠,通氨时取出木杠,插入钢管就容易了。在我国,只有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房山区窦店村采用。他们的垛为方形或长方形,垛高2米以上,垛的长宽可以根据加工秸秆的数量而定。秸秆含水量约为20%,水可喷在每个草捆上,然后覆盖塑料,铺底的和覆盖的塑料膜要对齐、折好、压紧,所用的塑料膜为黑色,便于吸收阳光的热量。垛顶用重物压住,用绳纵横捆住,垛的四面用木棒压住,覆土盖紧。
玉米秸秆、高粱秸可用嫩秸秆扭成捆绳,在捆上结成上下两个捆圈,将玉米秸捆紧,千万不能用塑料绳打捆,以防牛吃下生病。
捆重20~30千克,秸秆水分控制在40%以内,在10厘米高的台地上纵横交错堆垛,放成长20米、宽2米、高2米的草垛,捆的两头卷回或用叶子包住以防秸秆头刺破塑料薄膜,垛顶中央堆高,以利排水,垛底两边挖排水沟,盖好薄膜后用土压紧。氨源用17%氨水,按液氨量计为干秸秆重量的3%。垛底预先放上塑料输氨管,管上两侧打孔,孔间的距离由近到远为16厘米、13厘米、10厘米、7厘米。氨水罐堆放在比垛底高1厘米处送氨水,送完后覆土将薄膜盖严,氨化时间同前,开垛后晾12小时,切短可喂,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由4%提高到8%,食入量增加。
窖处理的优点是可以防鼠咬,比较容易堆积,塑料膜用量少,占地也少;不过操作挖窖要费劳力,不宜多采用。
虞尿素、碳铵处理秸秆法。尿素或碳铵都可作为氨源处理秸秆,但尿素处理效果仅次于液氨,比碳铵要好。碳铵也叫碳酸氢铵,县一级的氮肥厂都能生产,它来源广,利用起来方便。尿素或碳铵处理秸秆与液氨处理相比,有其优点。处理时需要设备少,储存运输都很方便,也不像液氨或氨水那样,处理不当会伤害人体,如果不是大规模有组织地氨化,在农村一家一户利用尿素是很方便的,但利用尿素要考虑尿素分解为氨的速度,要使尿素分解快,就需加含酶丰富的大豆面,或周围的温度高,而秸秆的含水量又达到35%~45%,以利细菌繁殖。如果处理秸秆的尿素剂量大而大多又没有分解,大量留在秸秆上,饲喂牛则有氨中毒的可能。尿素或碳铵处理秸秆的方法是根据所称秸秆重量,称出尿素,将尿素溶于水,拌匀,再用喷壶喷到切短的或长的秸秆上,边喷洒,边搅拌,一层一层地喷洒,一层一层地踩压,一直到垛顶或窖顶,再压实,用塑料薄膜如上边所说那样遮住、压紧密封。
秸秆氨化的容器除用窖或堆垛处理外,还可用塑料袋或水缸,一般不宜过大。待秸秆与尿素水溶液搅拌均匀后,装入袋中压实、扎口、封严。为了预防老鼠咬,可在袋四周放些杀鼠药,或把袋埋入土中。水缸是另一种容器,把含有尿素溶液的秸秆放入缸内压紧,只需盖上塑料膜,压紧、封严即可,可以节省塑料膜。
愚氨水处理秸秆法。氨水是氨溶解于水的溶液。溶液在正常大气压下的最大含量决定于温度。
常用的氨水含量(以重量计)为25%,有的为10%或20%,相当于3%液氨处理的秸秆。氨水处理可先把切短的秸秆压入窖或垛中,铺底与覆盖的塑料折叠就绪,压紧,工作人员戴着防护设备在顶部一孔把氨水倒入,立即封口,如氨水浓度小,可以尽快与秸秆混合,马上盖上塑料膜封口。这种做法使氨扩散厉害,对人的健康有害,应慎用。这样处理秸秆,氨的分布不均,下层水大,上层氨分布有多有少,效果稍差,其优点是一次连氨带水一起加,避免了垛大加水一两天后再通氨而造成霉坏的可能性。
总之,氨水体积大,需要很大的容器,储存、运输、操作都不方便,只有在氨水施肥等特殊情况下方可使用。氨化秸秆在垛中或窖中,或者在其他容器中可保存很长时间,只要塑料膜不破,不漏氨,就不会霉坏。但必须经常检查,因为鼠害、人畜践踏、风吹雨打都容易损坏塑料膜。氨化秸秆到期后,就可开窖或开垛。如用液氨处理,秸秆的含水量在20%以下,就可打开一部分晾晒1~2天,气温低时,可适当延长,放走剩余的氨,接着就喂,喂完后再打开另一部分晾干再喂,直到喂完。如果用尿素或其他氨源处理,含水量大,就可将垛上的塑料全部取掉,将整垛的草全部晾晒,干燥后放入草棚或房舍内备用。为了便于搬运贮存,麦秸可以不铡。
舆人畜尿氨化秸秆法。利用瓦罐或水缸盛满切碎的小麦秸秆或玉米秸,再倒入新鲜的人尿,加盖,数天后就可以喂牛。这样用两三个瓦罐轮流处理,基本就可以满足数头牛的需要。
处理方法:秸秆与尿处理比例为1:3,处理时间为10~12天,尿中含氮14.3克/升,最高为25克/升。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短。
处理方法是将尿喷于秸秆上,放入密封的塑料容器中。利用尿的好处:尿可就地取材,是一种再生性资源;尿是污染源之一,对环境有影响,利用之后可变废为宝;尿的化学成分中有丰富的尿素,可用来氨化秸秆,另外有磷、硫、氯、钠、钾,是牛采食秸秆时最需要的,尤其是磷和硫;尿除氨化秸秆外,还可作蛋白质补充料;尿可代替尿素,缓解尿素供应,降低处理成本。
余氨化秸秆的品质鉴定。主要是通过感官鉴定。质地:氨化秸秆柔软蓬松,用手紧握没有扎手感。颜色:氨化的麦秸颜色为杏黄色,未氨化的麦秸为灰黄色;氨化的玉米秸为褐色,其原色为黄褐色。如果呈黑色或棕黑色,黏结成块,则为霉败变质。pH值:氨化秸秆偏碱性,pH值为8.0左右;未氨化的秸秆偏酸性,pH值为5.7左右。发霉情况:一般氨化秸秆不易发霉,因加入的氨具有防霉杀菌作用。有时氨化设备封口处的氨化秸秆有局部发霉现象,但内部秸秆仍可用于饲喂奶牛。若发现氨化秸秆大部分已发霉,则不能用于饲喂奶牛。气味:一般氨化秸秆有糊香味和刺鼻的氨味。氨化玉米秸的气味略有不同,既具有青贮的酸香味,又有刺鼻的氨味。
俞氨化秸秆的饲喂。氨化设备开封后,经品质检验合格的氨化秸秆需放氨1~2天,消除氨味后,方可饲喂。放氨时,应将刚取出的氨化秸秆放置在远离牛圈和住所的地方,以免释放出的氨气刺激人畜呼吸道和影响奶牛的食欲。若秸秆湿度较小,天气寒冷,通风时间应稍长。取喂时,应将每天饲喂的氨化秸秆于饲喂前1~2天取出放氨,其余的再密封起来,以防放氨后含水量仍很高的氨化秸秆在短期内饲喂不完而发霉变质。氨化秸秆喂牛应由少到多,少给勤添。刚开始饲喂时,可与谷草、青干草等搭配,7天后即可全部喂氨化秸秆。使用氨化秸秆也要注意合理搭配日粮,喂氨化秸秆适当搭配些精料、混合料,以提高饲喂效果。
2)秸秆的碱化处理。氢氧化钠碱化法是最早应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氢氧化钠能比氨化更有效地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碱性物质能打断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连接的酯键,溶解与细胞壁多聚糖结合的酚醛酸、糖醛酸、****基,增加纤维素之间的空隙度,使细胞壁膨胀疏松,增大瘤胃微生物附着的数量,提高纤维素的降解率。氢氧化钠处理之所以能够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是因为它能溶解一部分半纤维素,使纤维素膨胀,破开细胞层之间的联结,从而为瘤胃微生物接近和分解纤维创造了条件。
①轮流喷洒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含钠15~25克/千克和钙10~15克/千克的大麦秸干物质)轮流喷洒秸秆,不用冲洗,最后用磷酸中和,中和液中还有微量元素、尿素、糖蜜、维生素,经喂养后,有机物消化率达66%,其代谢能含量为9.2兆焦/千克干物质。处理过的草可增加牛的食入量。
②浸泡法。浸泡法是由挪威人森德斯托尔于1979年提出来的,在发展过程中这种方法在提高秸秆消化率与节省用水以及工序方面都有一些改进。此法是将大麦秸秆在1.5%氢氧化钠液中浸泡0.5~1小时,晾干0.5~2小时,在10℃左右“成熟冶3~6天,以提高消化率。浸泡第二批时要添水,即每千克秸秆加60~65克氢氧化钠,以保持氢氧化钠液1.5%的浓度。浸泡处理的秸秆与氢氧化钠处理的秸秆相比,饲喂效果好,喂奶牛可多产奶。食入量可达到8.3千克干物质,但不能作为唯一粗料喂奶牛,喂量可接近日粮的一半。
③干处理。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英国、丹麦首先使用的方法。当时,利用青草压粒设备试制了碱化秸秆的颗粒,制作过程中不冲洗氢氧化钠而只用酸中和,这样就节约了水资源。新的工艺是在一定温度和大气压下进行的,反应时间只有0.5~1分钟,其颗粒饲料的消化率与贝克曼法处理的饲料相近。它是一种低蛋白质能量饲料,可以代替部分谷物。
干处理的效果与温度、压力、碱的用量和反应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经过消化试验,处理温度可在80~100℃,压力可用50.7伊105~101.3伊105帕。碱的用量对消化率影响比压力、温度大,以每100克秸秆干物质加5克氢氧化钠为好。根据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x克/100克秸秆干物质)计算有机物消化率(9MI)的公式是:
工厂法:OMD=50.1+4.02x(Rexen,1976)
农场法:OMD=42.3+7.01x-0.34x2(Wilkinson,1978)所制的产品有两种,一为颗粒,直径在4~25毫米;一为草块,直径为50毫米。原料含水量对颗粒的坚实度有一定影响,一般要求在20%。在这样的水分含量条件下,氢氧化钠同时又起黏合剂的作用,可使颗粒不会松散。
④碱化秸秆的饲喂。工业法碱处理秸秆后,其有机物消化率由45%~50%提高到60%~70%,其代谢能(兆焦/千克干物质)由3.54提高到7.08~7.55。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最高可喂到38%。
氢氧化钠处理后,氢氧化钠残留在秸秆或颗粒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采食量。干处理秸秆残留的钠量最多。采食干处理的秸秆饲料后,在较短时间内就会使瘤胃上部液体中pH值超过8,奶牛采食停止,直到pH值降到7以下才又恢复采食,与青草青贮或与玉米青贮混喂,这样可增加适口性。
粗饲料除供给能量外,它本身对牛、羊也是一种营养成分,因而在奶牛日粮中要求每100千克体重有1.5千克粗饲料或日粮干物质中有17%粗纤维或21%酸性洗涤纤维(NRC,1978)。粗饲料过度粉碎除降低乳脂率外,还会引起瘤胃膨胀、角质化不全、酸中毒、肝脓肿和真胃移位。所以秸秆的颗粒作为完全日粮时,一部分还必须粗一些;如果作为浓缩饲料,一部分就可适当细一些,因为还要喂别的粗饲料。
由于碱处理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和能量,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喂量可占高产奶牛日粮的38%。
3)秸秆微贮法。
①秸秆微贮的制备及取用。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粉碎的作物秸秆中加入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的容器(如水泥池、塑料袋、大水池等)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奶牛喜食的饲料。微贮饲料具有易消化、适口性好、易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第一,先将秸秆发酵活干菌菌种倒入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再倒入0.8%~1.0%食盐水中混好。
第二,铡短秸秆。铡短秸秆不能超过3厘米,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微贮利用率。
秸秆入池或入其他容器:先在底部铺上20~30厘米厚的秸秆,均匀喷洒菌液水,压实后再铺放20~30厘米厚的秸秆,再均匀喷洒菌液水,直到高于窖口或池口40厘米。
第三,秸秆装满经充分压实后,在最上面一层均匀洒上食盐粉,食盐的用量为250克/平方米。盖上塑料薄膜,再在上面铺20~30厘米厚的麦秸,再盖上15~20厘米厚的湿土。特别是四周一定要压实,不要漏气。
第四,为了进一步提高微贮料的营养价值,在微贮麦秸和稻草时,最好加入0.5%的大麦粉或玉米粉或麸皮。方法是铺一层秸秆撒一层粉。
在喷洒菌液和压实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秸秆的含水量是否合适,各处是否均匀一致,不得出现夹干层。含水量的检查方法是,抓取秸秆试样,用劲握拳,若有水滴顺指缝下滴,则较为合适;若顺指缝往下流水或不见水滴,应调整水量。
优质的成品玉米秸应呈野橄榄绿色,稻麦秸秆应呈金黄色;如果呈褐色或墨绿色,说明质量较差。开封后应有醇香和果香气味,并伴有弱酸味;若有腐臭味、发霉味,则不能饲用。微贮很好的秸秆,手感松散,且质地柔软湿润。
一般经过30天即可揭封取用。取料时从一角开始,从上到下逐渐取用。要随取随用,取料后,应把口盖严。牛的微贮饲料用量以每天每只5~12千克为宜,可与其他草料搭配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