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轨道交通 组织 实施
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课程授课对象是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学生们将来所从事的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涉及多个专业和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前沿性”很强的工作。在交通规划和管理领域,许多问题都有很强的现实背景,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只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生动、具体和深入的分析,才能充分揭示其中所包含的独特而深刻的内容。
从学生接受的角度讲,学习者为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从校门到校门,他们没有工程背景,缺乏社会阅历和专业训练,对于城市交通系统背景知识和运行特点知之甚少,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对于城市轨道系统规划和设计知识的理解。教材中归纳的规划设计原则、策略和设计要点等是多年工程经验和血泪教训的高度总结,通常一句话背后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不将这些内容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缺乏真实感、亲切感,会给人枯燥空泛的感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容易使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
实际上,轨道交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在城市规划中,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城市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定位,对城市发展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布局整合,乃至整个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结构及城市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因此,从为国家培养优秀工程人才的角度出发,应使本课程的学习以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宏观、综合、系统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较大空间范围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能够较好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活动,能够提供一个沟通的媒介,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循序渐进的分析和思考,拓宽知识结构,改进自己的思维习惯。笔者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北京市教改项目(京教高[2006]27号)“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创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实践,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希望和同行进行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具体说,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原则,教师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包含着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案例不强调难度,而强调普遍的代表性,让学生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组织者。由于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知觉的。学生可以积极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这调动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对尚未走入社会,同时也不具有社会职业经验的在校学生来讲,通过示范性案例的剖析,先使学生形成经验性的看法,然后进行相似情况的案例分析练习,可促成学生对类似问题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原则,帮助学生完成一些职业经验的必要积累。目前,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和法律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很成熟。它是参照过去的经验,让人们从实际情况、措施和结果中学到知识,特别适合理论性强、灵活性强、应用性强的课堂教学。
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要求设计者和实施者共同努力,对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控制。在案例教学组织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师角色转换
首先,要求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学习兴趣激发者、学习的辅助者,从知识提供者变为“教练”和“学习伙伴”,教师的职能从传授知识的媒介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激发者与培养者;其次,要求教师的讲述方法从传统的听觉法变为动觉法,从以语言解释传递为主的方法变为以示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为主要方法,教师角色的成功转换是组织、推行案例教学的前提。
2.精选案例
对案例进行正确的选择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般要考虑典型性、时效性、分析价值三个原则要求。为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案例所陈述的内容应该是在一定真实背景下发生的事实,基本内容不能虚构。从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建设的实际工程出发,使学生进入现实情境,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关键问题,以起到拓展知识、启迪智慧、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各种轨道交通线网类型及发展趋势时,我就选择了欧洲、美洲、亚洲等十几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实例,再结合城市基本情况的介绍,使学生讨论和研究各种线网类型的适用条件。
案例的选择要注意本土化案例和国外经典案例并重。国外案例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情,但是在规划思想和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土化案例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但是我国还处在城市化加速期,轨道交通建设时间尚短,规划实施的后评价还很少见。
此外,案例要具有时效性。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情境和实际活动过程的描述,应具有时代性特征。例如,有些城市近一两年对线网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教学中应及时更新。
3.合理进行学期安排
教学中所涉及的案例类型可以分为数据反应型和刺激反应型两种。前者是指学生可以从所给的材料中,非常直接地把答案找出来,它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数据处理能力;后者以所给材料为刺激点,让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利用已学的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寻求答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难易程度应与有关知识相联系,并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一学期的安排中,前几周学生还未深入地涉及理论,设计一些简单的数据反应案例,随着课程的深入再设计基于学习目标和情境问题的综合案例。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教学的规划
首先是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期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达到的能力水平。例如,在第四章“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教学中,我们将教学目标规定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线网规划的意义和目标、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沿革;使学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和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包括确定线网的原则、研究思路与方法、线网结构分析与线网构架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件,线路网络布局的基本原理;使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过程及方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视听并举,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多变的手段,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50学时左右的内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在32学时的授课时间内完成,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3.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案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讲解分析法和课题讨论法。
(1)讲解分析法。讲解分析法就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分析一个具体的规划案例使学生掌握某种规划程序的作用与方法;评述一个规划事件以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和管理规定的理解等。讲解分析法的优点是比较节省时间,可在时间不够宽裕的情况下介绍比较重要的案例、引进新的案例,或者做案例分析的示范。缺点是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应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除要讲清案例的背景、经过、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外,特别要实事求是地对成功与不足、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论,也可以采取提问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2)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适合于有重大影响或在理论上有较大争议的重点案例。
一般是先向学生提供有关案例材料,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学生写好分析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有时可以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课程设计环节一起展开。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先摆出各自的分析方案,也可指定一两位同学(比较好的或问题多的),报告自己的方案,这样讨论质量会比较高。在讨论中,应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从旁指导或引导。必要时做一些说明,提一些建议,或介绍一些不同论点,提醒他们曾经学过的某个理论等,但不要为他们具体解决问题。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不要急于表态,要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讨论偏离主题太远,陷于对枝节的烦琐争论,可及时提醒他们回到主题。如果讨论出现难点和僵局,教师应当以启发诱导为主,通过补充情况和信息、提示方法和工具、建议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启发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研究与讨论化解难点、打破僵局。教师最后应对学生的分析方案和集体讨论进行总结,包括对研究过程和讨论情况进行评论。这是一个必需的过程。评论应侧重于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中应尽量引用学生的论点和发言,应鼓励积极发言者,同时激励一些发言不主动的同学。
(三)教学效果评述
有些教育专家指出:“怎样学习是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应该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学习气氛。”案例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知识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在一定信息环境中的互动与激发,使“听讲”改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和应用。
在教学进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程度大为提高。全班共44名学生,据案例教学课的发言统计,发言3至4次的6人,占14%;2次的10人,占23%,1次的5人,占11%;未发言的占52%。一些学生课后主动查询资料,预习准备,发言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口才,在讨论中得到了提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名规划师应必备的素质。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在座位上侃侃而谈,也可以到讲台上对着地图讲解,还可辅以板书,灵活的讨论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提高了学生的口才。
四、待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一)案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好的案例教师必须有规划专业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实践具有深刻了解,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细节把握能力。在课程组教学研讨中,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缺乏规划与设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案例教学只是理论的注释。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该考虑和设计院等单位建立长期指导联系,把一线的工程师请进来,让学校的教师到设计一线去实践。这样做一方面使高校教师有机会到现场锻炼,积累实际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最新的实践成果尽快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合作实施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摸索。
(二)案例教学库建设问题
案例教学必将成为高校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建立案例库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学校同一门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尤其是对于规划类/管理类课程,如果在教学中需要经常使用案例,那么花一些人力和经费投入案例教学库建设实属必要。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平均每天要做3个案例分析;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MBA 课程都是通过案例教学来讲授;我国的北京大学等高校建有案例库供教学使用。鉴于编写案例、建立案例库需要购置相应设备;外出调查、收集资料需要支出差旅费;教师从事案例教学改革,工作量加大,学校应组织专家对已投入教学使用的案例进行审查,并应以案例编写津贴等形式补偿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们建议以一所学校牵头,横向联系开设相似专业的高校,纵向联系设计院和业内专家,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案例教学库专项基金和案例编写领导小组。关于案例库建设的周期、定位、案例共享问题等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