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炒股票、黄金、期货一本通
36668200000005

第5章 认识炒股高手的独门绝技

股票市场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是纷纭嘈杂世界的缩影。股票交易有买有卖,有盈有亏,既给你带来失败的烦恼,又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满足各种性格的人的挑战。

如果希望进入股市后仍然能够笑口常开,首先应该掌握经济、金融、操作分析等基本知识,也要有相应的常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锻炼自己不惧风险,知足常乐,不为人言驱使,不为失利动容,始终保持开朗豁达的心境。

4.1提倡投资,减少投机

股票的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从上市公司获得的股息和红利,二是来自股票买卖的差价。股市上习惯于把长期持有股票,注重获取股息和股利的行为称为投资,而把频繁买进卖出,注重价差收入的行为称为投机。

投资与投机没有严格的界限,二者往往同时体现在一个投资者身上。长期持有的股票,当价格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出手,投资就变为投机;频繁买卖过程中将看好的股票收仓保存获息获利,投机又成为投资。

侧重于投资行为的投资者,也希望能获得价差收益,但他们的行为较为保守,更倾向于较低的投资风险。

倾向于投机的投资者则相对富有冒险精神。他们不太关心对上市公司的考察分析,而更多的关心市场行情的变化和可能引起行情变化的各种信息,因为投机性投资的前提就在于正确预测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买进卖出,赚取价差。

长期的投资行为是上市公司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投机行为则是影响股市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但是,投机行为的迅速获利对一切投资者的诱惑力又直接刺激股票市场的成长和繁荣,继而引来更多的投资资金。因为投机行为有较大的风险性,所以,股市上更提倡健康的投资行为。

4.2理智投资,量力而为

投资者涉足证券市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冷静衡量自己的资金、信息、时间、心理等因素和风险承受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首先,投资者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投资心理承受能力和资金能力,有多大资金,投多大资;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承担多大的风险,绝对不可以心血来潮,草率行事。

其次,明智的投资者为了增强自身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绝不把全额资金倾仓投入,总要保留部分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即使万一失算,仍有东山再起的筹码。自不量力,孤注一掷,往往是一败涂地的导火索。

量力而为,理智投资,是规避风险的第一道避风港。

4.3关注大户,适度跟进

大户是指那些资金实力雄厚,持股很多的投资者,很多是机构投资者。他们的资金少则几十万,多则成千万或上亿元。他们通常都有资深的专业人士作为智囊,有八面来风、灵通准确的信息网络,有手法精熟的操盘手专门操作,兼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大户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投机色彩,短期运作后获取价差是他们的惟一目的。

大户的资金入市或离市不但可能影响某个股票价格,甚至引起大盘整体的波动。尤其是大户联手炒作时,股价走势会有明显的特征,而这种大户勾结操纵股市的现象也很常见。作为大户财源的普通投资者,必须关注大户行踪,巧妙利用机会,防止落入圈套。

压低吸货、拉高出货是大户盈利的本质手段。在盘面上通常显现为:成交量突然放大,往往是大户开始进货;成交量持续放大,可能是大户在炒作;股价虽然偏低,每天仍以最低价收盘,估计大户在压低收购;收盘价有较大提高,可能是大户拉高行情的手法;股价急速上扬,让持股人喜出望外,乐不胜收,估计是大户在营造利多气氛;股价急剧跳动,起伏不定,往往是大户在震仓洗盘;买盘卖盘过分集中,或每笔成交量数额很大,都可能是大户的手笔。

由于大户混迹于一般投资者之中,他们又在竭尽全力掩盖自己的行踪和目的,散户必须花较大力气才可能识别。有幸掌握大户脉搏,顺势而为,当然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万一判断失误,落入圈套,难免损失惨重,后悔莫及。因此,在紧密关注大户行踪时适度跟进,见好就收,对一般投资者是较为可取的。

4.4独立思考,切忌盲从

投资者千差万别,心态各异。股市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他们在相互影响之下逐渐减小异议,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但可以操纵很多人的情绪和行为,有时甚至可以成为左右股市行情的最大力量。当股市人声鼎沸,大多数人会受到感染争相入市,股价自然攀升;当这种倾向趋于冷漠,大多数人悲观涣散,抛售离市,股价就会下跌。

但这种倾向往往与市场的基本因素没有紧密的关系,没有逻辑性,原则上是非理性的,因此是大户操纵股市时的最佳也是最终利用对象。

初入股市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经历,看见大家都在购入股票,自己惟恐丧失时机,马上跟进,偏偏刚买到手就开始跌价。大家都在争相出售,自己也就迅速脱手,可是刚刚卖掉价格就开始回升,似乎总是事与愿违。

其实问题很容易想明白:当大家都认为有利可图争相购入时,股价已经涨到高位,庄家大户和一批先行者已经赚足了利润空仓离场,价格必然回落;而当大家竞相出货时,恰恰是庄家在震仓洗盘,甩掉包袱,目的达到后自然要开始拉高。

所以,理智的投资者应该冷静考察股市上风起风落的原因,独立思考,合理利用市场情绪,杜绝盲目跟风,避免当牺牲品。

4.5广采信息,谨慎判断

股票市场上各类信息交错纵横,很多信息都对股价行情有强烈的扰动作用。因此,信息灵通、情报准确及时,是投资者成功地进行投资操作的重要条件,而消息闭塞、武断投资,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很容易落得个人仰马翻。

投资者需要掌握的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宏观经济信息、上市公司的信息和股市交易信息。

信息来源通常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专刊等大众传媒,也有股市大盘、股票实时系统、上市公司公告报表等专用媒体。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财经消息、股市点评和行情介绍,都是可以轻易得到的信息;证券报纸和专刊也将及时和专门地提供股市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提供的各类说明、年报、季报等则为投资者了解该只股票提供第一手资料。另外,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各类电话、广播、电脑股票实时系统,既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深沪的历史资料,也提供所有上市股票具体的即时行情,还提供全面的分析、预测数据和手段。

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观察股市或证券交易场所的实地情况获得信息。比如:股市人潮汹涌,是行情高涨的显示,股市门庭冷落,是进入熊市的表现。股市还是消息纷扬的场所,各种消息往往代表各种不同的愿望和心态。对于股市中流传的消息一定要审慎对待,凡是不能确定真伪的,最好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避免因为莫须有的传言影响自己的正常判断,陷入消息陷阱,造成损失。

老练的投资者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消息来源,观察分析后做出正确判断,有的放矢,成为经常的赢家。

4.6被套不惊,冷静化解

股市风云变幻,阴晴叵测,即便是再老谋深算的投资者也有失误被套的时候,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尤其是在市场非理性急转直下时,投资者大幅被套也不足为奇。这种时候是评价投资者理性思维和心理承受力的关键时刻,也是考验你降低或化解损失的应急智慧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假如被套的是业绩较优的股票,所占投资比重不是很大,投资者不急着用资金,又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应该继续持有,因为这类股票每年还有股息、赠股、派股等收入,股票成本自然下降,股票只要不出手,赔钱就没有成为现实,再说股市有跌必有升,连本带利收回不会很难。

如果持有的股票泡沫成分很大,公司前景看淡,或购买该股占用了大量资金以致妨碍正常支出,或投资者亟待资金使用,从其他方面可以盈利挽回损失,或投资者已被搞得神不守舍,就应该当机立断,忍痛割爱,停止损失,图谋东山再起。

再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摊平止损法,随着行情下跌,有计划地购入该种股票,降低平均成本,缓解被套的深度。

常用的摊平止损法有平均加码摊平法和倍数加码摊平法,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在价格每降低一定比例后与原有股票数逐次等量买进,后者则在价格每下降一定比例后逐次加倍买进。前者比后者耗用的资金少些,后者对降低平均成本力度更大。

运用摊平止损法的必要前提是股票要有进一步投资的价值,有一定数量的可用资金,而且对宏观经济前景看好,否则资金越套越多,越来越被动。

4.7卖高买低,适可而止

投资股票的目的就是获利,但对利益的追求要有尺度。贪得无厌是投资者最大的心理障碍,也是股市上最大的陷阱。

当股价上升时,一再提高对股票价格上涨的预期,迟迟不肯善罢甘休,以图更大的利润,往往使已经到手的利益成为泡影。

当股价下跌时,迟迟不肯入市,总希望能够买到更加便宜的股票,直到价格反弹时才如梦初醒,结果坐失良机。

最低价买进、最高价卖出是买卖操作的理想状态,可遇而不可求,要靠牺牲机会和承担风险来换取,更何况得失成败不能靠一笔交易决定,所以,审时度势、适可而止是保证长期获利的最可取的策略。

4.8当机立断,遇事不慌

在买入股票时,当很多人为股票的收益、价格等犹豫徘徊时,成熟的投资者早已买定,当别人最终确认购买时,不是早已被抢购一空,就是价格已经较高。

在卖出股票时,当一般投资者还在考虑价格是否有望继续上升时,成熟的投资者往往已经获利卖出,待到大家都认定时机已到时,经常是已经时过境迁,不是价位不如当初,就是跌势降临。

初涉股市的投资者在止损时经常会举棋不定。他们虽然意识到购进了不当的股票,却不忍承担损失迅速卖出,总希望有朝一日会出现奇迹,直到深度套牢时才悔不当初。而成熟的投资者则会当机立断,果断止损,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股票市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丧失一次盈利机会还有重新补救的机会,不能及时止损却可能令你元气大伤。难怪股市上流传这样的说法:“入市后的第一课不是获利,而是止损。”

一旦发现走错了方向,马上应该考虑的就是减少损失。成熟的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当机立断。

犹豫不决很容易转为惊惶失措。一经失误,稍有风吹草动,就怕旧戏重演。上升行情中,涨得稍一出乎意外就马上抛出,担心到手的薄利也变为乌有;下跌行情中更是见跌就逃,惟恐重蹈覆辙。

股价升中有降、降中有升都属必然,就像晴天转阴、阴天转晴一样自然;股市上利多、利空消息随时可见,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意营造或自寻烦恼,即使真的出现问题,惊惶失措也于事无补,无须大惊失色。

为了防止瞻前顾后带来的心理煎熬,投资者可以在每次投资之前冷静周密地拟定出投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操作,就可以免受感情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更可能占据有利时机。

4.9股民成熟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个普通人办理了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然后进入股市开始运作,即成为一名股民。但是要成为一名成熟的股民须经历3个阶段。

1.初级阶段

此阶段股民的表现特征是:

(1)盲目性。

不知道如何开户;不了解股票知识或知之甚少,对“除权、每股收益”等专业名词更不知何意思;不会具体操作(填单、刷卡等);更不知该买什么股票。但有一点“清楚”,认为买股票肯定赚钱。

(2)胆大性。

由于盲目性,特别是认定“买股票赚钱”,因此胆子大,敢买任何股票。特别表现在刚一开户,手就发痒,马上买进若干股,好像不买,心里就不踏实。

(3)初战告捷。

初入股市者往往瞎蒙能赚上一笔钱,这使得他们兴高采烈,更加认准了“股票能赚钱”并且“深化”了认识,即“股市赚钱易、赚钱快”,而且逢人便吹“股市哪有风险,不需要那么多知识,我一入市就赚钱”等等,并且鼓动周围人赶紧加入炒股队伍。

(4)短暂性。

初战告捷时间很短,最多3个月,随后就转入下一阶段。

2.中级阶段

此阶段的整体特征均围绕套牢反映:

(1)被深套。

由于“连战连胜”,忘乎所以,结果全线被套住,或割肉,或等待,第1次尝到赔钱、风险的滋味。

(2)技巧差。

虽然一些操作手段熟悉了,股票知识也了解一些,但抗风险的技巧没掌握,表现在不会尽早割肉再抄底,而一味傻等解套的来临,结果越套越深。

(3)心沉重。

胜利果实及老本一下被套,想不通,很后悔,不愿意和周围人谈论股票,别人问及,往往支支吾吾,或强撑脸面皮笑肉不笑地说“还行”。

(4)不甘心。

这时有钱就存股市,以加大投资想尽快捞回来,特别爱打听消息,爱听股评,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或从中汲取些策略。对不符合自己心愿的股评甚为反感,怕由此造成市场波动加大其损失。

(5)长期性。

被套的时间长,如选的个股再不争气,更是赚指数赔钱,解套无望。最长的要等3年甚至更长。

3.成熟阶段

经过小赚、深套、解套后,股民开始成熟。

(1)终于解套。

苦等了相当一段时间后或几次割肉抄底成功后,老本终于赚回。头脑不再发热,不再贪心,充分认识股市风险,交易行为变得稳重。

(2)股票知识及操作技巧有很大提高。

特别关注宏观面,结合技术面,自己分析判断性加强。对股评少听少看仅作参考。

(3)谈话慎重。

与周围人谈股票讲风险多了,股市上胜与负的结果不再流露到脸上和语言中,显得沉稳老练。增强了风险意识,所以多以见好就收、落袋为安、谨慎为上。

4.10股市十忌

1.盲目跟风

股市波动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股民的跟风心理对股市影响甚大。有这种心理的投资人,看见他人纷纷购进股票时,也深恐落后,在不了解股市行情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情况下,也买入自己并不了解的股票。有时看到别人抛售某家公司的股票,也不问他人抛售的理由,就糊里糊涂地抛售自己手中后市潜力很好的股票。有时谣言四起,由于“羊群心理”(跟风心理)在作怪,致使股市掀起波澜,一旦群体跟风抛售,市场供求失衡,供大于求,股市一泄千丈。这样往往会上那些在股市上兴风作浪的用意不良的人的当,往往会被这些人所吞没而后悔莫及。因此,投资者要树立自己买卖股票的意识,不能跟着别人的意志走。

2.焦躁

急躁必败,争先恐后,怕赶不上车,好不容易攀上车门,一遇到大震荡,又会不幸地掉下去。掉下去之后,短时间是爬不起来的。要注意今天股市有好的行情,明天或后天还会有,所以不要太急。

3.欲望无止

投资人想获取投资收益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可太贪心,有时候,投资者的失败就是由于过分贪心造成的。有利都要,寸步不让。股票市场上这种贪心的投机人,并不少见。他们不想控制,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每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总不肯果断地抛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总是在心里勉励自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最后一刻,不要放弃有更多的盈利机会!这样往往就放弃了一次抛售股票的机会。每当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又都迟迟不肯买进,总是盼望股价跌了再跌。这些投资人虽然与追涨、追跌的投资人相比,表现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这种无止境的欲望,反倒会使本来已经到手的获利事实一下子落空。他们只想到高风险中有高收益,而很少想到高收益中有高风险。因此,有如下格言可鉴:“空头,多头都能赚钱,唯有贪心不能赚。”所以劝君莫贪心,不要老是羡慕他人的幸运,应相信分析,相信自己对企业、经济形势以及大势的判断而果断行动。美国股市上也有名言:“多头和空头都可以在华尔街证券市场发大财,只有贪得无厌的人是例外。”

4.把股场当赌场

具有赌博心理的股市投资者,总是希望一朝发迹。他们恨不得捉住一只或几只股票,好让自己一本万利,他们一旦在股市投资中获利,多半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象赌棍一样加注,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股市上去,直到输个精光为止。当股市失利时,他们常常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这类人多半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所以,股票市场不是赌场,不要赌气,不要昏头,要分析风险,建立投资计划。尤其是有赌气行为的人买卖股票一定要首先建立投资资金比例。

5.专拣便宜货

高价入市当然会给投资者带来不理想的后果,但一心一意想买价格低的股,有时不见得就一定有好的收益。“便宜的东西,往往不是好货”,当然也有例外。在股票市场中,有很多投资者持有这种“嫌贵贪低”心理,只想到要买进一些价钱便宜的股票,而不考虑买入那些价格会大幅度上升的股票,认为这种投资风险太大。殊不知,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关系。贪低入市的结果往往使他们手中持有的股票,成了永远抛售不出的蚀本货。

6.犹豫不决,贻误战机

一些投资人事先已经订好了投资的计划和策略,但步入现实的股票市场时,却被外界的环境所左右。例如,投资者事前已经发觉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价格起高,是抛出股票的时机,同时也做出了出售股票的决策。但在临场时,听到他人你一言我一语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言论时,出售股票的决策马上改变,从而放弃了一次抛售股票的大好时机。或者,投资者事前已看出某只股票价格很低,是适合买入的时候,并做出了趁低吸纳的投资决策。同样地,到临场一看,见到的是卖出股票的人挤成一团,纷纷抛售股票,看到这种情景,他又临阵退缩,放弃了入市的决策,从而失去了一次发财的良机。还有一种情况是,事前根本就不打算进入股票市场,当看到许多人纷纷入市时,不免心里发痒,经不住这种气氛的诱惑,从而作出了不大理智的投资决策。还有一些人是一直要等到更便宜,更实质的股票,几乎认为目前所有的股票(即使是在大势上涨时)都不值得购入,应更廉价才可以入市。于是乎,越等价越高,越等越不敢入市。结果是股价翻了几倍,他却白等了全过程。错误地分析形势和错过买卖时机,这两种错误是密切相关的。正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投资者往往会坐失良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经常会给股市带来影响。因此,在投资股市时,不能光重视股市动态,而且还要密切注视当地和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的动向,把对形势的估计和对股价走势的技术分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及时捕捉买入或卖出信号,作出该买时买、该卖时卖的实际行动。

7.敢输不敢赢

进入股市,首先应当自信。许多投资者买股票,买进后上升一段时间,便迫不及待地要卖出去获利。他们相信,只有把钱装进口袋里才算安全。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股票的合理价值。一般说来,股票的市场价格不一定能完全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所以有些投资人卖出股票后,股价依然持续不断地上升。而且往往表现为卖出后的价格上升幅度比卖出前的上升幅度还大。尤其是原始股票,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也会上升数倍。因此不能见好就收,见涨就卖,要以市盈率为基准,做出卖的决策。可是,有的股票已经过度上升,一旦买入后,股价肯定要下跌,奇怪的是大多数投资人在这种情势下又会坚持死守下去。许多人投资股票,往往赚的非常有限,赔的却非常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敢赢的心理在作怪。

8.不必要的恐慌

有些股票投资人因受某些环境因素和“马路消息”的影响,对股市或某些股票的前途失去信心,感到恐慌,于是就拼命抛售手中的股票。许多股市上的经验表明,不必要的恐慌往往是虚惊一场。当然发生在非常时期(如战争、经济危机等)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但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少抛售风往往是由一些大户或其他人故意放出的。他放出不利消息,引起抛售目的是压低股价然后趁机买进或套现。一般的投资者若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大量抛出手中持有的股票,肯定会受到损失。所以,作为投资者,要在不利消息面前保持镇定,仔细分析消息的可靠性。若证明确有其事的话,还要看这种消息所产生的影响是长久性的还是暂时的,若是后者,也没有必要抛出手中的股票。

9.漠不关心

有些投资者买入股票以后,就不闻不问,听其自然发展下去。有时甚至全权委托自己的亲朋好友或经纪人操纵,自己很少介入。这种做法在股市处于大势的情况下,还可以赚点钱,如果是处在下跌的趋势中,必然会血本无归。因此,只要你买了股票,你就是股票市场中的一员,应时时关注股市的动态,关心自己的股票,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亲朋好友或经纪人,而要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委托要求。

10.不敢输

在充满竞争,充满风险的股票市场里,既没有常胜的将军,也没有常败的士兵。关键是要随着股票市场行情的变化,采取灵活应对的策略。当股市大势下跌或公司受损失时,且不要被损失所纠缠,而应当机立断,忍痛割爱。一些投资人总存在“不敢输”的心理,当股票价格上升,赚了差价,兴高采烈。一旦股价下跌,总盼望它能很快升起来,而丝毫不去分析股票的大势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其实,这样做只是自欺欺人,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