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37035500000085

第85章 黑暗时代的曙光(1)

——大学的创设

1088年,在意大利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它是最先开办了几个学院的综合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起源于学习罗马民法和教会法的学生组织,在法律、文学和医学三个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形成。

起初,博洛尼亚的地主威胁要提高学者们的租金。学生们进行抗议,使得弗雷德里克·巴尔巴罗萨皇帝在1158年判令保护师生免受剥削。学生们还让教授们签订合约,讲授某些专门的课程——并许诺一直在学校留任到学期结束。很快,教授们就需要有执照(最早的学位)才能教书,于是,真正的大学形成了。

到13世纪初时,博洛尼亚大学里的学生已达五千余名。它以法学研究著称,吸引了来自西欧各地的知名学者。学校是由学生们自己构成的一个委员会管理的。他们雇佣教师,支付薪水,解雇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好的老师。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所有大学的基本模式。

此后巴黎大学等学校相继建立,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同的是巴黎大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行会团体,在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179年,巴黎大学的教师团体取得录用教学人员的权力。1194年又获得特权,可以组织独立于地方司法的学校法庭,负责审理有关师生的案件。巴黎大学以文艺学和经院哲学最为著名,后来发展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神学研究中心,在神学和宗教事务上发挥了权威性作用。它置于教会法管理之下,师生们都享有教士等级的特权,诸如不纳税、不受国家法律约束等等。巴黎大学是英格兰、苏格兰和其他北欧大学的样板。

大学在中世纪是一个非常含糊的名词,它指的是人们的一种联合体状态或协会。实际上中世纪的大学都是为了追求这种联合状态的优越性而组成的社会团体,因此它们更像是一些行业公会。事实上,在11世纪时,“大学”和“行业公会”的确是可以相互替换地用于工艺会社的。这样的机构吸引了许多从世界各国来向精通某些领域知识的教师学习的学生。“大学”一词也就狭义地专指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了。

最初的大学不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而是自发形成的。中世纪的世俗大学是市民阶级的产物,它们在城市与行会组织获得发展的条件下形成。当时大学的开放性是今天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没有校园,没有校舍,没有图书馆,没有固定上课地点。学生们一般在租赁的教室里上课,流动性很大。

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往往没有规约,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订定的契约。所以,那时的大学仅被规定为有义务教授学生、学生支付老师报酬的一种组织。教授们都称呼学生为“我的朋友”,而那些学生也都是些成年人,师生间年龄上相差无几。

最初,每位教授的上课时间长达3小时,到了1400年时间缩短了1小时,不久,又把时间改为1小时,最后,上课的时间只剩下45分钟了。当时求学的学生们,一方面想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都希望获得类似于今日学士头衔的“教授资格证书”,或“博士”——这个字由拉丁语中的“教授”一词演变而来。证书由具有同等学位的教授团颁发,凡拥有证书的人,既可在学校内传授特定的学科,也能证明自己具有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

中世纪欧洲的各大学,通常在学生毕业前,需要通过两种考试:一是“学位认可考试”,因较容易通过,所以这种考试只流于形式;另一是只有通过“学位认可考试”的人,方能继续参加“考试甄试”。后者一般由教会主办,考试结束后由主考官宣布及格者名单,并赠予及格者一些书籍和一顶檐帽,以示一种荣誉的象征。

当时欧洲各国的学生和教授,经常群聚于某一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流动到其他地方,停留在另一个文化中心。由于学生和教授们的流动性很强,因此各大学之间学术的交流极为频繁,扩大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大学由此也成为欧洲各国文化交往的媒介物。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组织,不仅在各方面给予学生们以充分的自由,还成为学校机构的中枢,具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当时的教育方针也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的行政,培养他们热心、自由、自主的品格。

中世纪欧洲的教育制度,顺着若干固定的阶段,遵循一定的方针发展完善。当时的大学里,教授课目分为普通课程、必修课程和特殊课程3个阶段。但是大部分学生在修完普通课程后,不再选修第二阶段的课程,这往往使得教授们大为恼火。

这种充满自由、开放的学风,很自然地会培养出学生们对欧洲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甚至产生破坏、反抗当时社会的欲望。促使这种情况加速到来的,是欧洲的文化交流和知识的广泛传播。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出现,为欧洲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至少为冲破中世纪欧洲的沉闷空气,沟通学术思想,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了条件,并对欧洲文化的复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学诞生以后,便成为社会的思想和技术中心,为社会走向科学和民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现在,大学仍然发挥着社会思想库和科技发展中心的作用。

1167年以前.英国的学生大多渡海去巴黎上学。后来英法两固戍了对头,英国阎王便召回自己国家的学生,在牛津办学,按巴黎大学的组织方式讲学。后来牛津大学的学生一再与周围居民发生冲突,最激烈时数千市民涌入大学围攻,互相使用弓箭,双方都有伤亡。14世纪中叶,一批牛津师生离开这个一触即发的环境,东行80公里,在那里继续教学事业。于是诞生了剑桥大学的雏形。

那是一个群星璀璨,巨人辈出的年代,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那是一个惊喜连连,美不胜收的年代,《神曲》、《哈姆雷特》、《蒙娜丽莎》复苏的人文之——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他在森林中迷了路,黎明时分走到一座小山脚下,忽然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三只野兽豹、狮、狼拦住了去路。正在危机时刻,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的嘱托来救他,并引导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接着,贝雅特丽齐出现,又引导他游历了天堂。这是意大利伟大的诗人但丁在其代表作《神曲》中的内容描述。作品中他竭力向意大利人民展示出改革社会、振兴道德和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人文主义曙光。恩格斯称但丁是那个时期最具代表的伟大人物,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这个新时期肇始于14世纪,在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首先兴起了一股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的文化热潮。随后,这股热潮波及意大利其他城市以及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等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一场气势宏大、壮观磅礴的思想解放运动。14—16世纪由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借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武器而掀起的这场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专制的新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按时间顺序和发展过程,人们习惯将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方面受到圣方济各会激进主义的影响,冲破了当时封建、保守、压抑的神权思想的制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价值。这一时期突出的代表人物是佛罗伦萨的彼特拉克、薄伽丘和画家乔托。其中彼特拉克、薄伽丘以及但丁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前三杰”,乔托则被称颂为“欧洲绘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