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将《沃野拾穗》一书清样送到我的案头时,正时6月5日,是农历24节气中的芒种,即指有芒作物如小麦成熟并开始收获的时节。从“春风不解禁扬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初春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的初夏,历时三个月。此间我患小疾,心情欠佳,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稿件的结集校对工作。今天,雨下了整整一天,在天际间扯起了雨帘,使成熟待收的麦田主人们多少有些心焦,但也有几分高兴。“芒种无雨,山头无望”的农谚说明此时进入夏收夏种的关键时节了。雨过天晴后的收获和播种,使农夫们最为惬意的事。望着窗外细雨中连片待收的麦田,我想起了古代一位先贤白居易任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那首《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此诗足以鉴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已讲了几千年,这个永无休止的话题,在21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更是热点,我们仍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努力探索着、实践着。
此时此刻,我感到自己也是一个耕耘在黄土地上的农夫。翻着书稿,就像农夫瞧着收获的庄稼。这本书中的文章有工作通讯、人物通讯、调查报告、论文、言论、散文等,大多是谈农业、农村、农民、文化旅游和县域经济的。就像芒种时农夫的田圃,收获的不仅仅是小麦,还有大麦、豌豆、扁豆等,看起来杂了点、乱了点,但杂中有章、乱中有序,世界本来就是纷繁复杂的、多元的,我们生活的社会也像万花筒一样多彩多姿。
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伟大的、变革的时代。刚参加工作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拨乱反正,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作为伟大时代的见证者,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具体工作的参与者,我庆幸时代所给予我的一切。
困难、挫折是对人生的磨炼,改革、开放的实践是自己成长的舞台。收入本书的文章,就是我所经历的这个时代发生在我身边实实在在的几澜浪花。虽然时过十多年,有些人可能有新的发展创造或变化,改革也向纵深挺进,但通讯记录了我所经历和见闻的改革开放的人和事。论文是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县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实践之果。从所学专业、农业机械化研究起步,逐渐拓展,到“三农”等诸多领域,可以说此书论文部分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去年6月所出版的《耕耘黄土地——“三农”问题探索与实践》一书所集文章的补遗,是我从事这方面研究和实践成果的一部分。围绕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章,是用今人的视野,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深思和做大做强旅游名县的实践和探索。散文是对美好生活的追往和对父辈的思念,及对我工作九年,可称为第二故乡的岐山的美好憧憬和希冀。本书作为《耕耘黄土地——“三农”问题探索与研究》的姊妹篇,是我多年工作之余的所思所虑之果,也是我的心血和结晶。
本书结集的文章中,通讯类,严秋锁、王拴怀同志参与三篇写作。刘永耀、吕向阳等同志参与两篇写作。冯建科、付博、高居虎、姚让利同志参与文化旅游两篇文章的写作。李宏军、董勋刚同志参与一篇财经文章的写作。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谨向长期支持关心我的各级领导、同事、各界人士深表谢意。正是这些支持和关心给我鼓舞,给我力量,给我奋进的勇气。
由于编校时间仓促,加之工作繁忙,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不吝金玉,批评指正。
right作者
right2005年6月5日于宝鸡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