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动物之谜
36944000000014

第14章 动物的本能解秘(2)

还有的鱼对“气味”特别敏感。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鱼缸里,有一条双目失明的鱼在安静地生活着;在另一个鱼缸里,有一条凶狠的鱼中强盗——狗鱼。科学家从狗鱼的鱼缸里留了一杯水,轻轻倒人瞎眼鱼的鱼缸里,瞎眼鱼立刻像受到惊动似的,在鱼缸里乱窜,显得惊慌不安。最后竟然躲到假山的石缝里。原来是水中带有的狗鱼气味,让瞎眼鱼感到危险就在眼前。所以,科学家把这种通过气味来相互影响的交流方式,称作“气味语言”。

鱼类在“声音语言”、“光语言”、“电语言”和“气味语言”之外,一定还有其他的“语言”方式。多姿多彩的鱼类语言,不仅是揭开鱼类生活的一把钥匙,而且也为人类开发与利用“语言”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猴子的语言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由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孙悟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悟空每到紧张的时候,就会抓耳弄腮,嘴里发出急促的“叽咕”声,仿佛在说:“这可怎么办”、“这如何是好”。当他高兴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嘴里也不停地发出“叽咕”声,仿佛在说:“这下好了”、“好开心啊!”当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时,群猴聚在一起,更是“叽叽咕咕”,好不热闹。这是电视剧中的情形,那么,自然界中猴类生活是不是也像人类一样,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呢?科学家对此很感兴趣。

猴子是喜欢群居的动物,它们彼此间需要交换信息和配合行动,没有“语言”联络,似乎是难以想象的。美国有两位科学家,他们以肯尼亚野生动物园中生活的猴子为研究对象,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当猴子发现豹时,发出的报警声类似急剧的“呼唤”声,就像狗在狂吠;当猴子发现鹰时,发出的报警声较低沉,像一连串断断续续的“呼噜”声;当猴子发现蛇时,发出的报警声是“尖叫”声。

两位科学家还辨别出了猴子四种不同的“叽咕”声的含义,如果翻译过来,第一种“叽咕”声似乎在说:“注意,另一群猴子走近了。”事实上,每当一只猴子发出这种叽咕声时,或者每当录音机里放出这种叽咕声时,整个猴群就会沿着它们自己的领地界线分散开来。第二种“叽咕”声似乎是在说:“我们就要开始一次集体活动,大家保持警惕。”第三种“叽咕”声可以译成:“我是你们的领导,注意,我来了。”第四种“叽咕”声正好与第三种相对应:“你们别怕我,我是你们的部属,我来了。”

我国科学家对金丝猴“语言”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金丝猴属我国珍稀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这三地的金丝猴,又分别叫做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科学家对三地金丝猴的研究表明,金丝猴的“语言”很有规律性。譬如,当猴群在迁移时,猴王总是走在最前面,在它认为这里平安无事后,就会发出一种“粞一弓”的声音,意思是说:“这里非常安全,大家可以放心地前进。”当队伍过于分散时,猴王又及时地发出“呱一呱一呱”的几声呼唤,提醒大家注意保持距离,尽可能靠拢一些。那些携带幼猴的金丝猴妈妈们,一边跑,一边又不断地发出“瞿一瞿”声,警告孩子们不要跑远了,小心迷路,小心掉队;当金丝猴休息的林地传来一声“咕一咕”、“呷一呷”的尖叫声时,这是哨猴在报警,得到警报的猴子就明白了,可能有云豹、金猫等兽类或者有雕、鹫等猛禽前来进犯,或许是有猎人来偷袭,它们就会在猴王的领导下,马上撤退,或者做好应变的准备;当猴王发出“呜一咯一咕”的声音时,表明“危险已过”,或者表示“没问题,一个不少”。

猴子是人类的近亲,在动物学分类上,都属于灵长类,而且猴子的大脑发达程度与人脑也很接近。人的大脑重量占体重的2%而猴子大脑的重量占体重的1.6%。这说明猴子是接近人类的非常聪明的动物。那么,人类的语言十分发达与丰富,猴子的语言发展为什么与人类有这样大的差距呢?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对人类近亲猴子“语言”的研究中,破译一些有关动物思维与语言的进化之谜。

蜜蜂的舞蹈语言

你留心过蜜蜂采蜜吗?一只蜜蜂发现了蜜源,不等片刻,其他的蜜蜂就会纷纷赶来。从表面看来,一窝窝蜜蜂好像乱哄哄的,没有丝毫秩序可言,其实,科学家们发现,蜜蜂从不盲目行动,不论什么时候,大群蜜蜂出动之前,总要派几个“侦察兵”去探路。如果一个“侦察兵”在花园里采到了许多花蜜和花粉,接着许多只蜜蜂也都会往那里飞去。

难道蜜蜂还有一种奇妙的“语言”吗?要不然,“侦察兵”怎样把发现蜜源的消息告诉同伴呢?1923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动物系主任卡尔.洪.弗烈希教授决心研究这个有趣的问题,不久,他终于揭开了蜜蜂世界的这个谜底——蜜蜂是靠“跳舞”来传递消息的,而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蜜蜂的舞蹈语言还是多种多样的。

弗烈希教授曾经做过意样一个实验。他在离蜂箱15米和1500米的地方摆上蜜糖罐子,给从1500米地方回来的“侦察兵”涂上红色。给从15米地方回来的“侦察兵”涂上蓝色。他看到这两个“侦察兵”所跳的舞不同,涂上蓝色的蜜蜂跳出一个又一个的小圆圈舞,涂上红色的蜜蜂则跳出“∞”字形舞。这样反复多次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侦察兵”先跳的是几个圆圈,然后转一个方向再跳几个圆圈,这种叫“圆形舞”。

“侦察兵”跳这种圆形舞,就是告诉同伴:“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有食物。”

如果“侦察兵”先跳了半个小圈,换一个方向又跳个小圈,再跑回来,好像一个“。。”字形,在直跑的时候,它腹部末端还不停地摆动着,这就叫做“∞字摆尾舞”。“侦察兵”如果把这种“∞”字摆尾舞跳得很慢,每分钟约跳8个“∞”字,尾部摇摆的次数很多,这就是告诉同伴:“花蜜离家很远。”如果舞跳得很快,每分钟约30多个“∞”字,而尾部摇摆次数很少,这就告诉同伴:“食物离蜂房较近。”

有趣的是,蜜蜂通过舞蹈,不仅能指出花蜜离蜂房的远近,而且还能指出花蜜所在地的方向,弗烈希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离蜂箱一千米的地方摆上一罐蜜糖,有几个“侦察兵”飞来了,又飞回去了。这时候,他把蜜糖罐移到另一个地方,蜜糖罐和蜂箱的距离还是一千米。但这里竟没有一只蜜蜂飞来。而原来放蜜糖罐的地方,却飞去许多蜜蜂。它们绕着圈子,嗡嗡地叫着,好像说:“怎么啦?‘侦察兵’说这里有蜜,怎么没有呢?”

弗烈希教授曾经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摆了两个蜜糖罐,蜜糖罐和蜂箱的距离一样。不过一个罐在蜂箱的北面,一个罐在蜂箱的南面。给飞往北面那罐的“侦察兵”涂上红色,飞向南面的涂上蓝色。这两个“侦察兵”回到蜂箱跳的舞都是“∞”字摇摆舞,实验结果好像没有什么不同,可是经过多次观察发现:这两个“侦察兵”所跳的舞还是有所不同。涂上蓝色的“侦察兵”在跳两个半圈当中的直线时,是从下到上,涂上红色的“侦察兵”在跳两个半圈当中的直线时,则从上到下。不管实验多少次,都是如此。

随着实验的进展,蜜蜂的“语言”之谜被进一步揭示出来。

“侦察兵”如果跳“∞”字摇摆舞时,跑直线的方向是从下往上,这就告诉同伴:“朝太阳的方向飞能找到花蜜。”

“侦察兵”如果跳“∞”字摇摆舞时,跑直线的方向是从上往下,这就告诉同伴:“朝太阳相反的方向飞能找到花蜜。”

“侦察兵”如果跳“∞”字摇摆舞时,跑直线的方向是在竖直线左60度,这就告诉同伴:“飞向偏离太阳光左面60度角的方向可以找到食物。”

蜜蜂的飞行,始终是以太阳定向的。这叫做“天文导航”。当然,对蜜蜂来说,这完全是一种本能。

鸟语

人们常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来形容媚人的春天。想象一下,鸟儿在枝头欢叫,花儿随风飘香,一派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动人景象。可你在尽情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想过没有,那些给你带来无限生机与快乐的鸟儿们,“唧唧喳喳”告诉你的又是怎样的情感呢?也就是说,鸟儿有它们的“语言”吗?如果有,人类能听懂“鸟的语言”吗?

在人们的习惯中,喜欢将喜鹊的“喳喳”叫声,看作是吉利的,谁家门前枝头上的喜鹊叫了,就意味着这家将要迎来尊贵的客人。要是听到乌鸦的叫声,则认为是太不吉利了,甚至以为乌鸦从谁家屋顶上飞过,谁家就会遭到不幸。而听到杜鹃“布谷布谷”的叫声,农民就知道要抓紧时间春耕了,不能误了农时。如此这些,都不过是人类借鸟儿不同的叫声来曲折地表达一种人类的情感。难道鸟类之间也这样认为吗?

鸟类的语言是指鸟类之间通过声音相互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行为。有多少种鸟类就有多少种语言,其表达情感的“语言”方式,与人类一样丰富多彩。同为鸟鸣,有时表达欢快,有时表示惊惶;有时是召唤伙伴,有时是呼应同类;有时是饥饿求食,有时是表达爱情……在湖泊芦苇中夜宿的大雁,总有一名站岗的“哨兵”,一旦有“敌情”,它便会高声鸣叫,向同伴报警;善于捕鼠的猫头鹰,当它无声无息地降临到老鼠跟前时,会突然发出狂叫恫吓老鼠,好像在喊:“不许动!”老鼠在极度恐惧中惊慌失措,只好束手就擒。鸟类的这些“语言”行为,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重视,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有人开始研究鸟类的鸣叫,鸟声学成为鸟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一些生物物理学家应用震动计和摄谱仪测定不同鸟类的鸣叫和同种鸟类在不同情况下发出的不同鸣叫声,以探索鸟类鸣叫的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把电脑引入到鸟语的研究之中。今天,终于能初步揭开鸟语的真正含义了。

电脑的研究表明,鸟语不但有方言,而且有感情。用心电图曲线来研究鸟类的情趣和情感发展,当沼雀听到同类鸟的叫声,心跳正常,心电图曲线平稳;而听到歌雀的叫声时,心跳便会加快,心电图曲线波幅度变大;如果让沼雀听到老鹰的叫声,则其心动过速更厉害。这说明沼雀听到异类鸟的叫声后便会惊慌。惊慌也是一种感情。

科学家还将各种鸟语输入电脑,同时输入鸟鸣的各种声音震动曲线以及表达曲线性质的振幅值、频率值和相位角数值,这样电脑就编成了一部《鸟语大辞典》,每一种鸟的特定叫声或歌唱声,都有一定的特定曲线和一组特定的数据相对应,并可查出它所代表的意思。因此,当听到一种鸟的叫声,只要录下来,输入电脑以询一下《鸟语大辞典》,便可以通晓鸟语了。难怪人们称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为“鸟语翻译家”,人们研究鸟语,不仅是为了欣赏它那悦耳动听的歌声,更重要的是希望它能为人类服务。

当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文鸟、麻雀、禾花雀等常常成群结队地飞到田野里,飞到晒粮场,啄食践踏谷物。这时,如果播放鸟类的报警声或猛禽类的叫声,便可以把它们吓跑,因为这些鸟类平时以害虫为生,不宜采取消灭的方法,它们毕竟功大于过。

在林区和农作物发生大规模虫害时,如果能播出白脸山雀、啄木鸟、绣眼鸟等食虫鸟类的引诱声,把它们成群地招引过来,便可以对害虫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围歼战,在这里,鸟语播放如同大将军的命令,可招来鸟类的“千军万马”。

飞机在机场起飞时,如果遇到有鸟类在机场上空飞过,常常会造成飞鸟与飞机相撞,甚至闻人飞机发动机内,引起飞机坠毁事故。一些国家便在机场周围播放猛禽的恐吓声,以此来驱散机场上空的鸟群。

大多数鸟类都喜欢在天气明朗、风和日丽的时候唱歌,但雨燕、美洲杜鹃却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无比兴奋,它们一边飞翔一边鸣唱,似乎在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因此,当地人往往根据它们的“语言”来预测天气。此外,人们还可以根据鸟语预报地震及自然险情等。

现在,人类对鸟类语言的了解和利用毕竟还不多。世界上8600多种鸟类,仅有几百种鸟声被记录下来,绝大多数鸟类,特别是高空飞翔的鸟类和一些难以见到的珍贵鸟类,它们的声音还无法录取;就是已经取得的鸟声,许多还无法破泽,还“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对鸟类语言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

螃蟹的旗语

旗语,又叫“手旗通信”,一种通信方式,经常用于航海、军事或某些野外作业中。其方式是:双手舞动两面小旗,作出不同姿势,借以把不同通信内容传达给对方。人们经常在道路交通路口看到交通警察挥动手中的小旗指挥交通,使用的就是旗语。你要知道,旗语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也会使用旗语,螃蟹就是其中一例。

螃蟹虽有嘴巴,但发不出语言信号,它的通信语言,是靠挥动旗螫足来完成的。

动物学家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螃蟹“旗语”的一些规律。譬如,螃蟹占领洞穴后,就会挥动“旗语”宣告它的占领权。它们站在洞口交替地一屈一伸地挥舞自己的大螫,打出各自的“旗语”。这些“旗语”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螯足先向侧方伸展,然后举起、弯曲,使螯足在身体的顶端作环形运动;有种招潮蟹,螯足先垂直地抬起,在空中画圈,然后再弯曲。螯足画圈的速度与方向,在不同的种类中各不相同,有的螃蟹的螯足一直是简单举起、放下而不张开。每一次这样的舞动可能持续1秒钟,甚至可达10秒钟。这种炫耀式的表演,是对所有同伴宣布它的领地占有权,警告它们不要轻举妄动。

科学家们已经辨认出招潮蟹的18种“旗语”信号所表达的内容。

螃蟹表示屈服或认输时,通常将螯足收拢起来,将其紧紧贴在体前,身体尽力极向地面,并向后退却,一副俯百称臣的可怜相。

在遇到威胁或生气时,它要向对方发出警告。如果螯足前伸,外表面向外,指尖指向地面,表示初步警告;如果它把螫足抬起,伸直并指向对方时,这表示是最后通碟。

然而,同样是警告,不同的蟹,也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比如,沙蟹初步的威胁信号是螯足保持在体前,并指向F方;当敌人进一步逼近时,它将用螯足在空中画圈,发出警告。而方蟹懒得去画什么圈圈,干脆直截了当地用螯足敲打地面。一旦战争爆发,有的用螯足相推,有的用螯足夹,有的用螯足尖打。战争结束,得胜者就会跳起“凯旋舞”,伸开它的大长腿上下蹦跳,并不停地用大螯有节奏地敲打着,一副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的样子。

螃蟹之所以用“旗语”来表达情感!相互交流,是因为螫足是螃蟹身上最敏感的部位,螃蟹的“耳朵”就长在“大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