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养生大宝典
36711500000016

第16章 女性、儿童疾病

贫血

一、定义

贫血是指周围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血色素)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值的病理状态。

二、病因

多见于中年妇女和儿童。女性月经、减肥不当导致贫血疾病发生;早产儿、双胎儿以及出生体重低的婴儿,贮铁量较正常婴儿少,但是出生后其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因此常可能在2个月时即发生贫血;另外正常胎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仅供婴儿出生后3~4个月使用,4个月后的婴儿体内贮存的铁已用尽,如果此时不注意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也就有可能发生贫血;常腹泻也是贫血发生的原因之一;怀孕妇女中1/3的人有贫血;不能正确选择食物,也可发生贫血。

三、表现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四、辨证分型:

1.气血两虚型:症候分析: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

2.肝肾阴虚型:症候分析:肝肾不足,阴血不生,阴血既少,不能上荣于头面。

3.脾肾阳虚型:症候分析:脾阳亏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致气血不足。

4.阴阳两虚型:症候分析:脾虚及肾,因虚致损,阳损及阴,故阴阳两虚,因而可有肾阴不足,虚火易动的表现。

5.热毒营血型:症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又感受不正之气,邪毒戕伤气血,致气阴两虚。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膏肓、肺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涌泉。

方法:采用间接刮法。

工具: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先在病人膏肓穴、肺俞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放一层薄布,薄布用红花油浸透,然后再用木鱼石刮痧板在布上刮拭,以透热为度;气海、合谷、涌泉用拇指揉法,以酸胀为度。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手法一定要轻,术前要嘱患者饮少量温水,并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查明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拔罐疗法

取穴:足三里、风门、膏肓、大椎、肾俞、命门、膈俞、肝俞、脾俞、血海穴。

方法:

1.采用针罐法,针刺所选穴位,留针20分钟。

2.起针后在穴位处拔罐,留罐15分钟左右。

3.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

足部按摩

反射区:头部(大脑)、小脑及脑干、眼、心、脾、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

操作:

取头部(大脑)、小脑及脑干、眼、心、脾、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反射区,用示指指间关节点按,操作50~100次,以微微酸痛为宜。

耳部按摩

反射区:胃、肾、心、肝、内分泌、肾上腺。

操作:

取胃、肾、心、肝、内分泌、肾上腺。先用温水清洗耳部数次,以耳廓和耳周为主,顺序由上向下慢慢擦洗,用力均匀轻柔,清洗至耳见红润后,改用双手鱼际相对,轻揉耳周和耳廓部,由上向下4~5次。先在胃、肾部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进行,手不离开皮肤,持续2~3分钟。反复3~4次。再在其他穴位施法。提拉按法结束后,每穴用拇指和示指指腹反复轻揉5~6次,持续4~6分钟,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均匀施术一般持续2~3分钟,双耳交替放松。

小偏方

处方一:

黑木耳15克,大枣15个,冰糖10克。黑木耳、大枣洗净水泡发后加水与冰糖同炖约1小时后服用。此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贫血。

处方二:

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8个。按常法煮粥,早晚服用。此方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贫血。

六、预防与调养

1.贫血者慎饮茶:茶叶中的鞣酸易与低价铁结合,形成不溶性鞣酸铁,阻碍铁质吸收,而人体缺铁会使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加重贫血症状。

2.贫血者慎食大蒜:大蒜含较多挥发性物质,过多食用会抑制胃液分泌,使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加重贫血。

3.贫血者慎饮牛奶:牛奶铁含量很低,而钙、磷含量较高,体内的铁质容易和牛奶中的钙、磷结合生成不溶性含铁化合物,使体内铁量更显不足。

4.限制脂肪:食用过多脂肪,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同时脂肪过多对贫血病人消化和吸收也有影响,因此每天摄入脂肪量不应超过70克,一般以50克左右为宜,最好是食用植物油脂。

5.少食碱性食物:碱性环境不利于铁质吸收,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食物中铁游离和转化,因此贫血患者尽量少食用碱性食物,如馒头、荞麦面等。

反复尿道炎

一、定义

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它多见于女性,致病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最常见。尿道炎常因尿道口或尿道内梗阻所引起,如包茎、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或尿道内结石和肿瘤等,或因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到尿道,如精囊炎、阴道炎和宫颈炎等;有时可因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尿道炎,如器械检查和留置导尿管等。

二、病因

引起尿道炎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尿道口或尿道内梗阻,致使尿液引流不畅,如结石、肿瘤、尿道狭窄、包茎等。其次,尿道及周围腺体的感染,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等。最后,是由于器械检查、性生活或外伤等引起的尿道损伤。

三、表现

发病时,它们的症状表现如下:

1.急性尿道炎在男性患者中的主要表现为尿道分泌物较多,开始为黏液性,逐渐变为脓性,在女性患者中尿道分泌物则少见。

2.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

3.慢性尿道炎的尿道分泌物减少,仅有瘙痒或蚁行感,排尿刺激症也不像急性期显著,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4.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其症状主要见于上尿路感染患者,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及伴有尿路梗阻的患者尤为多见。

四、辨证分型

尿道炎是发在尿道黏膜的感染性炎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1.急性尿道炎;

2.慢性尿道炎;

3.非淋性尿道炎;

4.淋菌性尿道炎。

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往往有混合感染。

反复尿道炎病因复杂,与多种内科疾病都有关联,如经医院诊断无器质性病变的可按照下面方式进行分类治疗。下面方法可任选。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肾俞、次髎、膀胱俞、水道、中极、三阴交。

方法:采用直接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凡士林油。

操作:在肾俞、次髎、膀胱俞和三阴交均匀涂抹凡士林油,肾俞、膀胱俞采用平刮法,次髎采用角刮法,以上各穴均以刮出出血点为度,三阴交采用斜刮法,手法宜重,以刮至皮肤青紫为度,但不能出血;水道和中极采用拇指揉法,可以配合点按,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拔罐疗法

取穴:水道、阴陵泉、肾俞、膀胱俞。

操作:针刺与吸拔都采用补法,轻刺激、轻吸拔,留罐5分钟,每天吸拔1次,15次为1疗程,间休1周再行下个疗程,先仰卧位针刺吸拔水道和三阴交,然后俯卧位针刺吸拔肾俞和膀胱俞。罐子种类任选。

足部按摩

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心反射区。

操作:

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连按,用按摩棒大头从肾反射区斜推按至膀胱反射区,每次按摩5~10分钟;心脏反射区用按摩棒大头点按,每次按摩3分钟,手法要采取轻重轻点按,每日按摩2次。

手部按摩

反射区:肝、肾。

操作: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首先按摩整个手部,使其完全放松并产生热感。在上述反射区施以点按法,点按3~5分钟,再施以拇指按揉法,反复操作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至局部产生酸痛感为度。

耳部按摩

反射区:肾、心、脑、神门。

操作:

取肾、心、脑、神门。先用温水清洗耳部数次以耳廓和耳周为主,顺序由上向下慢慢擦洗,用力均匀轻柔,清洗至耳见红润后,改用双手鱼际相对,轻揉耳周和耳廓部,由上向下4~5次。先在肾、心部施重按轻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进行,手不离开皮肤,持续2~3分钟。反复3~4次。再在其他穴位施法。提拉按法结束后,每穴用拇指和示指指腹反复轻揉5~6次,持续4~6分钟,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均匀施术一般持续2~3分钟,双耳交替放松。

小偏方

处方一:

鱼腥草30克。水煎,每日3次分服。此方适于慢性膀胱炎、尿道炎。处方二:

灯心草6克,干柿饼2个,白糖适量。共煎,加糖服。此方适于尿道炎、膀胱炎、排尿不畅、血尿等症。

处方三:

车前草15克,木通6克,啤酒花10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此方适于膀胱炎、尿道炎。

六、预防与调养

1.治疗一定要彻底,不能症状稍有好转便停药,最好是尿常规检查三次均正常或尿培养转阴性才停。

2.要养成多喝开水或茶水的习惯,尿胀就要上厕所排尿,多喝水多排尿,不断冲洗膀胱和尿道是泌尿道保健的好方法。

3.要注意经期卫生,那些发病与性交有密切关系的患者,性交后要立即排尿,要服消炎药物以预防泌尿道感染。患泌尿道感染的老年妇女,除了使用抗菌药物外,医师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加服雌激素治疗。

月经不调

一、定义

月经不调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出现异常而言。常见的有月经提前、错后或行经无定期等。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和经期的紊乱,月经时多时少,有时淋漓不尽,经质的稀、调、颜色不正常。常伴有小腹胀满、腰酸痛、心烦易怒、头晕、心悸、夜寐不安、精神疲乏等症状。大多数月经不调患者,是由于体质因素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愤怒郁结、思虑过度,损伤了肝、脾、冲、任四脉,或气血虚弱、寒热之邪客于血分所致。因为致病因素不同,所以可出现月经提前、错后或经期紊乱等不同症状。

二、病因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三、表现

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月经过少,经量及经期均少;月经频发,即月经间隔少于25天;月经周期延长,即月经间隔长于35天。

四、辨证分型

1.血热型: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黏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

2.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

3.气虚型: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

4.血虚型: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

5.血寒型: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

6.气滞型: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

7.血淤型: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脾俞、次髎、气海、关元、三阴交、隐白、大敦、太冲。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背部肝俞、脾俞、次髎,下肢部三阴交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拭,肝俞和脾俞采用平刮法,次髎用角刮法,三阴交用斜刮法,腹部气海、关元,足部隐白、大敦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三阴交和太冲严格消毒后用小号三棱针进行点刺。

手法:采用补法。

注意事项:术前要嘱患者调节情绪。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拔罐疗法

实症:病人仰卧,取口径3厘米玻璃罐,用闪火法在气海穴,中极穴,双侧地机穴拔罐15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虚症:病人仰卧,取口径3厘米玻璃罐,用闪火法在关元穴,双侧大赫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三阴交穴拔罐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同前法在双侧肾俞穴拔罐,每天1次,15次为一个疗程。

体穴松筋疗法

取穴:气海、关元、中极、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章门、期门。

操作:

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其右侧,用右手在患者的下腹部做掌摩法(从患者右下腹开始向上与脐平后,再向左移动至左脐旁,再向下与中极穴位平后,向右下腹移动,如此反复。手法移动要缓慢)约10分钟;再用一指禅推法施于气海、关元、中极穴,每穴2~3分钟;拇指按揉法于双侧的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穴,每穴2分钟。

足部按摩

反射区:肾上腺、脾、肾、生殖腺、腹腔神经丛。

操作:

取肾上腺、脾、肾、生殖器、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肾上腺、脾、生殖腺反射区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肾反射区用拇指推法,由外向内,推10~20次;腹腔神经丛用拇指按揉法由外向内,持续3~5分钟。

手部按摩

反射区:生殖器、子宫、阴道、肝、肾脏。

操作:

1.按揉生殖器反射区,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按摩2~3分钟,然后在施以点按法,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按摩2~3分钟。以手部产生酸、胀、痛感为度,手法要柔和,由轻到重逐渐加力。

2.子宫、阴道反射区采用点按法,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按摩2~3分钟,以手部反射区出现酸痛感为度。

3.在肝反射区上用点按法,频率为60~100次每分钟,按摩2~3分钟。

4.肾脏反射区,采用推法,反复推60~100次。以反射区局部出现热感为度。

耳部按摩

反射区: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脾、肾。

操作:

先在子宫、卵巢部施中度点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再在内分泌、肝、脾、肾部施中度点按法,可持续按5~6分钟,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紫金皮12克,黑骨藤20克,见血飞20克,剌五加12克,牡丹皮10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此方适于寒凝血淤而致月经不调。

处方二:

金樱子2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12克,钩藤10克,夜交藤14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此方适于肝肾亏损而致月经不调。

六、预防与调养

1.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用红糖,这样量会更多。

2.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

3.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更年期综合征

一、定义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为“绝经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卵巢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使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绝经期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初起多有月经不规则,以后完全停经,患者自觉头晕耳鸣,潮热出汗,烦躁易怒,精神疲倦,心悸失眠,血压波动,乳腺萎缩,皮肤感觉异常,甚至情志的失常等。有的还可出现尿频、尿急、食欲不振,可延续2~3年之久。中医认为,本病乃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其濡养所致。

二、病因

女性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脉空虚,天癸(天癸大致相当于性腺激素)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导致本病。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肾,可以累及心、肝、脾三脏。

三、表现

1.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烦易怒,烘热汗出,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皮肤感觉异常,口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心慌,月经紊乱,经量多少不定或淋漓不绝,经色紫红、质稠,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晦暗,精神萎靡不振,形寒肢冷,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尿频,甚至尿失禁,白带清稀量多,月经量多或淋漓不止,经色淡、质稀,有的有面浮肢肿,舌质淡,舌苔薄,脉沉细无力。

2.在妇科有关的检查中可见:雌激素测定常表现为降低;子宫颈、子宫体变小,阴道穹隆变浅;子宫颈管内缩,子宫内膜萎缩;阴道黏膜变薄,表层细胞缺如;阴道内pH值增高;阴道弹性消失、干燥。

四、辨证分型

阴虚火旺型:月经提前,量多,或已绝经,潮热多汗,颜面烘热,手足心热,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清心降火。

肝气郁结型:月经先后不定期,量或多或少,或已绝经,胸胁胀满,全身不适,情绪不稳,急躁易怒,精神抑郁,善太息,咽喉异物感,舌红,苔白,脉弦。

痰湿淤阻型:月经推后,量少,有血块,白带多,或已绝经,肢体困重,喜卧少动,头重头痛,胸闷腹胀,无欲少语,舌暗淡,苔厚腻,脉滑或沉。

更年期综合证病因复杂,与多种内科疾病都有关联,如经医院诊断无器质性病变的可按照下面方式进行分类治疗。下面方法可任选。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心俞、脾俞、肾俞、次髎、合谷、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操作:在颈部风池,背腰部肾俞、次髎,手部合谷,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足部太溪、太冲等穴位处均匀涂抹红花油后,用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拭,心俞、脾俞和足三里等穴位用平刮法,次髎、合谷和三阴交等穴位用角刮法,腹部中脘、气海、关元用拇指揉法。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

注意事项:要嘱患者调情志,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穴松筋与按摩

①取整个腹部用掌摩法按摩3分钟。

②取中脘、气海、关元等穴用三指按揉法按揉,每穴1分钟。

③取阴陵泉、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命门等穴用拇指按揉法按揉,每穴1分钟。

④取足三里穴用拇指弹拨法弹拨1分钟。

⑤取风池穴及颈部肌肉用三指拿法拿3分钟。

⑥取肾俞、命门穴,用掌搓法搓以透热为度。

手部按摩

反射区:肾上腺、肾、膀胱、输尿管、垂体、心脏、脾、甲状旁腺、子宫、卵巢、甲状腺、大脑、腹腔神经丛。

操作:

1.取肾上腺区用拇指点揉法点揉2分钟。

2.取肾、膀胱区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各2分钟。

3.取输尿管区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2分钟,取肺区从桡侧向尺侧推2分钟。

4.取垂体、心脏、脾、甲状旁腺、子宫、卵巢区用拇指点法点各1分钟。

5.取甲状腺、大脑、腹腔神经丛区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各2分钟。

耳部按摩

反射区: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脾、肾。

操作:

取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脾、肾,先用温水清洗耳部数次,以耳廓和耳周为主,也可用75%的酒精均匀涂擦。然后用四指指腹以中度手法摩上述穴位,每穴1~2分钟见耳部红润后,改用拇指、示指指腹相对,改用拇、示指相对,轻揉耳周和耳廓部,由上至下4~5次。在相应的反射区中加中、重度手法,缓慢放松,共操作10分钟左右。再用点掐法,先在子宫、卵巢部施中、重度点掐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再在内分泌、肝、脾、肾下相应的肌肉反射区中点按,持续5~6分钟,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结束点掐法后,每个反射区用拇指和示指指腹反复轻揉3~5次,持续7~8分钟,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3~4次,一般持续4~5分钟,双耳交替放松。

小偏方

处方一:

酒炒菟丝子30克,酒炒白芍30克,酒洗当归30克,大熟地(九蒸)15克,山药15克,白茯苓9克,荆芥穗(炒墨)6克,柴胡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此法适用于阴虚火旺型。

处方二:

枣仁30克,生地黄30克,大米100克。将酸枣仁加水研碎,用细纱布绞汁;生地黄放砂锅中煎汁100毫升;大米熬汤30分钟后加入枣仁汁、生地汁即可。每日1剂,可当晚餐食用,常食。

六、预防与调养

1.女性更年期出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属于女性正常生理变化,女性要正确对待,从自身心理上解除忧虑。

2.作息时间要有一定的规律,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娱乐活动,如散步、慢跑、扭秧歌、联欢会等。

4.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遇事要冷静,增强自制、自控的能力。

小儿腹泻

一、定义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1.易感因素

①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②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③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2.感染因素

①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至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②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3.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均可引起腹泻。

三、表现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病症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证。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居多。年龄愈小,越易迁延不愈,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来说,危害很大。临床、现代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生与感染、饮食、免疫等因素有关。

四、辨证分型:

1.伤食泻症状:大便稀薄而臭,脘腹胀满,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不思饮食,喛气酸臭,舌苔腻,脉滑。

2.风寒泻症状:泄泻清稀,便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可有发热形寒,舌苔薄白,脉浮。

3.湿热泻症状:腹痛即泻,大便色黄绿,气味秽臭,夹有黏液,肛门灼热,发热烦渴,小便短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4.脾虚泻症状:大便稀薄,水谷不化,不思乳食,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软。

5.脾肾阳虚泻症状:久泻不止,粪便清稀,完谷不化,小便清长,面露睛,精神萎软,形寒肢冷,舌胖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大肠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内庭穴。用补法轻刮以上部位各经穴处3分钟左右。

拔罐疗法

取穴:天枢、内关、中脘、命门、大椎、肺俞、脾俞、关元。采用单罐或水罐吸拔,均留罐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体穴松筋疗法

取穴:腹、脐、七节骨、龟尾、大肠、足三里。

操作:

1.患儿仰卧于治疗床上,医者坐于患儿右侧,以一手在患儿的脐部及脐以下的部位做掌摩法,约5分钟;10~3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每侧1~2分钟。

2.患儿俯卧于治疗床上,若患儿月龄较小者,可嘱家长将患儿背朝医者抱起,医者以一手指罗纹面在患儿龟尾穴上做揉法,约500次;在患儿的七节骨穴处做推法,自尾骨端推向顶端,约200次;捏脊5~7遍。

足部按摩

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小肠、胃、横结肠、升结肠、十二指肠、肝、胆。

操作:

取腹腔神经丛、小肠、胃、横结肠、升结肠、十二指肠、肝、胆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

手部按摩

反射区:脾、胃、大肠、小肠。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施术部位上均匀涂抹少量按摩介质。术者一手托住患者手部,一手施以手法。

2.首先按摩整个手部,使其完全放松并产生热感。

3.在脾、胃、大肠、小肠反射区施以按揉法,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按揉3~5分钟,然后再用点按法,点按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

小偏方

处方一:

仙人掌根30克,葱白12克,艾叶20克,生姜6克,鸡蛋清适量。将药物捣烂,调拌鸡蛋清,外敷贴患儿肚脐处。此方适于小儿感受外邪腹泻。

处方二:

山药12克,车前子20克,红枣10克,苹果1个。水煎服,1日数次。此方适于小儿脾胃虚弱腹泻。

处方三:

山药100克,莲肉100克,麦芽50克,茯苓50克,大米500克,白糖100克。共磨成细粉加水煮成糊状,加白糖后,适量服用。此方适于小儿肠胃机能紊乱而致腹泻。

处方四:

白果仁2个,鸡蛋1个。将白果仁晒干研末,鸡蛋用钉子在上端扎一小孔,将白果仁装入鸡蛋,然后将鸡蛋竖在烤架上微火烤至熟,去皮可食。此方适于小儿消化不良而致腹泻。

六、预防与调养

1.调整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的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2.臀部护理:选用柔软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厌食

一、定义

厌食是一种自己有意造成和维持的,以节食造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甚至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及躯体功能紊乱。

二、病因

这种症状的产生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并不是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有些人认为厌食症和强迫症有类似之处,最初,病人只是为了“减肥”而少吃少喝,渐渐却形成强迫观念,甚至不吃不喝,其后果即导致体重严重下降,患上厌食症。

三、表现

厌食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没有胃口开怀吃东西。开始具有因怕肥胖而有意节食的心理和行为,继而出现没有限度地限制饮食,体重下降迅速,消瘦得像恶病质仍不肯增加食量,甚至无限制地瘦到脱形及致死的程度仍觉太胖。拒绝维持体重在其年龄和身高相当的最低限度,以致有些患者骨瘦如柴无力起床,有的人就活活饿死,有的利用运动、呕吐、导泻等手段减轻体重,有时出现暴食、食后剧吐,体重减轻25%以上。常因低血糖出现恶心、头晕、乏力,有时晕厥。还会出现皮肤干燥、苍白、弹性差、皮下脂肪、因低蛋白血症出现皮肤水肿等极度营养不良表现。伴有严重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闭经,男性性欲减退或阳痿。如果发生在青春期前,青春期发育放慢,甚至停滞,乳房发育不良、男性第二性征不发育,生殖器呈幼稚状态。

四、辨证分型:

1.脾运失健:胃纳不馨,或食而无味,面黄少华,脘腹胀满,大便不化,舌苔薄白或薄白腻。

2.脾胃气虚:不思进食,或有拒食,面黄神疲,进食稍多,大便溏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软。

3.胃阴不足:不喜进食,口干多饮,大便干结,形体偏瘦,皮肤干燥,舌红少津,脉细。

刮痧疗法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膏肓。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采用木鱼石刮痧板,介质采用凡士林油。

操作:在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处均匀涂抹凡士林油后,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采用平刮法,三阴交穴采用斜刮法,中脘穴、天枢穴采用拇指揉法,也可点按片刻,以局部酸胀为度;膏肓穴严格消毒后,采用小号三棱针点刺,不宜深刺,以出3~5滴血为宜。

拔罐疗法:

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足部按摩

反射区:胃、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甲状腺。

操作:

①掐胃、十二指肠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前半部,另一手用拇指指尖依次点按五趾的胃、十二指肠反射区,每趾操作30~5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②点揉小肠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点揉小肠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③按揉横结肠、降结肠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按揉横结肠、降结肠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④点揉直肠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点揉直肠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⑤按揉甲状腺反射区:一手固定足部的大拇趾部,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按揉甲状腺反射区,操作50~100次,微微酸痛为宜。

手部按摩

反射区:脾、胃、胃脾大肠反射区。

操作:

1.在脾、胃反射区施以按揉法,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按揉3~5分钟,然后再用点按法,点按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

2.在胃脾大肠反射区施用点按法,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至局部产生酸痛感为度。

耳部按摩

反射区:胃、膈、耳中、脾。

操作:

先在胃、膈部施中度点按手法,反复10次,以患者耐受为度,双耳交替施术。在中耳背、耳背脾施轻度点按法,可持续按5~6分钟,反复3~4次。至红润为止。

小偏方

处方一:

山药50克,大枣10枚,小米100克。将上三味如常法煮粥。温后喂食。适于脾虚厌食症。

处方二:

鸡肉100克,鲜蘑100克,精盐、鸡汤、素油、调料、水淀粉各适量。取鸡胸脯或鸡腿肉剁成糜备用,鲜蘑切碎,锅入油置火上,将上两物入油锅煸一下,加鸡汤适量煮沸,加入调味料后乘沸加入水淀粉调入薄芡即可。可常食。

六、预防与调养

1.减少零食,增进胃口。吃饭时应避免看电视,改听柔和轻松的音乐以增加用餐的情绪,并避免吃过多的零食。小朋友若在用餐以外的时间吃过多零食或偏食,只喜欢快餐、冰淇淋、可乐等食物,暴饮暴食,增加肠胃的负担,正餐就会吃不下,也容易损伤脾胃。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2.菜色尽量多样化。尽量让菜色有不同的变化,合理搭配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