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经营特定消费层
36671000000015

第15章 关注消费者的需要

我们对市场导向、消费者导向的概念已十分熟悉,但要真正将其变成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并落实到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去,却并非易事。

在一次国际摄影器材展中,在制作精美、五彩缤纷的彩色胶卷宣传资料中,有一家国际名牌胶卷和一家国产胶卷的资料。前者只有一页,在一张大的彩照的四周叠加了多幅小的彩照,每幅照片旁边均有一行文宇,说明所用的胶卷型号。照片的视觉效果极佳,胶卷型号与照片效果一一对应,十分直观。

后者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整套资料,每种胶卷型号独立成页,每页详列各种技术参数,并不厌其烦地绘制了十分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但恰恰没能让人看出此型号与彼型号的胶卷拍出的照片效果有何不同。不仅如此,在广告创意上,国产胶卷突出“振兴民族产业”,号召大家用国货。而国际名牌却强调其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生活的情趣”。

一家在中国生产建筑螺栓的德资企业,在其企业宣传册中放上多幅使用其产品的著名建筑物的照片,如上海的八万人体育馆,其产品的品质不言自明,非常具有说服力。而另一家国内的大型建材制造企业,其企业宣传册里的照片充满了豪华的老总办公室、气派的工厂大门、先进的生产设备、一流的厂房以及象征辉煌历程的各种奖状和锦旗。

这些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营销策略的不同,其实反映的却是深层次的营销观念的差异。我们常常只是把“客户是上帝”、“消费者是皇帝”、“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等等作为口号挂在嘴上,而对其所蕴含的消费者导向的实质却理解得较为肤浅。我们的日常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活动,仍然“我行我素”,以企业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习惯于站在制造商、产品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宣传产品,动辄就是“八大功能”、“四大特点”,却未必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一句话,我们不愿花费人力、财力去研究消费者,如此,怎能谈得上消费者导向呢?

面对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滞销产品及企业大量的积压产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真的了解消费者吗?我们是否拥有完备的客户、消费者资料,以及基于这些资料的动态分析报告?是否将发掘潜在消费者、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作为市场部、营销部及相关部门的常规工作?如果就此作一调查,恐怕会发现许多问题。

市场不是抽象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消费倾向、消费需求、消费偏好互不相同的消费群体构成的。所以,“先研究消费者,再研究产品”应该作为企业营销的一个永恒的原则。国外企业一般将广告预算的30%作为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费用,而我们的广告费则几乎全部花在广告代理、制作、发布上,这种做法与消费者导向的要求相距甚远。日产汽车在一次广告招标活动中,在众多的竞标者中选中了一家广告公司,有人询问缘由,日产宣称,“其他的广告代理商全在谈汽车业,只有这家公司了解汽车消费者,令我们印象深刻”。此话确实发人深思。

那么,企业如何对消费者进行研究?企业的研究重点是,走近消费者,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偏好,时时关注新的消费趋势,把握新的消费倾向。在这方面国外企业的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美国企业为了了解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各出奇招。通用汽车公司专门组建了一支队伍,研究年轻一代喜欢什么样的车。通用公司把青少年(最小的才上六年级)带到汽车诊所,研究人员测试他们对现有车型的观点。美国一些服装生产商还派研究人员到有影响的城市青少年团体去考察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风格。越来越多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在内,都启用“大街小分队”,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到俱乐部、公园和购物中心去和青少年海阔天空地聊天,聊时装、聊金融,设法找出新萌芽、新趋势。其他商家也在设法为他们的品牌建立基层支持者。国内企业也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市场与消费者研究,努力拉近企业、产品、品牌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抢先占领消费者的心理空间,为企业赢得现在与未来的市场。

同时,企业创新营销手段时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应该寻求更加个人化的营销手段。如,对于一个服装品牌来说,你必须到目标消费者经常出没的地方去,而不能只作一个时装发布声明,在电视上作广告,等待他们来找你。企业应把要推销的商品带到消费者最爱光顾的场所,如因特网,有线电视、电脑游戏厅、流行歌曲演唱会、足球场等等。

任何企业,都要始终关注消费者,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了使消费者满意,企业还要了解消费者未来的需求,争取超越消费者的期望。

对消费者关注什么?主要就是消费者的需要。公司质量方针的第一句话是“立足消费者的需要”,这都说明了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重要性。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你企业的产品(包含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顾客就不买你的产品,你的企业还能生存得下去吗?因此,能否满足消费者需要,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1.要调查、识别和理解消费者:消费者的需要表现在对产品的性能方面,如产品的功能、可信性、可用性、交付能力、产品实现的服务、价格、寿命周期内的费用等。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加以识别整理,转化为顾客的“要求”。

2.要加强和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的需求是在和消费者的不断接触中逐步了解的。在签订合同前,要深入了解顾客的用途和需求,推荐适合的设备,对消费者的特殊要求,要认真对待,取得技术部门的确认,不清楚的要和消费者核对清楚。因为合同签订后,必须按时交付。产品交付后,要做好售后服务,了解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需求。进行技术指导,使设备能顺利安装调试,使消费者满意。我们还要认真的对待消费者的意见和投诉,在这些意见和投诉中,反映出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是我们做得不够的。

3.要把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目标相结合: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后,企业就要设法满足,如何满足?要和企业的目标相结合列人工作日程,落实到人,采取措施。涉及新产品的开发要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反映到设计开发的输入中。

4.要定期的测量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在变化,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定期的调查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对这些信息,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找出消费者新的需求,采取措施,改进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5.要系统的管理好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是通过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包括服务)而产生的,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有助于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和提高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