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暖香异常熟悉。犹记她在时,中和宫内也是焚着此香,那幽深冷寂的宫殿,终日青烟缭绕,幽香暗浮,即便是在大燕白雪飞扬的寒冬,也让往来的宫人倍感和暖。念此,燕王闪过忧伤之色,素妃见之,唯恐自己所行有误,便赶忙问道:
“大王若不喜焚香,我这就命宫人将那香炉移走······”
“不······不必。”燕王连声制止,瞧见素妃慌张之色,良久,方才宽慰道:“此香甚好,今后便一直于宫内焚上罢。”
于殿中坐下,连翘趁机将寻皇子抱了过去,素妃见之,便赶忙道:“大王许久未来瞧寻皇子,可还不知这小皇子已经学会说话了呢。”
“多日不见,寻儿确实长大了不少。”燕王将幼子抱入怀中,从喉间发出的笑声格外混沌,候在一旁的素妃不禁松了口气。
“父王······父王········”
此时,那尚不更事的稚儿玩着他帽上的垂帘,轻声唤道,小小的身子在他怀中肆意扭动。燕王听之,心间掠过喜悦之色,不禁抬眸看向眼前的小人,瞧着那与越儿一般无异的脸,欣喜之感顿时全无,唯剩心中五味杂陈,忧喜并蒂。
深秋时节,冷风萧瑟不断,山中叶落片地。每年此时,邺郡郡长慕容元徽都会去易水河彼岸的深山幽林间探亲,且于山中小住几日,以陪七十老母。此事全郡人尽皆知,不仅不责备郡长的因私离职,反倒对此孝举极为赞颂。奈何不久前听闻往年那操舟之夫卧病在榻,虽心有顾虑,但郡内委实寻不到第二个熟悉易水河道的船家,只得派人造访草庐,并送来重金礼品请卫老儿为之操船出海,一了探亲之愿。尚在病中的卫老儿深知慕容郡长的孝义德行,便不顾未愈的腿伤,应承了下来。
得知此事的祁大夫赶忙携了药箱奔于山里,于草庐中帮卫老儿复医了腿伤。此刻,瞧着榻上不听劝告的老者,那大夫容色担忧,道:“这腿虽能动弹,但伤未痊愈,此行若是出了差错,恐怕你这把老骨头得半身不遂,终身卧于榻上了。”
卫老儿神情平和淡然,一笑道:“我操舟已有大半辈子了,自然知道诸多操舟偷闲省力之法,到时在行船之际用上,应当无碍。”
“行船之时?以你此时之况能行至山下易水河之畔已是极难,且不说路途遥远,单是将他们送至对岸还得于山中住上几日,你行动不便,身旁又没个人照应,可如何是好?”祁大夫训斥道,但也深知那郡长得高尚德行,钦佩他此番孝举,遂只得又无奈道:“此行甚难,你自己好自为之罢。”
言罢,那大夫便起身,甩袖离去。
今日清晨,念及山中卫老儿的药散已快用完,高越便赶到集市帮他重新抓了些来。此刻,他正独自提着草药疾步行走在狭窄的山道上,却不曾想恰巧撞见了那提着药箱快步下山的祁大夫。
见那行医老者满面愁容,越心下不解,便赶忙俯身拜之,问道:“大夫可是刚从山中茅屋下来?”
听见有人正与自己说话,那忧心忡忡的老大夫驻足不答,只得连声叹气。
“大夫为何这般忧心,莫不是那卫伯伯······”
祁大夫摆手打断那不吉利之言,方缓声道:“放心,你卫伯伯无恙,就是此次于山中摔得轻了些,没给他长着记性,又让他逞起能来了。”
“大夫何处此言?”
瞧着眼前这请医送药的男子,见他气宇不凡,举止亲切,顿觉可靠可信,叹息几声后,方才将心中所虑告知与他。
提药穿过那片梅树林,刚下了缓坡,于院前玩耍的小葭儿瞧见了他,便赶紧迎了过来,越冲她微笑,而后随她一起进了屋。瞧见满屋送来的重礼,瞧见于坐于床侧唉声叹气的卫母,越放下草药,方才对那卧于床榻的老者一拜,道:
“卫伯伯可否将易水河行船之径画来与我?”
“公子要这作甚?”
“方才于山路中遇见了面露愁容的祁大夫,心下不解,上前询问才得知那慕容郡长归乡探亲重金求渡一事,您腿伤未愈,行动不便,此事既拒不得,那明日便由仪止代您操舟出海罢。”
“那易水河洲众多,河道弯曲回旋,每至深秋时节,河湾之上还有漫天飞舞的葭絮,绵绵延延,似雪飞雪,是雾非雾,糊人视线,让行船操舟者极易迷失方向,多年来,若非熟路之人,很难周全到达彼岸。”那老者仰面轻叹,神色间充满敬畏之意,而后转口道:“仪止公子好意,老朽心领了,但易水操舟一事,却是代劳不得,若有不测,老朽担待不起。”
越听之,再拜道:“仪止虽从未下水操船,但也曾于古书中得知,易水乃东西走向,横亘于两山之间,河道及其宽阔,堪比江海,其间洲岛遍布,细算之共二十六座,洲岛之上葭草遍地,因此行舟之人必须谨慎仔细,朝南北之向,不得有半分偏移,更不得被那飘来的葭絮所扰,途中定要心无旁骛,再九拐十八弯,方可周全行至对岸。”
听了此言,卫老儿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鲜有的震惊之色,他眸子幽深,瞧着眼前这位周身贵气,眉宇从容舒淡的男子,不禁心生叹畏。想来,他自幼随阿爹出海,终日于行船上瞧着易水河之景,唯感那河道的蜿蜒曲折,不可捉摸,至成年后接手阿爹的操舟渡人之业,方才对那易水河之况略懂一二,如此独行,来回于那曲折的河道提心吊胆穿梭了尽一载,方才达驾轻就熟之境,能随心所意之态,虽极为熟路,但那洲岛之数,他于江河中飘零了尽二十载,也才微微摸清。而眼前这尚未及冠的男子,竟精通易水之况,懂行船之法,还能准确道出河道洲岛之数,可谓是此间第一人,当真是奇了。良久,那老者方才面色舒缓,捋须轻笑,道:
“想不到仪止公子是如此见识广博之人,方才所言,句句精准,明日操舟出海一事,就由你及葭儿替代老夫罢,葭儿虽尚年幼,但到底是于易河上长大之人,或许能帮上公子一二。”
立在一侧的小葭儿,听了此话,轻轻点头。
翌日,秋风萧瑟,天色阴沉,深山微寒,叶落遍地。葭儿携带了些许干粮,便披着那淡粉的披风独自往山下走去,于山脚处瞧见早已等候着的高越,便欢步跑了过去,两人相伴一道行至易水河畔。
河面水波荡漾,岸前停泊的小船随波微浮,琐碎的打水声时不时传来。许是今日天色不佳,河岸村落行人甚少,四下皆沉寂,只于那村落中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吠。所需渡河之人尚未到来,他们只好立于河畔等候。
忽的,村落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人闻之,赶紧侧目,只见暗沉的天色下,一位神情桀骜的少年高扬马鞭,驾车朝他们狂奔而来,高越见之,赶忙护着葭儿退至一边。
于河畔前,来人猛拉缰绳,同时,骏马抬蹄嘶鸣,后方马车倏然停住,扬起阵阵尘土。在那飞扬的尘土间,越方才认清这渡河之人正是那日于闹市中策马的少年——慕容昌胤。
“今日操舟之人原来是旧相识。”马车停稳,慕容昌胤跳下车,瞟了他们一眼道。
“慕容公子向来都喜欢如此纵马于市么?”
“公子?”那少年不悦皱眉,纠正道:“不是告诉过你们,日后再次相见要叫我慕容少爷的么?”又一阵马蹄声传来,只见村落巷道上,郡长慕容元徽携一老仆骑马正赶往这边,少年见之,神色一凝,暗道不好,便赶忙将马车上的帘子拉开,并冲立在一旁的高越使唤道:“你赶紧的,把车上这大盒小盒的全搬到船上去。”
越闻之,不多言语,便动手开般,葭儿见状,也赶忙上前帮忙。
“你这臭小子,不过吃个饭的功夫,便不羁至此,独自驾马车前行,将我和你爹仍在后头。”马蹄停住,那老仆人尚未下马,便数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