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36887500000224

第224章 实践教学改革()(20)

结束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最好工具。很多发明和发现就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诞生,未来的科学技术人才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加强对信息安全课程实践教育环节的研究,设计合适的实验课程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建设的步伐。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与思考

张振江,刘云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100044)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在该课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给出了实验课程的内容及要点,并阐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验 教学课件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缩小了信息交往的时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而且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相互交流方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会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对网络理论与技术加以充分的重视。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一门新兴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如何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以适时地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实用的网络建设者和管理人才,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多年教授本课程和参与科研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广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从更加着重实用化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的各方面理论与技术进行了讲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而且通过实践,使他们建立起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新的全局概念和整体认识。

一、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作用

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网络人才需求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才已成为我国网络行业发展的瓶颈。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当今信息时代对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人士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出现学计算机网络的不懂如何联网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正是为了实现既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又培养工程实际能力的目标,应该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教育环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设置配套的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实验课切实地掌握如何使用理论知识来实现实际的应用。目前,正如国内许多高校一样,我校已经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但是由于各个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所具有的实践经验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是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敲门砖,因此,必须在教学环节中设置实验,把课程的主要内容融入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建设自己的网络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实验的内容和实验的环境对于整个实验的教学和实践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和生动有趣的实验内容会使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得到更好的理论提高和实践锻炼。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近年来,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往往不善于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差。导致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节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因而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有其现实意义。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计

(一)实验课程设置

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网络技术也日新月异,因此,在网络实践教学中,必须紧跟技术的发展,让学生获得全局性的认识。我们在多年参与科研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应用,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主要的实验。

(二)实验课程特点

“新”——知识新,技术新。实验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汇集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当前出现的大量新技术、新概念,解决了实验内容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博”——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验内容覆盖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工程知识。在练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也有对各种最新技术的特点、关键知识和系统架构的熟悉和掌握。

“精”——精心挑选典型的协议和操作,深入浅出地解释和论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

“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编写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软件环境,涉及网络工程技术的各个方面,实验的安排在遵循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的同时,也尽量按照网络工程的过程进行安排,实验指导书将用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实例贯穿各个章节内容,帮助学生从“点”到“面”把整个知识体系串联起来,不仅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而且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组建和维护中。

本课程的设计力图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际工作的水平。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效果

1.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横跨各个领域、行业的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各行各业都会用到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原理,计算机网络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所以,在实验的选取和设计方面,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和实际项目联系很紧密的内容,使我们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生实际的工程素养,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例如,选取北京公交网络设计和实施的一部分工程为例,让学生参与到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发现实际问题并且参与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很快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指定了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实验,将学生的角色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使得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一种成功后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的情况,在每一个实验中都引导学生总结实验遇到的问题、规律和技巧,并注意突出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实验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他们实际遇到的问题,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于网络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应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宿舍的自行组网,可以由学生来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并且由他们动手完成布线和网络配置等任务,学生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自然就要回头学习找答案,逐渐培养了一种自觉自发的学习习惯。

3.与其他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它和计算机、通信等各个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相关专业的知识,同时也会促进相关专业的学习。

计算机网络,顾名思义是指在计算机上搭建的网络,所以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在计算机网络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在安装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网络搭建,还是具体编程实现网络服务器,对学习计算机的知识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在解决这些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时,学生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这些知识,在顺利完成网络实验的同时,也丰富了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与实验,学生会对通信的原理及具体的实现方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以后的通信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个关于通信的直观的概念,从而促进通信系统相关课程的学习。

4.系统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并拥有多样性的拓扑结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学生在组建网络的过程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网络的基本知识,更可以深入了解整个网络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到最后部署实施维护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自己的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系统设计能力,为以后独立的设计网络、进行网络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通过我们的实验课程,学生们能深入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网络的组建方法,并且有着较好的查找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故障的能力,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网络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在将来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能迅速融入新的角色,在网络组建、管理和维护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汤子瀛.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6.

[3]蔡文辉.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S2).

[4]王东海,余秋明.基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06(02).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韩同样,邢书明

(北京交通大学,100044)

摘要: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本文对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明确了创新教育的观念,探讨了创新实践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提出了建立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的方案和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系统,论述了实践教学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创新教育 实践教学 管理模式 评价体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是永远的原动力,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足够创新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从而能够以足够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加速知识信息创新,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我国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和传统,也存在着不足和薄弱环节。最突出的优势是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较强;突出的不足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相对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校适时提出了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开展创新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逐步纠正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创造型人才。本文就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创新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指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指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指要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指要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转变统一模式、统一要求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实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就是正确处理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的关系。共性培养是以培养全体学生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的实践,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个性培养是以培养学有余力且有特长的学生为主要目标,通过参加科研、竞赛等活动,创造性实践能力强化和创新研究训练等,因材施教,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要改变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学制、统一管理的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因材施教,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二、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这也就是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