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058

第58章 治體三政本上(4)

咸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奉

上諭曾國藩條陳一摺朕詳加披覽意在陳善責難預防流弊雖迂腐欠通言尚可取朕自即位以來凡大小臣工章奏於國計民生用人行政諸大端有所裨補者無不立見施行即敷陳理道有益身心者均留置左右用裨省覽其或窒礙難行亦有駮斥者亦有明白宣諭者朕欲求獻納之實非沽納諫之名豈得以無庸議三字付之不論也所奏除廣西地利兵機已令查辦外餘或語涉過激未能持平或僅見偏端拘執太甚念其志在進言朕意不加斥責至所論人君一念自矜必至喜諛惡直等語頗為切要自惟藐躬德薄夙夜孜孜時存檢身不及之戒若因一二過當之言遂不量加節取容納不廣是即驕矜之萌朕深思為君之難諸臣亦當思為臣之不易交相咨儆庶坐言起行國家可收實效也欽此

敬陳時事艱難疏咸豐二年

陳壇

奏為時事艱難。請  皇上益自抑畏。以召   天和而固人心事。本月二十一日。奉  上諭。各部院大臣九卿科道等有言事之責者於政治得失民生利病有可補偏去弊力圖挽救之處各抒己見直陳無隱等因欽此。仰見  皇上虛己受人。博採周諮之至意。臣惟違陳善。責在臣鄰。而敬迓   天庥。身先億兆。尤先歸重於  主德。  皇上御極以來。孜孜圖治。宵旰不遑。固宜四時順序。寰宇乂安矣。乃自上年以來。天象屢異。人事亦屢乖。其尤可異者。如上年二月初旬。連日日色黃赤而無光。本年二月十七日辰刻。日下傍側有黑子並出。逾時乃滅。查二月十七日。正永安州匪徒竄出之日也。方今廣西逆燄愈熾。省城被圍。則全省之震動可慮。聞馮雲山係廣東教匪。李丹係衡州會匪。隔省句結。則廣東湖南之伏莽可慮。豐工尚未合龍。人夫數十萬。游手無食。則直隸江蘇山東河南之騷擾可慮。江蘇水手偪勒遣散。則沿河之滋蔓可慮。夫禍亂之生。天以警聖人。亦將以開聖人也。將欲紓多難而收囗心。必自  皇上遇災而懼。益深惕厲。臣伏願  皇上亟沛綸音。囗諭廣西廣東湖南三省。將前次之被臣工欺朦。及屢易將帥辦理未善。見在地方蹂躪。傷心慘目等情。躬自引咎。剴切宣示。並自軍營將士及本省鄰省紳民。如有能自相團練。保囗城池者。立予破格獎勵。其已陷賊中。或被賊裹脅。除著名逆匪。國法難宥。如能自拔來歸。或殺賊自效者。仍即予以懋賞。散賊黨而固人心。在事官民。捧  詔書而涕零。必當感奮圖功。藉以仰酬  高厚。即別省不逞之徒。亦將聞而膽落。可消患於未萌矣。抑臣更有請者。  皇上每日辦事之暇。將各部院九卿滿漢大臣奏事者。輪流 召對。考其所辦之事。即審其人之公私。並可各詢其本省民生之疾苦。吏治之舉廢。考眾論以驗情偽。似亦集思廣益之一助也。唐臣陸贄有言曰。悔過之意。不得不深。引咎之詞。不得不盡。招延不可不廣。潤澤不可不宏。宣暢鬱湮。不可不洞開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痕。此數語者。似與今日時事頗為切近。臣願  皇上先定厥志。開誠布公。事事與天下相見。此尤今日之急務。而感格   天人。其應如響者也。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  聖鑒。

咸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奉

上諭昨降旨令各部院大臣九卿科道各進直言以匡時政本日據給事中陳壇遵旨陳言懇請遇災而懼益深惕畏以召 天和而固人心披覽所奏頗合責難陳善之義深契朕衷朕承 皇考付託之重仰惟 列聖創業艱難天下億兆生靈撫綏懷保責在藐躬自登基二載以來無日不以敬 天愛民為念兢兢業業夙夜不遑曷敢稍存滿溢之志致開逸欲之萌思與中外臣工洗滌前非共圖上理乃因循疲玩積習相沿法令廢弛撫循無術以致盜賊橫行重煩兵力自上年粵西小醜不靖調兵勦辦各屬盜匪漸次解散撲滅獨金田會匪尤為狡詐兇悍大兵節次進攻相持日久仍被突圍而出甚至挫師折將省城戒嚴前此破陷永安合城文武殉難捐軀迨賊他竄後州城及莫村水竇各處僅留瞽病數人是城內居民或不得已而被其裹脅或不甘從逆而遭其屠戮者不知凡幾現又竄擾桂林省城城外及昭平荔浦陽朔一帶村墟居民諒無不受賊蹂躪焚燒擄掠傷心慘目不言可知赤子何辜毒罹鋒鏑興言及此寢饋難安回思前任疆吏粉飾因循深堪痛恨然勞師糜餉俾么囗小醜未能迅就蕩平皆予罪也而南河豐工漫口至今尚未堵合災民蕩析離居更為可憫自惟薄德時切憂勤宵旰苦衷原難共喻亦不願天下知惟有自省愆尤倍深刻責而已廣西軍務賽尚阿未能迅速奏功疊予薄懲望其力圖補救以贖前愆現在該大臣駐劄陽朔與省城聲勢聯絡如能剋日會合攻勦兼扼其南竄之路不難復振軍威滅此囗醜若再曠日無功朕亦豈能寬宥著再申諭賽尚阿及帶兵大員等務各激發天良勿致復蹈故轍國典具在朕非不能執法之主也至廣西紳士居民人等於辛苦墊隘之中舉行團練各囗身家殊堪軫念現當賊勢奔竄靡常其各一乃心力敵愾同仇或偶被妖賊煽惑或陷賊後革心悔悟自拔來歸者不惟予以自新且當妥為撫恤有能殺賊自效者更當加以恩獎廣東湖南與廣西壤地毗連疊經諭令該督撫通飭所屬實力防堵仍當妥諭士民團集保伍並宜加意綏徠無至驅良為匪用副朕除害安民之至意欽此

敬陳時務五事疏咸豐二年

勝保

奏為直陳愚悃事。竊臣性本顓愚。情殷獻納。蒙  皇上不加斥責。屢賜超遷。念  隆天重地之恩。難酬萬一。惟愛  君憂國之悃。仰答  九重。此心自信無他。所言容有可採。苟  聖明之俯納。雖斧鑕以何辭。謹擬切於時務者五事。為我  皇上陳之。竊惟自古人君。父天母地。交感之機。捷於桴鼓。故自古帝王。莫不謹天戒而懍天威。修人事以回天變。著之史冊。歷歷可稽。凡人主憂勤惕厲。則天變往往不應。我 朝   聖  聖相承。人事修而天休至。偶遇天變。則怵惕維厲。寢食不安。責躬省過。求言減膳。實心實政。一誠感孚。故能轉災為福。弭天變於無形。   列朝聖訓。炳若日星。此即   列聖之心法。亦   列聖之治法也。我  皇上天授英明。聰聽   彝訓。即位以來。孜孜求治。宜足以感召祥和。乃臣默觀天意。一若重有所儆者。前年地震川西。傷人畜無數。去歲河決豐北。淹沒無慮千萬。聞本年冬月。又有日食之異。伏讀   聖祖仁皇帝聖訓云。凡此皆陰盛之象。不得謂無與人事。又曰。自古帝王。皆因此而戒懼。蓋所以敬天變。修人事也。若庸主。則諉諸氣數矣。臣不習占驗。竊以理論之。夫日者。君象也。傳曰。天子當陽。義取諸此。易曰。坤為地。地為陰。水附於地。亦陰類也。以靜順為德。其於人。則妻道也。臣道也。 宮闈邃密。非臣所敢知。天其或者儆溺職而戒侵官乎。今春雨澤愆期。麥收歉薄。  皇上鑾路所經。實親見之。自   奉安大禮告成後。風霾特甚。連日浹旬。寒燠不時。禾稼為損。安知非   成皇帝在天之靈。欲以是昭示我  皇上乎。初十以後。屢覺雲合欲雨。輒被狂風吹散。似天氣下降。地氣不能上騰之象。洪範恆風曰蒙。恆寒曰急。蓋臣下蒙蔽。虛辭飾美。國事急迫。治理需人。故有是應。在易天地交而君子道長為泰。不交而小人道長為否。蓋有是君。有是臣。則治象成而天和自至。使上有求治之君。而臣下不能稱職效能。以安社稷。獻可替否。以利國家。則聖主必鄙而薄之。天亦必厭而棄之。故曰人事起於下。則天變應於上。變不虛生。必有所指。蓋天心仁愛。欲人知所儆也。夫自古極盛之世。豈無天變。然不為災者。以君若臣平時已交相儆勉。遇災益側身修行。以消去之。   列祖   列宗以修省回天之事。不一而足。所謂人定勝天也。蓋人主之心。即天之心。亦即天下之心。  皇上莊敬日強。敬天事神。尤昭雍肅。臣前備員光祿時。每於駿奔執籩之際。仰見  皇上對越在天。儼恪精一。未嘗不私心欽佩。以為與聖人祭神如在之理。若合符節。祭如此。則平日 法宮端拱。昧旦丕顯。不卜可知已。   世宗之訓曰。天道至近。時刻照臨於前後左右。舉首即是。動念即是。無須臾離也。大哉   聖言。垂貽無窮矣。  皇上聖由天錫。荷天之龍。而  嗣統之日。適時事之多艱。天錫  皇上以不世出之德。豈以是苦我  皇上哉。蓋將以玉成  聖德。懷永圖。受多福也。伏願我  皇上懍旦明以永篤眷。

今天下急欲求治。必先求致治之人。廣西賊匪起事以來。未嘗挫衄。視官兵如兒戲。且聞潛蓄奸謀。久而後發。雖云烏合。實已鴟張。其始猶怵  天威。偶得城邑。旋即遁去。自李星沅出而賊始肆。周天爵出而賊更肆。賽尚阿出而賊益橫行無忌。公然署偽官。散偽檄。狂悖之情。令人髮指。兵法曰。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兵家之大忌也。今師老財匱。而賊勢未衰。自出永安。猖獗尤甚。桂梧平潯。在在堪虞。且以小醜跳梁。乘全盛之威。合天下之力。不足以制之。將何以伸撻伐而絕覬覦。此廣西之憂也。賊伏永安數月。養精蓄銳。謀定而後出。必有注意之所。非鋌而狂走。如從前川楚教匪比。梧州一府。為兩省咽喉。若賊據梧州。分掠桂平等處。俾我師備多力分。潛結東粵奸徒。直犯肇廣。旁煽南囗。遠結漳泉。近糾海寇。則自嶺以東。將不可問。且粵東匪徒。狡然思逞者亦眾矣。此廣東之憂也。桂林接壤湖南。平日奸徒。本通聲息。若據桂林。浮湘水而下。盜衡山。犯長沙。即唐賊黃巢躪中原之路。此湖南之憂也。河決未復。數郡其魚。流離蕩析。所不待言。而數十萬赴工之人。非失業之徒。即游手無賴。入春以來。以工代振。故亦粗安。今工歇而田廬依然巨浸。窮無所歸。豈能待斃。見聞沿河飢民。人皆相食。兼之糧幫水手。素非善良。今歲南糧。半由海運。半阻河干。此輩資生無策。豈免冒死犯科。脫梟黠之魁。起而倡之。振臂一呼。豺狼四合。恐 朝廷旰食。南顧不遑。況該處風氣頑悍。前代之亂。多起於是。此淮徐之憂也。海寇去年窺伺山東。逍遙閩浙。沿海兵將。未能扼其吭而蹙其勢。招撫之局。半屬羈縻。賊心未改。能保不翻然易轍乎。

近來營伍習氣。無事則燕雀處堂。有事則鳥獸駭散。水師尤甚。此海疆之憂也。直隸山東山西等省。春雨不時。糧價頓長。近聞盜賊蝟起。搶掠頻仍。甚至都城內外。公然械劫。儻賴  聖主如天之福。與格天之誠。此後雨澤應時。秋成豐稔。則民心尚可漸就安帖。不然。從來大盜無不起於小盜者。明季張李之黨。悉屬飢民。此畿輔之憂也。今各大小官吏。未嘗不籌堵禦。策撫循。然自  皇上御極以來。訓飭督撫。無慮數十事。如果實力奉行。地方自有起色。乃始尚畏  皇上沈毅。不敢過懈。後則窺測漸深。泄沓如故。當此事勢艱難。若不嚴切申警。使之各懷寅畏。必不能痛改叢脞積習。則堵禦撫循。均無可恃。臣私慮廣西已成之禍猶小。而各省將萌之患恐滋。不可不早為之所也。伏願  皇上嚴責成以弭禍患。

康熙初年。丕基肇造。反側未安。   仁皇帝沖齡踐阼。是時中牟河決。臺灣用兵。加以三藩叛逆。關陝繼變。其勢岌岌不可終日。賴   聖祖天地之德。日月之明。雨露之恩。風霆之威。制勝決策於廟堂之上。知人善任於帷幄之中。有功則賞。疏賤不遺。有罪則罰。親貴不貸。得策輒行。得人輒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一時任事之臣。亦皆感激矢報。竭忠盡誠。用能殲除巨憝。奠安社稷。我  皇上善繼善述。動遵   成憲。   列聖謨訓。法守常昭。固無俟管窺之見。仰述  聖主之前矣。而發號施令。行政用人。似尚有未與   列聖若合符節者。得非以  皇上有堯舜之資。大臣無皋夔之佐歟。我  皇上孝思不匱。念大小臣工。皆   先皇帝貽留。往往曲加 恩禮。此即古帝王諒闇之道。與聖賢不改之義。臣何敢妄參末議。然予奪者人主之大柄也。寬猛者馭世之大權也。子產治尚嚴。而孔子以為惠。蓋人知畏法。則所全者多。故曰惠也。諸葛亮曰。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吾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寵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故聖王之治。賞罰不偏重。賞一人而天下勸者賞之。罰一人而天下懲者罰之。賞明罰信。故臣庶畏其威而懷其德。懷德則不忍負君。畏威則不敢負國。然後乾綱振而大權尊。天下皆滌慮洗心。以效指臂之用。今如賽尚阿久任京秩。清勤公正。朝野共知。處之揆席。足以儀型。至於將略本非所長。以致師久無功。潰圍失利。然已使之典兵。似不宜廢軍紀。若以其人可惜。 國家自有權衡。但使待以不死。  天恩尚可仰承。如   祖宗朝處置明珠勒保阿桂岳鍾琪諸人。成法具在。庶失律之軍。咸惕於 朝廷之法制。而不敢輕。以期奮勉圖功。迅速蕆事。豈不善歟。上年河決。  皇上特寬河員之罪。原冀其感奮知恩。乃至再誤事機。尚復飾辭委過。此次決口不合。該督等並未自請治罪。以為無罪耶。抑非其罪耶。宋臣司馬光上仁宗疏曰。致治之道。曰任賢。曰信賞。曰必罰。傳曰。日掌賞。月掌罰。無偏重也。伏願  皇上明賞罰以振紀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