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36714100000044

第44章 吴西逸(五首)

蟾宫曲

寄友

【原文】

望故人目断湘皋。

林下丰姿,尘外英豪。

岂惮双壶①,不辞千里,命驾相招。

便休题鱼龙市朝,好评论莺燕心交。

醉后联镳②。

笑听江声,如此风涛。

【注释】

①惮(dàn):怕。②镳(biāo):马嚼子的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赏析】

这首《寄友》虽写朋友分别却风格豪放,在同类作品中独具一格。开篇点题,写自己伫立江边,望穿秋水,目送友人远去。接下来一反往昔送别作品抒写离愁别恨的套路,回想友人丰姿,设想他日与友相聚将会“笑听江声,如此风涛”。末两句尤显作者旷达豪放的胸怀。

蟾宫曲

山间书事

【原文】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①,风漾闲钩②。

石上云生,山问树老,桥外霞收③。

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④。

醉月悠悠,漱石休休⑤,水可陶情,花可融愁⑥。

【注释】

①此二句:将小船系在门前的柳荫下,身披蓑衣在烟雾缭绕中吟咏。②漾:水波摇动的样子。③桥外霞收;天边的晚霞渐渐消失。④此二句:玩味历史,低头沉吟而取无所谓的态度。⑤漱石(shù):水冲洗石头。⑥融愁:消除愁闷。

【赏析】

《山间书事》小曲写作者隐居生活,作者游逸于山水之间,不再过问世事;读古史只为了消闲而不加评判,对现实则“缄口回头”,更不管其是是非非。一心只求醉赏明月,让水陶情,净化心灵,以花消愁,愉悦身心。看似欢悦,实则蕴含缄口避祸之意。

雁儿落过得胜令

【原文】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①。

茅苫三间厦②,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释】

①趱(zǎn)入:赶快走入。②苫(shàn):用东西遮盖。

【赏析】

这首《雁儿落过得胜令》表现归隐田园之乐。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后八句是第二层。前四句说明了自己归隐的原因:听到杜鹃声声“不如归去”,看到燕子秋夜南归,由飞鸟尚且恋归,想到人也应如此。更何况久客在外,看透人情世相,无可留恋。后八句,写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趱入”,是作者归耕田园的迫切心情的反映。“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描画了作者的住房情况和农耕生活。末两句:是写作者的精神世界:陶潜与杜甫才是他的前驱与楷模。全曲朴实自然,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写照。

天净沙

闲题①

【原文】

楚云飞满长空②,湘江不断流东,

何事离多恨冗③?

夕阳低送,小楼数点残鸿。

【注释】

①本题四首,此选第二。②楚云:这里泛指南方的云。③冗(rǒng):繁、多。④残鸿:指在夕阳中渐渐远去而残剩的雁影。

【赏析】

这首《闲题》抒写游子思乡愁绪。以满天低飞之云、一江流东之水来衬托离愁别绪,虽不新鲜,但“飞满”、“不断”之语却勾勒出恨溢天地、愁绪绵绵的氛围,也逼出了“何事离多恨冗”一句。既问山水,也问自己,又巧妙过渡到另一画面,使情感向深层推进,属画龙点晴之笔。鸿雁尚有夕阳相送,人却只能独立楼头,望尽天涯。怅惘孤寂的情绪更加难以忍受。看到鸿雁逝去,希望它能带去思念,捎来消息,也使诗的感情内涵更加深沉悠远。

天净沙

闲题①

【原文】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②,依旧红尘满眼③。

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④。

【注释】

①本题四首,这是第一首。②阳关:地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这里泛指边远地区。③红尘: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④阑干:即栏杆。

【赏析】

这首《闲题》描写日暮江关的萧瑟景象,抒发离愁别恨。相隔万里的长江和阳关在联想中并列,既写出离别的遥远,又感叹分隔的久长。“依旧”一词则吐露出对“红尘”的厌弃和不能超脱的无奈。这默默的苦楚、绵绵的离恨、深深的感喟,即使把栏杆拍遍,又有谁能会意理解呢?满腹牢骚,虽未明言,早已蕴含其中。开阔的意象与沉重的感叹构成慷慨苍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