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
36705700000026

第26章 医学新视野(6)(2)

有人称人体是最好的机器,它集中了好几千个能够自我复修的部件,其中大多数部件都能执行若干种功能,这些不同的部件还能互通信息,器官、肌肉和组织以化学和电子方式共享信息,并按DNA编码处理信息。所以,看似一个很简单、很自然的动作,其中也包含了许许多多复杂的过程,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这大概可以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当专家要仿照人手的自然功能为断肢者制作假肢时,这些问题会一一显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知识,并要把它们灵巧地组合在一起。这种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就被称为机电一体化,它是复制人体功能的惟一可行的途径。就拿为小孩制造人造手来说,必须要做到手小而又有力量,使用起来要方便,还得非常省电,因为人造手是用电池工作的。

英国科学家使用的一种弹簧回动机构制造出了基本上符合上面要求的儿童假肢。这种假肢由单片电路驱动的微型电机操作抓爪器,使它能够抓紧物体。

儿童只要收紧手臂上的肌肉就可以激发该手动作,因为当肌肉收缩时,会被安装在手臂上的肌电检测器感觉到,从而产生低压电信号,收缩的力度越大,信号也相应越强。当儿童放松肌肉时,弹簧自动地关掉抓爪器。

由于小孩的手比较小,用于假肢的电子设备必须做得很小,而且,为了使电力损耗尽量小,静止电流也要很低。半导体元件是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可以想像,在未来的设计中,软件势必要成为一个关键因素,计算机离开了软件不过是个机器而已,用计算机指挥的假肢也是如此。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辟了用神经脉冲直接控制机电一体化假肢的新途径。他们不是使用强度弱、易受到噪声干扰的肌电信号,而是诱使神经末梢长入有几百个小孔的特种电路片。信号由大脑产生后,由神经网电路处理,再去控制执行机构。不过,使用这种假肢的病人必须先接受理疗专家的训练,学会让神经网对特殊的命令作出合适的反应。这种方法比起前一种方法,似乎更聪明一些。

假肢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研制出灵活自如的假肢将是断肢患者的福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总有一天会制造出能与真肢比美的人造肢体来。

肌细胞移植再造心肌

治疗心脏病又有新方法:大量繁殖患者自己的大腿肌肉,并把它移植到已经失去功能的心脏内,让腿肉在心内繁殖,取代死去的心脏肌肉。

研究这种新方法的是法国治疗心脏病权威夏希克博士及法国最着名的心脏研究中心布鲁塞斯医院的专家。夏希克在第七届亚洲心血管外科手术协会常年会议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个称之为肌细胞移植法的心脏病新疗法,是抽取大腿或手臂约1立方厘米的肌肉,分解出肌肉中繁殖力最强的活成肌细胞。之后,以37摄氏度的温度大量培育细胞,3星期后,等细胞的数量多至5000万个时,就可以通过针管注入心脏受损部位。两三个月后,这些细胞就会生长繁殖成肌肉,取代死亡的肌肉。

新疗法最大好处是,手术切口从一般心脏手术的35厘米缩减至约1厘米,手术复杂性减至最低点,而且移植自己体内的细胞,不会产生异体排斥问题。据称,这一新疗法能大大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手术费和住院费可节省80%。

夏希克博士表示,这一新疗法在绵羊和老鼠身上的试验已取得成功。他们打算在6至12个月内开展临床实验,把这个方法应用在人体上。他说,那些心脏肌肉损坏程度不超过1/3的病人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其他人工器官

除了以上人工器官外,近年来人工肺、人工胰、人工晶体、人工血管、人工肌腱、电子耳、电子嗅觉等都已相继开发,有些已应用于临床。电子耳的广泛使用,已使大批聋哑人开口说话;电子眼的应用可使盲人扔掉拐杖,重新见到光明,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么多巧夺天工的人造器官都是用什么原材料制成的呢?它们是高分子材料、稀有金属以及微型电子装置等。关于电子装置、金属材料,大家比较熟悉,那么,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呢?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一般化合物的分子量皆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物质称为低分子化合物。但某些化合物的分子量可达几万,甚至几百万以上,此时它们便具有了特殊的性能,这样的化合物便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或称为“大分子化合物”及“高聚物”。由这样的材料制成的人工器官与天然器官相比,则更加安全、可靠,而且经久耐用。相信随着高分子化合物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器官的深入研究,今后将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各种人工器官来。

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手段。把放射性物质喝入或注射入人体,由于它不断放出γ射线,通过体外的γ相机一照,分布便一目了然。我们通过核素的分布状态了解体内脏器的功能。

举个例子来说,口服有放射性的碘。由于它是甲状腺造甲状腺素的原料,所以经过24小时,它大部分被甲状腺吸收了。这时我们用γ相机对甲状腺照相,便获得了一幅状如蝴蝶的图案,内部的放射性比较均匀。如果出现了一个放射性特别高的图像,我们就怀疑有甲状腺瘤存在;如果放射性比正常的低,那一定是甲状腺功能低下,不能摄取足够的碘。这种等待核素在病变位置或某一脏器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显像,就叫静态显像,它可以观察脏器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功能。

另一种方法是动态显像。把显像剂打入血管中,每隔一段时间照一张相,根据脏器内的放射性在数量或位置上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了解它的功能。心血池动态显像就是这样的。把用放射性锝标记的红细胞打入血管,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均匀地分布在全身的血中。当心电图上出现R波时,我们就在心跳一次的间隔中连照24张相。由于每张照片采集的时间只有0.03秒,所以得到的信息很少,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做300~400次,分别累加起来,最后就得到一个有代表性的心动周期心血池系列影像。把它连续地放出来,就是心脏在一舒一缩地搏动。再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就得到一系列有用的参数。比如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高峰充盈率;反映心脏协调程度的相角程。了解了这些参数,我们不难对心脏的状态做出评估。

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就是把放射性的物质引进人体,利用它放出的β-粒子的电离辐射,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由于放射性物质能有选择地聚集在病变组织里,所以对人体正常组织的照射量很低,而病变局部辐射量很高,于是,病变处坏死。

吃进去的各种放射性物质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有一点,不过非常小。接受一次核素的检查或治疗,受到的辐射仅为照一次X光的几十分之一,所以它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另外,临床应用的各种核素半衰期都非常短,比如最常用的锝在6小时后放射性就减少一半。所以,既不用担心自己会长期带辐射,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污染环境。

核医学是和平利用原子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世界上生产的放射性核素有80-90%都已应用在医学领域,我国核医学是在50年代开创的,到今天,随着放射性药物、试剂和核医学仪器的发展,它的检查项目已逾百种,成为诊断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现代医学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