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界的人士进攻汇丰的策略在香港之行前夕,就已成文。他们首先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传播信息系统不变的条件,大量收购汇丰银行股票。霎时,英汇丰银行股票翻了几个跟头,成为人们行运发财的象征。紧接着,美国人在一两天内把持有英汇丰银行的股票大量向市场抛售,并故意造谣中骗,大杀汇丰银行。霎那间,汇丰银行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形势对汇丰银行十分不利。很明显如果香港汇丰银行不能及时处理这起股票事件,那么,自己只有破产。谁知形势比预料的还要糟糕,就在汇丰银行准备大量吃尽股票时,分布在全港的各分支机构也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如果继续营业,就会彻底破产。
一份份写有“绝对机密”的电文飞到汇丰银行的总部,总部决策人陷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困境中。
面对美国金融界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进行反击。他们开始安定民心,稳住大局。然后,马不停蹄地四处货款,先找老关系户,不行,再找新关系,也不行,最后找到香港黑社会组织,请他们助一臂之力……一切一切都未奏效,借款工作人员四处碰壁,谁也不肯把钱借给即将破产的倒霉蛋。“怎么办?”英汇丰银行总部陷入沉思。
真是水火无情啊!俗话说,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面前,汇丰银行急中生智,找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那就是向香港的大后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求援。
对于美国金融界的野心,中国大陆驻港金融机构早已觉察,并曾多次给汇丰银行许多暗示,但遗憾的是,英汇丰银行没有觉察而终成“空头支票”。如今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候,大陆机构本着稳定香港的目的,决定支持汇丰,保证香港的经济稳定。中国大陆驻港人员把香港的情况紧急告知北京,作为中国金融的权威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立即作出决定:支持英汇丰一定数量的货款,并迅速指示驻港人员火速办理入帐业务,一切都以最高效率进行。与此同时,香港新闻界最快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英汇丰银行联手并进”、“汇丰银行信心的一票来自大陆”等等大小标题,无论何时何地,到处都充满着大陆人的热切与温暖,更洋溢着骨肉鱼水之情,香港是中国母亲的儿子。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此时此刻的小港儿身陷困境呢?作为母亲,能不牵肠挂肚吗?支援小港儿,正是作母亲的爱,体现着母子连心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美国金融大虎,岂敢在武松脚下猖狂,在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支持下,香港金融市场发生了大变化,股民们深深知道,英汇丰银行有中国银行撑腰就意味着:汇丰银行的资本都押在中国大陆上,汇丰银行的资金信用有保证了,紧接着,汇丰银行的老储户也看到这场金融大战的前景。霎时,汇丰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储蓄额独领风骚,形势转向对英汇丰银行有利的这一方面来。现在,美国金融界大败收兵,威风扫地,本想来港吃掉汇丰银行,聪明反被聪明误。
战局已经明朗,美国金融人士被迫与英汇丰银行进行谈判。美方的条件:由于高价吃进,低价抛出,他们已是连连亏本,为了弥补损失,同意将一个航空公司拱手相让。英汇丰银行的条件:为了保证香港金融的稳定发展,决定让美方的一部分资产保留在香港同时,严重声明,美国不许干涉中国内部金融市场。
这是一场漂亮的金融大战,事后,美方一位高级金融官员说:“英汇丰银行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这一招借尸还魂太绝了,也太狠了,使我们几乎彻底崩溃破产。”
8.借“资”引“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对外招商引资,普遍都是采用直接引进外商的方式。
然而,浙江省余杭市开发区借用外商引外资的做法,却令人耳目一新,很受启发。
余杭开发区启动两年来,一直十分注意把入户的每一位外商都视作自己的招商员,对他们除了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做好服务工作外,更鼓励他们引进同行。
此举收到了明显效果,如全省最大的台商企业杭州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近年不仅多次追加投资,还引来了台湾、瑞士的伙伴在开发区兴办起“万豪顿”、“来旺”两家独资企业,投资额分别为6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
就这样,该开发区“足不出户”,紧紧依靠外商的引资积极性,现已引进7300多万美元,在全省50多个省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借用外商引外资之举,为我们更好地招商引资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应该看到,先期来我国投资的外商,其实还是其他外商的“引路人”。
因为他们对投资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如何、哪些项目最宜投资等实情已有亲身体验,故而由他们对其他外商现身说法,比起由我方招商者当面苦口婆心的自我介绍来,无疑更令人信服,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同时,对我方还可大量节约出外招商宣传的时间和人财物力。
可见,借用外商引外资,乃是事半功倍之智举,比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包引天下客商”要高明得多。
有道是,善借者兴。
看来,我们在借助外资发展自己中,尚可进一步来个“借中借”,即再借外商引来更多的外资。
当然,外商要肯心甘情愿为你所“借”,你就须首先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达到“还魂”之目的。
9.“借钱”发财
一部分所谓的富豪实际收支赤字累累,一旦破产,人们才发现他们应该叫做破产富豪或者欠债富豪才更准确。
英国就有不少这样的欠债富豪,亚历克斯·威廉·赫贝奇就是其中之一。
赫贝奇生于1930年,打从他呱呱落地起,人们就发现这个孩子比别人多长了一条“舌头”,因此人们总分不清他是在说真话还是假话。他的这套本领很快表现在创办各种公司上,而且很早就背上了破产者的身份。
这种身份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旦背上了破产者的身份,就成为市场管理机构追捕的对象,无论做什么生意,只要是在英国政府管辖的范围之内,赫贝奇就难以容身。
于是赫贝奇迁居苏黎世,在那里他如鱼得水,在可可、铜、白银等商品的现货期货交易中大获其利。
1967~1968年间,投资2.5万英镑为德国的互助丛基金客户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广告在报上登载出来以后,社会游资汹涌而来。
不到3个月,他的公司由一间房间变成整整一座楼房,雇员也从几个变成几百个,客户账款一天多达2亿~3亿美元。
但是好景不长,1970年末,纽约股市骤跌250点。赫贝奇又从财富顶端跌落下来,而且祸不单行,1970年在查看一艘新买下来的游艇时,赫贝奇在甲板滑倒,一直摔到舱底,摔断了一条腿,更糟的是警方也来搜查,公司倒闭,留下债务达5000英镑。其后他继续挣扎,先后又开了7个公司,也都以失败告终。
1973赫贝奇一度回国,但呆不住,又跑到安道尔,创办《商品研究文摘》,这时是他最落魄的时期,但是赫贝奇至此已经历经磨难,已经钻通了市场学、公司学。
1981年回到英国之后,赫崎花掉46万英镑买下兰克勋爵的地产萨顿庄园,以此开办一系列的国际公司,像撒豆一样,大大小小达66个。
赫贝奇的戏法主要是设立互助基金,以高额利息吸收国际游资,其中尤其是美国的客户,他付给介绍生意的代理商0.75%的佣金,由此吸引来的资金多得不计其数。
但是到1984年赫贝奇遇到麻烦,他的公司寄给投资者的利息支票日见稀少,而且越来越多地被银行退回,盖上“账面现有金额不足支付”的戳印。于是客户纷纷提出责难,赫贝奇涕泪交加,被关押在污浊狭小、臭气熏天的监狱里。
在愉快的岁月里肥胖起来的400磅身体实在使他活得不轻松,但他的巧嘴依然锋利无比,来访的昔日债主们依然被他的第二根舌头说得头昏脑胀,甚至同情之心大发,继而妄想、幻想有朝一日这个恶魔般的大胖子要是走出监狱,或许会给他们捞回被他骗走的巨额钱财来。
在西方生意场中,要是你没有过破产的经历,就只能算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一旦你破产三次,就会惊动市场,就会有人站出来拍胸脯支持你再干,这时,你一定要抓住时机,大做“借尸还魂”文章。
10.“国药”飞向世界
世界步入了20世纪80年代,医学领域由于高科技的渗入,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进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延年益寿的人们开始渴求永驻的青春容貌和精力。
迎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抗衰老药研究热潮在全世界掀起。杭州中药二厂的厂长冯根生注意到了这一潮流的发展,他感到了曾一度遭到冷遇的古老中药正在吸引着人们探求的目光,“国宝”大放光彩的时机就要到了。他决定“借尸还魂”,推出抗衰老中药。他迅速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开启古医书的金匮,叩响神秘的帝王宫门,涉足民间沃土僻壤,从多如繁星的古方、秘方、验方中进行细心地筛选,终于得到一种配剂严谨而不纷繁、药味合理而不怪僻,甚至不会出现副作用的满意处方——明朝永乐太医院的秘方。
1979年根据这一秘方整理炮制而成的“青春恢复片”问世,这是真正的国药。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结论是:1.无不良反应;2.具有非特异的广谱作用;3.有调整或正常化作用,不论肌体的功能是亢进或低下,均可恢复正常;4.能起到保护肌体的作用,没有西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却有堪与西药相媲美的效用。
嗅觉灵敏的港商首先看到了这一抗衰老新药所具有的无与伦的竞争力。1982年,中国国家医药总局专为对外介绍“青春宝”而比组织学术交流团赴港,由冯根生任团长并作报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港方报纸整版整幅的广告,连篇累牍地报道,美联社也发了专稿:“人间喜获‘青春’宝,世界争传抗老篇”。冯根生借尸还魂推出的青春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87年,“中国青春宝公司加拿大分公司”成立。这是我国中药行业中第一家与外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冯根生出任董事长,成为“国药”传人中越过国境飞向世界的第一人。
11.好货不如好包袋
好货如不巧装扮也会滞销。有一家日用陶瓷生产厂家,出口18种莲花茶具,质量上乘,售价合理,但产品包装所用的是很不美观的纸盒,消费者既得不到美的享受,又难以从包装上看出这是什么商品来,以至购买者寥寥无几,销路一直不好。有一家外商发现这种瓷器不畅销的原因,不在产品本身,而是包装不美,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漂亮的美术包装套在原包装套外面,使茶具顿时增辉,摆在货架上像一件艺术品,吸引了过往顾客的目光。人们在它的面前驻足欣赏,加上产品本身质量很好,购买者络绎不绝,销量大增。同时随着包装的改变,售价也从原来的1.7英镑提高到了8.99英镑,卖价比原价提高了5倍多。
还有上海市一家玩具厂,生产的玩具性能很好,只是因为包装设计不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不能走俏。日本一位商人看出了个中问题,以低价大量收购,而后巧用借尸还魂之计,重新加以包装,并把中国制造的字样换掉贴上了他们自己的商标,产品一下子就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了起来,卖价也比原来提高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