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黄浦江畅想曲
36798700000019

第19章 浦家人摘掉了文盲帽子

这段文字整理好后,是这样的:

上海1949年解放了,浦小三子的美好想象来了希望。

有一天,亲家李大哥来找小三子。

这时,浦、李两家原来的窝棚,都已经改造成了毛竹搭建的草屋。

李大哥进了草屋坐下后,浦小三就倒了茶递上后说:“亲家,今天怎么有空来坐坐?”

“浦瞎子,来有椿事情同你通通气。”李大哥说。

“什么事情要同我通气?不对,你怎么叫我浦瞎子?”小三想想不对,老李怎么叫自己为瞎子。

李大哥非常正经地问:“那你现在认识了几个字?”

小三一想,说:“我大概认识有两百来字。”

“你算是有了不小的进步,可是你文盲的帽子还远远没有摘掉!还是个大文盲,拿起书本、报纸还不是等于瞎子一样!”李大哥的话句句触动着小三的神经。

“看来我在扫盲班用功还不够,还要加加油。”小三子表现谦虚了起来。

“是非常不够!你叫我这个扫盲辅导员的面子朝哪里搁!”李大哥用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道。

“这个------”

“浦小三子,再说你不是日夜想儿孙们今后能够出人头地,大有出息,成就大的事业吗。”

“是的。”

“可是这都要靠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人能有多大出息!”李大哥每句话都点到了要害。

“这个------”

“文盲的父亲,能调教出有文化的子孙!你不要一天到晚除了捕渔还是捕渔!”李大哥的话非常中肯。

“李亲家,我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三个月内摘掉文盲帽子!”浦小三子这下是狠下了决心。

三个月后,浦小三的文盲帽子果真摘除了,能够马马虎虎的看看报纸了。

这样一来,小三的腰干硬了许多。就来检查儿子水生参加扫盲班的情况。

“儿子,你的文盲帽子摘掉了?”

“摘掉了,我现在已经报名参加镇上的夜校文化补习班了。”水生答道。

“这还差不多,有上进心,今后会有出息。给我也报个名,我也参加夜校文化补习班,一同进步。”浦小三对儿子说。

自那以后,这浦家父子,包括丫头、秀梅都参加文化补习班读书,还有李大哥、浦老乡,都成了同学,一起补习文化。

这个文化补习是蔚然成风,很多想进步的人们,都进了文化补习班。

在文化补习开学的那天晚上,夜校校长,在补习班的动员时,就说:“同学们,大上海解放了,现在是百废待兴,要用人的地方很多,但是都要有文化。过去是打仗,能够勇敢冲上去杀敌就行。今后是搞经济建设,不论是做工人,当解放军,或者做农民,都要有些文化,不要说搞科学研究了。土包子,没有文化是吃不开了。我们这个文化补习,是从初小课程开始,这是打基础。今后去上高小,中学,以至大学,没有小学这个底子,是绝对不行的。好象是造房子,地脚一定要打牢。希望同学们要认认真真的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个复习题目。考试起码要有八十分。当然能考一百分是最好了。我不多讲了,下面由你们班主任文老师说几句。”

文老师就说:“同学们,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刚才校长说得很清楚,我不重复了。我想说的是大家不要缺课。据说你们大部分是刚脱掉文盲帽子,现在是趁热打铁,来夜校学习文化。说明大家是进步了还想进步,想步步高,节节高。但是大家大多是有工作的,或者是有家务缠身的,都是些忙里忙外的人。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把学习和工作、家务劳动巧妙地结合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这个文化补习,浦家人一上就坚持了好几年,而且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上海解放后,随着工农业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个黄浦江上原来的小舢板摆渡,逐渐地跟不上需要了。代之以的是市轮渡公司的成立和发展。

轮渡事业的发展,当然要招员工,那么原来的这些搞摆渡的人,自然是比较理想招收对象。但是要进入轮渡公司,不仅身体要健康,还要经过文化考试。

这个浦小三,虽然已经五十出头,但是凭他浦摆渡的名气,幸亏还经过文化补习,也算是有了些学问,所以是比较顺利的过了招工的考试关,成了市轮渡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这个水生同时也考进了轮渡公司,当上了轮渡上一名合格的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