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100问
36759200000073

第73章 我们生活得幸福吗——“恩格尔系数”

19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根据德国的统计数据对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发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由此得出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的定律,即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

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国际上也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研究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标准是:59%以上贫困;50~59%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30%以下为特别富裕。

由上可知恩格尔系数将生活品质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和最富裕,反映出的是生活品质和富裕程度。因此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低,代表除食物之外所支配的财富越多,可获得的满足感越强,而满足感又和幸福感息息相关,所以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一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越低幸福系数越高,幸福感越强;相反恩格尔系数越高幸福系数越低,幸福感越低。而幸福感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幸福指数主要包括:生活水平、健康、教育与生态体系的多样性和弹性、文化的活力和多样性、时间的利用与平衡、政府善治、社区活力及心理良好。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在贫富差距扩大的同时如果政府不加以考虑保障政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因素,必然会导致百姓认为处处都不公平,事事都不顺利的想法,由此必然会导致幸福感的下降。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49.9%下降到1999年的41.9%,农村居民则由58.6%下降到52.6%,综合起来看,到2012底,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

恩格尔系数代表家庭生活水平的状况,而幸福指数的理念则更加关注公平,这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主旨不谋而合,由此来说这种生活水平状况的提高并不代表幸福感的提高,要做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事业中包含诸多影响人民幸福的关键因素,它作为政府善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发展的辅助力量,作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后盾,必须将政府、社会、市场和企业各方的利益结合起来,为实现国民幸福创造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