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春秋战国的那些CEO们
3743500000002

第2章 超级操盘手——姜太公(1)

第一章 超级操盘手——姜太公

大家知道,姜太公不是人,他是神。小三经常用“额滴神啊”来表达我对太公如滔滔江水般的仰慕之情。

杨莲亭让日月神教教众向东方不败山呼: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用文成武德、泽被苍生来褒奖太公,小三觉得也不够分量,不够有煽动力。太公是大周的首封功臣,是齐国的开国鼻祖,几千年来被后世顶礼,让我们感佩。无论是在大周集团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后来成为齐国集团首任董事长,他都创建了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业绩。

后人托太公之名撰写的《六韬》,更是中国第一部集军事攻伐、厚黑谋略、思想哲学之大成的不朽之作,成为苏秦、张仪、张良、诸葛亮等著名CEO的教科书,被后辈奉之如圭臬。司马迁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一句话给了太公崇高的地位,后人说起市场营销、公司管理学,大都以太公的理论为发端。

姜太公活了一百三十九岁,七十二岁才被周文王姬昌发掘从政,辅佐武王灭商纣、定大周,九十岁获封于齐。要知道,武王姬发平定天下后,为了巩固周政权,旋即成立了大周证监会,大批姬姓王孙被指定为各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外姓获封的屈指可数,这极少数精英分子就包括姜太公,而且是首封。虽然,为了表示大周证监会“公平公正、充分竞争、尊古敬贤”的博大胸怀,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也被安排到小公司任董事长,以服天下。但这种分封跟太公名正言顺当之无愧的首封不可同日而语。

姜太公被文王发现之前,长期被忽视达七十年之久。七十年啊,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们一辈子有几个七十年?小三实在不敢想象,这么一支超级绩优股,一个超级操盘手,为什么年过七十才被发现。幸亏他不但文韬武略,而且善于养生,否则像我等小民,活到七十就算不死也老年痴呆了。但太公七十多岁仍旧身体倍儿棒,精神矍铄,跟随武王,到处开发市场,终于搞垮了商朝证监会,自立门户,做起了庄家。小三揣测,太公高寿,跟他长期在河边钓鱼不无关系。

下面我们就仔细研究一下姜太公,这位文武二王时期的首席执行官,后来齐国的首任董事长。

一、姜董事长七十岁前在干什么

股神姜太公如此的文韬武略,如此被后人敬仰膜拜,为什么潦倒穷困长达七十年?难道他的出生只为等周文王一个人么?投资风险太大了吧,果真如此,太公这钓大鱼的长线也放得太不靠谱了。

据《史记》记载,太公的出身那叫一个根正苗红,是炎帝的某某后裔。太公祖坟上也曾冒过一缕青烟,先人当年因参加大禹的抗洪救灾,获得过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而且分到了一小块领地——吕。因此随封改姓为吕,姜子牙姜尚即所谓吕尚是也。

吕氏传到太公一代,封地随着朝代更迭和家世沉浮早已被强征、没收了。太公虽说翻出族谱来还能跟先贤扯上点关系,但是却一点也没受到祖上的荫庇。可以说,遇上文王之前,他就是一个废柴,干啥啥不行,想啥啥不来,要筹点钱买手股票都难。要不是心态超好,早就郁闷得跳楼了。

《说苑》:太公七十而不自达。这个评价很客气,也没揭太公的短儿。

《荀子》:行年七十有二,浑然而齿堕矣。这个就有点不客气了,都老掉牙了,还一事无成呢。

《战国策》毫不留情地用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总结了七十岁之前的姜太公: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这是啥意思呢?且听小三慢慢道来。

《史记》记载,太公生在今山东东部沿海,东夷之地。鉴于太公辅佐文武二王成立大周证监会后,被封在齐(今山东淄博),那么周武王让太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可行性最大,也最合情理。既然大家都争得喋喋不休,又没有真凭实据,那就权且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