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儿护理百科全书
36701900000017

第17章 0~4个月宝宝

宝宝智能发育

脑部发育

刚出生的宝宝脑袋尖尖的,如果是自然分娩的话,新生儿的头形会因产道的挤压而显得更长。这是正常现象,不久后宝宝的脑袋就会圆起来。新生儿的皮肤也不像广告中那般光滑,它是有皱褶的,并且颜色发红。

颅骨发育

新生儿的颅骨还没有发育完全,在其头顶部前中央的地方,有一处菱形间隙,医学上称为“囟门”。囟门使骨头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分娩时囟门会缩小,有利于胎头娩出。此外,囟门也能够给宝宝的大脑发育留下余地。随着宝宝的成长,颅骨会逐渐闭合,囟门也将随之消失。新生儿出生时大脑的体积是成人大脑的1/4。3岁前,宝宝的大脑发育最快。宝宝大脑的发育依赖于许多条件,包括父母的遗传和宝宝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其与周围人的关系等。

神经发育

新生儿的大脑有许多神经元,新生儿与人和物进行的各种相互活动会刺激大脑细胞的发育。神经元在大脑里进行重要的联结,而人的行为决定联结的形式。对于宝宝来说,每天抓取物品、玩玩具或者听人交谈是很重要的。所以,宝宝需要父母爱他,需要外界良性的刺激和父母同他玩耍,需要父母跟他说话与交流。所有这些事情都能促进宝宝的脑部发育。

新生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反射,但没有必要为此担心,一般来说,几个月后这些反射就会消失。正常的新生儿会有如下生理反射:

惊吓反射:这种反射的起因是宝宝的头突然动了位置或是听到了很大的声响。反射发生时宝宝的四肢会同时伸展,头向后仰,拳头张开;随后立即恢复到最初的姿态,双臂互抱。这种反射一般两个月后会消失。

抓握反射:新生儿会用他的小手抓牢任何触碰他掌心的东西。父母不妨做个小游戏,让宝宝的哥哥或姐姐将示指放在宝宝的掌心,宝宝会立即抓紧哥哥或姐姐的手指。这个反射会在宝宝5~6个月后消失。

寻乳反射:妈妈用手指或乳头抚弄一下宝宝的面颊,他就会把头转向妈妈的手指或乳头。这个重要的反射能保证宝宝不被饿着。一般持续3~4个月,这个反射才会消失。

迈步反射:抱起宝宝,把他的脚放到坚实的平面上,他会做出迈步的动作。通常,这种反射会持续好几个月的时间。新生儿的生理反射还包括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吞咽反射等。

认知能力发育

在发育的过程中,宝宝的小手比嘴先会“说话”。宝宝往往先认识自己的手,有许多时候他会两眼盯着自己的小手很仔细地看个没完。因此,手是宝宝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

两个月的宝宝,手已经松开了,而不再一直紧握拳头。有时会双手张开,摆出想要拿东西的样子;有时看到玩具会乐得手舞足蹈;在吃奶时往往会用小手去触摸。父母要把握这个机会,多训练宝宝的手部动作,以利于智力的开发。这时可以选一些不同质地,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玩具或物品给宝宝,如拨浪鼓、海绵条、绒布头、纸卷、小瓶盖或积木等。

视觉发育

此阶段的宝宝视觉有了很大的进展。接近3个月时就已经能辨别彩色与单色了,并且会对色彩很有偏爱,往往喜欢看那些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

听觉发育

两个月宝宝的听力有很大进展,对声响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对突然的响声能表现出惊恐。8周时,有的宝宝已经能辨别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听音乐,对噪声表现出不满。

宝宝的听觉不但需要训练,还要进行合理的刺激与开发:

亲子小游戏

认识色彩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能刺激宝宝的视觉,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准备一面颜色鲜艳、图案色彩分明(没有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质地要柔软,不容易被撕碎,拿到宝宝面前,告诉宝宝:“彩旗多鲜艳,宝宝看!”让他仔细观察一会儿后,指着彩旗上的不同颜色带依次告诉宝宝:“这是金色小星星,金黄的;这是小太阳,红色的,圆圆的;这是蓝色小河,长长的,细细的”等。给宝宝介绍完后将彩旗给宝宝自己摆弄着玩。

大动作能力发育

3个月的宝宝主要是仰卧,但在体格发育上已有了一些全身的肌肉运动。因此,要在适当情况下使宝宝能够自由地活动,特别是翻身训练。如果宝宝没有侧睡的习惯,妈妈可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拿着宝宝感兴趣并能发出响声的玩具分别在左右两侧逗引宝宝,并亲切地对宝宝说:“宝宝,看多好玩的玩具啊!”宝宝就会自动将身体翻过来。训练宝宝翻身,要先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再从侧卧位翻到仰卧位。一般每天训练2~3次,每次2~3分钟。

亲子小游戏

爬行准备

游戏目的:爬行能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力,促进运动智能的发展。

游戏过程:在床上或地上铺垫些被子、褥子等柔软的东西,让宝宝俯卧在上面,妈妈从宝宝背后扶着宝宝的双臂,帮宝宝支起双手,让宝宝用上肢和膝盖支撑身体。父母应经常帮宝宝做这种被动爬行的游戏,但每次游戏时间不能过长。

社交能力发育

在这个月里,宝宝会开始留意他身边的人并聆听成人间的谈话。当周围人笑时宝宝也会随之开心。当宝宝开始出现开心、难过、激动等情绪时,父母应多对着宝宝做出各种面部表情,耐心地和宝宝交流,让宝宝模仿。

自理能力发育

宝宝排便的习惯在变化,一般会每天尿湿7~10次,这意味着他摄取的水分足够了。许多宝宝可能会改变排便习惯,从每天几次排便改为1天1次,甚至更少。如果宝宝排便柔软,容易排出,就不是便秘。

情感能力发育

宝宝已经开始近距离地观察妈妈的脸,他正学着读懂妈妈脸上的表情,学着对妈妈脸上的表情做出正确的回应。比如,当妈妈的表情显露出高兴的样子时,他也会用高兴的表情或声音回应。学会了察言观色的宝宝,能够更加留意他人的表情以及感受。如果父母生活得很愉快,对生活充满了兴趣,就会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产生好的影响。

宝宝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与他的感受密切相关。当他精力充沛或感觉愉快时,他更乐于观察、探索和玩耍;当人们注意他喜欢的东西时,他就能更好、更快地学会且记住新东西。如果你能让宝宝时刻觉得你爱他,这无疑会帮他更加健康地成长。

宝宝智能训练

声音反应

新生儿的哭声具有与人沟通的作用。宝宝哭了,是为了让妈妈知道他的需求。当宝宝哭的时候,父母可通过仔细观察,了解他哭声的含义究竟是不舒服了、饿了,还是只想得到关注。当宝宝哭的时候去照顾他,这并不是在宠他,因为这样做能够让宝宝感受到爱并获得安全感。

尽可能多地与他交谈,多对他微笑,多抚摸他。父母可探究性地询问宝宝:“哦,宝宝饿了呀,妈妈给你喂奶。”同时配合喂奶的动作,或如“宝宝想让妈妈抱了呀,来妈妈抱一抱”,同时配合抱的动作。

亲子小游戏

儿歌跳舞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可以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

游戏过程:让宝宝正对着妈妈,妈妈可提前准备几首简单的儿歌,或者自己随意编几句有节奏感的句子,如“小手真乖,小手摇一摇,小手快跑”等,然后一边哼着儿歌,一边举起宝宝的一只小手,让宝宝的小手跟着儿歌的节奏摇动。

和宝宝说话 发出轻微的声音,如“咕咕”声,让宝宝知道妈妈在附近,妈妈正在关注他。

放音乐 给宝宝播放一首优美的轻音乐或活泼欢快的儿歌。

轻摇宝宝 轻摇宝宝,边摇边哼着儿歌。可以把他放在摇椅上摇,但最好是抱在怀里摇。在唱歌或听音乐的同时可伴随着轻轻的抚摸和亲吻。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压力多大,都不要猛摇宝宝,因为那样严重时会导致宝宝失明、大脑损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俯卧抬头

俯卧抬头的方法:在空腹清醒的状态下,让宝宝匍匐在妈妈的胸前,四肢舒展,妈妈向后仰,直至仰卧在床,宝宝在移动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头抬起。

在移动过程中在宝宝头的两侧摇铃或摇拨浪鼓,训练其抬头及转头。每天4~5次,每次1~3分钟。在起初训练时,要将你的手放在宝宝头的两侧加以保护。

新生儿俯卧抬头练习中存在的困难

不爱趴着 宝宝不喜欢趴着,因为趴着肯定比躺着累多了。这时父母可多给宝宝按摩,多给宝宝唱唱儿歌,或分散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习惯这种姿势。

长时间睡觉 宝宝的大多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清醒且灵活的时间太短。除去吃奶和哭闹的时间,可以说宝宝几乎没有什么清醒的时间。所以,合理安排宝宝每天的作息时间很重要。无论如何,一定把俯卧抬头安排成宝宝每天的常规功课,不能省略。

易吐奶 一定要在宝宝吃奶前或者吃奶后半小时以后,才能让宝宝练习俯卧抬头动作。

容易蹭坏脸或者掩住口鼻 因为宝宝上肢力量弱,抬不起头,就会一直用脸在床上蹭来蹭去,如果有湿疹的话,脸很容易被蹭破,所以最好在脸下面垫一张小纱布方巾。当宝宝埋头掩住口鼻的时候,轻轻帮他把头侧向一边。

不要穿过多衣服 训练时给宝宝少穿衣服,不能让衣服束缚他的身体。刚洗完澡时是宝宝最愿意尝试俯卧的时机。

注意力

听觉注意力:宝宝从一生下来就能感知外界的各种声音,能分辨声音是刺耳还是动听。如果放一首安静舒缓而又优美的音乐,宝宝会安静地躺着,如果在屋子里制造一些成人听着都心烦的噪音,宝宝过一会儿也会心烦意乱,开始哭闹反抗。

当宝宝一个人躺着的时候,有人在他背后稍远处呼唤宝宝的名字,宝宝会微微转动着头部,寻找声源。出生10天以后就要对宝宝进行听觉训练了,在宝宝看不见的地方呼唤他,或者用摇铃发出响声,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是新生儿阶段训练宝宝的方式。

视觉注意力:如在清醒的时候,宝宝的头会转向有光源的方向,而且宝宝在这个阶段喜欢看线条清晰的东西;如果宝宝旁边有人发出声音,宝宝会自主地寻找发出声音的地方;如果宝宝一个人在光线较暗的屋子里躺着,有人开门进去,他会轻微把头转向门的方向,并转动着眼珠看着门的方向。但是宝宝看远处时,视觉还不集中,只能盯着大片范围看,而不能盯着进来的人脸看。

在新生儿期,父母要多给宝宝提供这种视觉刺激,提高宝宝的视觉注意力。平时可多和宝宝对视,多对着宝宝做鬼脸,多让宝宝向窗外看等。要避免窗外的光线直接射向宝宝的眼睛,不能让宝宝看太强的光。

还可以用一些颜色鲜明的图片,黑、白或者黑、白、红的图片,在距离宝宝眼睛20厘米的地方让宝宝看。让宝宝的目光随着图片和玩具的移动而移动,以训练宝宝的追视能力。

光线刺激

为了教会宝宝寻找发光物,平日就可以把会发亮的玩具不固定地摆在宝宝旁边,随时拿起来逗宝宝玩。为了让宝宝适应不同的光亮,平时照顾宝宝的时候,可以经常变换宝宝活动的地点。

1.把手电筒的光线投射到白墙壁上,让宝宝注意到光源,同时父母应鼓励他伸手去触摸。

2.如果宝宝不想触碰或是动作有困难,父母可以握着宝宝的手去触碰它,同时鼓励宝宝去看看碰到了什么。

3.在宝宝卧室的窗子上挂一个厚窗帘,让宝宝面朝窗帘躺着,开合窗帘,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光照强度。

感觉光线变化

妈妈抱着宝宝从光线明亮的房间走到光线比较暗的房间,或从室内走到室外等。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的训练可发展宝宝大脑中负责平衡的区域。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需要选择一个宽敞的环境,以免对宝宝造成伤害。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训练内容都要循序渐进,每一项训练开始都只做几秒钟,然后逐渐加长时间,最长不超过45秒钟。每一次在开始训练时都告诉宝宝要做什么动作。每天根据情况可训练3~4次。

左右摇动:让宝宝横着趴在枕头或者小垫子上面,父母站在床下或坐在床上,轻轻地拉起枕头或垫子的一边,让宝宝轻轻滚向另一边。接着再拉起另一边,反复滚来滚去2~3次。

逆时针腹卧转动:让宝宝趴在枕头上,使宝宝的头靠近枕头的一端,然后抓住枕头靠脚的一端,轻轻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枕头和宝宝。

顺时针腹卧转动:让宝宝趴在枕头上,使宝宝的头靠近枕头的一端,然后抓住枕头靠脚的一端,轻轻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枕头和宝宝。

亲子小游戏

四肢运动

游戏目的: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四肢协调能力。

游戏过程:在宝宝清醒时,让宝宝两腿合并平躺在床上,双手垂直放在身体两侧。妈妈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小手,拉着宝宝的胳膊做伸展、高举、内外小角度旋转、屈肘等动作,上肢做完换下肢做运动。爸爸轻轻地扶着宝宝的腰,帮宝宝站立起来,让宝宝握住妈妈的两个拇指,妈妈用其他四指拉着宝宝的手和前臂,轻轻举到宝宝的身体两侧,以肘为轴做伸直和弯曲动作,将宝宝的手臂向上举起,超过宝宝的头,再回到平举状态,然后至身体两侧,反复2~3次。父母的动作要轻,旋转幅度要小,每次运动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坚持每天定时锻炼。

腹卧水平旋转:妈妈站在地板上,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胸前,然后妈妈的身体轻轻地朝着一个方向旋转。旋转两圈后再朝着另一个方向旋转。

左侧向下的水平旋转:妈妈站在地板上,将宝宝的身体左侧朝下放在自己的肩上,然后妈妈的身体轻轻地朝着一个方向旋转。旋转两圈后再朝着另一个方向旋转。右侧与左侧方法相同,只是宝宝的身体右侧靠在妈妈的肩上。

平行移动:两手掌心向上,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一只手撑在宝宝的脑后。托着宝宝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并在房子里走来走去,边走边说你们走到了哪里,旁边有什么东西。

前后摇动:让宝宝竖着趴在枕头上,妈妈的两只手分别抓住宝宝头与脚两端的枕头边,然后轮流拉起枕头的两端,让宝宝的头部抬起来,然后放下去,再让宝宝的脚抬起来,并轻轻摇动枕头和宝宝。

双向翻滚:宝宝仰卧,妈妈跪在宝宝脚端,让其双脚和妈妈的膝盖相碰,左手的拇指放在宝宝的右手心里,然后用左手拇指轻轻地将宝宝拉向左,直到翻过身。再用右手拇指拉宝宝向右侧翻滚。

认知能力训练

宝宝在3个月时,能区分不同方向发出的声音,并寻找声源;能把声音与嘴的动作联系起来。这说明了宝宝感觉与认知的成长发育是很显著的。

让宝宝握住妈妈的手指

这是锻炼宝宝握持反射的能力。这个反射可以将宝宝手上接触的刺激传达到大脑,从大脑中送出“动”这个命令,引起肌肉收缩。宝宝出生后两个月,这种反射运动就要出现抑制性的倾向,渐渐消失。所以,要趁反射还没有消失,让宝宝好好地学习握东西的能力。

宝宝认知能力开发小游戏

第三个玩具

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启发宝宝。

例如,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相对坐在地板上,把事前准备好的前两个玩具分别放在他的两只手上,如果宝宝能很好的抓住这两个玩具,爸爸妈妈就可给他第三个玩具。开始的时候宝宝会尝试用他已经拿着玩具的手去抓第三个玩具,但很快宝宝就会意识到需要先放下手中的一个再去拿,才能把第三个玩具抓到手里。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开发宝宝的早期智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宝宝手掌的抓握能力。

训练宝宝对光线刺激的反应

为了教会宝宝寻找发光物,同前面的训练一样,平日就可以把会发亮的物体不固定地摆在宝宝旁边,随时拿起来逗宝宝玩。为了让宝宝适应不同的亮光,平时照顾宝宝的时候,可以经常变换宝宝活动的地点。

紧急松手能力

一般情况下,宝宝具有很强的抓握能力,却没有主动松手的能力。随着宝宝的月龄不断增长,这种能力才会发育。所谓紧急松手能力就是指宝宝在出现威胁的情况下需要把手松开,将手中所紧握的物体立即放开,这是宝宝自我保护能力中的一种。因此父母应该从宝宝刚刚具有这种能力时就开始训练。

紧急松手的能力对宝宝非常重要,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自救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宝宝才能松开对自己有危险的物品。如果宝宝碰到一个很烫的东西,或带有利刃的东西,他的触觉需要感知到危险并且发挥紧急松手的能力,从而立即扔掉手中的危险物品,否则可能会导致很大的伤害。

在宝宝能伸手抓物品之前,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松手的能力。父母可将东西放在宝宝的手中。

当宝宝攥紧之后,妈妈在宝宝拿东西的手心上使劲掐一下,要用力一点,以使宝宝能松开手使东西掉下来。

对宝宝的两只手都进行锻炼,如果宝宝第一次反应就很不错,那就说明宝宝的松手能力发育良好;如果宝宝的一只手的松手能力比另一只手弱,要多注意。如果宝宝的两只手都没有松手的能力,表明宝宝的这一能力发育还没有成熟。

有时候,宝宝会松开放在他手里的东西,但可能是因为他拿了太长时间而厌倦或忘记而松手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并非宝宝自己扔掉东西,只是因为抓握时间持续过长而使宝宝手部疲倦了。

精细动作

宝宝手部动作从不准确到逐步准确,大拇指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宝宝的记忆力、对事物完整性的理解以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促进了大脑和心理的发育。通过手部精细动作的操作,宝宝和环境产生了互动,帮助宝宝建立自己和环境互动的概念,这种互动的经验对宝宝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精细动作不是单纯的手部运动,它还包括运转手腕、双手协调、视觉和动作的协调等动作。精细动作的发育水平受练习的影响,假如宝宝在精细动作上练习不够,他的手指精细动作发展可能会落后,而且视觉能力、注意力也会影响精细动作的发展。

宝宝手部动作能力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天生的。在宝宝未满月时,手都是紧紧握着的,妈妈可以用指尖触摸宝宝的手掌或者把手指伸进宝宝的手掌,宝宝的手会紧紧抓住妈妈的手,妈妈甚至可以连手带身体把他提起来。

哺乳的时候把宝宝搂在怀里,把手指伸进他的手心里,轻轻地摸一摸,缓缓地摇一摇;让小手掌触摸妈妈的乳房和脸;不停地和宝宝说话等。

宝宝两个月时手掌开始松开,可以自然弯曲,甚至有了“出拳”的动作,妈妈可帮宝宝打开他的小拳头,让手指头伸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