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憂勤節儉疏同治十年
謝維藩
奏為時局艱危。籲懇憂勤節儉。以固 國脈而弭亂端。恭摺仰祈 聖鑒事。竊維自古國家興於儉約。敗於奢侈。安於惕厲。危於放縱。人君躬行節儉。豈惟撙財用惜物力哉。將以清心寡慾。使耳目玩好之物不接於前。斯窺伺迎合之端無自而入。用能庶政清明邪慝不生也。伏見 皇上大婚典禮。採辦修造等事。為費過鉅。夫以 皇上萬乘之尊。舉行大典。即竭天下財力。誰曰不宜。然而古帝王當國家全盛之時。猶不忍稍事奢華。同民憂樂。今西北兵燹數千里。人煙斷稀。川湖連年水災。蕩析數省。奸民岌岌思動。近日各處河決。畿內淹沒人民田舍數十州縣。流亡滿路。而異族偪處肘腋。挑釁各邊。紛雜譎悍。禍變不測。此 皇太后 皇上臥薪嘗膽之時。非暇豫安樂之日也。痛念庚申之變。 先皇帝乘輿播遷。中外鼎沸。薄海臣民。呼天號慟。頓足北望。誠不敢料事勢若何底止。幸能一年之內。轉危為安。仰賴 列祖 列宗。與 先皇帝在天之靈。亦我 皇太后 皇上憂勤惕厲有以致之。今以已絀帑項。供無底鋪張。竊恐左右近習。揣摩夤緣。百獘交至。流極有不止於 大婚一事者。 皇上勤求念典之時。習觀奢靡。親邇玩好。既懼 聖德有累細行。民困誅求而供濫費。將益甚其愁苦怨泣之聲。異族窺瑕釁而長戎心。且適墮其幸災樂禍之計。譬諸病人氣血虧損。外毒橫攻。猶復日飫濃甘。助邪削正。又如強鄰世。貌為和好。陰肆很詐。其家慮患備禍之不暇。反諸事疏懈與以可乘。欲免危殆得乎。伏望 皇太后 皇上念 祖宗創業艱難。與 先皇帝遺命付託。念念存起衰振敝之心。事事思創鉅痛深之日。不以目前無事為可幸安。不以臣下不言謂無大失。不以小忠小信為愛君而受其蒙惑。不以飾金飾玉為美觀而期於治平。省一分 國用。活一分民命。固一分人心。輕一分邊患。微臣目睹時局。實不忍畏罪不言。謹昧死陳奏。伏祈 聖鑒。
大婚典禮宜崇儉疏同治十一年
倭仁
奏為 大婚典禮。宜崇儉以光 聖德。恭摺仰祈 聖鑒事。本年二月。准內務府行知各衙門。恭查 大婚禮節。敬謹預備等因。伏思宮廷係四表觀瞻。節儉始於躬行。斯風化及於海內。上行下效。理固然也。昔漢文帝身衣弋綈。罷露臺。以惜中人之產。用致兆民富庶。天下乂安。明帝馬后服大練之衣。史冊傳為美談。此古事之可徵者也。我 朝崇尚質樸。 列聖相承。無不以勤儉為訓。伏讀 世宗憲皇帝聖訓。朕素行不喜華靡一切器具皆以適用為貴此朕撙節愛惜之心數十年如一日者人情喜新好異無所底止豈可導使為之而不防其漸乎。 宣宗成皇帝御製慎德堂記。亦諄諄以作無益害有益示戒。 聖訓昭垂。尤足為法萬世。近聞內務府每年費用。逐漸加增。去歲借動部庫百餘萬兩。 國家經費有常。 宮廷之用多則軍國之用少。況內府金錢皆閭閻膏血。任取求之便。踵事增華。而小民徵比箠敲之苦。上不得而見也。咨嗟愁歎之聲。上不得而聞也。念及此而痌瘝在抱。必有惻然難安者矣。方今庫藏支絀。雲貴陝甘。回氛猶熾。直隸山東河南江浙等省。髮捻雖平。民氣未復。八旗兵餉折減。衣食不充。兼之他族偪處。尤須預儲財用。以備不虞。此焦心勞思之時。非豐亨豫大之日也。 大婚典禮繁重。應備之處甚多。恐邪佞小人。欲圖中飽。必有以鋪張體面之說進者。所宜深察而嚴斥之也。夫制節謹度。遵 祖訓所以檢身心。崇儉去奢。惜民財即以培 國脈。應請 飭下總管內務府。於所有應備之物。力為撙節。可省則省。可裁則裁。總以時事艱虞為念。無以粉飾靡麗為工。則 聖德昭而天下實受其福矣。臣愚昧之見。披瀝直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聖鑒。
時勢可慮請停園工疏同治十一年
李宗羲
奏為敬攄管見。恭摺密陳。仰祈 聖鑒事。竊自江甯克復以後。削平捻逆。中原肅清。本年滇黔軍務。陸續蕆事。西路回逆。惟肅州尚在負嵎。餘亦以次底定。推原其故。皆由 皇上御極以來。敬奉 皇太后懿訓。兢兢業業。以節儉為天下先。用能成 中興之郅治。廓無外之宏規。此誠千載一時之盛事也。然就今日之時勢論之。若遽以為已治已安。臣竊以為未可。敢就愚慮所及。敬為 皇上縷晰陳之。泰西各國。通商傳教。已半天下。今年東南小邦。接踵而至。此皆紛錯各海口者也。即就陸路而論。伊囗懸阻。事機叵測。他如雲南之大理。雖經克復。頗聞外人有窺伺之心。越南與廣西毘連。聞其地已被他人蠶食。且勾結粵匪餘黨。竄伏其中。萬一兵戈四起。患有不可勝言者。此外侮之可慮者也。軍務戡定以後。餘櫱萌芽。不可究詰。近年如廣德之關汶桂。固始之李六。靖安之溫開接等匪。聚眾掠城。視為常技。本年如福建崇安湖南臨湘江西安遠教匪。時復嘯聚。雖藉防兵之力。旋即撲滅。而各處伏莽之多。有所謂齋匪者。有所謂哥老會者。有所謂安清道友者。誅不勝誅。防不勝防。征營未能盡撤。轉餉正無窮期。其所取者藉資釐金。無非以商民之膏血。充兵勇之口食。邊塞之悉索難終。閭巷之怨咨時作。此內患之可慮者也。水旱囗災。事所恆有。然如直隸永定河之水。年年漫口。東省自黃河改道後。時時潰決。則非常之災。其受害不止千里。若欲大舉治河。非數千萬巨款不可。尚以帑藏空虛。遷延未辦。今年各省旱災。甚於往年。江南亢旱。年穀僅及五成。自九月至十月。迄未得雨。臣本籍四川。聞成都省城。水深數尺。陰陽之理。感召極速。雨暘未能時若。臣心時切悚惶。此天時之可慮者也。天下之安危。以人心風俗為樞紐。粵匪煽亂。十有餘年。被其害者。創鉅痛深。一旦出水火而登衽席。自宜悔過遷善。以迓天和。臣察看各處情形。人心之浮囂如故。風俗之奢侈更甚。加以富商顯宦。坐擁雄資。而窮簷小民。欲求一飽不得。近日輪船暢行。長江民船。幾至失業。蓋不均則不平。勢所必然。此人事之可慮者也。凡此數端。或已徵諸實事。或尚伏於無形。易有之曰。夕惕若厲無咎。書有之曰。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漢臣魏相每遇風雨災變。輒以上聞。宋臣李沆有言。四方水旱盜賊之事。人主不可不知。誠欲以憂勤惕厲之心。為補救維持之計也。臣愚以為自古盛德之君無不居安思危。籌天下之全局。尤必斥奢崇儉。惜天下之公財。比年以來。內務府傳辦較多。上年四月。戶部以 大婚用款已及千萬。奏請分別停緩。四月以後。所費尚不在內。幸蒙 皇上特頒諭旨。飭令撙節動支。中外臣民。捧誦 詔書。無不呼歡稱頌。近聞有修理 圓明園之事。經御史沈淮奏請從緩。亦蒙明降 上諭。布告天下。特以 兩宮皇太后燕憩無所。略加修葺。非以飾游觀也。仰見 聖天子大孝性成。躬行節儉。歷久不移。夫帝王之孝與庶人異。庶人養親不外養志而已。至若帝王。則在善繼善述。克長克君。四夷賓服。百姓乂安。合萬國之歡心。為 九重之色。養憩游之娛。猶其末也。臣伏願 皇上俯察近事。遠鑑往古。念時勢之危險。憫物力之艱難。不以為伴奐優游之日。而以為臥薪嘗膽之時。前項工程。仍請緩辦。至 殿廷之營繕。可省者省之。 宮禁之服御。可減者減之。裕四海度支。為萬事根本。或者外侮潛消。內患不作。天時固可感應。人事亦可轉移。此中肇端甚微。關繫甚大。臣仰荷 皇上特達之知。受 恩深重。智識短淺。稍有所見。不敢不披瀝上陳。區區愚誠。諒蒙 聖慈垂察。所有敬攄管見緣由。理合恭摺密陳。伏乞 皇上聖鑒。
請力除四獘疏光緒四年
寶廷
竊以為祈禱誠不可廢。而所恃以格天者。惟在以實心行實政耳。 宮闈敬怠。非外人所及知。竊願 皇太后默自省察。歷年以來。有無汰侈苛刻。逸豫曠怠足以上干天和之處。有則力改之。不可因陳事不說。遂自迴護。尤必當見諸實事。不可但以遇災修省。託之空言。將天變可畏。存之於心。時懷戰兢恐懼之念。至誠所積。自能感通。所謂應天以實不以文也。今事事廢弛。獘不勝指。姑言其大端。蓋有二焉。一曰不知緩急。一曰有名無實。臣工有言。必飭部議。部議必駮。幸而不駮。亦必久之始得議准。迨發交各省。又久之始得施行。而所行仍不過虛文塞責。姑就振務言之。山西請撥漕糧。迫不可待。再經陳請。始得允行。饑民望振。急於望雨。前撥山東漕糧。今已數月。何以尚未能齊。此皆不知緩急也。京師自去秋議行平糶。今春乃有定局。而市價仍未能平。此既不知緩急而復無實也。更有見小畏難二獘。徒知倉儲之足惜。而不知邦本之是憂。徒知國用之易虧。而不知民心之易失。此見小也。謂切直為好名。相率隱忍。謂振作為喜事。相率偷安。以雷同詭隨為和衷。以諉卸取巧為練達。此畏難也。古之民死於虐政。今之民死於仁政。虛應故事。緩不濟急雖有仁政。無救於民之死也。古之事誤於新進紛更。今之事誤於老成持重。畏難苟安。見小則貽誤大事也。最可憫者。晉豫二省之民。半已餓死。而未敢生變。亟加振恤。尚恐無濟於事。若再因循疲玩。坐視不救。將聽其盡死耶。抑待其生變邪。既不囗發倉平糶以安內。又不囗留漕散振以安外。守此數十萬石紅粟。將安用之。設有變動。雖盡傾太倉。豈足供軍儲哉。古賢君每值天變。恆下罪己之詔。引咎自責。愈徵聖德。今言者有所指陳。不惟不囗引咎。且多方粉飾。自彌闕失。此皆樞臣之深心。為 君文過。即以自文。立言非不得體。恐懼修省。固當如是耶。天人之際。呼吸相通。邇來祈雪。則應以微霰。祈雨則應以輕陰。 上帝至仁。亦若準 朝廷所施於民者。稍稍應之。猶不可發深省乎。臣所言四獘。乃今天下之通獘。上自 朝廷。下及內外大小臣工。舉不能免。伏乞下 詔自責。並嚴責諸臣力除積獘。以上回天怒。維國事而濟民生。民心既順。天心亦通。若四獘不除。欲天下治難矣。
覆上汪尚書書
梅曾亮
前由陳中書所遞至賜書。伏讀數過。鴻章鉅字。光輝薄星辰。聲氣諧韶濩。如高山深谷。猝然臨前。鮮不變色卻步。而蜿蟬迆邐。千里始盡。不測其氣脈之所終。非明公盛德鴻才。達於政治之體要。孰能言之。非謙尊下士。不間於勢分之遠邇。孰囗為言之。然則推公之心。其有以卑位自嫌。而不敢自進其說者。固宜得棄絕之罪於大君子。而未離乎卑陋之見者也。夫君子在上位受言為難。在下位則立言為難。立者非他。通時合變。不隨俗為陳言者是已。昔蘇文忠說仁宗以有為。諫神宗之興事。非更變多而銳氣消也。所值之時異也。賈生一見文帝。而勸以削藩國。係匈奴。知文帝所謙讓者在此也。故欲救其獘而扶其偏。使其雖從吾言。必不至過而為患。不然。則誼者亦晁錯王恢矣。豈惟賈生。書之戒成王曰。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囗。戒康王曰。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使遇秦皇漢武之君。則斯言豈不為禍。夫言之非其人而為禍者。得其人即能為福。若偽尚書則不然。其時自唐虞至夏殷周之久也。其君自堯舜至太甲之不類也。而其詞茫茫昧昧。惟取寬綽而無疵者。塗附增加。如出一口。雖舉其篇而互易之可也。如是之言。即言非其人而不為禍。然未可謂之為知言也。漢哀帝底剭鼎臣。守相有罪。交臂就死。而息夫躬方勸以立威刑。元帝慈愛恭儉。非所難也。失在於不斷不明。而貢禹所陳。皆諱所難而責所易。人皆知息夫躬之為佞也。而豈知禹之佞甚於躬哉。夫言有託於經而甚尊。出於口而無獘。予人主以易緣飾之事。可受之名。而實無益於人國者。固君子所宜深察而明辨之者也。曾亮嘗持此說以觀古人。已有所作。亦推此意。惑於自信。謬於自知。深恐不應經義。違師法。非大君子中正之道。輒取近作論事二篇。錄呈左右。惟明公不惜教誨而深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