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100问
36759200000056

第56章 劣币为何能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优秀的总是能够战胜落后的,好的总是能打败坏的吗?

一堆人坐在一起闲聊,谈起各单位的事情,好友佳佳显得十分不忿。问她才知道,是因为她的一个好姐妹枝枝失恋的事情。枝枝她们单位有个优质男小陈,还有个佳佳特别不喜欢且被当成劣男的小马。

用佳佳的话说,不论从资源优化配置来看,还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来说,枝枝要谈恋爱怎么都该是和小陈在一起。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小陈和小马本来都对枝枝有好感,但小陈因自身禀赋或客观条件好,选择面比较广,“吊死在一棵树上”的机会成本过大,所以追求枝枝显得不那么上心;而小马则相反,可能是“一无所有”,索性“孤注一掷,拼命一搏”。于是小马在追求美女枝枝的努力程度上显然大于小陈,而枝枝呢,又偏偏是个只会凭借对方的行为表现来评判对方爱恋自己程度的人。于是乎,用佳佳的话来说,枝枝已经被劣质男小马刻意粉饰的“海枯石烂,一心一意”的倾慕和忠诚而迷惑,不顾他人强烈地反对,被拖入婚姻的“围城”,优质男小陈黯然退出了角逐。

听了朋友的这个故事,再回头看文章开始时提出的那个问题,原本理所当然的答案你是不是也觉得并不必然起来。或许你也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时候占上风的并不是最优秀的,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规则在那里不起作用。

早在400多年以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格雷欣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也就是“良币”,反而早早退出了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也就是“劣币”,却充斥市场。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格雷欣法则”,也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它的实现要具备如下条件: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两种货币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同时,“劣币驱逐良币”作为一种常见经济规律,产生也有其必然根由。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在铸币流通时代存在,在纸币流通中也有。大家在消费购物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

此外,“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

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

再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如果一个社会“劣币驱逐良币”盛行,是会令人心痛的,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如果就有一个工作岗位,劣币得到了这份工作,良币就会失去这份工作,这里面存在招聘者和良币者巨大的机会成本和效率损失,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这也属于非理性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