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方圆之道的妙用
就像软绳能捆硬柴一样,软力量的威力更为巨大。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做人做事的心态,就等于拥有了这样一种无往而不胜的软力量。
1.智商高不如心态好
一个具有高智商的人未必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没有良好的心态做辅助,智商再高的人也只会受到生活嘲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随着经济改革大潮的冲击,山城有一家纺织厂,经济效益不好,工厂决定让一批人下岗。在这一批下岗人员里有两位女性,她们都四十岁左右,一位是大学毕业生,工厂的工程师,另一位则是普通女工。就智商而论,这位工程师的智商无疑超过了那位普通工人,然而,在下岗这件事上,她们的心态却大不一样,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她们以后不同的命运。
女工程师下岗了!这成了全厂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议论着、嘀咕着。女工程师对人生的这一变化深怀怨恨。她愤怒过、骂过、也吵过,但都无济于事。因为下岗人员的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别的工程师也下岗了。尽管如此,她的心里却仍不平衡,她始终觉得下岗是一件丢人的事。她整天都闷闷不乐地呆在家里,不愿出门见人,更没想到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孤独而忧郁的心态抑制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智商。她本来就血压高,身体弱,再加上下岗的打击。没过多久,她就被忧郁的心态打败,孤寂地离开了人世。
而那位普通女工的心态却大不一样,她很快就从下岗的阴影里解脱了出来。她想别人既然能生活下去,自己就也能生活下去。从此以后,她的内心没有了抱怨和焦虑,她平心静气地接受了现实。并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开起了一个小小的火锅店。由于她的努力经营火锅店生意十分红火,仅一年多,她就还清了借款。现在她的火锅店的规模已扩大了几倍,成了山城里小有名气的餐馆,她自己也过上了比在工厂时更好的生活。
一个是智商高的工程师,一个是智商一般的普通女工,她们都曾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下岗,但为什么她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呢?原因就在于她们各自的心态不同。
女工程师的心态始终处在忧郁之中,这样的心态使得她对自己的人生不可能作出一个理智的评价,更不可能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完完全全沉溺在自己的不幸之中。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其智商就犹如明亮的镜子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土,根本就不可能映照万物。所以,尽管女工程师的智商高,但在面对生活的变化时,她的心态却阻碍了智商的发挥。不仅如此,她的心态还把她引向了毁灭,另一位普通女工的智商虽然一般,但她平和的心态不仅使自己的智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还使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
正如西方一位心理学家所说:
心态是横在人生之路上的双向门,人们可以把它转到一边,进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转到另一边,进入失败。
所以,智商高不如心态好,只有好的心态才能调动智商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
明人陆绍珩也说:
敢于世上放开眼,
不向人间浪皱眉。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要敢于“放开眼”,而不要动不动就皱眉头。
“放开眼”和“浪皱眉”就是面对人生的两种不同的心态。你选择正面,你就能乐观自信地舒展眉头,迎对一切;你选择背面,你就只能是眉头紧锁,郁郁寡欢,最终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勇敢而又活泼的小女孩儿,她喜欢体育,常常一个人倒吊在单杠上直到鼻子流出血来。她喜欢上语文课,课本一发下来,她只要大声朗读一遍,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其中的内容。有一次她甚至跑到老师那里,很轻蔑地批评说:“语文课本编得太浅,怎么能把小学生当傻瓜一样对待呢?”
三毛十二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台北最好的女子中学——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在初一时,三毛的学习成绩还行,到了初二,数学成绩一直滑坡,几次小考中最高分才得五十分,三毛感到很自卑。
然而一向好强的三毛发现了一个考高分的窍门。她发现每次老师出小考题,都是从课本后面的习题中选出来的。于是三毛每到临考,都把后面的习题背过。因为三毛记忆力好,所以她能将那些习题背得滚瓜烂熟。这样,一连六次小考,三毛都得了一百分。老师对此很是怀疑,他决定要单独测试一下三毛。
一天,老师将三毛叫进办公室,将一张准备好的数学卷子交给三毛,限她十分钟内完成。由于题目难度很大,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对她很是不满。
接着,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了三毛。这位数学老师,拿起蘸着墨汁的毛笔,叫她立正,非常恶毒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老师用毛笔在三毛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它们流下来,顺着三毛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她的嘴巴里。
老师又让三毛转过身去面对全班同学,全班同学哄笑不止。然而老师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又命令三毛到教室外面,在大楼的走廊里走一圈再回来,三毛不敢违背,只有一步一步艰难地将漫长的走廊走完。
这件事情使三毛丢了丑,由于她缺少调整心态的能力,于是开始逃学。当父母鼓励她正视现实鼓起勇气再去学校时,她坚决地说“不”,并且自此开始休学在家。
休学在家的日子里,三毛仍然不能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当家里人一起吃饭时,姐姐弟弟不免要说些学校的事,这令她极其痛苦,以后连吃饭都躲在自己的小屋,不肯出来见人了,就这样,三毛患上了少年自闭症。
可以说少年自闭症影响了三毛一生,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甚至在她长大成人之后,她的性格始终以脆弱、偏颇、执拗、情绪化为主导。这样的性格对于她的作家职业可能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但却严重影响了她人生的幸福。一九九一年一月,三毛在台北自杀身亡。
三毛的陨落源于心态的脆弱。没有人愿意拒绝生命的美好、没有人愿意错失温暖的阳光。人生有时就需要你学会忘却、忘却阴雨、忘却黑暗、只有忘却了攀爬生命之峰的艰险和恐惧,才能够站在顶峰饱览你脚下的风光。人生之路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你所看见的他人的成功和光亮,永远都只是命运赐于他们的美好的一面,而那个并不光亮的一面镌刻的却是他们流过的血汗,受过的委屈,甚至是近乎绝望的悲痛。
人生如梦一场、匆匆来去,快乐是一生,悲哀是一生,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你去推哪扇门?好心态是一种力量,缺少了它,一个人便无力推开走向光明的那一扇门。
2.好心态让你更聪明
有一个成语叫“大智若愚”,是用来形容那些看起来愚呆,反应迟缓,但最后总能有所成就的人。为什么他们能成功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从来都不曾见过他们大发雷霆、急急忙忙,而是一直都心平气和,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他们也还是一往如常的沉稳,不会乱了方寸。也正是他们的沉稳,许多问题才找到了答案。
王维有这样一首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栖鸟,时鸣幽涧中。
桂花是一种极小极小的花,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坠落,但诗人却看到了。诗人在这首诗里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宁静的世界:静静的夜色、空灵的春山、皎洁的月亮、惊鸣的小鸟,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春山静夜图。在这幅图里,我们能看到诗人的观察和感受非常细腻深入,尤其是“月出惊栖鸟,时鸣幽涧中”两句,诗人从鸟的鸣叫之中更感觉到了春山之夜的宁静,因为“鸟鸣山更幽。”我们可以说,王维在这首诗里观察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细小的变化——桂花的坠落、春山的空灵、月光惊醒的鸟儿。这些变化人们常常都注意不到,王维为什么能观察到呢?这就是因为心态的缘故。诗的开篇有两个字——人闲。什么是“人闲”呢?一般字面的理解就是闲着无事可干。这里的意思更高一层,它指的是人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就是内心宁静,没有烦恼、没有欣喜、没有痛苦、没有悲伤。正是在这种心态之下,王维才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细致变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心情愉悦放松时,常常会感觉到记忆力增强,想问题时思路清晰,走路时仿佛也比平常脚步更轻快。而心急火燎的办事时,往往会丢三落四,思维模糊,说话的连贯性都没了。
在喧嚣的生活中,当你感到疲惫、当你感到烦恼、当你被某个问题难住……的时候,你不妨静静地独处一会儿,让身心放松,默默地冥想,或者什么也不想……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有益处的修身养性的方法,也是一种开启智慧和灵感的有效方法。
中国的古人就深谙此道。
洪应明说,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静静地坐下,省视内心,就会排除妄念,显现真我。他说,他常在这种静思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既感知了真我、排除了妄念,又深深为自己的作为产生惭愧。
吕坤说,在静思时,可以看清楚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日华则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沉思环境:打扫干净一间屋子,在里边摆好卧榻几案,点上香,沏好茶,非常清静,没有其它杂物干扰。这时独坐凝想,自然就会感觉到头脑清醒,心胸爽朗,世界上的一切烦恼、俗念、丑恶,都会渐渐消去。
正是这种平心静气、无私无欲的心态才造就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牛顿的平和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甘地的独处静思发展了他的超级思考能力和领导能力,而达摩的面壁让他成了中国的禅宗初祖。而我们学过的阿基米德定律也是源于阿基米德在平和放松的心态中的偶得。
传说叙拉古亥厄洛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王冠。金王冠做成后,样式很好看,而且重量恰好等于国王给工匠的金子的重量。这使国王起了疑心,怀疑工匠偷去了若干金子,而掺入了银子和其他金属。国王命令阿基米德在丝毫不损坏金王冠的情况下,查明金王冠中是否掺入了其它金属以及掺入的重量。
阿基米德苦苦寻找着解决这难题的办法,但没有什么进展。他太累了,决定去洗洗澡,放松放松。他来到浴室,打开进水管,躺进浴盆里。温热的水浸泡着他,好不惬意。他享受着这舒适的宁静……安静中,他听到有哗哗的水声。他睁眼一看,发现浴盆里的水已经满到盆口,正在往外溢。他赶紧从浴盆里出来,看见水面已经低于盆口。他忽然领悟到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原理。他欣喜若狂,连衣服都没穿好,就往王宫跑去,大声喊着:“我找到啦!我找到啦!”
他找到了两个原理:一是把物体浸在任何一种液体中,液体所排开的体积,等于物体所进入的体积;二是物体所受到的液体浮力,等于所排出的液体的重量。阿基米德将与金王冠等重的一块金子,一块银子和金王冠分别放在水中。金块排出的水量最少,银块排出的最多,金王冠在两者之间。这就证明了金王冠中一定掺入了其它金属。在事实面前,工匠只得低下了头。阿基米德发现的就是液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在这个故事里,阿基米德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静静地独处,排除了身体内外的一切干扰,让思维在有意无意中自然进行。这时,灵感就可能爆发,以前理不清的一些事就可能突然得到了解决办法。
心要实,又要虚。无物之谓虚,无妄之谓实。惟虚故实,惟实故虚。心要小,又要大。大其心能体天下之物,小其心不偾天下之事。
人的心灵既要实在,又要空虚。对世间事物都不执著,这就叫空虚;没有一丝邪妄的念头,这就叫实在。只有心灵清虚空灵,才能观照万物;只有心灵纯真无妄,才能虚己受物。
这种中庸的辨证思想听起来有点太玄妙,却是生活的真理所在。成功者往往都是参透生活之禅的高手,他们懂得冷静地思考。内心不偏执,可以理智的排除杂念,控制不利情绪,喜怒哀乐兼可放置一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因此,成功的人也少。如果在生活中谁砺炼出了这样的心态,那他也就一定是个成功的人。因为他的好心态的力量让他的智慧之箭射向更远的地方。
3.改变心态就是在改变命运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取决于你的心态,如果你能正视自我,并改变那些不良的心态,那么你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并毫不犹豫地改掉它,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英雄豪杰之所以是英雄豪杰,圣贤之所以是圣贤,就是在这一点上有过人之处。
明代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袁了凡。
一天,他在一个名叫“慈云寺”的寺庙里,遇上了一位老人。老人长须飘然,仙风道骨,长得超凡脱俗。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袁了凡就把老者请到了自己家中,母亲说:“好好接待孔先生,让他给你算一算命,看灵不灵。”结果,孔先生算他以前的事情丝毫不差。
孔先生告诉他:“你明年去考秀才,要经过好几次考试。先要经过县考,县考时,你考中第十四名;县上面有府,府考时,你考中第七十一名;府上面有省,省考时,你考中第九名。”第二年,他去参加考试,果然没有错,孔先生都算准了。
于是,袁了凡又让孔先生为他推算终身的命运。孔先生告诉他:“你某年应考第几名,某年可以廪生补缺,某年可以当贡生。当贡生后,某年又会去四川一个大县当县令,三年半后,便回到家乡。在五十三岁这一年的八月十日丑时,你将寿终正寝,可惜终身无子。”袁了凡将这一切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并且铭记在心。
令人称奇的是,以后每次考试的名次都与孔先生所算一致。
从此以后,袁了凡真的明白了,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强求。命里没有的,怎么动脑筋、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命里有的,不用多想、也不用怎么努力,自然就会有。于是,他认命了,无求、无得、无失,心里真正地平静了下来。
他当了贡生以后,在北京住了一年,终日静坐,毫无想法,也不读书写字,真可谓心如止水。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想也没用,所以,他什么都不想了。
己巳那年,袁了凡回到南方,去朝廷所办的大学——南京的国子监游学。未入学之前,他到南京栖霞山拜访了著名的云谷禅师。他与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对坐,三天三夜都没合眼,依然精神饱满。云谷禅师暗暗称奇,心想:如此年轻之人,怎么会有这么高深的定力呢?真是难得!难得!
于是,云谷禅师问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和妄想。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我没有看到你有一个妄念。这是什么原因呢?”
袁了凡回答道:“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二十年前,有一位姓孔的先生早就算定了,我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都是注定的,还有什么好想的呢?想也没有用,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云谷禅师笑了笑,说道:“我还以为你是一位定力高深的豪杰,原来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向云谷禅师请教:“此话怎讲呢?”
云谷禅师说:“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被注定呢?这是因为人有心、有妄想。人如果没有了心、没有了妄想,命运就不会被注定。你三天三夜不合眼,我以为你抛开了妄想,没想到你仍有妄想,这妄想就是——你什么都不想了。”
袁了凡问道:“既然如此,那么按照你的说法,难道命运可以改变吗?”
云谷禅师说道:“儒家经典《诗经》和《尚书》里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的确是至理名言。任何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人的幸福也全看自己怎样去追求。佛家经典中也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妄语是佛家的根本大戒,佛难道还会妄语吗?难道还会欺骗你吗?”
袁了凡进一步向云谷禅师请教:“孟子说:‘有所求,然后才能有所得。’其意思的确是指求在自己。但是,孟子的话是针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人的道德修养无疑可以通过自身的培养而获得,而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难道通过内在的修身养性也可以获得吗?”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说错,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理解对了一半,另一半你还不知道。其实,除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内心求得之外,任何一切也都可以求得。你难道没有听过六祖说的这样一句话吗?‘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意思就是说,任何成功和幸福都离不开人的方寸之心;一切追求最终是否成功,都取决于人的心态。要追求一切,首先就必须从追求心灵开始。所以,孟子说的求在自己,不仅仅指道德修养,功名富贵也是如此。道德修养是内在自身的,功名富贵是外在的,但这两者的获得都应该从内心入手,而不要舍弃内心,盲目地在外面去追求。从内心入手,内外的追求都可以得到。如果不反躬内省,只一味地向外追逐,那么,尽管你拼命努力,用尽了许多方法和手段,但这一切都是外在的,内心没有觉悟,你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最终毫无结果。所以,一个人从外面去追求功名富贵,往往会内外两者都失掉。”
袁了凡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豁然开朗。
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孔先生说你不能登科,没有儿子,这是根据你的天性而算定的,这是天作之孽,完全可以通过内心的努力去改变它。只要你扩充自己的德性,改变自己的心态,多做善事,多积阴德,那么,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易经》是一部高深的著作,中心思想就是教人趋吉避凶。如果说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又何须去趋吉避凶呢?”
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当天,他便改名为了凡,其含义是自己了解了安身立命之说,立志不走凡夫俗子之路,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以后,他整日小心谨慎,不敢让自己的行为越雷池半步。他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前,他放纵自己的个性,言行随随便便,过一天算一天。而现在,他时刻警觉,不断反省检点自己的行为,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常常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注视着自己;遇到有人憎恨诽谤他,他也能安然容忍,内心相当平静,不像从前那样心浮气躁,一点点委屈都受不了。
第二年,礼部进行科举考试。孔先生算他该考第三名,他却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卦终于不灵验了。而秋天的大考,他又考中了举人。孔先生算他命里不会中举,现在他居然考中了。
从这以后,袁了凡便对命运变通之说深信不疑,时时刻刻检点反省自己:是否积善行德不勇敢?是否救人的时候常怀疑虑?是否自己的言论还有过失?是否清醒时能做到而醉后又放纵了自己?
从己巳年改名以后,袁了凡便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有了儿子,取名天启;他不仅考中了举人,而且还考取了进士;他命里本应去四川当知县,后来却在天津宝坻当了知县,最后官至尚宝司少卿;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却一直活到七十四岁。
袁了凡的故事。证明了一个奇迹的出现,而大多数人不能实现这个奇迹是因为不能去除自己身上存在的人性弱点。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顽固的东西阻碍着自己潜能的发挥,像嫉妒、猜疑、虚荣、刚愎、自卑、懦弱、贪婪、恐惧等等,所以,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断克服外在困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不断释放潜能的过程,一个克服自己弱点、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
4.别让自卑心毁了你
自卑的心态就像一条啃啮心灵的毒蛇,不仅吸取心灵的新鲜血液,让人失去生存的勇气,还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最后让健康的肌体死于非命。
在人生攀登的崎岖小路上,自卑这条毒蛇随时都会悄然出现,特别是当人劳累、困乏、迷路、困惑的时候,更要加倍的警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它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可以使一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能力大大降低。虽然偶尔短时间地滑入自卑状态是正常现象,但长期处于自卑之中就是一场灾难了。自卑的根源是过分否定和低估自己,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并将别人看得过于高大而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
只有控制住自卑心态,人们才会敢于积极进取,成为一个有主动创造精神的人;才能开拓事业的新局面;也才会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会活得开朗、开心;才会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扔掉自卑,才会在平时积极思考,才会产生奇迹;才会积极跨越各种障碍,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新朋友,改善和旧朋友的关系,才会取得成功。
自卑心理所造成的最大问题是不论你有多成功,或是不论你有多能干,你总是想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此多才多艺。换句话说,许多人都倾向于为自己设定一个形象,而不肯承认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因为他们想法总是倾向于自我认定的多。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一直担心自己瘦不下来,每次在量腰线时你就会嘀咕一下,而完全忘了你的身体在最佳的健康状态。
你总是把自己认为的劣势时时刻刻放在脑子里,提醒着自己的不足,并把这些不足和他人的优势相比较。因而,越比越觉得己不如人,越比越觉得无地自容,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打击了自信心。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你的眼里比较优越的人并不一定占优势。相反,在他的眼里可能你更比他更优秀。
所以,有时你需要一点阿Q精神。况且你也该知道自卑往往会让你更消极,更萎靡,长期下去会形式自我压抑。
如果让自卑控制了你,那么你在自我形象的评价上会毫不怜悯地贬损自己,不敢伸张自己的欲望,不敢在别人面前申诉自己的观点,不敢向别人表白自己的爱情,行为上不敢挥洒自己,总是显得拘谨畏缩。另一方面,对外界、对他人;尤其是对陌生环境与生人,心存一种畏惧。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便会与自己畏惧的东西隔离和疏远,这样便将自己囚禁在一个孤独的城堡之中了。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可以使一个人在前进路上暂时偏离目标或减缓成功速度,那么一个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甚至已有的成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喜悦、兴奋和信心,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失败的体验里不能自拔,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对什么也没有信心,自己不愿走向人群,也拒绝别人接近,整个与丰富多彩的生活隔绝,与人群疏远,自囚于孤独的城堡。
有自卑情结的人可能会很胆小,由于要避免可能使他感到难堪的一切,他就什么也做不成;由于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无知,他就忍不住去征求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担心受到拒绝,他就不敢去找个好工作。由于这样压抑的结果,他在各方面都毫无进展,并且变得更加敏感。他日益敏感,再加上日益怯懦,他的精神状态就日益低落。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不能长时间把精力集中在任何事物上,只能集中在他本人身上,因而常常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严重的自卑和自我抑压会导致自杀。这种惨痛的结局在年轻人中极其常见。
1983年长沙某学院的一名男生卧轨自杀。他来自边远山区一个贫寒之家,父母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他却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留给亲人无限的悲痛,后来根据对其他同学的调查和他的日记发现,他的自杀只是源于自卑。因为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六,虽然他身体健康,各种功能健全,但只是出于审美习惯的缘故,他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个二等残废,是社会的弃儿,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
依正常人看来,真实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如果这也可以成为自杀的理由,那么这个世界上该有多少人走向毁灭,这种对生命极不负责的行为源于自卑。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还人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引起人的生理变化,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心理变化,加重大的自卑心理。
长期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必将毁了你。因此,认识自己,摆脱自卑更有利于你的成长。
当然,摆脱自卑不等于完全去掉自卑,因为适当的自卑会让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因而奋起直追,直至获得成功。
5.突破你的心态瓶颈
固执的心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它会让你变的“一根筋”,做事时无法巧妙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突破这个心态瓶劲,才能从容走向成功。
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碰在了玻璃板上,不仅没捕到鲦鱼,而且把自己碰得晕头转向。
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垂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即便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即便鲦鱼尾巴一次次拂扫了它饥饿而敏捷的身体,碰了壁之后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
鲮鱼的饥饿而死源于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一种固有的思维一旦进入你的五脏六腑,并深入骨髓,它就会像一个瓶颈一样制约着你的行动。瓶子肚子很大,瓶颈却很窄。但你过了瓶颈这一关,天地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瓶颈效应的启示。人的心态同样会有“瓶颈效应”如果放弃你心中固执的一面,你就可以看到此“瓶颈”更宽的地方。
我们现在用的圆珠笔在当初被发明时,发明者用了一根很长的管子来装油,但他发现管子里的油还没有完,笔头就先坏了。他做了很多次的实验,不是换笔头的材料就是换笔头的珠子。结果还是会出现笔头已经坏了油还剩下很多的情况。这个“瓶颈”他一直没有突破,一天朋友去找他,他把问题告诉了朋友。朋友一语道破天机,“既然你没办法解决笔头的问题,不妨试试把笔管剪短一点,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他高兴的说到:“我为什么一直都没想到呢?”是啊,你固执的认为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走通,一直坚持下去,结果只会让自己徒劳。突破心理的瓶颈。视野才会开阔。
朋友们都认为,吉米总是缺乏自己做老板的勇气。对他而言,公司的工作更安全,更可以为他的妻子和家庭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后来,经济萧条期到了。他的工作确实不像的那样是个永恒的港湾,他不由得惊醒了。
一时间,一种无休止的恐惧闯进他的生活。如果公司开始裁员怎么办?如果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地区市场萎缩了怎么办?随着萧条的加剧,恐惧感不断地膨胀着。无数个夜晚,他无法入睡,彻夜担忧家庭的财政前景。终于,这种坐以待毙的恐惧膨胀得令他再也无法忍受。
其实出路只有一条:采取行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企业。下班之后,他开始捣腾二手医疗设备。应该说,作为一名国际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公司的推销员,他所接受过的培训足以使他很快发展起来。
由于不像大贸易公司那样要支出很多管理费用,吉米从一开始就组织了一个有赢利能力的小机构。六个月之内,他创建了区域性公司,辞掉了自己原有的工作。他终于成为自己的财务大臣了。
现在,吉米再也不会有那种依赖每月拿到工资的感觉,他再也不用为他的工作担心,因为他再也没工作了。他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了!
吉米的成功的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再也不用去担心工作的危机给自己造成的心理负担。这是他突破“心态瓶颈”挣得的成果。现在,许多失业者都无法突破这个瓶颈,而许多面临失业的人更是在想法设法的保全自己的工作。他们固执的认为,这份工作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于是死死的抓在手里惟恐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他们宁可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愿另求他路。这是人性的悲哀。
心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困难,可以粉碎障碍,达成期望。但需要你不再固执的坚守错误的方向,突破瓶颈。
6.“执著”未必能得到成功
做事需要有执著的精神,但同样需要有灵活的变通能力。如果一个人的努力方向错了,那么越执著就会错的更离谱,这时就该适时放弃,寻找一条更适合你的成功之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著名的治学格言,也是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
其实,苦学不辍,持之以恒,只是一个人成才的条件之一,而其他条件,譬如机遇、天赋、爱好、悟性、体质诸项也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你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太差,而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以求另辟蹊径。
比如学弹钢琴,据统计,北京上海各有10万琴童,全国有多少,不得而知,估计不会少于100万吧!要是光弹着玩玩倒也罢了,可是不,许多家庭都是认认真真把孩子当个钢琴家来培养的。很多夫妇自认为“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孩子无论如何也要让他成就一番事业。于是省吃俭用,给孩子置办了一架进口钢琴,立志要培养出一个中国的“肖邦”、“李斯特”。再如高考,一年一度高考风起云涌,一番拼搏,分出高下,几家欢喜几家愁。受教育资源限制,不论你如何“锲而不舍”,使尽浑身解数,录取率就决定了必然要有近一半的考生要自愿或不自愿地“放弃”上大学的愿望。如果差距不大,偶尔失手,自然不妨厉兵秣马,来年再战;倘若成绩实在差距太大,再考几次也难有多大提高,那就应当机立断,学会“放弃”。有道是“成才自有千条道,何必都挤独木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没上过大学,大发明家爱迪生不过才小学毕业,照样不耽误人家成名成家,你又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或许,你只退这么一步,便会海阔天空。
人生苦短,韶华难留。选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师老无功,就不如学会放弃,“见异思迁”。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图。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学文,都是“改换门庭”后而大放异彩的楷模。可见,如果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放弃,既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
动物园里新来了一只袋鼠,管理员将它关在一片有着一米高的围栏的草地上。
可是第二天一早,管理员发现袋鼠在围栏外的树丛里蹦蹦跳跳,立刻将围栏的高度加到两米,又把袋鼠关了进去。
到了第三天早上,管理员还是看到袋鼠在栏外,于是又将围栏的高度加到三米,把袋鼠关了进去。
隔壁兽栏的长颈鹿问袋鼠:“依你看,这围栏到底要加到多高,才能把你关住?”
袋鼠想了一想回答道:“很难说,也许五米高,也许十米,也可能是一百米。但是,如果那个管理员老是忘了把围栏的门锁上的话。那他永远关不住我。”
每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境况,正是以往自己所抱的态度造成的。所以,如想改变未来的生活,使之更加顺利,必得先改变此时的态度。坚持错误的观念,固执不愿改变,恐怕再多的努力,也可能成为枉然。所以,改变比选择更重要。
过往的岁月时,你也一定不知倦怠的追求过、财富、爱情、地位、名誉、金钱……如果这些东西你一直都没有追求到,为何不变一个方向?只为拥有另一片属于你的天空。
7.别为了小事斤斤计较
如果想要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那么就不要跟人斤斤计较,这种小心眼的心态会让你的生活变成一片灰色。何不豁达一点呢,这会让你更轻松。
李大妈早年丧夫,且无子嗣,生活困窘,因此脾气也不怎么好。
李大妈和老吴是王大妈的邻居。因为李大妈的品性,她和老刘、老吴的关系处得很差劲。老刘和老吴也因为有李大妈这样的邻居而心里别扭。
但老吴和老刘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老吴豁达开朗,凡事想得开;而老刘则有点心胸偏狭,爱走极端。因此二人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表现大不一样:老吴整天乐呵呵的,老刘却一天到晚吊着脸,一副怏怏不乐的样子,好像谁借了他二斗陈大麦还了他二斗老鼠屎一样。
一天,刘大妈的一只黄母鸡不见了,她便在自家院里跳着骂:“哪个老不死的,偷了我的黄母鸡?谁偷了我的黄母鸡断子绝孙,死时闭不上眼睛!”
骂声很大,邻居老吴和老刘都听见了。
老吴想:“她没点名骂谁,咱也没干那亏心事。不做亏心事,睡觉不关门,她爱骂骂去,与咱毫不相干。”仿佛没听见骂声似的。
而老刘则不一样。他想:“这怕是冲我来的,这婆娘真没口德,开口闭口老不死的。哎,真气死我了!”出去就和李大妈吵了一架,但自己不几天便病倒了。
几天以后,李大妈在她家的柴禾堆中发现了死母鸡。原来黄母鸡觅食钻到了柴禾堆下面,它还没出来,李大妈便在外面放了一担柴禾,把那个出孔堵住了,以致它饿死在里面了。
李大妈有些内疚,便找老吴和老刘道歉。
老吴听后说:“我没什么,一点都没生气,你找老刘道歉去吧!”
李大妈极诚恳地向老刘做了解释和道歉。老刘听后,心中的怨气慢慢地消了,过了几天,就能起来行走,身体慢慢地恢复了。
“哎,都是自己小心眼造成的,咱要像人家老吴,还生哪门子气呢?”老刘心想。
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小事很多。斤斤计较不但影响了心情也影响了健康。人生短暂,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小事上实在不是聪明人所为。如果你觉得烦恼,那是你还有时间烦恼,为小事烦恼,是因为没有大事让你烦恼。生活中,在学的同时还得悟。悟不为小事烦恼的意义,不斤斤计较的意义。
1948年3月,一名美国青年汉斯在中南半岛附近海下270英尺深的潜水艇里,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当时汉斯所在的潜水艇从雷达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朝他们开来,他们发射了几枚鱼雷,但没有击中任何一艘舰。这个时候,日军发现了他们,一艘布雷舰直朝他们开来。3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他们直压到海底270英尺深的地方。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其中,有十几枚炸弹就在离他们6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倘若再近一点的话,潜艇就会炸出一个洞来。
摩尔和所有的士兵一样奉命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当时的摩尔吓得不知如何呼吸,他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死定了……潜水艇内部的温度达到摄氏40多度,可是他却怕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虚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那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了。
摩尔感觉这15个小时好像有150万年长。他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曾经让他烦忧过的无聊的小事更是记得特别清晰——没钱买房子,没钱买汽车,没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还有为了点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还为额头上的一个小疤影响容貌发愁……
可是,这些令人发愁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的那一刻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摩尔对自己发誓,如果他还有机会看到明天的的话,他永远都不会再为这些坐事忧愁了!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累利曾精辟地指出:“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生命是短促的。”的确,如果要是让微不足道的小事,时常吞噬我们的心灵,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人可怜地度过一生。
8.改变“不可能”的心态
在做一件事前,很多人常会对自己说“算了吧!这是不可能的。”其实所谓的“不可能”,只是他们不敢去面对挑战的借口,只要你大胆去尝试,你就可以把很多“不可能”变成轻而易举的事。
一群羊和一群狼同住在一片草原上。羊经常被吃掉,可并没有一只羊起来反抗。它们都认为,狼吃羊是天经地义的事。
直到有一天,一只叫洛斯的羊问其他的羊:为什么羊要被狼吃掉?羊可不可以不被狼吃?第一只羊说: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第二只羊说:因为狼比我们聪明。第三只羊说:狼比我们跑得快,也比我们合群。第四只羊说:狼比我们学得快,也学得好,我们永远不可能赶过它。
洛斯很不服气,反复思考之后,它终于明白:只要学得比狼快,比狼好,就不会被吃掉,而且这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得到的。于是,它召开羊群大会,告诉所有的羊它的研究结果,并号召大家一起练习快跑。
后来,洛斯又发现狼不会游泳。于是,它又组织羊群在居住地周围挖出一条护城河,从此这群羊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大部分人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很多事都是自然规律,是难以改变的。所以,一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便不敢尝试认为无法逾越了,这也是他们常常失败的原因。
其实,有些事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就像大象从小被一根铁链锁住了四蹄,成大以后,就不再试图拉断铁链。事实上,它完全可以将铁链拉断获得自由一样。
所以,有时候困难就像是一道虚掩着的门,它摆出一幅凶神恶煞的样子,恐吓你,威胁你,拒绝你,让你望而却步。实际上你没有必要害怕,那扇门是虚掩着。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军队经过精心准备,突袭波兰。波兰军队仓皇应战,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因准备不足,波兰军队全线崩溃,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爆发。
法国并非波兰,法国兵力强大,拥有二三百万大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内的经济实力也不比德国差。特别是,法国还拥有一条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而且为了防备德国进攻,法国早在10年前就精兵构筑了防线,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的防御体系,一直修筑了6年。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
1940年,德军绕过这条固若金汤的防线攻入法国。德国装甲师选择了一条道路,正是法国将军们认为不可能让坦克穿过的地带,防线失去了作用。结果,短短的一个月内,法军就溃不成军。
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例还有很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选择的登陆及向德军反攻的地点是诺曼底。那里的海浪及岩石海岸使德国认为,任何规模的登陆都不可能选择在这样恶劣的地点进行。
在史称“布匿战争”之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率军越过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积雪终年的阿尔卑斯山,这条道路是一条被认为不可能穿过的死亡之路。罗马人做梦也想不到汉尼拔如此神速地出现在面前,猝不及防。
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肯定是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像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敢尝试;不但自己不敢去尝试,认为别人也做不到。其实,只要是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办到的事,办成只是个时间问题。客观上没有“不可能”,并不等于主观上没有“不可能”,如果主观上认为“不可能”,那就真的不可能了;主观上认为“可能”,那么,任何暂时的“不可能”终究会变成“可能”。人类的创造力使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打破了思维定势,许多不可能就会变为可能。
例如,水的声音可以卖钱看起来是异想天开,但是美国的贝尔,四处周游,灵机一动,用立体声录下了许多小溪、小河、小瀑布的“潺潺水声”,复制后高价销售。买“水声”者居然络绎不绝。德国一家酒店抓了不少青蛙,这种青蛙发出的有韵律的叫声,被誉为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店主灵机一动,便推出一台“青蛙音乐晚会,每位交150美元可以享受五个晚上的青蛙”乐章,结果获利甚丰。水声、蛙声,一般人来说不可能想到让其成为获利工具,但有人确实靠这发了财。
一个成功者的一生,必定是一个与风险拼搏的一生,除非不干事业,干事业则必有风险。松下幸之助发迹之前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学徒。他不屈服于命运,将小小的客厅改为作坊,把积攒的全部家当97美元全部用来制造电器插座。几次试验的失败,竟把老本全部用光。松下又把结婚时购置的衣物送入当铺,终于渡过难关,发明出第一项新产品——双插座接合器,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如果松下当初胆怯了,不敢冒倾家荡产之险,就不可能有20年以后的松下公司。
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你努力去做,反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你的工作风险越大,你的成功机率也大,因为无人与你竞争。在发明创造和市场营销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正是在上述各实例中起作用的因素——未预料性。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你不妨试试。如果你害怕失败,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
9.摆一个胜利的姿态
无论你内心感觉如何,你都要摆出一幅赢家的姿态。就算你落后了,保持自信的神色,仿佛成竹在胸,会让你心理上占尽优势,而终有所成。
两个国家因边境问题发生冲突。强国首相接见了来访的小国大使。小国大使的话充满了威胁:“让步吧!我们兵强马壮,惹我们的人没好下场。”强国首相哈哈大笑:“我们要比你们强大100倍。”
小国大使仍不示弱,继续恐吓对方:“我国有25000人的精良部队,能够占领贵国。”
强国首相大笑:“我们拥有的军队,人数多过你们100倍。”
谈判至此,小国大使显露慌张神色,表示必须先向国内请示之后,方能再继续谈下去。
当双方再度展开谈判时,小国大使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趋向妥协,转为向大国求和。
强国首相诧异对方的改变,以为小国受到已方国力强盛所震撼,故而细问小国大使求和的原因。
小国大使神色自若地回答:“不是我们惧怕你们的兵力;而是我们的国土太小,实在容纳不下250万名的战俘。”
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可笑,但从小国大使的身上你却更能够看到一种姿态,一种必胜的姿态。
有自信的人,从未想过失败。即使是像这个小国实力如此薄弱,却依然考虑的是战胜后,狭窄的国土是否容纳得下为数众多的战俘。谁说弱者必败?
对自己有绝对信心的人,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与挫折。他们的眼光,只定位在成功的一方;信心正确地引导着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奋勇直前。
每一位成功者都很清楚地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们十分了解上天所赋予他的使命,并坚定地相信,自己必然顺应天命,迈向成功的顶峰。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王国里,有位大臣特别聪明,而这位大臣也因他的聪明,格外受到国王的宠爱与信任。
这位聪明的大臣不论遇上什么事,他总是愿意去看事物好的那一面,因此,别人给了他一个雅号“必胜大臣”。
国王热爱打猎,有一次在追捕物的过程中,弄断了一节食指。国王剧痛之余,立即招来必胜大臣,征询他对这件断指意外的看法。
必胜大臣仍本着他的作风,轻松自在地告诉国王,这应是一件好事。
国王闻言大怒,认为必胜大臣在嘲讽自己,立时命左右将他拿下,关到监狱里待斩。
必胜大臣听后,笑着说:“您不敢杀我,总有一天您还得把我放出来。”国王听了怒色道:“来人,给我拉出去斩了。”但想一想道:“先押入死牢。”就这样必胜大臣被关到死牢。
断指伤口痊愈之后,国王也忘了此事,又兴冲冲地忙着四处打猎。却不料带队误闯邻国国境,被丛林中埋伏的一群野人活捉。
依照野人的惯例,必须将活捉的这队人马的首领献祭给他们的神,于是便抓了国王放到祭坛上。正当祭奠仪式开始,主持的巫师突然惊呼起来。
原来巫师发现国王断了一截的食指,而按他们部族的律例,献祭不完整的祭品给天神,是会受天谴的。野人连忙将国王解下祭坛,驱逐他离开,另外抓了一位同行的大臣献祭。
国王狼狈地回到朝中,庆幸大难不死,忽而想到必胜大臣要在的话,他就不会受此惊吓,便立刻将他由牢中释出,并当面向他道歉。
或许在许多时候你的实力很差,地位很卑微,或者票子很少,但无论如何信心不能少。只要你坚持行动、摆出必胜的姿态,那么不但能够给自己平添许多勇气,还能够震慑你的对手。这就是心态的力量。
10.宽恕别人就是在宽恕自己
也许昨天,也许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你不能忘记。你本不应受到这种伤害,于是你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等待报复。不过现在你应该明白,这样做是毫无益处的,不肯放过别人就是在不宽恕自己。
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即使是出于好意也会伤害他人。朋友背叛你、父母责骂你、爱人离开你……总之,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
人一旦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怨恨,一种是宽恕。
怨恨是你对对受到深深的无辜伤害的自然反应,这种情绪来得很快。女人希望她的前夫与他的新妻子倒霉;男人希望背叛了他的朋友被解雇。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怨恨都是一种郁积着的邪恶,它窒息着快乐,危害着健康,它对怨恨者的伤害比被怨恨者更大。
消除怨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宽恕。宽恕必须承受被伤害的事实,要经过从“怨恨对方”,到“我认了”的情绪转折,最后认识到不宽恕的坏处,从而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原谅对方。
宽恕是一种能力,一种停止伤害继续扩大的能力。
宽恕不只是慈悲,也是修养。
生活中,宽恕可以产生奇迹,宽恕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宽恕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黑暗道路。
曾任纽约州长的威廉·盖诺被一份内幕小报攻击得体无完肤之后,又被一个疯子打了一枪几乎送命。他躺在医院为他的生命挣扎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原谅所有的事情和每一个人。”这样做是不是太理想了呢?是不是太轻松、太好了呢?如果是的话,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也就是“悲观论”的作者叔本华的理论。他认为生气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当他走过的时候好象全身都散发着痛苦,可是在他绝望的深处,叔本华叫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
当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的时候,他也是在告诉你:怎么样改进你的外表。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女人,她们的脸因为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僵硬。不管怎样美容,对她们容貌的改进,也及不上让她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一半。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你对食物的享受。圣人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要是你的仇人知道你对他的怨恨使你筋疲力竭,使你疲倦而紧张不安,使你的外表受到伤害,使你得心脏病,甚至可能使你短命的时候,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
即使你不能爱你的仇人,至少也要爱你自己。要使仇人不能控制你的快乐、你的健康和你的外表。就如莎土比亚所说的:“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你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你的仇人,可是为了你自己的健康和快乐,你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说:“他父亲不会一直怀恨别人。”他说:“我爸爸从来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不喜欢的人。”
在加拿大杰斯帕国家公园里,有一座可算是西方最美丽的山,这座山以伊笛丝·卡薇尔的名字为名,纪念那个在1915年10且12日像军人一样慷慨赴死——被德军行刑队枪毙的护士。她犯了什么罪呢?因为她在比利时的家里收容和看护了很多受伤的法军、英国土兵,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在十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国教士走进军人监狱——她的牢房里,为她做临终祈祷的时候,伊笛丝·卡薇尔说了两句将刻在纪念碑上不朽的话语:“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恨。”四年之后,她的遗体转移到英国,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安葬大典。人们常常到国立肖像画郎对面去看伊笛丝·卡薇尔的那座雕像,同时朗读她这两句不朽的名言。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国王想励精图治,如果有3件事可以解决,则国家立刻可以富强。第一,如何预知最重要的时间。第二,如何确知最重要的人物。第三,如何辨明最紧要的任务。于是群臣献计献策,却始终不能让国王满意。
国王只好去问一位极为高明的隐士,隐士正在垦地,国王问这3个问题,恳求隐士给予指点。但隐士并没有回答他。隐士挖土累了,国王就帮他继续干。天快黑时,远处忽然跑来一个受伤的人。于是国王与隐士把这个受伤的人先救下来,裹好了伤口,抬到隐士家里。翌日醒来,这位伤者看了看国王说:“我是你的敌人,昨天知道你来访问隐士,我准备在你回程时截击,可是被你的卫士发现了,他们追捕我,我受了伤逃过来,却正遇到你。感谢你的救助,也感谢你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不想理再做你的敌人了,我要做你的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国王听了微笑着说:“我当然愿意。”
国王再去见隐士,还是恳求他解答那3个问题。隐王说:“我已经回答你了。”国王说:“你回答了我什么?”隐士说:“你如不怜悯我的劳累,因帮我挖地而耽搁了时间,你昨天回程时,就被他杀死了。你如不怜恤他的创伤并且为他包扎,他不会这样容易地臣服你。所以你所问的最重要的时间是‘现在’,只有现在才可以把握。你所说的最重要人物是你‘左右的人’,因为你立刻可以影响他。而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爱’,没有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学着宽恕吧!遇事记恨别人的人,往往不能从被伤害的阴影中平安归来,痛苦总是如影随形,这样看来他们伤害的反而是自己。因此你一定要尽己所能地宽恕别人,这样做也正是在宽恕自己。
11.用自嘲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有失误,谁身上都难免会有缺陷,谁都难免会遇上尴尬的处境。虚荣的人喜欢藏藏掩掩、喜欢辩解。其实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辩解,却会越辩越丑,越描越黑,最佳的办法是学会嘲笑自己。
美国著名演说家罗伯特,头秃得很厉害,在他头顶上很难找到几根头发。在他过60岁生日那天,有许多朋友来给他庆贺生日,妻子悄悄地劝他戴顶帽子。罗伯特却大声说:“我的夫人劝我今天戴顶帽子,可是你们不知道光着秃头有多好,我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这句嘲笑自己的话,一下子使聚会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长相丑陋,可他不但不忌讳这一点,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
在竞选总统时,他的对手攻击他两面三刀,搞阴谋诡计。林肯听了指着自己的脸说:“让公众来评判吧,如果我还有另一张脸的话,我会用现在这一张吗?”
还有一次,一个反对林肯的议员,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问:“听说总统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设计者?”“不错,先生。”林肯点点头说,“不过我不明白,一个成功的自我设计者,怎么会把自己设计成这副模样?”
这两位伟人的人物虽然都是声名显赫,却也不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他们并没有遮遮掩掩,否认自己的不足,反而以此来自嘲,既带动了气氛,又显示了智慧,反而让对方觉得尴尬异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突显。
某国一位领导人最爱讲一个有关他本人的笑话:“有一位总统拥有100个情妇,其中一个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分不出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有100个保镖,其中一个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个。”接着他嘲笑自己改革经济所作的努力,“而我有100个经济专家,其中有一个是很聪明的,但很不幸,我却不晓得是哪一个。”
这位领导人趁着别人还来不及说长道短、评东论西时,在谈笑调侃中将自己经济改革中的失误,轻轻松松地说出来,帮助自己摆脱了尴尬难堪的局面。
自嘲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它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自嘲作为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具有干预生活和调整自己的功能。它不但能给人增添快乐,减少烦恼,还能帮助人更清楚地认识真实的自己,应付周围众说纷纭带来的压力,摆脱心中种种失落和不平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
人总是一些地方不能与别人相比,如果因为这些缺失而忐忑不安、故意掩盖,反而让别人觉得有笑料可挖,就越想把事情搞明白。这样,自己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与其让别人去挖,那干脆承认好了,这样既满足了别人的好奇心,又释放了压力,如果能把事情从自己口中说出时加点“自嘲”作为佐料,别人笑过之后也就不会再去探究什么了。可是,世界上就是许多人不想去承认自己的不足,更不会以自嘲的方式去解脱自己。
托尔斯泰寓言里的那只狐狸用尽了各种方法,拼命地想得到高墙上的那串葡萄,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只好转身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这只聪明的狐狸得不到那串葡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满,但它却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来解嘲,使失望和不满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
连狐狸都会给自己台阶下,人的聪明才智到哪里去了?虚荣的心让许多人骑虎难下,如果别人不给他梯子,他就不会自己下来,而聪明的人贵就贵在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即使别人不给梯子,自己也可以下来。而这个梯子就是自嘲。
12.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
也许有些人的积极心态是天生的,他们注定会成功,而有些人却不得不面对学习去掌握这种积极心态,使自己逐步走向成功之路。许多人认识到了自身的缺陷,却苦于无头绪,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教你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1)言行举止像你希望成为的人
许多人总是等到自己有了一种积极的感受再去付诸行动,这些人在本末倒置。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的人生心态。心态是紧跟行动的,如果一个人从一种消极的心态开始,等待着感觉把自己带向行动,那他就永远成不了他想做的积极心态者。
(2)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
卡耐基说“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你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时,那么你也就开始走向成功了。
谁想收获成功的人生,谁就要当一个好“农民”。绝对不能仅仅播下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就指望不劳而获,你必须不断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要是疏忽这些,消极心态的野草就会丛生,夺去土壤的养分,直至使“庄稼”枯死。
(3)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
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人会被你吸引,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运用别人的这种积极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别人获取这种积极态度。
(4)使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
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即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强别人对他的需要与感激。这是普通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如果你能满足别人心中的这一欲望,他们就会对自己,也会你抱积极的态度,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就将形成。正如美国19世纪哲学家兼诗人拉尔夫·沃尔都·爱默生说的:“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使别人感到自己重要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反过来会使你自己感到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你,就像那个讲述两个不同的人迁移到同一小镇的故事一样。
第一个人到了市郊就在一个加油站停下来问一位职员:“这个镇里的人怎么样?”
加油站职员反问:“从前住的那个镇的人怎么样?”第一个人问答:“他们真是糟透了,很不友好。”
于是加油站职员说:“我们这个镇的人也一样。”
就在此时,第二个驾车人驶进同一加油站,问职员同一个问题:“这个镇的人怎么样?”
那个职员同样反问:“你从前住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
第二个人回答:“他们好极了,真的十分友好。”
加油站的职员也回答:“真是好极了,我们这个镇的人全对您十分友好。”
(5)对人对事心存感激
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你常流泪,你就看不风星光。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心存感激,人生才会显得美好许多。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女孩因为她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她看见了一个没有脚的人。”世间很多事情,常常是由于你没有珍视身边所拥有的,而当失去它时,才又悔恨。
(6)学会称赞别人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强这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你存在的价值也就被肯定,你就会得到一种成就感。邱吉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当然,这里指的是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同时,为了不辜负别人的赞扬,他会在受到赞扬的这些方面全力以赴。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他人的真诚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
因此生活和工作当中,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人们内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去埋怨会有效得多。这样将会使人们都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而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由衷的赞美所带给对方的愉快及被肯定的心情,也使你分享了一份喜悦和生活的乐趣。
(7)学会微笑
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的专利,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面对一个微笑着的人,你会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时这种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你,使你油然而生出自信和友好来,使你和对方亲切起来。微笑是一种含意深远的身体语言,微笑是在说:“你好,朋友!我喜欢你,我愿意见到你,和你在一起我感到愉快。”微笑可以鼓励对方的信心,微笑可以融化人们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正如英国谚语所说:“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微笑,将为你打开通向友谊之门,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的心态。
(8)到处寻找最佳的新观念
有积极心态的人时刻在寻找最佳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能增加积极心态者的成功潜力。正如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没有任何东西的威力比得上一个适时的主意。”
有些人认为,只有天才才会有好主意。事实上,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态度,而不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不轻易扔掉一个主意,直到他对这个主意可能产生的优缺点都彻底弄清楚为止。据说,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托玛斯·爱迪生的一些杰出的发明,是在思考一个失败的发明,想给这个失败的发明找一个额外用途的情况下诞生的。
(9)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积极心态的人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小事情上,因为小事使人们偏离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如果一个人对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情作出反应——小题大作的反应——这种偏离就产生了。以下这种小事情的荒谬反应就值得参考:瑞典于1654年与波兰开战,原因是瑞典国王发现在一份官方文书中他的名字后面只有两个附加的头衔,而波兰国王的名字后面有三个附加头衔。
虽然普通人不大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发动一场战争,但肯定能因为小事而使自己周围的人不愉快。要记住,一个人为多大的事情而发怒,他的心胸就有多大。少一些计较,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许多不愉快也就会烟消云散。
总之,积极的心态要靠培养,就像酒一样愈久愈香,而心态愈经培养和磨炼就会变得更坚强,更向上、更乐观。
中篇 求人方与圆:会求人就没有办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