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
“在所有的人都获得自由之前,没有人能完全自由;在所有的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人能被称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的人都获得幸福之前,没有人能获得幸福!”
个人价值不等于个人主义。个人价值是一个表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概念,它来源于劳动和创造。衡量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要看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如果我们将人生价值比作一个函数曲线的话,那么横坐标就表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纵坐标则表示社会对个人的回报,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比互动关系。
追求个人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和阶级没有关系,在知识简易传播的年代而不去更多地占有,这样的个人也有责任。必须改变教化来自国家的观念,自我教化在变革的时代来得最重要。
人可以蜕变,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前半句说对了,因为此时他是自然人;但是后半句说错了,因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他的印记和影响。有时这些影响是很多年。他可能影响了亲人、家庭,也可能影响了一个社区,也可能影响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也许会影响整个世界。盖棺自有定论,但是大多数人并非如此。
英国散文大家培根在《论学习》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学习的目的:学习是为了怡情、装饰和长才。谈到怡情是为了陶冶情操,内修性情;装饰是由内向外,在交谈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一种气质,一种才华;长才是指通过学习而获得对事物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和处理事物的能力,这是一种为社会做事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提升内在的修养和能力,通过交谈来交流和处理事物的一种能力。
所以,人首先是为快乐而学,其次是为真理而学,更高层次则是为理想而学。
当然,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也不能一味地强调付出,而不图回报。今天的学习目的首先应是提升自身的修养、素质,在学习中锻炼自己处理事物的能力,更好地回报社会,在回报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相应合理的回报。这是市场经济的内涵,前提是自己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习以为常的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和“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个人的“价值”,一味地从社会索取“美女、金钱和权力”,最终会被自己原始的学习观毁了自己的一生。从而是为官一任,祸害一方。害己,害人,害社会。正确的学习目的应该是:通过刻苦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改变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霍布斯鲍姆.极端的时代:掐头去尾的二十世纪,1914-1991.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迈克尔.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斯宾赛.教育论//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着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杨继绳.邓小平时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公外日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张亚峰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100044)
摘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大学公外日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即在端正学习思想的前提下,确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高。
关键词:公外日语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渐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因此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出外语水平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校的外语教师来讲,无疑提出了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同时也使外语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日语教学。日语作为小语种,它没有大的语言环境,缺乏教学效果衡量指标,是教学内容弹性很大的课程。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高校在公外日语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学习思想
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有一些人不喜欢日本和日本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日本政治势力中右翼势力的影响,中国和日本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使很多人不愿意和日本人交往,更不愿意学日语。当然这些主要是由于日本政府不肯认真地认识历史并进行深刻反省所造成的。但是,如果能够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加深对彼此社会文化的认同,让学生们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从而能较客观地看待日本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产生更大的动力。另外,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强国,科技先进,经济文化发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通过学习日语,能够更好地加强与日本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再有,就是从就业上考虑,日资企业在中国越来越多,学日语将来好找工作,到日资企业供职,收入高,待遇好。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端正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日语,了解日本国情,加强在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
二、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要求,重点院校从预备级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无论从哪一级开始,均要求学完大学日语四级。而事实上,高等院校入学的本科生,基本上已具备预备级三级的水平,入学时可以直接进入基础阶段的学习,通过两年的学习,可以达到大学日语四级的水平。但是目前就业找工作时,光有一个四级证书还不够,很多单位,尤其是日资企业都要求能达到日语能力测试一级的水平。为适应社会环境要求,使学生将来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我们必须克服学时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在学生适应并接受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学完《大纲》基础阶段要求的内容,然后以通过日语能力测试一级考试为目标,学习掌握一级的词汇和语法,重点强化听的能力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日语水平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为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枯燥的,要求学生们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单词和语法知识。那么,对于大学日语的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入学时已基本具备预备级三级的水平,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应只教授语法知识,还应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应用,而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色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及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比方说,在讲授“家を访ねる”这样的情景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情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运用的功能意念句,然后再通过情景对话来传授拜访时的习惯用语和基本礼节。这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经过实践与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轻轻松松记单词
我们了解到,词汇对于学生来讲是最大的难点,虽然中学已积累了一些词汇,但是要想日语有更高层次的提高,仅有这些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元素,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语言综合技能的水平,如果不突破这一难关,学生将不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日语作为公外课,有总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安排专门的词汇课。根据这一现实情况,我们总结了一套做法,即课堂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诸如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奇闻轶事等,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扩大了知识面,又使学生在好奇心和兴趣中记忆了单词,从而使单词的记忆看似简单化,但有助于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同时,在对课文的分析、讲解,文章的阅读,写作或翻译等各个环节都穿插词汇的内容,这无形中就扩大了接触词汇的范围,增加了接触词汇的频率,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记忆。另外,及时总结近义词,并给予辨析,达到点睛之笔的目的。课外,为学生推荐一本质量高的词典,当然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买电子词典,方便携带,随时查阅,使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扩大词汇量,又克服了学时限制。
(二)突出重点,明明白白学语法
在词汇丰富的前提下,语法的扩充就显得尤为重要。若要把词汇比喻成人体的一块块肌肉的话,那么,语法就仿佛是人体的一座骨架,它是日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日语的语法看似简单,事实上它很难、很零散,大致可分为助词部分、助动词部分、惯用型部分和短语部分等,每一部分又有许多分支,例如,助词部分要掌握格助词、提示助词、副助词等各种助词的意义特征、接续方法和使用环境;惯用型部分有上百个惯用型要求学生去认知、体会和感悟等。有这么多的内容要求学生去掌握,但公外的课时又有限,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做到将复杂的语法简单化,重点、难点明了化。
复杂的语法简单化就是在课堂授课中,采用以一点辐射全面的方式,即在日语中存在的若干个相同或类似的语法点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做重点讲解,其他的则一带而过;重点、难点明了化就是为同学们指出重点、难点部分,我们认为,日语中近义语法辨析部分是要强调的重点,于是,采用“同中之异”的方法,要求学生重点记忆,有的放矢,这样既可避开一些不必要的语法概念,节省时间,又可突出重点、难点的运用。
(三)因材施教,整体提高阅读能力
有人认为词汇丰富了,语法精通了,那么阅读就能很好,其实不然。事实上,阅读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阅读的培养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能,使阅读能力有了综合的提高,才能切实达到好的效果,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能力因人而异,所以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课堂上,首先做好导读工作,介绍跟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及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基础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课堂外,从不同教材、题集或网上摘取不同难度的文章并推荐给能力各异的学生。这样就可以打开能力较强学生存有发展空间,能力稍差学生也不会感到失落的局面,从而使班级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能力上得以整体提高。
(四)循序渐进,逐步突破听力、写作关
听力和写作对于大学日语的学生来说是难点,这是因为这两项内容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所以这两方面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而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各类型考试中却会涉及它们,这就给我们大学阶段的学习带来一个很大的难题。
公外没有外教授课,不能营造外语氛围,于是,我们从这一点入手,首先在授课中尽量用日语讲课,学生也尽量用日语回答;会话课上,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练,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会话。其次,提供给学生原版的音像资料,让他们去听、去模仿真实生活中的日语,最大力度地使学生生活在人为的日语环境中,这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写作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课堂上,要求学生用日语记笔记,逐步使他们适应日语思维,慢慢地提高写作水平。课下,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每周还要布置一篇命题作文,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或书信等,以便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不断的改革与探索,学生们学习日语的兴趣不断增强,信心倍增,敢于去挑战他们曾经认为高不可攀的难题。近年来,国家大学日语四级的通过率越来越高,并且一部分学生还通过了日语能力测试一级。这证明了我们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是正确的,也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周晓薇,任锋,魏玮华.公外日语教学方法研究//张森.中国外语教育与教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陈树文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100044)
摘要:学生心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对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认知进行分析。要对学生从被教育者的角色的心理、情感认知心理及信息对学生产生的心理认知作具体研究,并针对其心理效应找到对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