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资源”,人们自然会想起矿产、河流等自然形成的为人们所利用的物品。通常资源一词最一般的意义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为人类有用的资财。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有用物即资源,无用物即非资源。因此,资源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物,如阳光、空气、水、矿产、土壤、植物及动物等等,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房屋、设备、其他消费性商品及生产资料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美国著名的资源经济学家阿兰·兰德尔认为: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由于资源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因而,它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没有发现或发现了但不知其用途的物质不是资源,虽然有用,但与需求相比数量太大而没有价值的物质也不是资源。技术、信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可以把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
在经济学中,资源一般是指广义资源,即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经济资源作为一般资源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指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需要的,并构成生产要素的、稀缺的、具有一定开发利用选择性的资财来源,其范围仅包括人类所需求的一般资财中作为生产投资要素的那部分资财。
了解了资源,我们要提到资源配置,但在说资源配置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经济资源自身具备的特征:有用性,即必须是为生产或消费者所需求的,对经济生活有用;可选择性,即指资源的用途可以有多种选择且可循环使用;稀缺性,即表现为社会需求量与存在量有差距,并非取之不竭。
正是资源的稀缺性,即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却是有限的这一事实,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利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也就是要做好资源配置。
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会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我们就以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因为只有具备了可以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企业才能依靠资源的潜力的发挥来赢得利润,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或目标。但单一资源是难以创造发挥其潜力的,企业的收益必然是不同种类的资源相互组合、相互“激发”的结果。所以企业必须拥有多种形式的资源,即既要具有有形资源,又要具有无形资源,既要具备物质技术方面的资源,又要具备人力,财力方面的资源。
一个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其生产经营必须耗用材料、人力和财力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本质就是资源或是原始资源的转化物,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要使企业的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价值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可能按低于其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这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必须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动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具体而言,企业要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来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该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要自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若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表明该种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企业要及时缩小生产规模,或调整经营方向,转而生产其他商品。
此外,企业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以外部的强制力,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
总之,企业就是在不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及竞争中发展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