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事方与圆
36676500000009

第9章 向领导求助的办事技巧

事到迫不得已,尽管心里有一千个不情愿,向领导求助还是难免的事情。作为你的领导,职位高一些,权力大一些,关系广一些,如果他肯出手,你把事办圆满的几率自然大些。但是,领导毕竟是你工作中的上司,并决定着你职业生涯的前途,所以向领导求助必须慎之又慎。

1.用诱导的方式求助于领导

在求助对方时如果能够让对方感兴趣或者让他认为值得去做,那么事情就很容易办了。这种方法最适合应用到领导身上,因为相对来说领导情趣较多,应用起来更有效。如果我们运用“软磨硬泡”的直接方式求助于领导,显然不合适,甚至会越磨越糟糕,于事无益。

求人办事时,一定要分清眉眼高低,把握火候,掌握对方的兴趣。如果对方情绪不佳,马上退一步或换个话题,找出对方的兴趣,令其愉悦。之后再提出要求,对方才乐于接受。总之,一定要勾起对方的兴趣,使之激动,并从心理上获得满足,然后下面的事情自然就容易办了。

运用诱导法不只是根据对方的爱好,激发其兴趣。如果只理解到这一层就太狭隘了。比方说,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起对方的好奇心。

我们都知道贝尔是电话机的发明人,在电话刚刚发明出来后,由于资金问题这项伟大的发明险些无人问津。有一次,他为了推广自己的发明,不得不来到英国伦敦银行赫拉行长家里求他帮忙,希望他能对他正在进行的新发明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但他知道,赫拉是个脾气古怪的人,向来对电气事业不感兴趣。怎么能让他发生兴趣,并乐意帮忙呢?

两个人见面以后,贝尔并没有向赫拉讲述电话的原理,需要多少预算又能得到多少利润等问题。但是聪明的大银行家已经预测到,贝尔这次专程到自己的家里来找他,一定有事相求,所以赫拉简单地和贝尔寒暄了一下,便故意装作看书的样子。

贝尔看到赫拉的反应,没有再去打扰对方,而是先弹起客厅里的钢琴。弹着弹着,他忽然停止,向赫拉说:“你可知道,如果我把这只板踏下去,向这钢琴唱一个声音,这钢琴便也会复唱出这声音来。譬如,我唱一个DO,这钢琴便会应一声DO,这事你看有趣吗?”

一旁的大银行家赫拉放下手中的书本,很好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贝尔详细地向他解释了和音和复音电话机的原理。通过这次谈话,赫拉非常慷慨地给予了贝尔资金上的支持,加快了电话的推广使用。

诱导求人的技巧可以通过吊人胃口的方法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吊人胃口,也可以说是“利而诱人制人术”,是“诱人以利将欲与之,而先不与”,让想要得到利益之人长期生活在隐隐约约的希望之中。这样,就会让这个抱着希望的人死心塌地地为你办事儿。

这一心理规则能够给求人办事的朋友一个很好的启示:首先,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刺激起对方的欲望,暗示只要能办成事,好事就在后头,并不时地给些甜头,让他相信你所说的并非是一句空口大话。于是在不断的刺激下,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来,这时就是你牵着他鼻子走的时候了。

因此,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有种低人一等的被动消极想法,而应利用本身的资本去吸引他,去打动他,这才是求人办事儿的最高境界。总之,在求助那些领导之前最好能够摸透对方的心理,找到他们的情趣,即使没有情趣也可以激起对方的好奇心,吊他们的胃口,然后对症下药,求人办事自然马到成功。

2.假借“虎”威也能办成事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想有一个声名显赫的亲戚朋友呢?富豪、明星或者其他大人物,如果能与他们拉上关系,身价倍增不说,在求人办事上更是顺水又顺风,当你和这些大人物有交情后,你才能得到他们的提携和帮助。

在美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罗斯福总统,老罗斯福是指西奥多·罗斯福,小罗斯福是指富兰克林·罗斯福。老罗斯福与小罗斯福是叔侄关系。

小罗斯福入哈佛大学以后,一直想出人头地。哈佛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把体育活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可罗斯福的体格使他不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他太瘦弱了,身体较高,但体重却不及常人。因此,橄榄球队、划船队都未能入选,只能干个“拉拉队”队长。女孩子们都打趣地叫他“妈妈的乖儿子”(由于他有绅士的派头),“羽毛掸子”(由于他身体细高)。在体育方面是毫无出路了,小罗斯福决定另谋他途。

他看中了哈佛校刊《绯红报》。做校刊的编辑是引人注目的,然而这并非易事。为了达到目的,他巧妙地利用了其堂叔老罗斯福的影响。

老罗斯福当时正担任纽约州州长。一天,小罗斯福来到堂叔家里,称哈佛学生都很崇拜老罗斯福,尤其想听听老罗斯福的演说,一睹州长的风采。老罗斯福一时兴起,来到哈佛发表了一场演说,演说从头至尾都是小罗斯福一手操办,而且,演说完后,老罗斯福又接受了小罗斯福的单独采访。

这样一来,校刊编辑部便注意上了小罗斯福,认为他有当记者的天才,于是吸收他做了助理编辑。

不久,他的堂叔作为麦金来的竞选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思竞选总统。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的政治倾向自然是引人注目的。小罗斯福决定再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向主编提出要采访校长。主编认为这是徒劳,而小罗斯福却坚持要试试。

埃利奥特接见了这位一年级的新生。面对威严的校长,小罗斯福并没有被吓倒,他坚持要校长表明自己将投谁的票。埃利奥特很赏识他的勇气,高兴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此后,不但《绯红报》上刊登了小罗斯福采写的独家消息,全国各大报纸也纷纷转载。小罗斯福一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临近毕业时,他当上了《绯红报》的主编。

小罗斯福大学毕业时,除哈佛圈子里的人外,公众们谁也不知道他。1904年,他不顾母亲的反对,宣布与远房表妹埃利诺·罗斯福订婚。1905年3月17日,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小罗斯福特别邀请了在总统任上的堂叔参加。举行婚礼那天,宾客如潮,但大部分人是为瞻仰总统风采而来。

经过这次婚礼,小罗斯福的名气更大了。

小罗斯福三次巧借堂叔的力量和威名,抬高自己,达到了出人头地、引人注目的目的。这便是办成大事的成功范例。

其实这是一种借力,目的是求助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现代社会这种手段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

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谈话中常出现一些身份很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别人眼里就会不同寻常;巧借名地,如对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的身份的资本;巧借名言,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个名等等。这些做法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但世道就是这样。身份高了,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样在你求助别人时,不管你求助的是谁,即使是领导级别的,他们也不敢小看你、敷衍你,而只能是帮你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富豪陈嘉庚是以橡胶制品白手起家的。当时有一家汽车配件厂刚开工,需要大量的橡胶,陈嘉庚求胜心切找到这家工厂的厂长,但没说成功却碰了一鼻子灰,原来这家工厂早已有意和另一家橡胶厂合作。

陈嘉庚觉得如果就这样知难而退放跑这条大鱼,未免太可惜了,他就想:明的不行来暗的,直的不行来曲的。

这一次他不再去找老板,而是先与橡胶厂的一个职员交上了朋友。然后假装漫不经心地从那个职员口中套知老板的有关情况,以选择突破口。那个职员谈到老板有一个儿子,整天缠着要去看赛马。老板很疼爱他,但自己的酒店开张在即,千头万绪,根本抽不出时间陪儿子。

职员是当作趣闻说起这件事的。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嘉庚感觉他已经找到了打开老板闭门拒客心理的钥匙。

陈嘉庚让这个职员搭桥,自掏腰包带老板的儿子去到跑马地快活谷马场看赛马,令老板的儿子喜出望外,兴高采烈。陈嘉庚的举动使老板十分感动,不知如何答谢才好,于是,同意以陈嘉庚的工厂生产的橡胶作为原料,事情最终以大功告成而结束。

都说“万事求人难”,在你发这样的感慨时,不妨想想运用攀附求人的技巧。

3.不妨拿出一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在我们求助于领导的时候,经常会碰到顽固的人,有的时候他们可以办到的事情,却一推再推,或者直接拒绝我们的请求。这时,我们就应该拿出反复说服、反复渲染、反复强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政绩都是非常明显的。他是一个勤恳的高级行政官员,学问方面却比同级官吏们稍差些,他登上宰相职位以后,其不足的方面被太祖察觉。一天与太祖议政后太祖温和地劝他多看一点书,赵普从此以后手不释卷,退朝以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

这说明他是个兢兢业业、知不足而善补的人。他一生全力投身政治,以辅佐宋朝治理天下为己任,是不可多得的名相。

究其性格实质,他是个性格坚韧的人。太祖一句委婉的批评,使他养成至死手不释卷的习惯;反过来,在辅佐朝政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与皇帝意见相悖,也敢于反复地坚持。

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

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

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

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赵普还有类似的故事。

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复起来。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

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

也就是说,你虽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感情处理刑罚褒赏的问题。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入寝的门外站着,垂首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此感动。

外国有一种说法叫“人钉人”。同样的内容,二次、三次不断地反复向对方说明,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运用这种说服法,须有坚韧的性格才行,内坚外韧,对一度的失败绝不灰心,找机会反复地钉上门去。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此法要有分寸,超过限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得到反效果。所以要谨慎处理,以不过度为限。

4.在领导面前办事要有自信

唯唯诺诺,是退缩、软弱、依赖、懈怠的表现。唯唯诺诺,会使你的才干被埋没,会使领导对你的才干产生怀疑,使你难以创造出令领导满意的工作实绩。下级当引以为戒。

什么是唯唯诺诺?它是下属没有自信、没有魄力,缺乏勇气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软弱的被领导者的心理缺陷。唯唯诺诺者多遵守纪律,乐于服从,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服从对领导者来说是一种无用的服从。因为这种人给人的感觉便是,难当大任,不可能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独挡一面地成为领导的“台柱子”。

所以,下属要想获得领导的重视和尊重,使自己成为一个对领导有用、甚至是无法离开的人,就要尽量避免唯唯诺诺这种软弱的表现。

正如曾在日本电力公司服务,被人称为“公司之鬼”的松永安左卫门曾经说的那样:

“人要有气魄。只要有气魄,天下无难事。丧失气魄的人,就没救了;有气魄者,地位、金钱,均可纷至沓来。”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的观点,说那也不尽然,唯唯诺诺固然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但“守弱”同样也能起到某种以弱克刚的作用,正是所谓“天下莫柔于水,但莫能胜于水”。还有人会举例说,中国古代有个大臣冯道,历经数朝而不倒,不就靠的是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吗?

我也同意守弱能够达到保身的效果,也承认有些领导喜欢任用唯命是从的人,但是,时代不同了,这并不能成为与领导和谐相处的普遍性法则。唯唯诺诺者,或许能够与领导相安无事,或许能够在短期内为领导所赏识,但从长远看,这绝不是什么进取之道,这样的下属很难有所发展。

在我看来,下属能够取信于领导,能够为领导所重视和尊重,最重要的是要有实力。下级应表现自己的才干和魄力,能够替领导解决问题,领导才不会忽视你。而唯唯诺诺靠的则是领导的怜悯,一旦他不再需要你时,你便会变的一无是处。而且,你的软弱表现还会助长他的侵害性行为,随意地夺走你应得的奖赏。

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你的很好的想法也就不为人知,你的才干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对你工作能力的欣赏,领导是绝不会看重你的。

唯唯诺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表现的是人的性格中不进取、不强大的一面。而许多工作的开展,则特别需要人的勇气、毅力、坚韧、果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创造性精神。显然,唯唯诺诺者不会让领导感到放心,不敢把重担交付给你。一个下级,不能替领导做大事,又怎么能为领导所重视呢?一旦领导对你留下缺乏才干、没有气魄的印象,你将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遇。毕竟,每一个下级都是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永远停留在被领导的位置上的。

唯唯诺诺,会使你创造不出使领导满意的工作实绩。唯唯诺诺者有一个特征,就是比较依赖,不能够脱离开领导的直接指挥和明确指示而独立地开展工作,工作中也是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不敢有所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试想,领导之所以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下级去做,是因他觉得自己的下属能很好地完成它,如果你仍旧需要事事得到上级的确切命令才能行事,这就等于把他分配给你的工作又踢了回去,他一定是不会高兴的。而且,事实上,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离不开人的勇气和胆识的,许多工作还需要人的创造性,没有或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就难以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一个没有工作实绩,在领导眼中是无能之辈的下属,想获得领导的欣赏和重用,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很小。

被称为“推销之神”的日本明治保险公司理事原一平就是靠着他的勇气和胆识获得了领导赏识并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当原一平在31岁时,仍不过是明治保险公司的一名普通业务员。一次,他想进谒三菱财阀的最高负责人兼本公司理事长串田万藏,请求他写一封介绍信,以便结识日本各企业高级经理人员,开展保险业务。

他走入三菱总公司大厦串田理事长的会客厅,坐了好长时间,竟睡着了。后来,他的肩膀被人戳了几下,只听见串田理事长大声喝道:“有什么事啊?”原一平吓了一跳,狼狈地站起身来,好半天才说清来意。

串田没好气地反问道:“什么?你想要求我做介绍保险对象这种玩意儿吗?”

原一平听后,不禁气冲冲地嚷了起来:“你这个混账东西!你竟然说保险是一种‘玩意儿’,公司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说保险是正当事业吗?亏你还兼着保险公司理事长哩,我这就回去告诉大家。”说罢,他掉头冲出客厅。

原一平十分沮丧,很晚才回到家。一进门,却看到串田派人送来的急信,上面写着:

“今天你特意来见我,我却白活了这么大岁数,没能善待你,实在失礼了。明天是休息日,如不嫌弃,请拨冗到舍下一趟。”

第二天,原一平受到了接见。串田从原一平的暴怒中欣赏到他对工作的忘我的热忱,认为他是一个尽职的干才,决定予以重用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下级应该在工作中表现出勇气和热忱,敢于对领导的错误予以指出,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和自信,从而使领导认识你,欣赏你,信赖你,委以重任,成为领导事业上的助手和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