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道理大智慧:带来好运的100贴小秘方
37431400000028

第28章 白驹过隙转瞬逝(1)

在千奇百怪的人生路上,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却怀才不遇;有的人左右逢源;有的人却只能孤芳自赏……相同的生命为何命运如此不同?

原来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机遇,她是魔杖,把持着天堂和地狱的入口。

1.钻石就在你身边

人的一生似乎都在寻寻觅觅。寻找永恒不变的幸福,寻找功盖千秋的成功。为此人们劳苦终日,行色勿勿。也许到了强留之际,都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因为要找的东西可能都曾经早已擦肩而过了。

在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西部边境比特鲁特山边的达比镇,人们好多年都习惯于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获得这个名称,是因为它被侵蚀,也已暴露出一条凸出的狭窄部分,这部分是微微发光的晶体,看上去有点像岩盐。早在1937年,这里就修建了一条直接越过这块露面岩层的小径。但是此后一直到1951年,并没有一个人耐烦地弯下身子去捡起一块发亮的矿物质,好好地把它观察一下。

就在1951年,两个达比人康赖先生和汤普生先生看见一种矿石的集合物陈列于这个小镇,感到十分激动。他们看到矿物展品中的绿玉标本上,附有一张卡片,说明绿玉可用于原子能探索,便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示所有权。汤普头把矿石的样品送到斯波堪城的矿务局,并要它派一名检验员来察看一种“储量巨大”的矿物。1951年的下半年,该矿务局就派了一部推土机上山采取矿石样品并进行成份分析,认定这里确是极有价值的世界最大的铁的储藏地之一。今天一些沉重的运土卡车陆续奋力登山,又载着极为沉重的矿石慢慢地闯出一条下山的回路;而在山脚下等待他们的实际是手中拿着支票的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政府的代表。他们每人都急于购买这些矿石。

说到钻石,还有一个农夫的故事。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当他听说要是有块土地的底下埋着钻石的话,他只要有一块钻石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然而却从未能发现钻石,最后,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个海滩自杀身亡。

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个买下这个农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来一看,它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他拿给别人鉴定以后,发现这是一块钻石。这样,就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宝藏。

这个故事是发人深省的,斯通悟出:财富不是仅凭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属于那些自己去挖掘的人,只属于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生活的最大秘密——在你身上拥有钻石宝藏,那就是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必须做到的,只是更好地开发你的“钻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辛劳。

只有傻子才肯舍弃眼前生活,而另去那个虚无飘渺的远方,作好高骛远、不着边际的追求。只要你不懈地挖掘自己的钻石宝藏,即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够做好你想做的一切,你就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抓住机遇的手,你就能因此而获得幸福。机遇可以改变人生,把握好每一次机遇吧!

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富翁就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一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屏幕。

启事播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拣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电视台,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看到了这则启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窑洞,因为前天他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拣到了一只狗,现在这只狗就在他住的那个窑洞里拴着。

果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出了门,准备去领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三万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这只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筒里拣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秘方点拨:世上没有成不变的事物,面对机遇,应积极把握,莫让机遇与你擦肩而过,或许它会带走你一生的幸福。

2.不要被偶然的成败迷住双眼

有当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尽其当然,听其自然,而不惑于偶然。小人泥于偶然,拂其自然,而弃其当然。噫!偶然不可得,并其当然者失去,可哀也。

人人都想取得成功——学子想考上清华北大或出国留学,老板想让自家的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科学家想在高科技领域上取得更大突破,网络公司老总想在纳斯达克上市,电影演员想捧得奥斯卡金奖……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先看两个寓言故事。

古代有一个农夫,非常想发财。他总觉得每日劳作,难以很快实现发财梦。这天,他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一不高兴,就坐到树底下睡觉去了。有一只兔子,冒冒失失跑来,一头撞在树上,死了。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一只兔子。他很高兴终于找到既不劳作又能发财的方法了。这以后他就天天坐在树底下,等更多的兔子来撞树。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个宋国的农夫。他在田里插好了秧,就盼着秧苗快快长大,好有一个大丰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长高了没有。这天他干了一天活回来了,非常疲劳。人问他忙什么,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了拔,这样它们就可以长得快了。”这就是另一个成语“揠苗助长”的出处。

这两个人的做法在每一个人看来,自然是可笑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时,也常会这样做,只是没意识到罢了。

明人吕坤说,事有当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见识的人做事,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即“当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顺遂自然规律。而对于偶然发牛的情况,不要被它迷惑,干扰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如“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偶然白捡个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弃了原来“靠劳作致富”这个“当然”。结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没有再来。

“揠苗助长”里的那人,犯了另一种错误。他虽然看起来也在努力实践“当然”,但他却违背了自然,结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见,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把握好“当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听其自然”并非“听天由命”,只要在不违背自然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宽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因此而灰心,放开在另一条路上“尽当然”的努力。

在处理“当然”、“自然”和“偶然”的问题上,吕坤尤其对“泥于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评。他说,这样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连应该做的“当然”也一并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拘泥于偶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失败和犯错误。再高明的骑手,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常胜将军也有可能打败仗。这时候决不可惊慌失措,一蹶不振。你只需坚定地继续努力,就能走出失败和错误的阴影,重铸辉煌。

秘方点拨:人生之路,有平坦,也一定有坎坷,人生之事,有成功,也一定会有失败,要学会对生活泰然处之。把胜利和成功看成偶然的赐与把失败和挫折看成生活对每个人的考验,看成人生剧场上必然会出现的一幕场景。

3.审时度势方能羸

言行与环境、场合关系甚为密切。一方面空间具有传递视觉信息的作用,而视觉信息的传递有助于言行内容的表达。另一方面巧妙地适应特定的环境,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河南儒生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女子,连娘家姓什么也无从查考,但她在劝导丈夫勤学向善所表现出的美德和卓识,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一次,乐羊子在走路时拾到别人遗失的一块金子,回来后把它交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贪图利益而沾污了自己的品行呢!”丈夫听后十分惭愧,便把金子放回原处,而外出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回来了,妻子问他什么缘故,乐羊子说:“因为长期在外而想家,没有别的情况。”妻子听完,拿起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绸子从养蚕抽丝开始到一丝一丝地织,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织成一匹有用的帛。如果割断这绸子的话,就会前功尽弃,既糟蹋了原料,又延误了时光。你积累知识,应当每天学习自己所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你的道德和学业;要是学到半路就回来,同割断这绸子有什么不同呢?”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感动了,便又回去进修学业,7年没有回家,终于德成业就。

美国总统林肯曾任过律师。有一次,一位富农诬告一位贫农偷了他的一匹马。为此,这位富农请了能言善辩的律师罗根。老农口舌笨拙,又无钱请律师。林肯知道后,表示愿意以被告律师的身分出庭。

开庭的那一天恰巧是一个大热天,人们只穿衬衫来法庭。原告律师罗根匆忙中穿反了衬衫。开庭后,罗根首先发言,他滔滔不绝的确表现了他对马的广博知识及口才。然后林肯替被告答辩。他一上台就说:“罗根先生花了一个多小时谈论关于马的种种情况,为的是要叫我们这些农民从兽医书籍里学些关于马的知识。但我们怎能相信他的话呢?他连自己的衬衫都穿反了。”全场哄堂大笑,原告败诉。

林肯利用了罗根穿反衬衫这一视觉信息,引导人们根本不相信罗根在庭上所讲的一切,仅用几句话就胜了罗根。

1935年高尔基应邀在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演讲,代表们一见到高尔基便长时间鼓掌,高尔基即兴说:“如果把花在鼓掌上面的全部时间计算起来,时间就浪费得太多了。”高尔基的开场白使得全场十分活跃。这种临时适应情境的动态性演讲结构启示大家,如能在辩说时对既成结构又适应情境的变换和调整,就可更有效地实现说辩目的。

1956年4月,日本农林相河野一郎率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日苏渔业谈判时,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经过一番寒暄后,布尔加宁按着让客方先行就座的规矩,要河野自己选择室内座位。河野环视了一下室内布置,就近选了一把椅子说:“我就坐在这儿吧。”布尔加宁说“好”,便在河野的对面坐了下来。河野后来回忆说,他选的椅子在方向上是背着光线的。所以在谈判中他很容易看出对方的表情,甚至布尔加宁在谈判中露出的倦容也能看清,从而根据他的情绪变化来掌握谈判的进度和措辞。

当一艘船开始下沉时,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还在谈判,根本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船长命令他的大副:“去告诉这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里去。”

几分钟后大副回来报告:“他们不往下跳。”

“你来照管这里,我去看看。”船长说。

一会儿船长回来说:“他们全部都跳下去了。”

“您是怎样让他们跳的?”大副问道。

“我运用了心理学。我对英国人说,那是一项体育锻炼,于是他跳下去了。我对法国人说,那是很潇洒的;对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对意大利人说,那不是被基督教所禁止的;对苏联人说,那是革命行动。他们就一个个地跳了。”

“那您是怎么让美国人跳下去的呢?”

“我对他说,他是被保过险的。”

说话办事要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否则,将一踏糊涂,终究将事与愿违。

秘方点拨:言行要重视空间环境条件的利用,恰当的应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别小瞧这些呦!

4.培养多元思维

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起。“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

那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我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道,以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帮助。

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一处金矿,于是人们一窝蜂地拥去开采。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绕道走,就是费点时间”,有人说。

“干脆游过去。”

但是他却含笑不语,等人们议论声过后,他开口了:“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全场愕然。

他却说:“那样的情况下,你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呀!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说到不如做到。夸夸其谈,议论满天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没有任何价值。

有一个善于反省的人,在他生命中的某一天,突然省悟到自己迄今所做的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他想到生命的短暂,不禁为自己虚度了宝贵的光阴而痛心。于是他发誓用剩余的生命做成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许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寻找那件足以使他感到不虚此生的最有价值的事情。可是,他没有找到。结果,他什么事也没有做,既没有做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没有做最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