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37490400000012

第12章 通过言谈方式看人内心(6)

总之,无论初次见面或者对相当熟悉的人,言谈之间的话题往往能直接表现这个人的兴趣与思想。下面介绍几种通过话题认识他人的方法:

1.从谈话的内容和范围可探视出对方的心理

话题乃因人而异、多姿多彩的,假若你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气质等,最简洁的方法就是注意其话题的内容、范围与其本身有何关系。国外电视上有一种谈论自身问题的节目,是解决此问题的决窍。节目大多是以毛玻璃遮住谈话对象的上半身。或者把摄影机摆在谈话对象的后面,摄取其背影,一方面激发观众的强烈好奇心,一方面谈论有关个人私生活方面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一味地刺激观众的好奇心,有失谈论自身问题的原意。不过,据这类节日制作人表示,谈话对象好像蛮不在乎,极欲倾诉个人生活方面的烦恼。

某位制作人曾就这些志愿上电视节目谈论自己问题的人,发表过一番深切的感想。他说:“希望上节目者,几乎全为中年女性,当我实施预录时,可说一语惊人者多。大部分的人都希望细述她自己由出生至目前的人生遭遇。当经过审核决定人选之后,便一一通知被删除者,这时,对方必定有暴跳如雷的反应。可见这些人都认为惟有自己的话,才是他人应该洗耳恭听的。”

担任制作人的确也很为难,对这种喜欢谈论自己身世的中年女性而言,最关心的对象就是自己,她们深信世界乃是以其本人为中心,此可谓一种自我陶醉。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具有任性的性格。自我陶醉发生在女人身上的情况较男子为多,因此,邀请女性上此类电视现身说法,是理所当然的。小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常以“我……”为话题侃侃而谈;大人如果也只关心自己身世,谈话内容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话,可以说是具有幼稚心态的人。

此外,不仅对自己如此,凡是动辄把话题集中在自己家人、工作、家庭周围的事物的人,也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2.喜欢追究对方私事的人具有强烈的支配欲

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相反,有些人不愿涉及自己的事务,话题尽是在他人身上或私事,这就等于侵犯了对方的“个人地带”。

在男女之间,除表示深度的爱情与关切外,一味地想知道对方的种种事情,甚至洞悉对方的缺点,其人就具有喜欢支配他人的性格。

喜欢追究别人私事的人,以女性居多。对于与自己并无多大关系的人或出名的人物、明星等,总喜欢评头论足、闲话家常。此种情形,除了存有支配心理外,尚有一些复杂因素在内。有些外国女性周刊,就是专门为谈论名人的绯闻与轶事而创设的。曾经有一个调查小组,使用小型录音机,窃听一群主妇聚会时的谈话,而后将此谈话内容经过分析,发现谈论最多的是有关他人的闲言碎语,依序为儿女、丈夫、自己的话题等,大约近一半多的话题,都耗费在讲述他人的闲话中。

这种热衷于谈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或影星、歌星等闲话的人,大都为心灵空虚、孤独、缺乏知心朋友的人。由于谈论对象与自己毫无关系,因此可以开怀地畅谈,无所顾忌,从而,也能使自己的孤独感得以暂时消失。

3.牢骚满腹与内心差异

压抑内心的问题,并不仅限于私生活方面的困惑,也有很多是由于工作上的不如意,导致欲望无法获得满足的情况。一般人遇到这些情况时,大都以不在乎、不满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依其种类,了解其究竟是什么没有得到满足。当我们走进办公处附近街上的咖啡厅时,周围所传来的谈话内容,几乎都是有关工作方面的不平和不满,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工薪阶层人士,好像没有其他话题可谈似的。但是,惟有如此,才能发现企业界人士的缺点。至于这些发牢骚者,甚至大都未曾意识到自己心中欲抒发的是所压抑着的不平情绪。

瑞典学者就此情形做了一些调查。经过对200名女作业员做面谈调查后,发现凡是对工资不满的作业员,大都缺乏敬业精神,对工作的不热心,虽说是因工资太低,但经过仔细分析,却是厌恶工作的心理在作怪,以致转嫁为工资低的现象。

此情形与《伊索寓言》中的狐狸理论相同。狐狸想吃葡萄,但却摘不着,便说:“那葡萄是酸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为失败的不愉快体验与自卑感等寻找适当的理由来自圆其说的现象被称为“合理化”现象。因此,那些在你身边,一有机会便抱怨薪水低的职员,就与狐狸一样。这是在把对工作缺乏热忱的心态,予以合理化。

薪水阶层的不满与抱怨,除了薪水之外,也有相当多的人对上司不满。此种话题也是上述所谓的“合理化”现象。

“那位科长如果不与副总经理的女儿结婚,想必早被下放到分公司去了。那个家伙集无能于一身。”这种诽谤上司的人,大都具有急于升迁的欲望,具有出人头地的性格特征。

4.对部属好提当年勇的人,表示其难以顺应时代潮流,或无法适应目前的工作

假使无法“合理化”或转变为其他话题或不敢正视现实而发牢骚时,这类人是在压抑着心中的不满,就会以特别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嫁祸他人、借开玩笑伤人、在酒席上以上司为话题借酒发疯、以开玩笑方式予以谩骂等,以发泄内心对上司的不满情绪。

以半开玩笑的方式数落别人,即使对方介意,说话者本人却可以推脱责任。此虽属一种卑劣的手段,但却能借着开怀畅谈而减轻敌意与憎恨。无论如何,在开玩笑之时,往往可表示出其真意来。

此外,也有人不采取抱怨、不满的形式来发泄欲望未获的不满心情,而是以完全相反的形式,比如以自夸等表现出来。有些看起来像是干部阶层的中年职员,经常会在酒廊等处,对一些年轻职员谈起昔日的风光经历,言者洋洋得意,听者却会扫兴异常。从心理学看,自夸者乃是一些无法顺应新时代变化,或者升迁毫无希望,或者无法适应工作以及欲望未获满足的人。他们试图忘却现在,并以过去的种种来自求解脱。弗洛伊德把此称之为退化现象。在这种如梦般的表面话语中,潜伏着不可救药的不满欲望。这种人具有软弱和虚荣的双重性格。

5.无视他人言谈的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支配欲

人们的心理表现并不都限于话题内容,在我们的谈话中,最讨厌的是不顾他人正在发言,从中插嘴提出毫不相关的话题的人。有些公司总经理在听秘书报告有关行政业务之类的话题时,往往突然打断道:“啊,对了,明天的会议暂停,我要去打高尔夫球。”这种突如其来的话,常使秘书不知所措。这种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支配欲,无视对方的存在,唯我独尊。这也可能是由于欠缺体谅心所致,但是,假若同事或朋友之间有这种类型者,就绝对谈不上团结合作精神。

刻意制造自己话题的人,也具有支配欲和表现欲。不愿由他人掌握主导权,总希望自己始终占据优势地位。

此外,言谈中不断转变话题并非不可,但是,假如毫无条理地东拉西扯,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便会立即扯到不相干的言谈上。在精神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意识奔放”。当然,这是一种病态,如果一般人也呈现这种情况,话题忽东忽西、毫无条理的话,就是由于脑子思考力无法集中、支离破碎造成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与其说他话题丰富,倒不如说是缺乏逻辑思考的人。

以上所述,均是言谈者自身提出话题的情况,其中也有人并不有意提出话题,而是具有追随对方话题的倾向。一般优秀的访问者或节目主持人,大都会运用这一点,帮助对方扩大其话题,使对方能充分发挥他自己拥有的知识与谈出所知道的情况。这一类型的访问者,从其性格上观之,可以说是对他人理解较深,而且是宽容、有雅量的人。

6.话题有时也会掩饰心绪

有些人可以从其话题中了解其性格及当时的心情,但也有人却有意避开对某种话题的反应。一个人对异性和金钱等,有强烈的欲望或与感受之物直接接触时,大抵都深恐自己的心事被对方识破,因此在潜意识中便试图逃避。某个人的话题,乍听起来似乎与一般人并无异样,可是其心中却隐藏着特殊的心理状况。

例如,有一位长相滑稽、皮肤黝黑的男生,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印度阿三”的绰号,并经常以此为话题,向他开玩笑,而他总是面带微笑接受这些并无恶意的嘲弄。可是有一天,他居然由于自卑过重而留下遗书自杀了。原来,当别人以“印度阿三”为话题而高谈阔论时,他深怕表现出特别的反应,会被别人看出他不悦与自卑,因此只好将心中的苦恼压制住,在同学面前用强笑加以伪装了。

但是,即使怎么掩饰,都可能由于勉强做作而露出破绽。因此,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切都可以预先防范。

10.语言风格昭显个人品格

语言是鉴定一个人品性的重要依据。因为人的思想及情感往往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语言风格也是个人品格修养的显示器,一个人的品格修养会在其或俗或雅的语言风格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1.高谈阔论型

这种人认为办大事者应不拘小节,因此常常不大理会细节问题,琐屑小事从不挂在心上。在生活上,他们从来不会在乎西服掉了一两颗纽扣之类的芝麻绿豆小事。他们考虑问题宏博广远,善于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事物。他们的思想富于创见和启迪性,即使不是“绝后”的,也往往有“空前”的意味。缺点是理论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论述问题不能细致深入。由于不拘小节而可能会错过重要的细节,给后来的事情埋下隐患,所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是他们最应注意的。

2.风趣幽默型

说话风趣幽默的人,想象力丰富,颇具创造力,而且看重自由自在的生活,崇尚快乐自由的个性。因为他们发现,在很多场合下,适当的玩笑可以消解压力,调节拘谨得令人窒息的气氛,因此他们经常运用幽默来改变紧张的氛围,从而成为受大众瞩目的“减压员”和“空气调节师”。

他们童心永在,是顽皮、爱开玩笑的人,他们已经找到幽默在生活中所蕴含的力量,而且希望把这股力量带给真正需要它的人,同时也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喜剧色彩。

3.辛辣讽刺型

这种人知识丰富、言辞激烈而尖锐,对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精当。

他们天生懂得嘲弄而且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往往视角独到。他们有能力把弥漫在政治、经济和娱乐界的弊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但更重要的是,这么做能够表现出他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愤慨。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们宁可透过重点式的夸大和讽刺为改变而战,也不愿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反应也快。针对他人的能力,他们往往都能居高临下,做一个批判者。

4.挖苦损人型

这种人是文学爱好者,总爱话里有话。一开始,别人以为他们机智风趣、视角独到,但最后,终于发觉他们心怀叵测,并不在乎他人。在许多方面,他们和自嘲型的人有同样的心理,不过他们往往是指桑骂槐更为隐秘。他们相信先下手为强,不过,他们的矛头是指向那些令他们紧张和恐惧的人与事。只要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成就,就开始嘲弄别人的成就。

他们的挖苦兼嘲笑就像一剂毒药令人痛不欲生。其实,这一切反而反映出他们心中的消极思想以及对自我的否定。他们希望在对比中否定他人,抬高自己。但事与愿违的是,无论他们多么擅长挖苦,多么精于刻薄他人,却永远无法放开自己。

5.犀利锋锐型

这种人言辞锋锐,抓住对方弱点就狠打猛打,不给对方丝毫回旋的机会。他们善于抓问题要害,而且往往一步到位,常以问题专家的眼光去看待对方。所以他们有可能会忽略从总体、客观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与关键,而舍本逐末甚至断章取义。

6.从容平和型

这种人性格优雅平和,为人宽厚仁慈,他们说话做事不仅从容不迫,而且十分严谨,决不会轻易得罪一个人。他们为人处事豁达又有规范,而且周密细致,反应敏捷果断,属于细心思考型人才,但又有恪守传统、思想保守的倾向。如果他们能对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而非偏见排斥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从容平和,具备长者风范。

7.自我嘲讽型

这种人心胸较为开朗,能够像鲁迅一样自嘲,这也可能是他们维持平安幸福的秘诀之一。被自己嘲笑,其实也是改掉自己缺点的一种方法。先别人一步嘲讽自己,无形中排除了外来的某些可能的诽谤,使自身的处境较令人同情或爱怜。事实上,这已成为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8.添油加醋型

这种人接受新生事物很快,捡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就像要给生活增加佐料一样。因此,他们总是跃跃欲试,不吐不快,把听到的一些精彩言论,很快地加以模拟应用,并推陈出新。缺点是不能对这些言论进行更深的研究,遇到问题时没有主见,不能独立面对困难,性格软弱。

9.哗众取宠型

这种人喜欢到处扮小丑,模仿古怪的动作,或在头上戴个纸袋说些滑稽的笑话。哗众取宠、引人注意是他们行为的原始动机。他们十分善解人意,懂得体贴、关怀他人,只是尚未失掉童稚之心。他们懂得享受生活,即使80岁了,仍然会去荡秋千。

10.标新立异型

这种人独立思维能力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普遍的说法常持否定的态度,他们“标新”是为了“立异”,做事常常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向权威与传统挑战。他们的优点是不受礼法约束,精于谋略,开拓性强。缺点是不能冷静思考,容易偏激从而不被世人理解,往往孤立无援,最终毁于一旦。他们最适合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