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黄浦江畅想曲
36798700000022

第22章 菊芳病得不轻

“她不叫江菊芳,是我的女朋友,姓陈,叫陈美娟。”那个男的还比较耐心地说着。

“不对,我肯定没认长人,您的相貌,穿的衣服,说话的声音,和我的菊芳一模一样------”波涛说着还想去拉这个女的手。

这个女的就不耐烦了,说:“你这个人有神经病!”

男的就火了,举手要打波涛。

船上的乘客围了拢来,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事情,都觉得非常奇怪。

轮渡上的工作人员,马上过来把这个男的乘客给拉了开来。

轮渡马上要开了,船上另外两名水手急忙解下缆绳,关上铁门。

这时,波涛才恍过神,知道自己确实是认错了人。赶紧向这两个乘客连连道歉。

这真叫无巧不成书,天底下竟会有长得如此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同时也说明浦波涛对江菊芳的想念是到了什么程度。

这是菊芳走后两个月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到了第二年,又发生了第二件事情,这两人的通信突然中断了。

中间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波涛写给菊芳的信都给退了回来,同时也没有收到过菊芳的来信。

这是怎么回事?

波涛真的着急了,就跑到菊芳家打探,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近也没有收到过菊芳的家信。

于是,波涛就向组织上请了假,千里迢迢的来到北大荒,见到了菊芳,终于弄清楚了原因,是波涛把通信的地址和邮编都给写错了。

后来这两个年轻人,虽然身处两地,天南海北,远隔千里,但是还可鸿雁传书,寄托长相思。

这个菊芳一二年还能够回沪探亲一次,临走时是大包小包带走不说。不管怎么这波涛和菊芳俩,还能鹊桥相会,倾诉衷情。但是有情人能不能终成眷属,确实是个未知数。每次两人相见,欢天喜地,临别时是眼泪汪汪,难以分开。

这样年复一年那是个头,希望迷茫。

接着第三件事情发生了。

1979年的冬天,波涛已经27岁,菊芳是26岁,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岁数。可是这些上山下乡的男女青年,连最终在哪里扎根还没有定论,还能奢谈什么成亲结婚之事!

有些好心的同事,见到波涛年纪已经老大不小了,几次想为他介绍女朋友,但都被婉言谢绝。说他无论如何不会舍弃江菊芳!

连波涛的父亲水生都认为菊芳这个姑娘确实不错,但是现在下放在黑龙江,哪天能回上海?儿子的终身大事是不是可以另作考虑。

可是波涛的回答非常干脆,她回不了上海,那他也可以去黑龙江安家落户。

不知怎么的,最近波涛是连续几个夜里尽做梦,不是和菊芳在一起玩耍,就是在课堂里坐在同一课桌椅上听课、交谈。还梦到那年在火车站送行时两人拥抱、流泪的一刻。这梦做着做着就不对了,在梦里竟然做到菊芳生病了,而且非常严重,高烧不退,尽说胡话!

这波涛一觉醒来,竟吓出了一身冷汗。

那天吃完早饭,波涛正欲出门去上班,邮电局的投递员来了,说有封来信。波涛立即接过来一看,是黑龙江妹妹波浪给自己的信,马上拆开来一看。惊呼大事不好,这梦里的事情竟然应验了,菊芳果然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这事如何是好?

这时,快要过年了,工作确实很忙,再说他已经在单位里担任了什么主任一职,不是可以随便请假说走就走。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向领导上说明情由,终于准了他十天假期。

波涛马上启程来到北大荒黑龙江,波浪和菊芬下放的那个知青点。

眼下这里是白雪皑皑,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二三十度,真是滴水成冰。

波涛到波浪和菊芳住的知青点,已经是下午五点来钟,这里的天已经黑了下来。这屋里电灯的灯光暗谈,火坑烧得不怎么热,可比起外面当然要暖和得多。

波浪忙把波涛带来的东西一一接了过去,说:“波涛,冷吧?你快到这火炉边来烤烤,暖和暖和。路上走了几天?”

波涛把手里的东西放好后,就措弄着双手,还不断地摸弄着两只耳朵和耳朵皮,到火炉边烤着,答道:“路上走了三天多,真急煞人。你身体还好?”

波浪答道:“我的身体不是太好,还可以坚持。现在的问题是菊芳高烧已经发了十来天了,还是不退,一直睡在炕上,茶饭都不想吃。我真是急得没有了办法,只有写信给你了。”

波涛看看睡在炕上的菊芳,是迷迷糊糊的样子,而且是面黄肌瘦,就说:“波浪,给她看过医生吗?”

“看过,这里的卫生站,哪有什么像样的医生,只有一个赤脚医生,能解决什么问题!”波浪很无奈地说道。

“那怎么办?”波涛说着,看了看这个屋子里后,便问:“这里我72年来时好象有八九个女知青,现在人都在哪里?”

“现在只剩三个人了,我和菊芳,还有一个在地里劳动。”

“其他人呢?”

“有的搞什么病退已经回了上海,有的考取大学离开了这里。那个现在在地里劳动的小陈也在搞病退,看情况过年之前也要回上海了。”

这时波浪把菊芳推醒了。

菊芳挣开眼睛,一看是波涛来了,真是见到了救星似的,马上吃力地从炕上坐了起来。她心里虽然是无比的喜悦,可说话还是有气无力:“波涛,您来了,一路上辛苦了。您身体可好?”

“我一切都好。菊芳,您现在病成这样,接下去怎么办?”

“我能有什么办法。”菊芳是愁容满面。

还是波浪干脆,说道:“波涛,我把你叫来,目的是想你把我们两人一起带回上海算了。省得两地相思,相互间老是望穿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