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武汉的人一定吃过武汉的小吃,如煲仔饭,大集绿豆包子,二七路的牛肉面粉,归元寺附近的石头饼、红烧蹄、烤面包,粮道街的汉堡包、南京包子,武汉昌桥头的长江鲜鱼、青椒拌皮蛋,武大门口的白吉馍夹腊汁肉、鲜汤、鸭子锅仔、“水货”味碟、凉拌脆皮鱼、牛肉锅贴饺、五香芝麻葱油饼、葱香软饼、“水货”汤包、豆皮、鲜肉鸡汁煎包、牛骨头、家族火锅、冲浪鱼、臭豆腐、藕丸子、熏肉大饼、三鲜面、热干面、烧梅和蒸饺、花江狗肉、糯米包油条、馒头回锅肉、牛肉粉。
武汉人都爱吃热干面。其实热干面的做法不过就是把面条煮一下,捞起来凉在案板上,淋上麻油拌匀,然后扇凉。吃的时候,将面在水里烫几下,捞起来放在碗里,加上作料,就可以吃了。其中,“李记热干面”是热干面之鼻祖。面条里面没有任何汤水,被烫过以后,就着热劲完全膨胀开来,还把酱完全吸了进去。涨开的热干面放在嘴里,满嘴都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酱里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掺在酱里,特别诱人。如果你觉得有点干,可以叫上一碗豆腐脑。
吃面窝不用挑地方,满街都是炸面窝的,就像上海的弄堂口随处可见炸糍饭糕和油墩子的那么普遍。不过最有名的还是户部巷里老谢家的面窝。老谢是个姓谢的老太太,慈眉善目,比大厨还有风度。看她慢条斯理地炸面窝的过程简直就像欣赏制作一件艺术品。老太太身边的一口锅里放了米浆。那是粳米磨成的米浆,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葱花、细盐和黑芝麻做的面浆。老太太从锅里把面浆舀入面窝勺中。那个铁勺子四周下凹,中央凸起。老太太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哗啦哗啦,面窝在沸滚的油锅里渐渐变成金黄色,非常诱人,毛主席当年吃了也赞不绝口。
“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做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块块,第一层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第二层糯米颗颗晶莹发亮;第三层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吃进去,脆、软、鲜,什么感受都齐全了。
“糊粉汤”是用鱼骨熬成的汤加上劲道的米粉做成的不同于其他米粉。浓浓的糊汤,加上足量的胡椒,旁边放一盆油条和馓子,各弄一点放进糊粉汤里,泡一泡就着米粉吃。米粉很有弹性而且很韧,油条和馓子是嘎嘣脆响的玩意儿,糊粉汤又比罗宋汤还要浓鲜,是名副其实的美味。
晚上你可以去传说中的吉庆街,说是寻觅“来双扬”的身影,其实心里清楚是为了鸭颈而去的。这里全是大排档,弄一盘鸭颈,两杯生啤,一手摇着扇子,边享用小食边看风景,不由得让人想起著名的那句法语:“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