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175

第175章 戶政二理財中(4)

一各省存賸款項宜按年按款抵撥以免牽混拖延也。查各省應用款項。或由本省留備。或由外省協撥。一款有一款之定額。迨至奏銷餘賸。應照例按款報撥。方謂之實用實銷。乃近年以來。各省習成疲玩。遇存賸應撥之款。輒藉口宕延。甚且一任臣部行催。付之不答。現經臣等稽查。登記冊籍。江甯一省。登記未經入撥者。至六百餘萬兩之多。 國家自有之財。豈容置之不理。臣等公同商酌。與其留此餘存而輾轉無著。不如按款抵撥。使款目分明。即如各省額撥俸餉一項。內有建曠餘存。甲年用賸之款。乙年奏銷。即可抵撥丙年俸餉之額。其餘文武官養廉滿營綠營等款。遞年皆有存賸。若新撥仍復取盈。年復一年。伊于胡底。自應變通辦理。以便句稽。大抵臣部句稽之術宜用分。分則有條不紊。而外省牽混之獘由於合。合則挪東掩西。相應請  旨飭下各督撫嚴飭各該藩司。嗣後將本年奏銷實存餘賸各款。即於本內聲明。入於次年撥冊額給數內。儘數扣抵。以歸實用。由臣等督飭各司員。將扣抵數目。認真稽覈。如有存賸。不行列抵。仍以定額朦混請撥者。即據實嚴參。庶款目爽若列眉。無所容其牽混矣。

一外省留支驛站款內餘賸銀兩宜提存司庫以補封儲也。各省封儲銀兩。原以備緩急不時之需。不容擅動。邇年以來。因撥款不敷。不得已而動及封儲。以致現在殊多缺額。臣等思京師與外省。猶手足與腹心。每遇部庫籌支。未嘗不兼顧封儲。時深焦灼。急應籌補。以期有備無患。查各直省編徵驛站銀兩。向由州縣留支。有餘則解司報撥。惟此項額編本寬。是以留支多而實銷少。每因提解不力。漸至報撥少而虧挪多。經臣等督飭司員覈計。此項餘存。每歲約有四十四五萬兩。惟甘肅省扣儲司庫。隨入撥冊。湖南湖北兩省造入該年民賦奏銷。雲南省實用實銷。並無餘賸。其餘各省。多則數萬兩。少亦數千兩。雖囗次催令報撥。而每以提解未齊。藉詞延宕。臣等公同商酌。此項本係 國家正賦。即使散在州縣。絲毫無虧。不如提解司庫。緩急有備。現擬由臣部行令各督撫轉飭該藩司。令各州縣於留支銀內。除實銷若干外。將餘賸銀兩。儘數提解司庫。以備封儲。如遇地方緊要公事。需動封儲銀兩。仍按舊例奏明辦理。不得擅行動用。儻該藩司催提不力。仍聽存留屬庫。無論有無虧短。即由該督撫據實嚴參。以昭覈實而重帑項。

一嚴查外任交代以杜新虧也。查定例。新舊正署各官交代。立限綦嚴。遇有挪虧等獘。接任官徇隱不報者。照例題參。如接任官已經詳報。而上司不行揭參。或徇庇舊任。偪勒新任接受者。處分亦極嚴明。惟此次清查章程。後任雖經出結。追賠仍歸本任。原以各任俱有虧短。不能不權宜辦理。以期款項有著。誠恐各省恃有新章。或徇隱不報。或偪勒接受。視交代為具文。以致舊欠未清。新虧又起。臣等伏思現在甫經清查。各省倉庫。自有確數。急應申明交代定例。按任稽覈。以杜新虧。相應請  旨飭下各直省督撫。除清查案內按照分任追賠。其清查以後各屬交代。務遵定例。遇有虧缺。惟出結之員是問。不得藉口前任虧挪。致滋轇轕。遇交代遲延挪虧濫抵等獘。即行嚴參。毋許以造冊遺漏舛錯。代為掩飾。再查官員陞調。事隸吏部。遇正署新舊迭更。臣部欲按任跟查。而苦案無據。並請 飭下吏部。於外省陞遷調補委署各缺題報到日。即知照臣部。由臣等督飭司員按各省司道府州縣設立印簿。隨時登載。立即催令冊報交代。儻查有日期不符。藉詞延宕。及規避續參處分等獘。即指名嚴參。庶交代可以清釐。不致仍前虧缺矣。

一甲米搭放折色宜復舊章。全放本色以節庫支也。查八旗甲米內三成半稄米一項。每年共應放稄米九十三萬餘石。前於道光二十八年。因出產稄米之安徽等省被災。稄米未能足額。經臣部援案奏准。自二十九年正月起。於三成半稄米中。改給一半折色。每石以庫銀一兩三錢折給。每年省米七十六萬五千餘石。聲明一俟倉儲充裕。即由臣部奏歸全放本色舊章在案。查此項給放折色。每年共需銀六十萬四千餘兩。現在庫款支絀。多一項之折給。即增一分之拮据。而覈計存倉稄米。雖未十分充裕。尚可接續新漕。無虞缺乏。擬請自咸豐二年正月起。將八旗甲米內三成半稄米全放本色。毋庸再給一半折色。期於庫帑兵糈。兩無妨礙。如蒙 俞允。除正月應領旗分。業已過檔。俟開印後。應令該旗出具印文咨部。將折色補放本色外。臣部即行文各該旗及倉場衙門一體遵辦。至來歲接放新漕稄米以後。或贏或絀。再容臣等隨時體察情形。奏明辦理。

一緞疋庫現在物料分別應抵應停以惜物力也。竊惟理財莫先節用。應用者雖盈千累萬。不以為多。應節者雖一絲一粟。詎容妄費。查臣部緞疋庫。儲存物料。以備 賞賜之需。向例歲底奏派。必某項將次用完。始將某項行令造辦。然有各處額解之料。未奉停止明文。即源源照常辦運者。現查該庫所存杭紬一項。積至二十萬餘疋之多。每年支放在二千疋以內。約計足支百年。而杭州織造。每歲仍復辦進。陳陳相因。勢必終歸曹少朽。再查山東絹山西絹兩項。現乏餘存。而杭紬價值與之相當。可以抵放。其餘各項物料。有足支二三十年者。有足支十年八年者。亦有將次放完者。若不將應抵者抵。應停者停。不特經費長此虛糜。而物力亦虞暴殄。相應請  旨飭下各該省。將杭紬山東絹山西絹三項暫停織辦。並 飭諭管庫大臣。向後行辦物料。必須查明某項歲用若干。如有別料可以抵放。及所存足支三年者。均毋庸辦造。至其餘有可撙節之處。容臣等隨時隨事上聞。再查織造節省之項。向例解還藩司報撥。仰惟   宣宗成皇帝躬行節儉。歲常節省數萬金。乃臣等查道光二十四五年以後。江蘇兩織造節省之項。解存藩庫者。約計二十餘萬兩。該省並不入撥。是   先皇帝節儉之所留貽。不以供軍國之需。而置為閒款。殊不可解。臣等仰體  皇上克儉之孝思。擬請以後織造每年餘賸之款。不必再繳藩司。即於運料之便。請  旨解交部庫。以充經費。而昭   盛德。如蒙 俞允。即由臣部行文各織造。遵奉施行。

一酌減營馬以務軍實也。查會典內載。京外官兵。額設例馬二十五萬二千九百三十九匹。其後因地制宜。間有增減。現計額馬減於舊者。一萬五千五百匹有奇。每匹例給馬乾銀十一兩至十八兩不等。約歲支銀三百餘萬兩。伏思 國家設兵囗民。不惜餉乾之費。原期平時練習。臨陣衝鋒。一馬得一馬之用。北地騎兵。雖較得力。第原額視他省多至數倍。易滋懸額等獘。若南人之不習馬。自古已然。向聞大江以南營馬。水草不宜。服習無法。年限未屆。踣斃相尋。兵丁畏懼賠樁。以致半成空額。偶有存營拴養者。率皆毛骨空存。安能得力。似此歲糜餉乾。實屬無益。臣等伏思與其多設騎兵。僅存虛名。不如改設步兵。尚歸實用。查京營為畿輔重地。應仍照額圈養。北五省駐防。亦皆習於騎射。均毋庸議裁外。其餘各省綠營。如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甘。地多平原。四川雲貴。間有產馬之區。馬尚可用。以上各省綠營馬兵。擬裁改十之二三。至江甯蘇州安徽江西閩浙兩湖兩廣。非沮洳下溼。即嶺嶠崎嶇。既非產馬之區。亦鮮用騎之地。溯查嘉慶十九年道光元年兩次裁馬改步。又道光二十三年酌裁馬乾。雖經裁汰。此時存數尚多。以上各省綠營馬兵。擬裁改十之四五。此內有駐防省分。亦請照四五成數。一體酌裁。如蒙 俞允。其應如何裁改之處。應請  旨敕下各直省將軍督撫副都統提鎮。妥議章程具奏。由兵部覈議施行。並將所裁之馬價馬乾等項。每年約省銀若干。據實造報。於冬撥案內照數覈減。庶餉乾不致虛縻。而訓練亦歸實用矣。

以上各條。覈完欠以專責成。慎額支以清款項。補封儲以備緩急。嚴交代以杜虧挪。以至劑銀穀之盈虛。節織造之囗費。裁馬乾之虛縻。雖不能驟充 國用。而冀可漸節財流。再查臣部為度支總匯。而一切費用。則分掌於內外各衙門。及至造冊照例報銷。臣等祗能覈其例外之浮多。不能責以額中之節省。伏思今昔情形既異。銀錢價值懸殊。當茲經費拮据。必須中外同心。力圖撙節。應請  旨通諭中外臣工。遇一切錢糧應行覈實節省者。勿拘成例。勿避嫌怨。隨事奏聞。此轉匱為豐之術。亦今日之急務也。所有臣等籌議緣由。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訓示。

請權出入以培國脈疏咸豐二年

汪振基

竊念行軍日久。籌餉艱難。在廷諸臣。仰體  宵旰憂勞。議款屢陳。固已竭慮殫精。無微不至。然屬錙銖之利。無補尺寸之圖。但軍務一日不竣。即軍需一日不止。則所以籌之使不匱者。將何道之從哉。近來官員捐輸。既苦於力多不逮。至勸捐各省。稍有辦理不囗之處。易至激而生變。其患尤有不可不豫防者。臣目擊時艱。以為生財之道。在於開源節流。至源無可開。則必以流之當節者躬行於上。考之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旨哉。量入以為出一言。誠千古言理財者所莫外也。嘗即戶部出入成數計之。每歲入約不足四千萬兩。遇有水旱偏災。仍豁十之一二。每歲出約三千數百萬兩。是安常處順之時。歲餘已屬無幾。而此兩年來。軍餉用過之二千餘萬兩。加以豐北兩次撥用工需之數百萬兩。皆在歲用常經之外。上下焉得不困。夫法制期於經久。而變通尤在隨時。川楚之師。七年而轉輸不竭。今則軍興二載。而已甚疲矣。   南巡之典。五舉而財力常充。今則香山一至。而幾為費矣。今昔情形不同。至於如此。由此言之。國用一節。亦當因時損益。酌盈劑虛。勿泥定例而以為必不可更。勿狃成規而以為必不可易。應請  旨飭下部臣會同內務府大臣。通盤籌畫。詳稽歷年動用帑項。條款成案。逐細推求。力加撙節。自 朝廷筵宴賞賚典禮之大。以及 宮中飲食服飾供御之微。其萬不可節省者。俱仍其舊。餘則釐定章程。概從儉約。即外省織造貢物。亦可酌行裁撤。減一費即增一利。刪儀文浮囗之有餘。正以補徵調經費之不足。庶不致請餉頻仍。坐歎束手無策。且無論當今喫緊之時。即使豐工已堵。盜賊已平。而一切囗後事宜。在在皆須籌備。此臣所以五夜焦思。而亟望圖於其早也。或謂 國家制度。不可輕議更張。亦不可過安囗陋。此特潤色太平之見。不知國猶家也。處家之盛。雖間有增華踵事。而富厚豐腴之象。恆流露於不自知。及其衰也。則時以飢寒為憂。凡一粟一絲。無不握算持籌。期於損之又損。  天子以天下為家。勢不同而理則一也。方今四海凋敝。誠仰見我  皇上節儉持躬。謹益加謹。當囗曉然於  深宮之屏欲黜華。宅心澹定。而奢侈僭踰之積習。不禁而自消。是又可以潛化澆風。漸復元氣。臣為因時立制起見。區區之忱。不能自已。伏乞  皇上聖鑒。

擬預籌節用疏

吳嘉賓

臣竊聞戶部密陳度支情形。預籌儲囗。此誠 國家之至計也。顧部臣職主會計。既不敢妄議加徵。復不敢輕言裁抑。臣以為盈虛酌劑之道。必由我  皇上裁之。至於臣下苟有見聞。皆冀仰裨  聖聽。伏惟  皇上寬其妄言之罪。庶可廣採輿論。總籌全局。天下幸甚。臣聞天下之生財。祗有此數。古者藏富於民。今計臣徒恃勸民捐輸以為長策。不知民力固有盡時。議者但避加賦之名。謂此固民情踴躍輸將。 朝廷復優予議敘。非橫征暴斂者比。然人情希慕榮名。竭求稱貸。展轉相累。幾於十室九空。譬如誘取之與強奪相去幾何。非所以為 國家長久之計也。臣聞古帝王制用之道。率皆量入為出。未有量出以為入者。即以小民家計論之。若口食漸眾。家用不足。必以減費力作為先。儻恃張羅借貸。苟營觀瞻。終有盡時。勢不至竭產不止。雖 國家偶有意外之用。以致左藏暫絀。與小民家計不同。然其理亦不甚相遠。  皇上卑宮菲食。節己愛民。幾於減之無可減。此天下所共見共聞。顧承平日久。積獘滋深。從前虧耗彌縫。一經整飭。靡不呈露。蓋虧耗非一時之事。則補苴更非一日之功。臣以為國家損益。大小不同。就今日言裁節之道。當先其大者。謹以管見所及。為我  皇上陳之。

一八旗閒散宜漸許自便也。古者寓兵於農。後世以農贍兵。至 本朝則八旗與綠營兵。分而為二。而八旗則婦孺老疾。盡資錢糧養贍。京旗月餉。幾於國用四分之一。現在八旗生齒日繁。在 朝廷已無可再加。在八旗仍生計日蹙。公私交敝。久在  聖明洞鑒之中。祗以關繫重大。難議更張。小有補苴。未見其效。然 國家億萬斯年。豈可不及今講求囗策。臣愚以為天下事驟立則難。漸圖則易。且強而求之則難。順而予之則易。 國家統一寰宇。二百餘年。海澨山陬。罔非臣庶。即聽旗民錯處。何至別生事端。儻蒙  聖斷。八旗除勳舊世家。能自樹立者。永留京師。其閒散支庶。及貧乏不能自存者。一切許其呈明。予以自便外出。囗即銷除檔冊。概同民人。如不行呈明。私自外出者。照舊治罪。不願出旗者。亦不強加驅逐。至於養育錢糧。囗不裁減。以明非為嗇財起見。外省駐防。亦依此辦理。似於   祖宗成法。囗無更改。而俯徇輿情。別無不便之處。伏乞  聖明首賜裁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