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的现代化
一、什么是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课题。有人认为,人的现代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是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即包括适应社会现代化要求的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与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有人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所具备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精神境界、思维能力、心理特征、文化心态、科技意识、劳动技能等各种素质的总称。有人把人的现代化涵义总结为两点:一是人的理性的增强,二是人的主体性的增强。人的理性的增强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科学、道德和法律化;人的主体性则表现为人在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更加自主、能动并且具有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其理性的基础,而人的理性是其主体性的反映。主体性是人的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确立乃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所在,也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所谓人的主体性,就是人区别于客体、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属性。它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的表现,然而,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主体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确立和确证的。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化。通过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实现根本转变,从而人能够更好的建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人的本质,张扬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现阶段,人的现代化就是实现“四有”新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关于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先后关系,有人认为人的现代化应当先于社会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现代化,理由是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现代化的人才能建设社会现代化。有人则认为社会现代化应当先于人的现代化,理由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素质与观念。其实,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也没有必要非要分出谁先谁后的问题。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探讨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文化心理机制,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心理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并不是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受到影响,倒是人的思想首先起了变化,然后再影响经济政治文化体制。
二、人的现代化途径
人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起作用的过程。因此,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明确各种因素所起作用的性质,然后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人的现代化。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目前来说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主要有三种: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每种经济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性质以及规模是不相同的。
(1)在自然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型主要有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政治关系、宗教关系等。在地缘关系中,人们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相互之间非常熟悉,相互之间具有比较深厚的情感,所以关系强度大,很容易形成地缘群体。这种地缘群体具有首属群体的性质,它对群体内的成员保护,对群体外的成员排斥,所以它的群体规模在很长时间内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即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城市中有很多地缘群体,这种群体往往集中从事某一行业,并且定期聚会,讨论本群体内存在的问题。每个成员都不能背叛群体,否则会受到严厉惩罚,因此地缘关系对人的社会交往是具有极大限制性的。在血缘关系中,人们之间由于生育和婚姻而发生紧密联系。这种关系由于成员间具有情感依赖关系,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这种关系所形成群体的规模也是有限的。在血缘关系中,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也限制了社会个体的交往规模。特别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与血缘关系是叠加的,这就更限制了个体的流动。在自然经济中,政治关系是人们扩大其社会交往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影响,政治关系中也掺杂着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形成********集团和血缘政治集团。所以在政治关系中,条块分割的情况大量存在,形成众多的政治帮派。宗教关系虽然能够使个体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建立社会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这种关系不但不能发展人的本质,相反他却扼杀人性。总而言之,在自然经济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规模都是有限的。它们都限制人的社会交往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限制了人的眼界。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政治关系、单位关系等。在计划经济中,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行政指令,所以政治系统掌握经济资源的分配,政治权力成了支配一切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政治体制容易形成“官本位”体制,上、下级之间是绝对服从的关系。人变得不再重要,任何人只要在某一职位上,他就有相应的权力。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也变得单一,那就是政治标准,人变成“单向政治人”。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一个单位或者系统当中,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单位承担,个人离开了单位根本无法生存。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生活的人们思想毫无活力,唯本本、唯权威,领导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可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但人的社会交往被限制在单位或系统以内,而且人的主体性被扼杀。
(3)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能够使人们的社会关系突破地域、血缘、政治等因素的限制,人们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商品交换关系给人们社会关系带来的变革主要是由于它改变了人们交往的媒介。在地缘关系中,人们的交往发生在一定地域内,地域的固定性和独特性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受到较大限制。在血缘关系中,人们交往的媒介是生育和婚姻,由于生育和婚姻被一定文化严格限制,所以人们靠血缘关系也不可能使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在政治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围绕权力而展开,这种交往关系只能限制在政治系统内,并且这种关系十分重视权力等级的差别,因而在政治系统内部人的交往也会受到严格限制。商品交换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媒介发生了彻底改变,货币作为一种新的交换媒介出现并迅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在最初是由贵重金属做成的。金属作为一种自然物质,具有以下特点:不易损坏、物理特性不因产地而改变、能够被精确的计量。这些特性使得商品交换能够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之间进行交换,从而使得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成为一种趋势。商品交换讲究平等性,两个不等值的物品是无法发生交换的。商品交换的平等性导致了交换主体的平等。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条件下,人的自身价值往往是由占有货币量的多少来确定的。这样,人为了增加自身价值,往往与别人展开竞争以获得稀缺资源。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地学习,努力工作。在货币这种社会交往媒介的刺激下,人的活动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向更深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社会交往不断扩展,人的本质力量能够得到不断的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