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崇拜心理学
37441500000007

第7章 自然崇拜心理(2)

月与月神崇拜

月亮,是和太阳相似的一个可以通过直接感官感受到的天体。大民间信仰中常常是日月并提,同样崇拜。在最早天体神话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被认为远古时代不只有一个月亮。开天辟地的创造神大多创造了和太阳相同数量或略少于太阳数量的月亮。黔东南族认为是4位工匠神铸造太阳时同样造了12个月亮,以后射日时射掉了11个月亮,只留一个月亮为人间夜里照明。毛南族神话中名叫“格”的神射落了9个月亮。傈傈族神话中的一位智人在射落8个太阳的同时射落了6个月亮,留下一个月亮照明。布朗族神话中的月亮比太阳多一个,共10个,被巨神顾米亚射下9个。另一种说法是月亮由留下来的两个太阳中的一个变的,或由另一个被射伤了的太阳的。如水族开天辟地神话就有射下8个太阳,留下一双,其中一个变成月亮。稍晚期的哈萨克族神话中,日为俊男,月为美女,是一对难以相会的情侣,一个在白昼出现,一个在黑夜升起。高山族泰雅、卑南、赛夏等族神话中的月亮是由原来的两个太阳中的一个被射伤的太阳化成的。在神话中又往往把日月说成是夫妻或孪生姐妹或兄妹。几乎所有的天体神话观念都是日月相连,可以证明崇月与崇日似乎是同时产生的,在中国崇月们带来了日月崇拜的差别。史书载古代北方匈奴人、蒙古人,在满月时才举事攻战。月盈则进,月亏月晦则止,逢新月跪拜,把新月和满月做吉祥时刻。

星与星神崇拜

人们在古代神话中也常把满天星光和日月光辉联系起来。瑶族流传的射月神话中说远古时月亮和太阳一样灼热,把大地万物晒焦,英雄神雅拉用箭射月,火星四散,一连射百次,将月光棱角全射掉化为星星布满天空。月亮也从此不热了。有的民族把众星的来源说成是创世神创造出来的。如彝族创世神话中,有神王涅侬佐颇命二儿子涅侬撒萨歇在天空撒满星星。苗族在滇东北流传的神话说创世神炎觉郎努炼金造日,炼银造月,撒金石于天空化为群星。广西苗族神话传说是两龙争斗,龙牙化做满天星。于是形成了人们对星星这种神奇天体的直观崇拜。

天象崇拜

在民间崇拜中,人们直接通过感官感受到的崇拜对象除了天、地和日、月、星三辰外,最令人神秘莫测的是天象,天象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是人们崇拜天象的直接原因。民间崇拜和天象主要包括雷、雨、风、云、虹等。民间的天象崇拜总是与对天及天体的崇拜相联系。

雷与雷神崇拜

雷那巨大的震响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成为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崇拜的天象。在古代记载的文献资料里,关于雷的崇拜比其他气象更多。雷崇拜首先因雷声的的震动而起,把它看做是起动万物苏生、主宰万物生长的神。人们注意到雷是从春天经过夏天活动的,到秋冬雷声息止。在雷活动的时间内,万物生长,繁茂;雷停止活动时期,万物萧瑟、枯萎。人们把雷看为“动万物”之神,雷“出则万物亦出”。同时,人们还把雷和天结合起来,认为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以后才发展成上天用雷惩罚人间,对雷击人与物,认为是天罚。在《魏书·高车传》中,记述古代北方民族对雷的崇拜,“震霆每震则叫呼射天而弃之移去。至来岁秋,马肥,复相率候于震所,埋翔殳羊,燃火,拔刀,女巫祝说。时有震死,则为之祈福”。现在,北方各民族普遍有雷忌,凡被雷击中住地、居所和牲畜,家人应避走,搬迁,同时举行仪式祭雷。祭雷的方式是手持法器向西北祈祷,除去被雷击过的痕迹;如当时仍有雷鸣,便呼天叫骂,制止打雷。

雨与雨神崇拜

中国从原始农耕时代就对天降雨水有了直接崇拜。在古代典籍中,雨神被称做“雨师”,是专司天上下雨或不下雨的神灵。最早应当是对降雨这种天象的直接崇拜,以后才产生操纵降雨的神灵观念。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注中称雨师为“屏翳”;《风俗通》中称为“玄冥”,成为有神名的神灵。

风与风神崇拜

风的方向和强弱在不同委节里的不同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人们产生了多种风或善恶风的观念。古典文献早有风伯、风师、风姨以及奇异的风山、风穴、风井的记载。在民间也一直有拜“风婆婆”的信仰习俗,许多地区建有风神庙。

云与云神崇拜

和雷、雨、风的崇拜密切相关的中国民间天象崇拜就是对云的崇拜。天空中云的浓淡聚散,变幻多端,给人们带来多种奇特别是云带来的雨雪,阴云遮盖太阳和月亮,都给民间带来神色话彩。人们自古便认为云、雾是天神出没或神兽飞行的所在因此古代楚国才有了祭祀云神丰隆的习俗,并在《楚辞·九歌》称云神为云中君。

虹与虹神崇拜

在民间信仰中有关天象的崇拜还包括对彩虹的崇拜,只是在信仰中虹与民间的生产生活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经常出现的天象,所以,各民族有关虹的崇拜,无论从观念到风俗都比较少有。赫哲族在神话中说虹是一条神奇的腰带变的,它可以解人间灾疫。哈尼族却认为彩虹神横空专门做崇于妇女。有民族称它为天鬼,又有的称它为美女神。普遍都流传着关于彩虹的禁忌。如台湾地区天出“无尾虹”,认为台风将至;头发被虹雨淋湿会变红变白;禁手指虹等等。台湾泰雅族人还有神话说他们的一位名叫伏塔那维的祖先死后化为彩虹保估子孙,至今该族人以彩虹出为大吉兆。

自然物崇拜

自然物崇拜

自然火的发现和人类使用火,是人类生活的头等重要大事。人类崇拜火之所以超过了崇拜其他自然物,不仅是因为在直观直感中火的自然威力具有极大的神秘性,更重要的是火的使用关联着人类原始文化的诞生和人间物质文明的划时代进程。人们对火的崇拜特别贴近生活生产,所以显得异常丰富多彩。中国民间信仰也不例外,从远古的神话时代对火的崇拜就居于十分显要的位置。

山与山神崇拜

在中国民间自然物崇拜形式中,对于山的崇拜及对山的神灵崇拜占有重要位置。大自然创造造成的高山峻岭、陡壁悬崖的雄伟奇观,从原始时代起便为人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神秘现象和信仰之源。由于高山之巅与苍穹的接近,人们在崇敬苍天的同时,也敬仰高山;又由于山林中隐栖着奇异的动物,为远古狩猎人提供丰厚的猎物,也引发人们坚信是这些山的主宰神灵给予的恩赐。人们在对山神虔诚膜拜的同时,也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山神面前必须格守的禁条。

石与石神崇拜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对山的崇拜往往对石的崇拜相联系。首先是人们敬奉那些奇异的巨大的山岩之石,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制造石器,或从石块中取火、取金属,对石的崇拜逐渐加深,以至于把巨大的岩石雕制成神像加以膜拜。形成了对于石神、石像崇拜的演化。

自然崇拜的特征

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中论述:“人本来并不把自然分开,因此也不把自然与自己分开;所以他把一个自然对象在他自己身上所激起的那些感觉,直接看成了对象本身的性态。有益的、好的感觉和情绪,是由自然的、好的、有益的东西引起的;坏的、有害的感觉,象冷、热、饿、痛、病等,是由一个恶的东西,或者至少是由坏心、恶意、愤怒等状态下的自然引起的。因此人们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亦即必然地,将自然的东西弄成了一个心情的东西,弄成了一个主观的,亦即人的东西。把自然当成一个宗教的、祈祷的对象,亦即当成一个可以由人的心情、人的祈请和侍奉而决定的对象了。人使自然与他的心情同化,使自然从属于他的****,这样,他当然就把自然弄成顺从他、服从他的了;未开化的自然人还不但使自然具有人的动机、癖好和****,甚至把自然物体看成真正的人。”费尔巴哈的论述概括了自然崇拜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三点:

在自然崇拜中,人与自然的区分是相当有限的,许多情况是神即是人,人即是神。

如云南宁蒗县永宁地区的普米族在门上就绘有日月图画,祈求生育和农业丰收,并且流传一个传说:普米族称太阳为“米速”,并认为是天上最大的自然神,又是一位善良的妇女。平时,她赤身裸体,白天出来采集和农耕,夜间在室内体息。由于赤身露体,怕别人看见下身,就从身上发射许多根银针,这就是太阳的光芒,因而在日月画上的太阳有光芒形象,普速族称月亮为“毫速”,认为是仅次于太阳的自然神,是一位男子。传说男子白天不出门,在山洞里制作工具,或者从事狩猎,他们不怕人看见。但是他们却在夜间出来活动。普米族进一步解释说,日月同人一样,既能劳动,要吃饭,也要过婚姻生活。所不同的是,太阳不嫁夫,月亮不娶妻,而是过着一种走访婚生活,即日月双方都生活在自己家里,分开劳动和消费,唯有夜间由男子去访女子,次日天明男子又匆匆回到自己家里。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俩生活在无垠的天空中。

天空中的日、月、星辰、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日、月是远古时期人类视野中最大的自然神,因而日月是人类最早的自然崇拜对象,人与自然混为一体。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的精神,人的幻想,人的心情;这种心情不由自主地潜入自然之中,使自然变成了人的本领的一个标记和反映。”神话传说就正是反映了这种人与自然浑为一体的特征。

人在自然崇拜中贯注于自然对象上的“人性”,更多地是由自然现象对人的刺激而形成的人对这一现象的感受,是把自然对人类心理、意识的作用,以心理和意识的形成主观地直接反缋给自然,而不是把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主观精神投射于自然。当时人与人联系的价值地位远不如自然给人的刺激、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重要,因此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主观精神还很难映射于自然。

在天峨县壮族传说说:远古时期天下大旱,庄稼枯黄,人们请雷神降雨。但是左喊神不应,右喊神也不应,在地仍然处在旱灾的威胁下。于是人们请英雄布洛陀想办法。布洛陀说:“你们去找青蛙,它是雷神的儿子,请它去求雨,雷神才能相信。”人们找到了青蛙,青蛙不开口,人们又给青蛙杀猪宰羊,为青蛙供献许多丰盛的食品,还把青蛙放在铜鼓上供奉,才使青蛙感动,对雷神喊了话,雷神信以为真,才下令降雨。从此,人们年年都要祭青蛙,甚至把青蛙铸在铜鼓上,一敲鼓就能请神降雨。

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祭青蛙的目的是为了祈求雨水和农业丰收。但是,人们之所以要祈求雨水,是因为雨水不足或不适时,这是自然界对人的刺激而形成的人对这一现象的感受。于是,人又反过。由祭青蛙开始(实则是祭天),祈求上天降雨给他们。这又是把自然界对人类心理、意识的作用,以心理和意识的形成,主观地直接反缋给自然。从传说中也可以看出,当时自然给人的刺激,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而人与人联系的价值地位远不如人与自然的价值的关系。所以,当时生产力所决定的发展水平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地位,人类早期的神话传说、民间传说,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要问题。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崇拜对象一种客观需要,而且是与人非常直接的一种客观需要。

自然崇拜的对象,所直接体现的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人,以及人与这种自然的关系,不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当时人的社会自我意识发育不成熟,正如费尔巴哈所言:“人将自己对象化了,却没有认识到那对象就是他自己的本质。”

如关于钻木取火的传说:上古时候,在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个叫遂明国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太阳和月亮的光辉都照射不到的地方,不见天日,不识昼夜。在这个国家里有一棵大树名叫“遂木”,这棵树大得出奇,根干枝叶屈盘起来,占了一万倾的地面。后世有一个聪明的人漫游天下到了遂明国。他在屈盘万倾的遂木下面休息,按道理说,遂明国本来是个暗无天日的国度,大树林里想必更是黝黯,哪知却不是这样。大树林里到外是闪闪的美丽火光,照耀得四下里明明亮亮。终日不见天日的遂明国的人民,就在这美丽的火光中生活。这个聪明人考察了火光的来源:原来是一些形状像鹗的长脚爪、黑背脊、白肚子的大鸟,用他们短而硬的嘴壳去啄那树干,在这一啄的倾间,就有灿烂的火光发出。聪明人深受启发,领悟到了取火的方法,于是就折了一些遂木的技条,用小枝去钻那大枝,果然也就有火光发生出来。可惜的是,用这种树钻出来的火,是有火光,没有火焰。后来他又尽管用别的树枝试钻,终于先冒烟,后出火,树枝燃铙起来,得到了真正的火。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人民,这一来就扩大了火的用途,人们要火就可以用火,不必去等待那自然的雷火,也不必终年四季守着火堆惟恐它熄灭。人民感念这钻木取火方法的发明者,因此叫他做燧人,“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可以看出,当时人的社会意识还处于一种很不成熟的发育阶段,人的社会关系还不是主导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