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绘制的是一个单一进程,就像从炮筒里射出炮弹一样,那么进化运动就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能迅速判断出它的方向。然而,生命运动却类似于瞬间爆炸的炸弹,迸出无数碎片,而这碎片本身也像炮弹一样,又炸成还会继续爆炸的碎片,如此继续下去,延续漫长的时光。我们所感知到的,仅仅是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东西,也就是那些粉碎性爆炸的分散运动。我们必须从这里一步一步回到原初的爆炸运动。
炮弹爆炸的时候,其独特的破裂方式既取决于炮弹中包含炸药的爆发力,也取决于金属弹壳的阻力。生命爆发成为个体和物种的方式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它有两个系列的原因,一是生命遭遇无机材料时遇到的阻力,另一个是生命自身包含的爆发力,这种爆发力来自于各种倾向之间不稳定的平衡。
无机材料的阻力是生命必须首先克服的障碍。借助于卑微的
力量,借助于将自身变得微小顺从,屈从于物理和化学的力量,甚至甘愿和它们同行一段路,就好像铁道暂时走上了一条不同方向的岔道一样,生命似乎已经成功地克服了这些障碍。对于那些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很难说它们仍然是物理—化学的现象,还是已经变成了生命现象。于是,生命不得不习惯于无机物质,以便一点一点地把它们拉到(实际上是吸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因此,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非常简单。它们或许只是些几乎未分化的原生质小团,外表类似于今天观察到的变形虫。不过它们拥有可观的内在冲动,会将它们提高到甚至是最高等的生命形式。很可能正是借助于这种冲动,最早的有机体才能生长起来。但是有机物质的扩展有一个限度,很快就会达到,超过了某一点,有机物就不再生长,而要分裂。生命要克服这个新的障碍,或许需要经过漫长世纪的努力和惊人的耐心。它成功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元素,为分化也为保持完整做好准备。通过劳动分工,它给这些元素拴上了牢不可破的纽带。这些复杂且看似不连续的有机体就这样被用来行使功能,就好像一个只是长得更大的连续有机物质那样。
但是,生命分化的真正且深刻的原因,却来自于生命的最深处。
因为,证明就是一种倾向,而这种倾向的本质就是要以集合的形式发展,依靠自身的生长开创出不同的方向,生命的冲动就在这些方向上得到分化。这一点,我们在自己身上就能观察到,在我们称为性格的那种特殊倾向的形成过程中观察到。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简单回顾一下自己的历史就会发现,自己的童年性格(尽管它是一个整
体)本身就融合了各种各样的个性。这些个性之所以能够融合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处于蒙昧的状态,这种朦胧的状态中充满了希望,这就是童年的最大魅力之一。然而,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相互交织的个性却变得互不相容,并且,由于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我们必然要对这些个性做出选择。在现实中我们不断地选择,同时也不断地放弃许多东西。我们在时间里走过的道路上,布满了我们开始成为自身所抛弃的一切。但是,支配着无数生命的自然,并不一定要做出这样的牺牲。她将生命成长过程中分化出来的那些各种倾向都保留下来,用以开创即将单独进化的各个物种系列。
除此之外,这些物种系列或许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作家起初在主人公身上安放的许多东西,后来却不得不放弃。也许他会在以后的书中再用到它们,去塑造新的角色。这些角色好像是第一个角色的缩影或是补充,不过,和最初的角色相比,它们总是多多少少显得有点逊色和不足。生命的进化也是这样。进化的道路上分出无数条支路,除了两三条大道之外,其余多是些死胡同。在这仅有的几条大道上,只有一条大道通过脊椎动物走向人类,其宽度足以容许所有的形式发展到全靠空气呼吸的生命形式。
例如,当我们把蜜蜂和蚂蚁的社群和人类社会比较时,就会得到这样的印象。蜜蜂和蚂蚁的社群具备惊人的秩序和整体性,但是却一成不变;而人类的社会面向各种进步,却是分化的,而且自身存在着持续不断的冲突。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不断进步并且总是平衡的,但是这种理想或许永远无法实现:这两种特质并不愿意
相互补足,虽然它们在胚胎状态的时候确实是相互补足的,但是一旦长大变强,它们就不愿意共存一体了。如果可以说存在这样一种通向社会性生命的冲动,而不是隐喻,那么,就可以说,这种冲动的冲劲是沿着以人类为进化终点的路线产生的,而其余的冲力则聚集在以膜翅类昆虫为终点的路线上。因此,蜜蜂和蚂蚁的社群就会展现出和人类社会不同的那一面。不过,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指向社会性生命的特定冲动,仅仅存在着普遍的生命运动,不断地在各条支路上创造新的生命形式。如果社会在两条路线上都出现了,那么它们就应该将路线的分歧同时显示为冲动的共同体。于是,它们就会发展出两个特征等级,而我们能隐约发现它们是相互补充的。
因此,我们对进化运动的研究必须弄清一定数量的分支方向,来评价每一个方向上所发生的事物的重要性。总之,我们必须确定各种分散倾向的本质,估算它们的相对比例。所以,把这些倾向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估计,或者说模仿,来了解产生冲动的那些不可分割的动力原理。这样,进化就会被证明既完全不同于机械论主张的一系列对环境的适应,也完全不同于目的论主张的对整体计划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