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道理大智慧:带来好运的100贴小秘方
37431400000005

第5章 外圆内方为谋忍(3)

确实,卡内基创办的钢铁业是靠其一套有效发挥员工所长办法取得发展的:卡内基的钢铁厂因产量上不去,效益甚差。卡内基果断地以100万美元年薪,聘请查理·斯瓦伯为其钢铁厂的总裁。

斯瓦伯走马上任后,激励日夜班工作进步竞赛,这座工厂的生产情况迅速得到改善,产量大大提高,卡内基也从此逐步走向钢铁大王的宝座了。

可见,卡内基是十分聪明的,如果他自命是最伟大的炼钢专家,那么,至少会导致一些水平与其不相上下的专家不肯为其效力,即使是斯瓦伯这样的管理专家,也不会被看重使用,而人们也不会如此敬仰卡内基了。

德国人有一句谚语,大意是这样的:“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那些我们的羡慕者的不幸中所得到的那种恶意的快乐。”或者,换句话说:“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麻烦中所得到的快乐。”

卡耐基指出:你的一些朋友,从你的麻烦中得到的快乐,极可能比你的胜利中得到的快乐大得多。

秘方点拨:虽然说“爱一个人好难”,但是,爱你的敌人这个行为一旦做了出来,久了会成为习惯,让你和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这正是成就大事业的本钱。

8.别给自己树敌太多

一个人的意见相左的敌人越多,那他的事业就越难以发展,他的人际交往也就越失败。

无论是伟人、名人还是平常老百姓,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敌人——和自己意见、观点、性格都相反的人。志不同、道自然也不合。

1996年6月,在俄罗斯大选中爆出了一个大冷门:列别德单枪匹马竞选总统,获得了15%的选票,名列第三,后来,叶利钦为了蝉联总统,将列别德招至麾下,委以安全会议秘书和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的重任。这使支持列别德的选民转而支持叶利钦,使叶利钦在第二轮选举中奠定了胜局。于是,列别德名声大震,成了政坛的大红人。连叶利钦都预言:列别德将成为2000年的俄罗斯总统。

可是,就是这位政坛红人,在10月17日,被叶利钦撤销一切职务。仅仅121天,这位被称为“明星政治家”的人被撵出了克里姆林宫。列别德怎么那么快就从权力高峰上跌落下来,原因何在呢?

有人说是他祸从口出,一有人说他权力欲太强,两种说法都对,而且是互为表里,表面看是祸从口出,实质上是他野心太大,要让总统、总理下台,搅乱了克林姆林宫的政治平衡。

列别德的下台,主要起因在和50岁的内务部长库利科夫的争吵。库利科夫得到叶利钦的支持,又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盟友,他是林宫中参与决策车臣战争的“强硬派”。但是,当列别德一进入克里姆林宫,把手伸向库利科夫权力范围内时,库利科夫当然就和他发生了对抗。列别德雄心勃勃,独自同车臣反政府力量达成了在车臣停火和俄军撤出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这个举动使他获得了一定的声望,但他处理独断,引起库利科夫巨大的反感,他坚决反对从车臣撤军,认为这样做将导致战争车臣化,会搞乱俄罗斯南部局势……列别德针锋相对,还把车臣战争责任推给库利科夫,还认为库利科夫判断失误,根本不配当内务部长,并要他辞职。列别德还要叶利钦在他和库利科夫两人之间做出选择:“有他无我,有我无他”。一下子便矛盾激化起来。

列别德“这头鲁莽的公牛”,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他真以为在这个世界里,除了他是“救世主”外,别人都是无能之辈。

他抡起大牌把上下左右的同行们揍了个够:他攻击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有利于某些“势力集团”;他指责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充当俄罗斯的“摄政王”;他又阻挠叶利钦总统任命前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巴图林担任负责高级军职任免机构的领导人;他一再攻击库利科夫,而且要其“引咎辞职”;最后,他又和以前的好友、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吵翻了,他指责罗季奥诺夫对空降部队进行改革是“企图消灭空降部队”。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在议会,在党团到处树敌,他谁也看不起,而且野心勃勃。他刚担任安全会议秘书,就要求扩大安全会议的职能,还起草了新章程,以国家安全为由,把自己的手伸进外交、经济等领域。他还不知天高地厚,提出增设副总统的职位,毫不掩饰他要当二号人物的企图。他居然对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说,他“不一定要等到2000年才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后来,叶利钦检查心脏有病,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求总统“暂时”下台,表示“总统有病就应交出权力”,还准备竞选总统,同科尔扎科夫一起,组建竞选班子……

谁还能容忍这样一头“公牛”在克里姆林宫里乱闯胡闹呢!所以,库利科夫组织反击是有充分的“群众基础”的。库利科夫空穴来风地说列别德正在组织由5万名军人组成的“俄罗斯军团”的特种部队,是“为发动悄悄政变做准备”等罪名,虽无确凿证据,但委实地道出了列别德的同行们的共同心病。叶利钦在1996年10月初发表电视讲话,指责“有些人”以总统生病为理由,谋私利,搞小动作,急于“换总统像”。

这表明,叶利钦已经不能容忍列别德了。果然,在10月17日,叶利钦在电话讲话中撤消了列别德的一切职务,其罪状的第一条就是列别德在未征得总统许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有损国家利益的行动,破坏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叶利钦引用了克雷洛夫著名的寓言说:国家的集体领导应该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来工作。可现在成了“天鹅、虾和梭鱼”——各行其是(审议讲天鹅等共拉一辆大车,天鹅向上飞,梭鱼朝水中游,虾却往岸上爬,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大车还是纹丝不动,而使他们分开的正是“天鹅”,“列别德”在俄语中恰好是“天鹅”的意思)。

列别特纵有万般才华,也输定了。

他在这121天的时间里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他从政经验不足,还不成熟,出言不逊,树敌太多,不具备一名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评论这事件时,柯维引用了戴尔·卡耐基的一句名言:“在影响一个人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他的专业知识。”

无论在学校、官场还是商业界,一个人如果把同学、同事或同行作为竞争的死对头来看待,一方面,他会整天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也许你会想:“他现在比我厉害,我一定要还以颜色,一定要超过他,打败他,让他向我认输。”如果你带着这种心态进行竞争的话,可能会不择手段,运用奇招异术攻击对手,即使赢得胜利,也可能祸及双方的人际关系,伤了大家的和气,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而且以战胜他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未免太低估自己潜力。而别一方面,假如对方是很强的竞争者,你一直无法超越他、战胜他的话,那么你可能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甚至会想出一些消极的方法来伤害对方。这样你的情绪发展会更为糟糕,报复的代价毕竟是太高了。

秘方点拨:我们实在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其树人为敌,不如化敌为友,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9.要为别人着想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有一定道理,但时时处处为己,是会引火烧身的,什么事不要做的太绝了。

有一次,台湾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要了一份他感兴趣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一愣,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说明是要一小碗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只付了一小碗汤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只有切实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处处算计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并可以由此给自己带来好处。

有的人很精明,他虽然不算计别人,可也决不许别人占到他的便宜;同事、下属的什么小伎俩也瞒不过他,什么缺点毛病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看似非常浅显简单,可就有许许多多十分聪明的人弄不明白这个道理。

我有位才华、品德都很出众的朋友,我们俩相识已有十余年了。初时我们同在一家公司打工,分任两个部门的经理,后来我们先后辞职开辟自己的天地,一直保持着较紧密的联系。本以为以他的能力,他的公司定会很快上一个台阶的,殊不知,他做的一直都不顺利。

为什么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太精明了。

记得我们每次见面聊天,总在听他抱怨、指责别人,这些人包括他的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下属,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抱怨同这些人共事有多么困难,他总也找不到令他满意的伙伴和员工。

我相信他说的话,相信他是对的,也总在劝他:许多人并不是故意同你做对,只不过是个性、习惯的原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与人相处要尽量地看人长处,用人长处,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你又不是要找个道德楷模等等。

说归说,下次见面依然如故,他的公司事业依然没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