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道理大智慧:带来好运的100贴小秘方
37431400000015

第15章 壮心不已万事成(3)

6.给自己选条路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须是个勇士,凡是在人类历史上作出大贡献的人都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就不可能为新思想、新事物开道,为社会、为人类作出独美千古、卓尔不群的贡献。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的最大成就是以科学的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

少年哥白尼常常在白天独自观察太阳“从太空中转过”,从早晨的朝霞一直望到傍晚的夕辉。夜里,他凝视着照亮天穹的那数不清的小小星辰。他要父母给他讲太阳和星星的故事,他还经常向他的舅父、学问渊博的主教路加·瓦西多德请教。舅父送给他一些天文学的著作,哥白尼如饥似渴地咀嚼着,然后又转回天空这本开卷的书上——因为这里展现了更加有趣的有关星宿的故事。他越来越对“天上”的事情感兴趣了。

他的哥哥发现后既诧异又担心地说:“什么,你要管起天上的事情了?天上的事有神学家操心,凡人岂能干预!”

“为了让人们望着天空不再感到害怕,我要一辈子研究它!”哥白尼举起左手,神情坚定地说,“我还要叫星星和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方向。”

“你要不听我的劝告,这辈子你可有罪受了!”哥哥以教训的口气厉声说道。

少年哥白尼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主意已定,什么都不怕!”

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兰格力1930年作第一次飞行时,飞机掉到了水里,四周充满了讥笑声。失败的消息登在第二天美国各报上。但兰格力不灰心,他相信毛病不在飞机,要求再试一试。然而时乘运赛,第二次试飞,由于一根绳子挂着了飞机的尾巴,飞机倒冲入水里,兰格力本人几乎摔死,飞机从水里拖上来时早已破碎不堪。翌日一早,美国全国各报都嘲笑他是“傻子”,教会的牧师们认为这是亵渎了上帝,说“如果上帝的意思是叫人飞的,早就会替人生两个翅膀。”有些守旧的科学家也说,地心吸力是不能战胜的。政府也断然拒绝了他再次试飞的要求。尽管兰格力是在讥讽中郁闷死去,尽管他的飞机放在华盛顿的国立博物院之初仍被人围观和嘲笑,但正是这架飞机,带着兰格力的创造和意志,被后人送上了天,从而圆了人在空中飞翔之梦。

但有时不可执迷太深,该撒手时请撒手。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事实上,撒手可以减轻一件事的麻烦和折磨,去做另一件更有意义的事。行就做,不行,该放就放,节省时间吧。

非洲土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里大的洞中。等人走远,狒狒就欢蹦乱跳地来了,它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但由于洞口很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人只管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用担心它会跑掉,因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惊慌和急躁,就越是将食物提得越紧,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

听说过这个故事的朋友都大呼“妙”!——此招妙就妙在人将自己的心理推及到了类人的动物。其实,狒狒们只要稍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们偏偏不!就在这一点上,说排排类人,亦可说人类狒狒。狒狒的举止大都是无意识的本能,由不得它,而人如果像狒狒一般见利而不见害地死不撒手,那只能怪他利令智昏或执迷不悟。

失恋者只要肯对抛弃自己的恋人撒手,何至于把自己弄得失魂落魄、心灰意冷?失业者只要肯对头脑中僵化的择业观撒手,何至于整天萎靡不振、怨天尤人?赌徒只要肯对侥幸心理撒手,何至于血本无归、倾家荡产?隐君子只要肯对******撒手,何至于如行尸走肉、浑噩一生?贪赃枉法者只要肯对一个“钱”字撒手,又何至于锒铛人狱甚至搭上卿卿性命?……

有句老话:退一步,海阔天空。那就退上一步又如何?时机成熟,“卷土重来”何尝不是上策呢?

秘方点拨:人类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与旧观念、旧势力决裂的历史。旧观念、旧势力必然以临死之前的疯狂来扼杀新思想、新事物。

7.矢志不移

“行百里者半九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立志难,矢志不移更难。人生下来都同处在生命的最下层,但他们宝贵的生命中有无尽的活力,他们可以走到生命的上层,其阶梯就是考验。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着手编写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大祸从天而降。公元前99年,汉将军骑都尉李陵奉命率领五千步兵出击匈奴,不幸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经过几昼夜的激战,李陵得不到汉武帝爱妃的长兄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率领的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战败投降。汉武帝为战败之事非常生气。汉武帝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司马迁认为:敌我兵力悬殊,李陵以少数兵力,转战千里,后无援兵,杀伤敌兵近万。这样英勇,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力竭投降,还可能找机会立功报答国家的。司马迁的话实际上在指责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不料汉武帝认为这些话是为李陵开脱,盛怒之下,立即下令把司马迁投入了监牢,并处以死刑。按汉朝的法律,死刑有两种减免的办法,一是用50万钱来赎罪,一是受“腐刑”(割去****)。司马迁是个小小的史官,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赎罪。只好接受了这种对人肉体上、精神上最残酷的摧残,以及对人格的极大侮辱。为此,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自杀,一死了之。但是,他顾念到《史记》尚未完成,便隐忍苟活,成一家之言,以实现父亲的夙愿和自己的理想。

他忍辱负重,矢志不移,终于在公元前93年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著——《史记》。

理想是打开神奇之门的钥匙,可以拓宽你的视野,让你看见新的机会。抱负大一点让生活更容易也更有趣,它也可能让你得到更大的收获。

几乎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商人都不断提醒我,抱负大一点是成功之钥。咱们来看看几个实例。成功的保险员坚称,跟某个人谈一百万元保险和谈一千元保险所花费的时间,是一模一样的。在房地产行业中,不论你考虑的是单一家庭的住家或一大幢的公寓建业,这个概念都适用。这并不表示,你无法在单一家庭住宅上赚钱,或者更昂贵的产业的回收率必然比较高。它只是意味着,你的梦想愈大,成功的潜力也就愈大。如果你想靠卖房子,做房屋仲价来营生,问有钱人的名单跟低收入户的名单,所花费的精力是同样的。你可以想小一点,也可以想大一点。

在公开演讲的任何行业里,这个观念更是关键。你可以对一个人演讲一小时,也可以跟一千人或更多人演讲六十分钟。群众的多寡全视你的视野的大小而定。抱负大一点的概念也适用于你选择跟谁谈话。你怕爬到巅峰吗?如果是如此,你便会错过大好良机。通常位阶愈高的人其实愈好说话——也最愿意帮忙。我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汽车轻销商老板亲自上车让我试车,而层级最低的推销员却不肯花这个时间。可是想要让这件事发生,我必须开口问才有机会。在企业界里,老板通常很乐意陪你坐下来,即使是中级的经理对你一点也不尊重。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却常常发生。

像平常一样,许多人想得很小的主因是害怕。像这样的念头:“我无法对着一屋子的人说话”,“我不能冒险接更大的案子”,及“我无法邀请老板跟我共进午餐”,充满了心中,被看得太严重了。当恐惧念头浮上心头时,试着驱逐他们。

我有一位朋友,他花费大半的成年岁月去坚持他无法写书。这让我大惑不解,因为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而且轻轻松松就写出文章和一章章的长篇大论!有一天,我请他考虑一下,一本书不过是把一连串有趣的篇章串连起来而已。在我看来再浅显不过的事,他却从来没想过。相反的,他总是专注在他固执的信念上,认为写书这个计划太庞大了。这一念之差,改变了一切。两年后,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书。

你用同样的努力可能可以接触到更多人。不论在你是从事哪一行,第一步都是消除挡住去路的任何恐惧或忧虑。当你的忧虑逐步消失,变得比较没有影响力时,新点子和洞见就会开始浮现。

我有一位点头之交经营咖啡馆。几年来她都一手包办了所有的工作。她没有雇用帮手,因为她怕负担不起这个开销。问题是,由于她必须包办所有的工作,她的服务就相当缓慢。她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服务太慢的名声会让她失去了许多生意。她知道情况不对劲,早上来喝咖啡的人并不喜欢排长龙。有一天她问自己:“如果我不害怕,我会怎么做呢?”答案再明显不过了:“我会雇几个孩子来加快我的服务速度。”令她喜出望外的是,这正是她的梦想的答案。她的长龙减短了,财源也滚滚而来。同样稀松平常的是,根本没什么好怕的——一切全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别怕赚不到钱!

秘方点拨:只有战胜形形色色的考验,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矢志不移者,事竟成。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人都应该有敢于冒险、当机立断、马上行动的忠勇与胆略,如果都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可以屈服你去从事你想做的事。

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带领36人去西域都善国,谋求建立友好邦交关系。

刚到该国,都善国王对汉朝使团十分恭敬殷勤,但几天后,态度突变了,变得越来越冷漠。班超警觉起来,派人打听,原来是匈奴的一个130多人的使团正在暗中加紧活动,向都善国王施压,欲把都善国拉向北方。

形势十分严峻。班超对大家说:

“现在匈奴使团才来几天,都善国王就对我们逐渐疏远了,倘若再过几天,匈奴把他彻底拉过去,说不定会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讨好。到那时,我们不但完不成使命,恐怕连性命也难保!怎么办””

“生死关头,一切全听您的。”随从们态度坚定,但也表示出担心,“我们毕竟只有36人,我们能怎么办呢?”

班超斩钉截铁地说: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典故)。今天夜里就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消灭匈奴使团!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都善国王诚心归顺我们汉朝。”

当天深夜,班超带领36个人,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摸到匈奴人驻地,对130多人的匈奴使团倍于自己的敌人,毅然发动了袭击,并一举歼灭了他们。

第二天早晨,班超捧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都善国王,国王大惊失色。

匈奴使者被杀,都善国王已经不可能再和匈奴人和好,于是只好同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被恶劣事物唬住,战胜“恶魔”首先要战胜自己!

看似最危险之处,也许就是安全之处,看相最强大之处,也许却是最薄弱之处,事物规律并非人们预料的那样,往往有它自己特殊的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战争期间,其军事将领们也给战争史留下许多经典战例。

1942年2月12日中午,英国海军和空军重兵布防的英吉利海峡上空,一架英国战斗机在例行巡逻。突然,飞行员发现有一队德国舰队大摇大摆地从远处开了过来,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向司令部报告。英国司令部的军官们大惑不解:德国舰队怎么可能在大白天从英吉利海峡通过,是不是飞行员搞错了?英国人忙于思考和争论,却没顾及到时间正一分分溜走。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又一驾英军侦察机发现德舰已经闯入海峡最窄也是最危险的地段了,并且正在全速行驶。英军指挥官们这才意识到敌情的严重性,等他们判定真相,调集部队,下令进攻时,德国舰队已然远离了最危险的地段,给其致命打击的机会已然丧失。整个下午,英军虽然不断出动飞机、驱逐舰对德国舰队进行拦截,但由于仓促上阵,反而被严阵以待的德军沉重打击。就这样,德国人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将驻泊在法国布雷斯特港内的舰队顺利地移至挪威海面,增强了那里的战斗力。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军为完成这次战略转移精心策划的大胆行动。因为从法国到挪威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向西绕过英伦诸岛北上,这条航线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如果遭遇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条航线则是直穿英吉利海峡,但此处有英海空军的重兵布防,同样是危机重重。最后,德军指挥官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在英国根本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闯过英吉利海峡,在夜间出发,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最危险的多佛和加莱之间的地段。

这一大胆冒险的行动果然成功,庞大的德国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在英国人认为绝不能的时候出现,在英军来不及判断和阻挠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闯过英吉利海峡,给英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战争教学课。

秘方点拨:成功不往往是由于克服重重困难而得到一条有效的捷径便是:想别不最想的,做别人不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