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边读边悟易经
37199300000006

第6章 第五需卦 乾下坎上——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卦辞阐幽]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本卦上坎下乾,“坎”为水、为雨,古字形与“水”同;“乾”为天,古字形与“而”同,故此卦卦名为“需”。天上有雨,一旦时机成熟便会下降。上卦坎为水,象征前方有涉渡之险。然而下卦为乾,乃刚强有力者,只要耐心等待,有信心,“坎”之险终能克服。光亨:光是指光明,亨是指亨通。贞吉:因为正就有定力,有定力就有耐心,有耐心就能等待。所以它就吉祥。

本卦揭示了善于等待的重要意义,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如果不能前进时,要善于等待。本卦安排在蒙卦之后也是有深意的。启蒙之后,智识大开,必然以勃勃的生机求发展,这时往往会遇到险阻,不可急躁地盲目闯关。这里就要用需卦所讲的等待哲学,要懂得善于待时。

[爻辞解意]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需”是等待,因为前面有“坎”的险。“初九”在开始的最下方,离上卦的险最远,所以是在“郊外”等待。

又,“初九”是阳爻,刚毅有恒,能够坚持常规,所以,不会有过失灾难。恒心,意志不可动摇。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九二”比“初九”接近上卦“坎”的水,所以,用“沙”象征。“言”是责难的意思。“九二”比“初九”,稍为接近险阻,虽然不会有大的灾害,但已经比较困难。但“九二”阳爻得中,因而仍然可以安闲地等待,最后还是吉祥。

“衍”是水向四处漫延、引申为延长、推演的意思。象辞说:水流在沙中漫延,不可急进,虽然会被责难,但忍耐最后还是会吉祥。

这一爻,强调等待必须忍耐,不可急进,不可被闲言闲语动摇。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九三”更接近上卦“坎”的水,以“泥”象征,随时有陷入的危险。下卦接连三个阳爻,刚强过度,又离开中位。以灾害的程度来说,已相当于随时会有外敌来袭的状态了。

“象传”说:上卦“坎”的危险,虽然还没有到来,但妄进就会自己招来灾难,所以,必须谨慎,才不会失败。

这一爻,强调愈接近危险,愈应当谨慎,不可妄进,以免自己招祸。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六四”已经进入上卦“坎”的险,可能造成伤亡,所以,用等待在“血”中象征。不过,“六四”阴爻阴位,虽然柔弱但得正,因而不会轻举妄动。不久就会由陷入夫的“穴”中走出。“象传”说:陷入穴中时,应当用柔,顺应变化,最后才会脱险。

这一爻,强调陷入危险,不可逞强,应顺应变化以化险为夷。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九五”阳阳位得正,在上卦得中,又是至尊的地位,所以最安全。因而,用可以安闲的饮食等待,作为象征。然而,仍然以坚持纯正为先决条件,才会吉祥。

“象传”说:虽在安全中,仍然应当执着于中正的原则。

这一爻,强调在可以安全等待的状况时,仍然不可违背中正的原则。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上六”阴爻柔弱,位于上卦险的极点,已无法再等待,终于坠入穴中。“上六”与下卦的“九三”相应,“九三”连同下面的二个阳爻,本来就有勇往直前的刚强性格,现在已经到了等待的终极时刻,因而一拥而来,以“不速之客三人”来象征,“上六”柔弱,对三位刚强的不速之客,既无力量赶走,只有以诚意恭敬相待,才能化暴戾为祥和。

“象传”说:“不当位”,是指“上六”阴爻阴位,应该当位,但因到达“上”的极点,已进退无路,虽然在最高位,却等于没有地位。而且,阴爻在阳爻的上方,也反常。不过,因为能以诚意对待,不会有大损失。

这一爻,强调以柔制刚的道理。

[需卦点悟]从困境中看到希望

很多人屡屡碰壁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做点事情怎么这么难?的确,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任何事情上想脱颖而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中事业上遇到一点挫折、困顿是自然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首先让自己具备成事必备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必不可少的信心、勇气,并且要学会隐忍,在磨砺中积蓄力量,希望之光就在眼前。需卦是一个吉卦,它所揭示的是,只要你直面困难,忍耐中涉过险川,前途就会一片大好。所以,我们做事必须悟明这样一个道理:等待也是一种办法,一种策略,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大智慧。

[需卦例解]曹操的以进为退之术

不争锋芒,势弱先忍,势强当起,这才是做大事之人的本色。

不争锋芒,只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手段,而不是毫无进取之人的态度;偏安一隅,只是蓄势待发的准备过程,而不是苟且偷生地活着。

曹操不乏英雄气概,但他也有退让的时候。他迎献帝都许昌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他当时虽“挟天子”但力尚不足以令诸侯。相反,曹操一时成为世人瞩目的人,也可以说成为众矢之的。而曹操这时的力量并不强,与袁绍等人相比,更处于弱势。因此曹操采取后发制人的方略,将袁绍打败。

曹操见袁绍不敢公开抗拒朝廷,便又以献帝的名义任袁绍为太尉,封邺侯,实际上是试探。太尉虽是“三公”之一,但位在大将军(不常设)之下。袁绍见曹操任大将军,自己的地位反而不如他,十分不满,大嚷道:“曹操几次失败,都是我救了他,现在竟然挟天子命令起我来了。”拒不接受任命。

曹操感到这时的实力还不如袁绍,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跟袁绍闹翻,决定暂时向他让步,便把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自己任司空(也是“三公”之一),代理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只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以缓和同袁绍的矛盾。但由于袁绍不在许都,曹操仍然总揽着朝政。

与此同时,曹操安排和提升一些官员。以荀为侍中、尚书令,负责朝中具体事务,以程昱为尚书,又以他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巩固这一最早的根据地;以满宠为许都令、董昭为洛阳令,控制好新旧都城;以夏侯忄享、夏侯渊、曹洪、曹仁、乐进、李典、吕虔、于禁、徐晃、典韦等分别为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等,牢牢控制军队。

尽管如此,曹操还是表现得很谦恭,或者说颇有一段韬光养晦的日子。

比如杨奉荐举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曹操于是连上《上书让封》、《上书让费亭侯》、《谢袭费亭侯表》等,表明他“有功不居”。

在上书让封中曹操说:

我扫除强暴和叛乱,平定了兖、青二州,四方长官前来朝贡,皇上认为是我的功劳。从前萧相国因为用关中来支援前线的功劳,全家都得到封赏;邓禹因为帮助光武帝平定河北的功劳,得到了几个城的封地。按照实际,考核功绩,并不是我的功勋。我祖父中常侍费亭侯,当时只是随从皇帝车辆,服侍左右,既不是首要谋臣,又没有战功,到我已经三代都享受封爵。我听说《易经·豫卦》上说:“利于封侯进军。”就是说有功的人才应当进爵封侯。又《讼卦》六三爻辞说:“靠祖宗的功德吃俸禄,或者替王朝办事有功吃俸禄。”这是说:祖上有大功德,或者替王朝办事有功的,子孙才得吃俸禄。我想陛下对我降下像天地一样大、云雨滋润万物一样厚的恩泽,往上,记下我先辈服侍皇帝的应尽职责,又取我在兵事上像犬马奔走的效用,下诏奖励,给我的荣誉实在太大,不是我这愚蠢无才的人所能担当得起的。

曹操的上书表明他深知自己还是弱者,因此对袁绍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朝廷的封赠表现出“力所不及”的谦恭。等到羽毛一丰满,他就大张挞伐,在所不计了。最后终于后发制人,打败了袁绍。

曹操的高明是能更加灵活地应用需卦所揭示的真义,这就是忍耐待时。在这里他的忍和待都不是被动的,而是在心知“利涉大川”基础上的主动出击,所以他能退,自然也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