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黄浦江畅想曲
36798700000026

第26章 那么多变化让人想不到

大家是走走停停,三位轮椅推手边走,边分别指着两面建筑物进行介绍。这是什么片区,那是什么国家的馆,又是什么联合馆,还有什么活动中心等等。

菊芳就说:“你们三位说了这么多的国家名字,这个馆,那个馆,我哪里记得牢。”

老太爷也说:“这些建筑每一个都不同样,有圆的、方的、高的、扁的、多角形、各种各样,没有一个相同的,是各有特点。我真看得眼花缭乱。”

到了下午三点来钟,大家到了南北走向更为宽阔的世博轴,就停了下来。

老太爷又来了兴趣,问道:“这是到了什么地方?”

“这里就是世博轴,是南北走向。”黄江说道。

莲萍补充说:“这个世博轴就在我们家原来居住的周家渡路上。最南面就是周家渡码头,最北面就是耀华路。”

秀梅说:“前两年我们家被动迁时,我思想还不通,不想搬到浦江镇去。”

水生说道:“现在看来我们搬迁这个小家,对建设世博园这个大家,确实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老太爷指着世博轴东面的大红颜色的建筑,说:“这就是中国国家馆。”

“是的。”黄江答道。

“能不能进去参观一下?”菊芳问道。

“不可能,预约券早就发完了。”莲萍非常肯定地说。

老太爷叹了口气,说:“这太可惜了!”

黄江安慰着说:“不要紧,这个中国国家馆、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主题馆,世博轴,是永久性建筑,以后还有机会可以来参观。”

波涛也说:“以后还可以来仔仔细细地进行参观。”

黄江说道:“国家馆我进去参观过,先做个大体介绍。外观的设计思想是十六个字: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里面有两个特点,一是8分钟的环幕电影,展示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这个银幕是从前、左、右三面,加上头顶上的穹幕,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二是在‘影院’外,原来5米多长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被放大到128米,铺满整面墙壁。画中的人物以独特动感的方式呈现,使观众仿佛回到了宋朝繁华的街道上。”

波涛接着就说:“这样吧,我们到下面围着国家馆,在外面转上一个圈,参观一下,过个瘾。”

大家在国家馆周围转了一圈,天已经逐渐黑了下来。

这时园区里所有的灯光全部亮了起来,这里就显得光耀夺目,霓虹闪烁,如同白昼,无比璀璨。

大家感到有些饿了,就又吃了些带来的食物。然后又乘园区里的过江的轮渡到了浦西,参观了日本产业馆、航空馆、中国铁路馆。

这时,已经晚上八点钟了。

105岁的老太爷精神头倒还可以,80岁的水生和秀梅说吃不消了,莲萍直呼肚皮饿了,走不动了。

大家就进了家面馆坐了下来,叫了每人一碗大排面。

在等面的时侯,波涛就说:“世博参观过了,有些什么心得体会说来听听。”

老太爷思索了一会,说:“世博会我在家里,电视上天天看,是看了又看,什么馆、什么馆,可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今天我到实地来转了转,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给我最大的启发,觉得这些建设世博园的人非常了不起。因为这里是我居住了八十年的地方,对过去的一切了解得一清二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能够把周家渡、江边码头,两块老厂区和附近的地方,改造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神了!·”

水生接过老太爷的话,说:“老太爷说得一点不错,我是生在长在这一带,上海改革开放从整体来说,确实是翻天覆地。可是这里的变化并不大,基本还是老样子。然而世博会建设开始,从我们家被动迁,拆成平地,到建设成功,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而且工程搞得这样漂亮,真是难以想象!”

秀梅也说:“这个地方,我是来来回回走了八十年,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今天我来转了一圈,觉得是到了一个完全新的,陌生的地方,象是换了个世界!”

“老太爷和爸爸、妈妈说得非常深刻。我还有一点体会,世博园区建设成功,是我们国家现在强大的经济实力,进步的科学技术,和建设者们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的结果。”波涛听了三位老人谈的感受,也说了自己的见解。

黄江跟着说了自己的体会:“世博会我前后参观过三次,感到有三个不容易。一是大客流的组织。每天参观人数都保持在三四十万,甚至是六七十万。这对园区的组织者既有巨大压力,又是严峻考验,能够有条不紊,不出事故,做到万无一失,真是非常不容易。二是人性化服务。几十万游客的防雨、遮阳,餐饮、饮水、如厕,园内的水陆交通,绿色通道,无障设施等等,能够及时的改进,得到满足,使游客基本满意,也真的不容易。三是游客的文明素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那些热门的场馆,几千甚至上万人的长长排队长龙,一排就是好几个小时,能够不插队、不乱、不拥挤、始终鱼贯而入,既是游客的自觉、耐心,文明素质的提高。又有组织者的睿智、才能,全体工作人员,包括警察、武装警察、志愿者就是小白菜,大家的使命感、光荣感、责任感。二是园区里始终保持清洁卫生,更要有游客卫生习惯的养成,自觉,也是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