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自我挑战高手
37434100000022

第22章 挑战怪异心理(2)

其次,指导患者运用心理调适法:①抄录古今名人讽喻贪婪行为的名言警句,挂于床前案头,每日朗诵用以自警。医生郑重地向他推荐了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以为警示。②运用二十问法。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要求他写完之后思考一下,看自己对钱是否有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谋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过度贪婪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补偿、侥幸心理呢,还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③学会知足常乐,多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并多与不如己者作比较,以求心理安适。

经过半年的心理调适,徐某对物质利益、物质欲望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已能自觉克制贪欲,在行为上逐渐走是了清白之路。

贪婪心理是一种较顽固,且易对患者自身造成损害(如直接导致患者犯罪入狱)的异常心理,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在施治过程中,一定要从其导致的严重危害来警示患者,并配合使用格言自警法、二十问法、认知法等心理调适法进行治疗,并应防范这种异常心理的反复。

吝啬心理

吝啬,俗称小气,是一种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却不肯付诸行动的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

1吝啬的特征

(1)自私性。吝啬之人非常计较个人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如不愿借钱借物给他人等。

(2)冷漠性。吝啬之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对别人的苦楚显得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落井下石。如:不赡养老人、遗弃女婴等。

(3)封闭性。吝啬之人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也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愿帮助别人,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

2吝啬心理的成因

从客观因素方面看:

(1)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占有的不均衡。社会竞争激烈,社会财富占有的不确定性使人产生对现实的焦虑心理,容易患得患失,心生吝啬。

(2)社会存在的欺诈行为。社会上的欺诈,使人对他人抱有强烈的戒备心理,更助长了吝啬之心的生成。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尔虞我诈,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社会不良风气,助长吝啬之心。

(4)社会隔绝的影响。现代民居多为单元独民,邻里之间缺乏交流,容易滋生吝啬,冷漠之心。

从主观方面看:

(1)是个体早期人格发展不良的产物。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吝啬行为常有言传身教的作用。

(2)是个体防备外界伤害的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表现得冷漠,缺乏同情心、无责任心等。

(3)缺乏社会责任感。只站在狭隘立场上看待自己的责任,自私、冷漠,对社会乃至亲属不负责任。

病案与诊治

患者情况:朱某,女,三十二岁。

朱某独自前来心理门诊,向医生陈述:“我公公是一位八旬老人,养育有五个儿女,可是儿女在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后,一个也不愿赡养。我是三儿媳,看着大家都不管,也不想搅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女们个个怕吃亏,都不想负自己应负的责任。我信奉的是勤俭持家,盼着能攒个万儿八千的,把房子修修,添些家什,可我丈夫老说我抠,还叫我‘铁公鸡’什么的,我知道他是嫌我不争气,给他养了个女儿,使他在兄弟中抬不起头,其实我也不喜欢女娃儿,可那事儿能全怪我吗?”

“我女儿今年八岁了,什么都好,就是抠门,不疼人,都说女娃儿知道心疼人,怎么我家的就不一样?我也不知哪点儿对不住她了!我现在感到自己孤立无助,很难与别人相处,也不愿意与别人相处,相处得多了自己难免破费,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分析诊断:患者朱某的情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异常心理中的吝啬心理的具体表现。其吝啬心理主要表现是:

其一,不愿意赡养老人,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其二,对钱财过分吝啬,以至于其丈夫说她“抠”还称她为“铁公鸡”;其三,想生儿子而歧视女孩,这实质上是一种感情上的吝啬心理。

从这些症状共同表现出的自私性,冷漠性和封闭性来看,可以确诊为病态的吝啬心理。

施治方案:要解决朱某目前的心理问题,首先应让其意识到自身困境产生的根源是因过度吝啬所致。吝啬作为一种自私、冷漠的病态心理,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极具危害性。因此,考虑在说服朱某积极配合的基础上,建议她用领悟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咨询与治疗:心理医生通过举例,揭示启发患者朱某反复思考、认识吝啬的错误与危害,下决心调整和纠正吝啬心理。

心理医生向她指出:“吝啬作为一种自私、冷漠的病态行为有极大的危害性。”

首先,它违背了人类社会应有的仁爱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物质与精神上的吝啬将会对一些社会成员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伤害。试想,被子女抛弃的老人,被父母遗弃的女娃,他们将会面对怎样的惨境?一个被父母重养轻教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灵魂又有多么空虚?一个面临困境向他人伸出求援之手的人,得到的只是白眼,他的心里有多痛苦?作为人,实在不该有吝啬之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互助关系,相互关心、帮助是人类美好的属性。吝啬之人极度自私,不给别人任何帮助,将人的本性降格为动物般的本性。吝啬破坏了人类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吝啬之人也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与遗弃。人活在世上,需要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割断亲情,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赡养老人养育独生女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否则,天理难容。过去曾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不必萦怀心头,而要理智地看待。关心与帮助历来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

你虽有勤俭持家之心,却错把吝啬当成勤俭中的吝惜。吝啬与吝惜不同,吝惜指对所有财物(包括个人与公家的)十分珍惜,不浪费,不大手大脚,是一种勤俭节约的好行为,好品德。教育家徐特立早年在长沙办学,非常勤俭,常将别人丢弃的半截粉笔拿来写字,还赋诗道:“‘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你吝惜太过分,就成为吝啬了,吝啬是为人所厌恶的。”

朱某:“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我是勤俭,还很委屈呢!”

心理医生:“此外,你的吝啬心理还与焦虑有关。你存在着由急于发家的心理及自己不喜欢女孩,又怕丈夫不喜欢女孩的矛盾心理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朱某:“是的,看见别人发家,过好日子,心里时常焦急,加上丈夫时常埋怨我,使我就更烦燥了。”

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学家们认为,焦虑是人的行为的基本能力。弗洛依德将焦虑分为三类:即由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引起的现实焦虑;由害怕控制不住本能冲动而引起的神经质焦虑;由害怕自己违背社会规范而引起的道德焦虑。焦虑令人不快和紧张,要设法降低或克服它,个人所作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避免或降低各种焦虑。有些人将现实生活风险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与实力估价过低,为了应付焦虑,就建立起自我防御机制。你的吝啬就可能属于自我防御型,怕失去自己手中的财产以及富裕的生活。”

朱某:“是的,确实是这样!”

心理医生:“你歧视女孩,也是一种感情上的吝啬,而且事实上已造成对她的伤害。你不是说她也很抠门,且不晓得心痛人吗?这正是你的感情吝啬对她造成伤害和影响,使她也同样有吝啬心理的症状。如果父母以上述一种或多种行为对待儿童,那么儿童将对父母产生基本敌意,这种敌对态度最终又将折射到周围的一切事物和任何人上。可以这样认为,有许多吝啬者从小很少甚至从未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与关怀,致使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很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对他人的艰难处境不会引起心理共鸣。他们看到需要资助或帮助的人,往往这样想:这不关我的事。心安时得地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你应该对家中老人、孩子我一些爱心。付出一份爱心,必有相应的收获。”

朱某:“谢谢医生,经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明白多了!”

在医生的启发下,经过几个月的心理调适,患者朱某开朗明白多了,她参加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同老人、女儿的关系大为改观,邻居们也说她乐于助人,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变了一个人。

吝啬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异常心理,与社会环境影响和人格发展不良有关,比较顽固。治疗时主要用领悟法对患者进行心理调适,注意根据患者形成吝啬心理的具体情况,指出其危害的严重性,使其真正认识领悟并自愿纠正吝啬的心理。

自我封闭心理

自我封闭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指个体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他人来往的行为。

1自我封闭心理的特征

(1)普遍性。即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居外)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

(2)非沟通性。正常人都有相互交往的需求,而有封闭心态的人则不愿与人交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往往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达情感和志向。

(3)逃避性。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具有这种异常心理的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波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4)有孤独感。自我封闭者把自己与世隔绝,他也就没有什么朋友,时常感到很孤独。

(5)不愿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一种社会习俗,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有些大男大女宁愿独身也愿成家。这些大龄男女青年,或者回避现实,或者期望过高,都将自己封闭起来。

(6)社交恐惧。多表现在性格内向者身上。由于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管制,他们内心比较脆弱,自信心也很低,只要有人一说点什么,就赶紧自我对号入座,心里紧张起来。他们最怕到公开场合去,在生人面前常显得束手无策,于是干脆躲在家中不出来。

(7)自责心理。有些人因生活中犯过一些“小错误”,如偷过东西,看过黄色录像,违反过交通规则等,也许并未受过惩处,但由于道德观念太强烈,导致自责自贬,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

(8)消极的自我暗示。有些人因个子特别矮小,或特别高大,或有某些躯体缺陷,可容貌丑陋等,于是格外注重个人形象,总是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自我暗示,使得他们非常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

上述特征中,前四种为自我封闭心理的内在特点,后四种为自我封闭心理的表现特征。

2自我封闭心理的成因

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因此应尽快调整自我封闭的心态。

这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引发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

病案与诊治

【病案1】

患者情况:赵某,男,二十五岁,中专文化,个体商业户。

一年前,赵某参加一位朋友的生日宴会回来,突然感到莫名恐惧,不敢外出见人,多方治疗无效。为此妻子大为恼火,骂他中了哪门子邪,后来听朋友说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于是便来到了心理咨询所。他向心理医生作了如下陈述:

“我两年前下岗,自己开了一家百货店,生意挺不错。不久,街坊一位长得挺‘帅’的哥们也开了一家更大的商店,开后不久生意就红火起来。一次我和他一同去赴一位朋友的生日宴会,都是同行,他大受朋友们的欢迎,不少人争着和他聊天,像众星捧月似的,搭理我的人却很少。于是顿感心中不安,中途退席回家。从此,不时感到惶恐不安,老觉得我绝不可能超过他而感到害怕。开始还只是怕和他在一起,后来连见到他也害怕,整天担心他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不久,就连顾客上门买东西也感到害怕。无法继续营业而停业待在家里,甚至不敢出门会客,如此情况已有一年多了。”

分析诊断:根据赵的症状,医生认为这属于异常心理中的自我封闭心理症。他参加宴会,自感不如那位“帅哥”朋友,于是产生恐惧,并且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害怕见面,不能营业,不敢出会门客,躲在家里,这是典型的因社交恐惧而造成的自我封闭。社交恐惧和消极的自我暗示造成的自我封闭心理,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已造成极大的妨碍,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

施治方案:医生决定采用满灌疗法并配合药物加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