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德才兼备
37487000000017

第17章 注重能力培养,做到有才(1)

1.品德是你的商标,能力是你的本钱

“道”是个会意字,由“首”和“走”构成,它告诉我们道德首先要力行(走)。能够力行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

对一个身处职场的人,道德修养和能力提升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组织真正需要的人。

下面是一位教营销课的教授讲给他学生的一个故事。

一个身体强壮的年轻人到伐木厂去应聘伐木工,老板看他身体壮实挺适合干这个,就让他留下来了。第二天这个人很早就起床,一天下来伐了20颗树。老板夸奖他:“你真行,你是我们这里一天伐木最多的人。”

第三天这个工人起的更早,但是一天下来伐了17颗树,不过老板说:“17颗你也是最多的了。”第四天这个工人起得更早,结果到最后只伐了15颗树,老板说:“15颗你也是最多的。”

这个工人开始疑惑了:为什么我每天伐树的数量逐渐下降呢?老板就问:“你的斧头磨了吗?”这个工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斧子钝了的缘故。

很多时候,我们就如同这位看法木头的年轻人,并非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缺乏工作的技巧。所以,这不是品德问题,而是能力有问题。在今天的职场上,品德是一个的商标,而能力则是我们生存的本钱。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台精密仪器出故障了,修理工找不出问题到底在哪儿,没办法,只得请一位著名的工程师前来指点。

这位工程师在现场看了一会儿,随手用粉笔在机器的某部位画了个圆圈,表示问题就出在这里。一试,问题果然出在那儿。

付报酬时,开出的账单是1万元,人们都认为要价太高了,因为他就只画了个圆圈!工程师笑了笑,在账单上补充写道:“画圆圈1元,知道在哪里画圆圈9999元。”

知道什么是过硬的本领了吗?这就是!

这就是你高于别人,走到哪儿都受人尊崇的真正的本钱!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学得真本事,卖与“帝王家”。

苏秦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在战国角逐、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中,他曾经大显身手,先后游说燕、齐、赵、韩、魏和楚各国,使之联合起来以御强秦。在东方各国合纵的强大声势下,秦国曾一度被迫归还部分侵占韩、魏的土地,并取消帝号。史称:“六国合纵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司马迁在写完苏秦的事迹后,亦称颂曰:“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纵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其实,苏秦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杰出外交家和学者,在其年轻时曾经遭遇过一段很是坎坷困难的境遇。苏秦出外求学,四处游说,但是不为人君所用,回到家里穷困潦倒,受到全家人的讥讽挖苦,当时他的心绪是可想而知的!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就此灰心丧气而沉沦下去。史载:“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他还总结了过去读书失败、不得法的经验教训,史书还记载说:苏秦为了研究《阴符》之谋,不仅“伏而读之”,“简练以为揣摩”,并且“读书欲睡,引银白刺其股,血流至踵。”其攻读的刻苦程度,真是跃然于纸上。这便是苏秦读书“锥刺股”的来历。

终于,苏秦成为了纵横家的大学者,口似悬河,才华横溢,为后来游说各国国君,称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归根到底,要想为自己找到一片用武之地,最根本的还是要练就过硬的一番真本领。所谓“艺不压身”,只有本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而任何人也无法夺走的本钱。

许振超的事迹在百姓中引发了强烈反响,面对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震撼世界的创造,很多人开始思索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从许振超所在的那个不起眼的桥吊岗位上,我们悟出道理: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挺起脊梁。

许振超绝不会想到,在他54岁的时候成了全国的名人。但他从一开始踏入青岛港的门坎,便想到了“当不了科学家,就立志做个能工巧匠”;许振超大概不会想到,青岛港会发展得这么快。但他从当了一名码头工人时就想到了,在空间不大的桥吊岗位上努力奋斗,就能够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他立志岗位成才,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后,品尝到了“梨子”的滋味。与许振超对比一下,那些抱怨岗位难有作为或怨天尤人的人,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了。

许振超的事迹告诉人们,做事先立志,然后练就过硬的本领。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不管你所在岗位的条件是好与差,只要你横下心来,科学地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树起“小人物”的大旗帜,牢牢地在岗位上站住脚,挺直脊梁响当当地走路。

2.知识本身没有力量,运用知识才有力量

培根有一句名言,叫做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本身并不能产生力量。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与强弱,不仅只看知识量的多少,而且要看知识运用率。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拥有知识未必有能力;有了能力,可以判断他有一定知识。

有一天,小黄鹂鸟向鸟们建议:“我们应该推选一位勇敢的国王来领导大家,谁是鸟类中最伟大的,我们就选它出来当国王!”

鸟儿们都赞成这样的提议。这时候,一心想做国王的孔雀先开口了:“各位,大家就选我做国王吧!我的羽毛是最美的!”

说着,孔雀就把它那美丽的尾巴炫耀地展示出来。

鹦首先附和,它说:“有这么漂亮的鸟做我们的国王,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我们就决定选孔雀为我们的国王!”

这时,麻雀却不赞成地说:“不错,孔雀是最美丽的,但是,像我们这么弱小的动物,被人侵袭时,它有什么能力来保护我们呢?与其选一个美丽的国王,倒不是如选一个在危险的时候能够挺身救我们的国王吧!”

众鸟听了麻雀的话,都点头赞成。

最后,大家经过投票,选举了强悍的老鹰为百鸟之王。

这个故事说明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力是制胜的关键。

在心理学中,能力主要是指那些可以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质,如反应速度、记忆力、运行速度、逻辑推理等。

在心理学中,能力概念不同于知识、技能概念。能力是指那些可以使任务得以完成的心理特点,知识则是指认识的结果,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有的人知识掌握得不少,但未形成能力,即所谓的“书呆子”、“字纸篓”。有的人由于某种环境条件的限制,已经掌握的知识虽然有限,但具有潜在的能力,一旦获得学习机会,就能激发出杰出的才能,脱颖而出。这两种人在现实中都很常见。

史密斯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但他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怎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口才培养看来没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

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的二流企业,也没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于连续的挫折,史密斯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想,自己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城市的近郊度过的,回到这里不是也很好吗?

面试开始后,史密斯感受这次面试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轻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的大学,所以谈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

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这样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席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对不起,我们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毕业的。”

走出面试房间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史密斯耳边回荡。

类似史密斯等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像的是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就能“混”得好。

实力是你惟一的通行证,也是你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证,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畅行无阻。

所以,你必须要善于将你的学历转换成生产力,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

当“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时,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或价值。

那些劳动模范、技能人才、蓝领精英们,正是通过不断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才取得突出的成绩,成为优秀员工的代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金牌工人许振超就是我们的典型代表。

有一天,青岛港务局高主管说,桥吊的张紧液压装置坏了,修了一下午都不行。吊车司机许振超在问清情况后开始排查,这儿摸摸那儿看看,过了十几分钟,他在张紧液压站跟前站住了,在反复摸了摸里面的两个溢流阀和前后两根油管后,他招呼道:“高主管,你来试试。”

高主管摸了摸说:“好像一个温度高一点。”许振超说:“就是右边这个阀,换掉它试试。”十几分钟后,换上新溢流阀的机器一切恢复正常。工人们赞道:“神了!”

事后追问,许振超说:“没什么神的,以前我从事的工作就遇到过类似的毛病,连技术员都没办法,我不死心,买了本《液压技术》,边学边修,到底给捣鼓好了。”

可见,是否具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己工作的实践能力,也是衡量员工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3.学历不是能力,实干才是水平

一个叫高清愿的人,家境贫寒,勉强上完小学后就不得不中断学业,13岁离乡从童工到学徒再到台湾著名的企业家。

一个叫黄光裕的人,当年以只读完中学的经历,就只身闯京城创业,某一年某一日后他已然成为中国的首富。

一个叫丁磊的人,只不过是个电脑程序员,可他却从一个普通的网站做起,一跃成为china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股。

一个叫马云的人,当年也只不过算是个白手起家的英文老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也成功了,成为中国网络商业界上的另一个名人。

所有的实例都曾说明,学历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那些有雄心壮志,意志坚强,脚踏实地,勤学苦干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索尼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当然要首推其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功劳。世界上很多机构都在调查和研究索尼的成功秘诀,盛田昭夫也曾经写过一本总结自己管理经验的书:《让学历见鬼去吧》。他在这本书中这样说道:“我想把索尼企业所有的人事档案全部烧毁,以便在企业里杜绝在学历上的任何歧视。”不久之后,他就真的将这句话付诸实践了,此举促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西武企业集团是日本的一个经营饭店、铁道、百货等服务行业的庞大的企业组织。西武集团经理堤义明被松下幸之助誉为“日本服务第一人”。西武集团成功的原因与堤义明独特的用人之道密不可分。

西武集团聘用新职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学毕业者和高中程度的人都有同等机会成为西武的职员。堤义明从来就反对迷信一纸文凭的“学历信仰症”,他手下很多高层经理都没有学历,却有学识、诚意和人格。但是他并不反对聘用有学历、学识和教养的专家。

有一次,在和松下幸之助谈话时,堤义明作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把松下幸之助和本田宗一郎这样的人,送到东京大学受教育,那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松下电器和本田汽车了。

一般的大企业,都千方百计地吸引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到其企业就职,但是堤义明从来不追随别人的做法,不存心去抢大学毕业生。他说:“一般的大企业打的算盘是,每聘用10个大学生,将来有一个成才,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我倒不同意这种观点,我宁可仔细地挑选恰当的大学毕业生,然后把更多的工作机会留给那些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的一般年轻人。我的打算是,10个大学生就有两个以上的人成才;那么,每接收20个学历较低的人进企业工作,就希望有一个人会出人头地。”

堤义明在解释不用一流大学毕业生的理由时说:“我的西武集团,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生的安乐窝,但却保证是一流人才的工作场所。随便把经理的职位给一个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他可能因为自己是一流大学出身的聪明人,觉得自己该坐经理的位子,反而不会珍惜他的职位。可是,一个没有大学学历或是来自三流大学的年轻人,你觉得他有潜力又力求上进,让他升任经理,他肯定喜出望外,而且会加倍地努力,做好他的分内工作。理由很简单,这类人懂得珍惜自己所得到的任何机会。”

这种排除学历条件,挑选、培养有潜力人才的方法,在日本是少有的,而堤义明却坚持这么做。西武集团出现了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就是没有人拿读过什么大学来炫耀自己,甚至也没有人提自己过去的学历。

堤义明认为,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受教育时间的长短,而不能证明一个人具有的实质性的才干。

在西武,所有考试合格进企业的职员,头三年都只派到最普通的岗位上去当小杂工。三年的打杂,是一种最初阶段的考验。堤义明认为没有三年的磨炼与观察,经理不容易从大群下属职员中找出可以胜任艰难工作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