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国财长宋子文
3725000000057

第57章 魂留异国尾章

公元1963年2月的一天,在美国的宋子文终于接到了蒋介石的访台邀请函。

面对来函,接受不接受邀请、去不去台湾?已是68岁高龄的宋子文睡不着觉了。

五年前,他去香港并在港停留时,说实在的他很想转道顺便赴台看看,那里虽有政敌,也有朋友。人与动物的最大的区别是感情。可是当年那场记者招待会在港等于白开,他摇动的橄榄枝,台湾当局竟没有一丝反应。如今五年过去了,他宋子文也没有当初那个欲望了。蒋介石又发出邀请,岂不是强人所难吗?

宋子文手拿邀请函,召开家庭会,征求家人的意见。

大女儿罗烈特首先站出来反对:“爸爸,你在野时,蒋介石把你当狗看。你想去台湾时,他又不发邀请。我看这次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二女儿玛丽珍也附和:“前天我看了一份报纸,说台湾正要反攻大陆,战备火药味很浓。我主要是怕爸爸去台湾当他们的炮灰。”

张乐怡瞪了女儿说:“你就不讲一些好听的话!”

女儿不服气地说:“爸爸让征求意见,我要不说又不好,说了你还瞪眼。叫我也不知道怎样做人了?”

这时,宋子文道:“女儿知道疼爸爸,爸爸不会做炮灰的。爸爸命大,就是炮弹当年落在我的防护所上也愣是不爆炸,你们说为什么?这叫基督保佑。”

三女儿卡德琳是宋子文最喜欢的小女儿,比起两个姐姐来,最能看父亲的眼色行事,她很少受到宋子文的批评。遇到爸爸高兴的时候,她就喊着叫着跑来了,因此宋子文称她“小喜鹊”。这时卡德琳却站起来说话了,显然她的观点是不同于两个姐姐的,也许她受“爸爸不会做炮灰”的启示,测想爸爸是想去而又犹豫。便道:“爸爸年老了,不走动走动怕机会不多了。姑父那边有邀请,去散散心未必不是好事。再说爸爸曾有去台湾看朋友的想法,这次顺便也捎带吧。”

“小喜鹊说的有道理。”宋子文点点头,接着又点将了,“夫人,你也谈谈吧?”

张乐怡理了理头发道:“我吗?孩子们说的都有道理,都是为你好。我就随你个人的意见了,你说去咱们就去,不去就不去。”

“容我再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你们。”宋子文作了总结。

经过两天的考虑,宋子文还是接受了邀请。是故土的深情在吸引着他。

叶落归根嘛?不归根,踏一踏自己的国土也是高兴的。这便是宋子文晚年的心态。

就这样,宋子文在太太张乐怡的陪同下,乘机飞到了台北,开始为期半个月的访问和乡情的聚餐。

在台湾,他同蒋介石进行会晤,对世界局势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老蒋“反攻大陆”的计划很感兴趣。大概这中间包含了宋子文“叶落归根”的个人因素。

自从1960年6月1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到台北访问,双方达成“长期友好”的协议后,蒋介石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大陆的反攻和宣传,时不时对大陆沿海地区发动空袭,并经常向大陆投放“游击队”和宣传单,其中大部分是在广东省。他们潜入沿海乡村,试图建立基层的反共组织,但始终没有重大突破和作为。

北京也时常发布国民党特务被处死的消息。国民党当局经常宣布“游击队”的成功,但有时也承认失败。例如1963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情报机关承认,中共在各次小规模冲突中共打死国民党“游击队”172人。几天后,北京又宣布五名国民党特务被处死,另有十名被关押在广州和广东其他城市的监狱里。

当蒋介石乐陶陶地谈论他的“反攻大陆”计划时,宋子文插言道:“来前,我女儿还提示,不要我当共产党的炮灰!”

蒋介石笑了:“当炮灰的应是共产党。现在那边是天灾人祸。地里不打粮,喊空卖空,苏联又逼债,时机成熟。”

宋子文一个劲地点头。

可是宋子文却不说拿钱支持,蒋介石也不便张口。会谈虽热烈并无收获。蒋介石要求宋子文访台的真正目的并未达到。

国民党统治集团败落台湾后,这是宋子文第一次来台,亦是最后一次来台。

此后宋子文在美国的日子应该说是安稳的。

晚年的宋子文,吃喝已经不愁,只有亲情、乡情、友情,加上由繁忙的政务走上寂寞的孤独,常常在困惑着他。在他看来,那些在官场上混迹的人一个都不能结交,都是些狼心狗肺的、无情无义的禽兽,包括他的姐夫孔祥熙。近墨者黑,其大姐宋霭龄也都变坏了。在亲人中,只有宋子良、宋子安和宋美龄还与他保持着热线电话。

小弟宋子安是妈妈去世时就吩咐他和姐姐要照顾好的,因为他还没成家。可是宋子安在1950年以后就被哈佛大学列入“下落不明的人”。实际上,他在旧金山,是那里资金雄厚的广州银行董事长。

1969年2月下旬,噩耗突然传来——宋子安在香港病逝。

宋子文很吃惊,想不到小弟竟“走”到了他的头里。

亲情驱使着宋子文,赴港为小弟宋子安送葬。

在出席小弟宋子安的送葬会上,宋子文收到了二姐宋庆龄从北京发来的唁电。宋子文老泪纵横:二姐,你为何不来啊?紧接着,宋子文为盼二姐来港,又与北京回复了一封电函,不知什么原因,直到宋子文离开香港时,也没回音。

带着这种遗憾,宋子文回到了美国长岛那个虽豪华却令他孤独的高级别墅。

宋子安去世两年后的1971年4月。这年宋子文已经77岁高寿了。他的生日还没过,一块不祥之云却笼罩到他的头上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4月24日晚,他与太太张乐怡高兴地应邀去旧金山老朋友爱道华·尤家里做客。

这天,宋子文十分开心。一大早,他就提醒太太晚上有人请客,别误了点。因为晚年的宋子文把友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

这晚,老朋友爱道华·尤着实做了一桌全部符合宋子文口味的中国菜。也许朋友的好心,最后倒成了宋子文的最后晚餐。

这晚,高兴的宋子文又说又笑,又吃又喝,一连品了十几道菜。宋子文赞不绝口,大有食胃不饱之意。

陪他吃饭的太太张乐怡也感到惊奇,知夫莫如妻,因为她清楚丈夫的饭量。

直到最后一道菜“清炖龟鱼”上来时,按一般常规,宋子文是不吃龟肉的,只能喝点汤,没想他又夹了一块肉。殊不知就是这一块肉,使他呛得回不过气来,面露惊恐之色,立时倒在地上。没容送医院抢救,便命归黄泉。

此后,尸体解剖证明,那块龟肉卡在了他的气管里,因其年事已高,心脏太弱,不能经受住这突如其来的袭击。

宋子文的猝然去世,惊动了所有的亲朋好友。

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获此消息后,立即授意与宋子文有关系的美籍华人尽快邀请其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这三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女性前来纽约参加宋子文的葬礼。按尼克松的说法,这一方面可在人道主义上成全宋氏三姐妹再次相逢,实际也在外交上为其尽快叩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门找到捷径。因为尼克松知道,只有通过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才能谈得上改善两国关系并建立外交关系。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女士便是他最盼望会晤的首要人选。

电报发到北京宋庆龄那里,二姐很快做出奔丧的回音。

而台湾的宋美龄则以中共将派宋庆龄赴美为由,拒不参加哥哥宋子文的丧礼,只是由蒋介石颁发了一块题有“勋猷永念”四字的匾额。

为实现这一目的,尼克松于1971年4月26日特地向台北宋美龄发了唁电。这唁电不仅使宋美龄感到意外,就连已经对美国不抱什么希望的蒋介石也为之振奋,他要宋美龄借参加宋子文葬礼之机再次施展其“夫人外交”的才能。然而,当宋美龄的专机刚飞到美国夏威夷上空时,却收到了蒋介石“暂不飞纽约”的急电,凭多年的经验,宋美龄预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变故。她很快就在当天的《纽约日报》上发现了秘密:宋子文葬礼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女士将于近期飞往纽约。三天后,蒋介石看出了美国急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的用意,同时又害怕出席这次葬礼是上了中共的“统战圈套”,便又电告宋美龄勿去纽约。宋美龄为了蒋介石而又一次做出了牺牲,放弃了三姐妹再次相逢的一次良机,又返回了台北。后来宋庆龄因短期内无法解决包机问题而未能成行,致使尼克松早日会晤中国高层领导人的计划完全落了空。

尽管尼克松总统为宋氏三姐妹在美国相逢做出了努力,然而宋氏三姐妹终于未能相逢,这不能不说是世纪之憾!

5月1日,宋子文的追思礼拜在纽约市中心的教堂举行。宋子文的太太张乐怡和三个女儿,以及宋子良、顾维钧、台湾驻美“大使”刘锴等数百人参加。

大姐宋霭龄因丈夫去世时宋子文不到场而拒绝出席葬礼。

美国的尼克松总统虽有治国的气魄,而没有促成宋氏三姊妹团圆的本事,无言自羞,亦愤怒地宣布不出席葬礼。

由于该到的人物不到,致使宋子文的葬礼过于简单和匆忙。

一生不甘寂寞的人终于寂寞了。

一生不甘人后的人终于人后了。

从宋子文葬礼上,不难看出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间以及家庭内部的深刻矛盾。正是由于这些矛盾,国民党统治的崩溃才是必然!

悲哉,一代“王朝”!

哀哉,一代家族!

本书征引参考书目、资料附录:

埃米莉·哈恩著《宋氏家族》,新华出版社,1985年9月版。

王松、蒋仕民、饶方虎著《宋子文传》,武汉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唐汉著《四大家族》,金城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

宋平著《蒋介石生平》,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王俯民著《蒋介石详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5月。

李理、夏潮著《一代枭雄蒋介石》,金城出版社,1994年9月。

于醒民、唐继元《宋氏家族第一人》,北方文艺出版社,1986年11月。

龙流编译《宋美龄传》,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年6月。

杨耀建著《宋氏姊妹在重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刘巨才著《一代风流宋美龄》,团结出版社,1990年12月。

杨者圣《未加冕的女王宋霭龄》,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布赖恩·克罗泽著《蒋介石》。

《美国外交关系文件》1945年第7卷。

谢小岭《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会谈的片断回忆》。

《中国事务》第6卷(1934年6月15日)

《全国银行年鉴》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第3册。

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经济统计月志》(1937年9月)第4卷。

《统制棉业告国人书》卷10。

宋子文《考察西北经过》。

经委会《西北建设计划》

上海《时事新报》1935年6月8日。

《国民周报》卷10第25期。

《民国档案》1986年第2期。

《晨报》1927年4月23日。

《申报》。

《国民政府公报》1926年第51号。

《广东财政纪实》1934年第一期。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

《中苏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