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BOBO风暴
37437600000021

第21章 BOBO心灵(1)

心灵的孤独已沁入了BOBO们的世界,他们欣赏着自己,同时也尽情地挥洒着孤独;BOBO们渴望关照心灵,可往往郁郁寡欢;BOBO们也想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可现实就是现实,无法改变。

1.BOBO族神秘的孤独

BOBO最喜欢的词是孤独;BOBO最倾情的心境同样是孤独。孤独本身就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再用于BOBO身上就显得更加神秘了。对于这种孤独的种种谈论,不但没有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反而让它显得更加神秘。

在新世纪里,在中国的都市社会中,一种具有BOBO浪漫情调的孤独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是一种孤独,必然享有一种神秘感,让人们想去揭开它的奥秘,享受生活带来的快感,可这样的奥秘往往怎么也找不到,也许只有拥有它的主人——BOBO一族,才有机会享受吧!而这种神秘或秘密应当不是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越是不被理解与接受,这种孤独就越有味道,就越成其为孤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孤独,往往有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它们往往由其所生存的现实社会中的尖锐矛盾和冲突所酿造,通过伟大人物来领会与体验。伟大的人物往往生存于漩涡之中,有非凡的奋斗与非凡的体验,故能有大矛盾、大痛苦,故能够造就一种大孤独。这种孤独享有的神秘是一种深度感、历史感和真理感,人们虽然晓得它,但却是学不来的。

BOBO的孤独具有这样的意义:它是一块自我的领地,惟有在这里,BOBO们才能无所顾忌地自我欣赏,与心灵对话。这个领地拥有高度的自由与自治,任何权力都无权打扰,BOBO们的门上写着:“非同调者勿进!”当然,在这一自我的大地里面,最适宜的方式是独赏,“独赏”几乎可以成为“孤独”的代名词,它彻底改变了“孤独”的被虐性和令人痛苦的感觉。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

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这种“把玩孤独,把玩无奈”,道出了BOBO们在自造的孤独大地里面的自娱自乐。“把玩”是一种品味、是一种咀嚼,也可以称之为“抉心自食”,但并不痛苦。这就是世纪末世纪初中国当代都市具有BOBO情调的孤独情态。

不过,无论我们如何试图接近孤独,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对它的世纪交汇处的形态身影做简略的描述,至于它的本体如何,我们还是无从言说。这个本来坚硬如“稀粥”,不可进入的“城堡”,任凭你一遍遍地说得热闹,它总是不会向你现身的。因此,我们大可怀疑:那被我们所反复申说的奇特姿态是不是真正的孤独,那也许只是一种“戏拟”,而真正的孤独可能还在蛰伏,它所意味的深重,可能世人无法承受。

同时你再想想,一个独居的BOBO男人,或者一个独居的BOBO女人,为想像提供了多么大的浪漫空间哪!它自然而然就潜在地具有故事,就有传奇色彩。BOBO族拥有神秘的孤独,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享受这种神秘孤独的快乐,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猜测和无尽的思考。

2.BOBO族关照心灵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节奏加快了、繁忙了。在生活当中,你会在身边不断听到烦死了、忙死了、快昏了、不行了……这许多无奇、懊恼的话语,其实本来挺好、挺满足的你,在这些话语中也变了,变得烦躁不堪、郁郁寡欢。于是你便与人们都认为这是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烦躁地活着。宁静不存在了,心灵也只剩下烦躁。

需要全力以赴的事的确很多,它们拥挤着,把可怜的心灵挤到角落里,冰冻着、麻木着,渐渐失掉生气,如果你想和这样忙碌的人谈心灵的需要,他不是看你闲极无聊,就是当你神经脆弱。

好在世界永远多姿多彩,知道关照自己心灵的人还是有的,BOBO族们就是一群永远知道体贴、关照心灵深处的人。

曾经有人说,一个人什么也不想的时候是最愉快的时候,这种愉快,是拂慰自己心灵的快感。可是生活中这样的时候很少,因为需要一种从里到外真正的宁静,而这样的宁静却常常身不由己,求之不得。

这种身心俱得的宁静之所以能让一个人体验到难得的快乐,是因为你得以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的心灵在一起,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日复一日机械地忙碌中,在大大小小的应酬中,在杯盘交错、酒酣耳热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心灵的需要,他们的生活很热闹,他们的钱越挣越多,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他们的心灵却越来越粗糙,粗糙到失去感受美好和快乐的能力,甚至不再会被任何东西所感动。他们的心灵失去滋润,感官也随之退化,麻木成为他们工作之外的生存状态。

人类给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原本是要给自己幸福和快乐的,而结果是被这个创造的世界所挟持,以至忘掉人生本来的目的,这该是人类的悲哀。但人类终究是来自自然的,一颗来自自然的心总有逃离世界、同归本真的欲望,这不是精神的脆弱,也不是无聊的追求,而是人最本能的需要。所以,给一点时间关照自己的心灵,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慈悲。

关照你的心灵,是还心灵一个自然的宁静。对心灵来说,这是一种真正自由飞翔的境界。可以闭上眼,什么都不想;也可以睁大眼睛,让思绪随便停留在一个不着边际的地方,思想与否,都在现实之外,摒弃了一切烦杂,将心灵腾空。你除了面对自己的心灵之外,再无其他。在这种纯粹静的境界里,你会体会到超凡脱俗的快感,完全彻底地放松,你是自己的主人,你正为自己而活着。

关照你的心灵,也是和心灵对话。在无人的宁静里,问问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它喜欢什么?它想躲避什么?它还能被什么所感动?它对什么已经麻木?它问答你的也许完全不同于你在人群中曾有的想法,你也因此发现你的人生曾经偏离了轨道,这也许是你的人生需要改变的地方。发现自己心灵一点一滴的渴望,然后满足它,就是在给自已灌注生命的活力,激发感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而一颗鲜活跳动的心,应该更容易开启智能的大脑。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照自己的心灵,也是关照自己的人生、关照自己的事业。做这样一个关注自己心灵的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但它需要一种心态,和浮躁相对的一种宁静心态。完全戒除浮躁是不现实的,但时不时从浮躁里沉下去,归于片刻真正的宁静,还是可以做到的。

人真正属于自己的,其实只有自己的心灵,它是一棵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照料的幼苗,我们不关照它,还会有谁来关照呢?

进入了21世纪的物质文明,人类经历空前的恐慌和焦虑,不少人在紧张忙碌的时间夹缝中,开始寻求心灵的一种满足。崛起于知识经济时代的BOBO族向往精神世界的返朴归真,内心有一种追求宁静和平安的声音。21世纪的人们都是追寻的一代,他们在争权、争利与争财的人生跑道上,开始思索安身立命之道,各种心灵对话在西方国家也悄然而起,而BOBO们则永远地走在这股风气的前沿。

这种心灵探索,使居高位者、知识分子、家庭主妇、学生、升斗小民甚至贩夫走卒突然觉悟:人生意义不是坐拥财富,而是心灵中拥有满足、喜乐和平安。

21世纪是一个人人自律、自学与自省的世纪,伦理、个人成长与心灵层面的思考书籍,成了时下的畅销书,BOBO们是其中颇大的一个阅读群体。

在新的世纪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关系。这种寻找心灵的声音在大幅摆荡的社会中形成了一股热潮。BOBO族正引领着这股热潮带动整个人类社会在新的世纪里将尘封的心灵洗涤,找寻久违的清澈与透明。

人人都有心灵,而这个心灵不属于别人,它是属于自己的。在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一生中别忘了关照一下自己的心灵,在这一点上BOBO们是做到了,他们一直都是体贴、关照自己心灵的人。BOBO们是我们的榜样,是关照心灵的一族。

3.BOBO族构筑一个精神家园

BOBO们会关照自己的心灵,他们心中有永远的梦,我们姑且不看这梦会不会成真。只要有梦总是好的,何况他们的梦又有那样美好的向往。

这是每个BOBO们都知道的梦,梦中一切顺其自然,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没有等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处是爱是和平。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幸福。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倡导“诗意的栖居”这一人类存在的至高境界时,其中的“诗”所具有的内涵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学之“诗”了,而是一种被海氏提升了很高层次的、具有哲学意味的“诗”。这里的“诗”除了包含文学审美意义上的诗意之外,更包括了人的主观能动的构筑和创造。这是人得以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BOBO族们甚为注重心灵的成长,他们需要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一个高品质的人生,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它不仅仅在于物质的多寡,精神上的丰富更为重要。活出什么样的人生,在于你用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活。

有学者概括地认为:“‘人诗意的栖居’也就是‘人劳作地居住在大地上’,即‘人技术(巧)地居住在大地上’,‘人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这种解释应该是不完全的,还应当包括“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大地上”。审美态度的人生境界可称得上是一种与圣人境界相当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在人的层次上以一种积极乐观、诗意妙觉的态度,处事、待己的最高境界。

关于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境界,有学者认为庄子就是这样的倡导者。事实上庄子所倡导的“逍遥自在”、“齐物我、齐万物”的“物我两忘”的境地并非完全等于审美的人生境地,而是远高于审美人生的境地,是一种类似于佛教的“无喜无悲、无苦无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境至地。作为平常人不应、也不必以此种境界作为人生的追求。没有喜悲,人生索然无味;失去苦乐,则不成其为人生。

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自在的最根本所在是其内在的心灵感受、心灵状态。温饱以后的人们更多注重的应当永远是自身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家园美好的构建,而不是无止境的物欲追求,无止境的物欲追求将导致人成为非人。

事实上,当今社会的物质文明较以往是大大丰富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已基本获得了温饱,然而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精神需要,并且这是人类最本质、最根本的需要,物质生活方面的温饱条件不过是人类为获得这一最根本、最本质需要的一种物质前提。

不要说物质温饱,就是物质上的极大富足,也绝不是人类生活最根本和本质的需要。那么温饱以后的人们究竟应当更关注什么呢?毫无疑问,应当更关注自己精神家园的美好构建,通俗地说,就是应当更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的美好构建和健全发展,这才是事关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人类最根本、最本质的需求所在。

可是,在现实世界中,人类对物质的追求常常表现出永无止境,对此应当加以反省和节制。如果对人类追求物欲的满足不加以节制,任其无限发展,必将导致人类精神境界这一原始欲望的森林,在那里我必须把自己变成猛兽,才可能生存下去,才能抢占一席之地。世界的堕落和人性的退化,最终将使人类丧失自己的本性而退化为动物,只不过是比普通动物在获取衣食住行方面更有智慧和本领罢了。

人类追求驾驭自然的手段和能力应当是永不停息、无止境的,但这种追求绝不等同于对物质的追求,而是属于人类追求精神需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