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演绎推理如果没有空间直觉作为后盾,就寸步难行。
不过,对于归纳推理而言,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不用几何学的方式思考,也能用同样的条件造成原有事实的重复。动物的意识已经这样做了,事实上,这的确与任何意识都无关。生物自身的构造就使它能够从身处的连续情形中抽取它感兴趣的相似性,这样它就能够对刺激做出恰当的回应。不过,从机械性的期望和身体的反应,到严格意义上的归纳推理,其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归纳推理是一种智力性的操作。归纳推理建立这样的信念上:首先,存在着原因和结果;其次,相同的结果出现在相同的原因之后。
因此,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两个信念,那么,这就是我们找到的。
首先,它意味着现实可以被分解成许多事件组,这些事件组又可以在实践中被视为相互隔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如果我在炉子上烧开一壶水,那么,在现实中,烧水的操作与支持这个操作的对象,以及其他众多对象都和操作结合在一起。最终我会发现,我们整个太阳系都和这个特定空间点上正在做的事情联系起来。
但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我现在期望的那个具体目标,我或许会承认,“水—水壶—炉子”这个事件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微型宇宙。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确证。因此,当我说这个微型宇宙会始终按照同一种方式行动,而到某个时间终点,热量就必定会使水沸腾,这就等于承认说要想完成一个系统,只要这个系统中一定数量的元素是已知的就足够了。系统会自动完成,而我却不能随意在思维中完成它。水、水壶和火炉都是已知的,特定间隔的绵延也是已知的;而昨天的经验告诉我,沸腾似乎是完成这个系统唯一缺少的东西;并且无论明天会怎样,只要明天水沸腾了,这个系统就会在明天完成。这个信念的基础是什么呢?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个信念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证实,但是,这个被考察的微型宇宙如果只包含数量,那它会作为一种绝对的必然被强加给头脑。如果两个数字给定了,我就不能随意选择它们的差。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角度给定了,那么第三条边就会自动出现,而这个三角形也会自动完成。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找出构成同样角度的两条同样的边——显然,这样构成的新三角形可以和前一个三角形重叠,而新三角形的第三条相同的边
也会自动完成这个系统。我借助于纯粹空间的确定性进行推理,这种信念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我难道就不能设想,其他情况越是接近这种极端情况,这种确定性就越强大吗?事实上,它可以是一个限制性的情况,通过所有其他情况可以看到它,而它相应地为所有其他情况染上了一层透明程度有所不同的几何必然性色彩,难道不是吗?a实际上,当我说今天火炉上的水会像昨天一样沸腾是一种绝对的必然时,我已经隐约地感觉到我的想象正在把昨天的火炉放在今天火炉的位置上,把昨天的水壶放在今天水壶的位置上,把昨天的水放在今天水的位置上,把昨天的绵延放在今天绵延的位置上。所以说,其余事情也应该完全一样。这和两个三角形重叠,如果两条边相一致、第三条边也一致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我的想象这样运作,恰恰是因为它没有顾及两个基本点。因为要在现实中把今天的系统重叠在昨天那个系统上,后者必然要等待前者,而时间必须停止,所有一切就会变成共时性的了。这种情况出现在几何学里,并且只能出现在几何学里。所以说,归纳推理首先意味着物理学家的世界和几何学家的世界一样,时间在其中并不起作用。然而,归纳推理还意味着质量和数量一样能够彼此叠加起来。如果我在想象中把今天的火炉和火摆在它们昨天的位置上,那我的确能够发现,形式并没有发生任何a 在之前的书中,我们已经详细说明了这一点。参见《论意识的直接材料》,巴黎,1889年,第155~160页。
变化,也正因为如此,只要两者的表面和边缘一致就足够了。可是,两者的性质是不是也一致?它们又怎样为了契合在一起而彼此重叠起来呢?我仍旧把所有适用于现实的第一种规律,扩展到了现实的第二种规律上。物理学家后来尽力把性质的差异简化为数量的差异,从而将这种操作合法化。但是,在运用所有科学之前,我却情愿拿数量来类比性质,好像我通过一个透明体,在性质的背后看到了几何学的机制。这个透明体越是透明,我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就越是会存在相同事实的重复。在我们看来,我们的归纳推理在某个确切的程度是确定的,在这个程度上,我们把性质的差别融入了包含着它们的空间同质性之中,以至于几何学成了我们演绎推理的理想领域,同时也成了我们归纳推理的理想领域。在这个运动的最后,就是空间性在其进程中设置的演绎机能和归纳机能。实际上,这就是全部的智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