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寻找人生的支撑点
37438800000014

第14章 意志是人生的精神砥柱(3)

美国著名的电台广播员莎莉·拉斐尔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遭18次辞退,可是每次她都放眼最高处,确定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一家电台谋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了,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曾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地去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美国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意义,还邀请听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就因此而一举成名了。如今,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奖。在美国、加拿大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这个节目。她说:“我遭人辞退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失败者常常感叹命运的不济,现实也确实如此。竞争机制的引入,优胜劣汰,必然要求更好的心理素质。现实中常有这样的事,一个人虽颇具实力,却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甚至一败涂地。究其原因,就是对竞争的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进一步而言,害怕失败,缺乏信心。

事实证明:在人生的棋局上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就是那些敢于正视现实、不怕失败、锐意进取的人。

五、忍耐到底,赢得最后胜利

在以退为进的策略中,我们需要告诫自己的是,要学会忍耐,坚持到底,把握最后胜利。

一位名人曾说:“真正能够成功的人,不管怎么计划,都会了解: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方法可通过的阶段和时期。但是最危险的是,在这期间,我们都很容易灰心。”

所以,所谓忍耐,并不是消极地等待,等着从天上掉下馅饼,而是忍受等待的痛苦,并继续努力。这就又回到了我们的主题——以退为进。

在你心中的庭院,培植一棵忍耐的树,虽然它的根很苦,可是果实一定是甜的。在忍耐时期,你要努力把根扎得很深很深,汲取养料,你的树干在不知不觉成长,最终你将得到甘甜的果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拯救了英国的丘吉尔,在他的一生中,也曾遭受到好几次令他几乎无法承受的打击。

他40多岁时,差点被驱逐出政界。因为他的骄傲以及过分活跃的活动,而引起政敌的仇视、不满,其间大约有20多年的时间,被隔离了参与所有政治活动的机会。但他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努力,等待时机。

在他65岁那年,德国希特勒抱着称霸世界的野心,侵略欧洲各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法国已被占领,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在希特勒的控制之下。当然,接下来的目标一定是英国了,就在这个严峻的关头丘吉尔接任英国首相的职位,而使整个形势有了好的转变。

丘吉尔是个顽固、坚强、热情又极有魄力的人,也就因此受到大家的敬仰,一致推选他为首相。当时他曾如此说:“我们现在正度过一个最恶劣的时期,在事态变好以前,可能还会有比现在更坏的情况出现。可是如果我们能忍耐到底的话,我相信形势一定会变好的。”

那时候,希特勒已经占领了比利时、荷兰、法国,并且认为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所以每天都对英国本土作疲劳轰炸。英国遭到这种猛烈的攻击,全国几乎都认为将要被占领,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且当时英国和德军占领区相隔的是一条仅40公里宽的海峡而已。

但是英国幸运地发明了一种雷达,利用这种雷达可以预先知道德军要发动攻击的时间,所以可以等着德国飞机的来袭,而加以迎击。空军的高度防备和丘吉尔所领导的英国全国军民的团结,反击了希特勒猛烈的攻击,解救了英国。

后来希特勒把目标转向俄国,所以英国的危机就真的过去了。不久希特勒在俄国的战场上被打败,盟军的胜利也接近了,英国的忍耐终于获得最后胜利。

丘吉尔一生的生涯也是忍耐的连续,而在他所领导下的英国,同样也是在恶劣的形势中,忍耐到底而得到胜利的。在此顺便提出席勒的话:“就算一切都被认为不可能时,也不可以承认失败。”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旧天律的商埠上,有两家老字号的药店。他们同处一条街上,一个名字叫济世堂,一个名字叫万寿堂。本来他们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买卖,倒也相安无事。谁知到了30年代初,刘可发继承父业,做了万寿堂的老板,他的经商思路和其父亲的大相径庭。他看不惯先父那种保守的经商之道,从价格、品种等方面对济世堂药店展开了全面的攻势,势在挤跨“济世堂”,成为独一无二的垄断药店。

生意世家出身的刘老板毕竟不俗,凭着自己年轻、敢想敢干,经营上有世家的底功,出手几招,就给“济世堂”以沉重打击。在他组织的大攻势下,“济世堂”经营每况愈下,虽然很快就反应过来了,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已无法挽回败局,终于宣告停业。刘老板大获全胜,自然趾高气扬,打算大干一场,称雄天津卫。

事实上,“济世堂”并未被彻底击败,也没有到非关门不可的地步。凭实力,它完全可以再与“万寿堂”较量一番。但“济世堂”的老板没有那样做。他不愿直接对“万寿堂”那夺人的锋芒应战,而是避开“万寿堂”的正面进攻,自己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迎接挑战。

不能同“万寿堂”同街经营,走远一点总可以吧?不久,“济世堂”在远离“万寿堂”的另一条街上重新开张了,但铺面已比原来的门面逊色多了。昔日的大药店的气派已经荡然无存。消息传到“万寿”刘老板的耳朵里,他不禁喜形于色:“济世堂,你已经被我挤跨了,再也别想回这条街上来与我抗衡、争地盘、抢顾客了。”

过一些日子,“济世堂”的又一家分号开业了,自然是小铺面,也仍然躲着“万寿堂”。有人把这一消息告诉刘老板:“老板,‘济世堂’又开了一家分号,我看买卖不错,没准是想东山再起,我们不能不防啊!”

刘老板做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怕什么,那种小药店成不了气候。药店靠的是信誉,大药店才能让顾客放心大胆地买药,我看他们是在一个地方混不下去了,不得已而为之,不用怕。”

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济世堂”频频开了几家类似的小药店,而“万寿堂”的生意也差不多,两者相安无事,以前抢夺“地盘”的恩怨,似乎已经过去。不料,3年之后,一石击起千重浪,“济世堂”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将在老店旧址重新开业。他们已暗暗从买主手中买回了店址的产权。

经过一番维修、装饰,“济世堂”在鞭炮声中重新杀回了“万寿堂”的旁边。“万寿堂”的刘老板听到这一消息,惊骇不已。他没想到被自己挤跨的“济世堂”还会卷土重来,给自己造成了放虎归山之患。他暗想组织力量,再像3年前那样发动一次商战,趁“济世堂”立足未稳,把它再一次赶出去。可他很快发现,这已是不可能了。到这时他才真正了解到“济世堂”在三年中,已经开发了一批分号,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而在其内部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集中进货,分散经营销售,自然销量大得多。同时,令刘老板吃惊的是,在自己的周围,布满了“济世堂”的分号,“万寿堂”已在“济世堂”的包围之中。

自从“济世堂”总店恢复之后,买卖热闹非凡,十分红火,顾客络绎不绝,加上分号的销售,每年盈利不少。而“万寿堂”的生意较以前清淡了许多,自有“门前冷落车马稀”之感。

“济世堂”以退为进,使对手麻痹大意,从而得以在暗中积蓄力量,调整经营方针,最后反败为胜。

忍耐到底,必能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