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107

第107章 治體十臣職(3)

瀝陳辦事艱難仍懇終制疏咸豐六年

曾國藩

奏為瀝陳微臣辦事艱難竭蹶。終恐貽誤。籲懇在籍守制。恭摺奏祈  聖鑒事。竊臣謬廁戎行。與聞軍事。仰蒙  聖慈垂注。幬載恩深。凡有奏請。多蒙 俞允。即有過失。常荷 宥原。遭逢  聖明。得行其志。較之古來疆場之臣。掣肘萬端者。何止霄壤之別。惟以臣之愚。處臣之位。歷年所值之時勢。亦殊有艱難情狀。無以自申者。不得不囗陳於  聖主之前。定例軍營出缺。先儘在軍人員拔補。給予劄付。臣處一軍。概係募勇。不特參游都守以上。無缺可補。即千把外委。亦終不能得缺。武弁相從數年。雖保舉至二三品。而充哨長者。仍領哨長額餉。充隊目者。仍領隊目額餉。一日告假。即時開除。終不得照綠營廉俸之例。長遠支領。弁勇互生猜疑。徒有保舉之名。永無履任之實。或與巡撫提督共事一方。隸人衙門。則挑補實缺。隸臣麾下。則長生觖望。臣未奉有統兵之  旨。歷年在外。不敢奏調滿漢各營官兵。實缺之將領太少。大小不足以相維。權位不足以相轄。去年會籌江西軍務。偶欲補一千把之缺。必婉商巡撫。請其酌補。其隸九江鎮標者。猶須商之總兵。令其給予劄付。雖居兵部堂官之位。而事權反不如提鎮。此辦事艱難之一端也。 國家定制。各省文武黜陟之權。責成督撫。相沿日久。積威有漸。督撫之喜怒。州縣之榮辱進退繫焉。州縣之敬畏督撫。蓋出於勢之不得已。其奉承意旨。常探乎心之所未言。臣辦理軍務。處處與地方官相交涉。文武僚屬。大率視臣為客。視本管上司為主。賓主既已岐視。呼應斷難靈通。防勦之事。不必盡謀之地方官矣。至如籌餉之事。如地丁漕折勸捐抽釐。何一不經由州縣之手。或臣營抽釐之處。而州縣故為阻撓。或臣營已捐之戶。而州縣另行偪勒。欲聽之。則深慮事勢之窒礙。欲懲之。則恐與大吏相齟齬。錢漕一事。小民平日本以浮收為苦。近年又處積困之餘。自甲寅冬閒。兩路悍賊竄入江西。所在劫掠。民不聊生。今欲於未經克復之州縣。徵收錢漕。勸諭捐輸。則必有勁旅屯駐。以庇民之室家。而又或擇良吏以恤民隱。或廣學額以振士氣。或永減向日之浮收。或奏豁一年之正課。使民感惠於前。倖澤於後。庶幾屢捐而不怨。竭脂膏奉公上而不以為苦。然此數者。皆巡撫之****。臣身為客官。職在軍旅。於勸捐擾民之事。則職分所得為。於吏治學額減漕豁免諸務。則不敢越俎代謀。縱欲出一愷惻詳明之告示。以儆官邪而慰民望。而身非地方大吏。州縣未必奉行。百姓亦終難見信。此辦事艱難之一端也。

臣幫辨團練之始。仿照通例。鐫刻木質關防。其文曰 欽命幫辨團防查匪事務前任禮部右侍郎之關防。咸豐四年。臣勦賊出境。湖南撫臣咨送木印一顆。其文曰 欽命辦理軍務前任禮部侍郎關防。九江敗後。五年正月。換刻 欽差兵部侍郎。銜前禮部侍郎關防。是年秋閒補缺。又換刻 欽差兵部右侍郎之關防。臣前後所奉援鄂援皖籌備船囗肅清江面諸  諭。皆係接奉 廷寄。未經明降  諭旨。外閒時有譏議。或謂臣係自請出征。不應支領官餉。或謂臣未奉  明詔。不應稱 欽差字樣。或謂臣曾經革職。不應專摺奏事。臣低首茹歎。但求集事。雖被侮辱而不辭。迄今歲月太久。關防之更換太多。往往疑為偽造。釀成事端。如李成謀戰功卓著。已保至參將矣。被刑辱於芷江縣。出示以臣印札而不見信。周鳳山備歷艱辛。已保至副將矣。被羈押於長汀縣。亦出示以臣印札而不見信。前福建巡撫呂佺孫曾專函馳詢臣印不符之故。甚至捐生領臣處之實收。每為州縣猜疑。加之鞫訊。或以為不足據。而勒令續捐。今若再赴軍營。又須另刻關防。岐舛愈多。憑信愈難。臣駐紮之省。營次無定。閒有部頒緊要之件。亦不徑交臣營。四年所請部照。因久稽而重請。六年所請實官執照。至今尚無交到確耗。此外文員之憑。武官之劄。皆由督撫轉交臣營。常遲久而不到。軍中之事。貴取信如金石。迅速如風霆。而臣則勢有所不能。斯又辦事艱難之一端也。茲三者。其端甚微。關係甚鉅。臣細察今日局勢。非位任巡撫有察吏之權者。決不能以治軍。縱能治軍。決不能兼及籌餉。臣處客寄虛懸之位。又無圓通濟變之才。恐終不免於貽誤大局。凡有領軍之責者。軍覆則死之。有守城之責者。城破則死之。此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微臣講求頗熟。不敢踰閑。今楚軍斷無覆敗之患。省城亦無意外之虞。臣赴江西。無所容其規避。特以所陳三端。艱難情形既如此。而奪情兩次。得罪名教又如彼。斯則宛轉縈思。不得不泣陳於  聖主之前者也。臣冒昧之見。如果賊勢猖狂。江西危迫。臣當專摺馳奏。請赴軍營。以明不敢避難之義。若猶是目下平安之狀。則由將軍巡撫會辦。事權較專。提挈較捷。臣仍籲懇  天恩。在籍終制。多守數月。盡數月之心。多守一年。盡一年之心。出自  聖主逾格鴻慈。不勝惶恐待 命之至。

懇辭 加恩片同治元年

兩江總督曾國藩

再密陳者。現在金陵未復。寇勢方張。軍事反覆無常。正恐利時少而鈍時多。臣忝膺重任。日夜憂惶。除浙江已陷。苗練已叛。難遽補救外。即上而皖南江西。下而鎮江上海。亦俱有岌岌可危之勢。臣分內之事。尚未知成敗何若。乃自去秋以來。疊荷  鴻恩。臣既蒙 賞加太子少保銜。又蒙 飭諭節制四省。茲又拜協辦之 命。臣弟國荃。既蒙 賞穿黃馬褂。又蒙 賞頭品頂戴。茲又拜浙江按察使之 命。一門之內。數月之間。異數殊恩。有加無已。感激之餘。繼以悚惶。誠恐軍事一旦疏失。即加倍譴責。猶有餘咎。臣本擬恭疏辭謝。以除授參政大典。料難收回 成命。又甫經兩次辭節制四省之權。不敢更疏瀆辭。近於矯情而釣譽。惴慄旁皇。不知所措。理合據實陳明。懇求  皇上念軍事之靡定。鑒愚臣之苦衷。金陵未克以前。不再 加恩於臣家。是即所以保全微臣之功名。而永戴  聖主之恩眷矣。又前此疊奉  諭旨。飭臣保薦江蘇安徽巡撫。頃復蒙 垂詢閩省督撫。飭臣保舉大員。開列請 簡。封疆將帥。乃 朝廷舉措之大權。如臣愚陋。豈敢干預。嗣後臣如有所知。堪膺疆寄者。隨時恭疏入告。仰副  聖主旁求之意。但泛論人才以備採擇則可。指明某缺徑請遷除則不可。不特臣一人為然。凡為督撫者。皆不宜指缺保薦督撫。囗四方多故。疆臣既有征伐之權。不當更分黜陟之柄。在  聖主虛衷訪問。但求投艱而遺大。不惜舍己而從人。惟風氣一開。流獘甚長。辨之不可不早。宜預防外重內輕之漸。兼以杜植私樹黨之端。其督撫有任可履者。不准遷延不到。亦不准他處奏留。庶幾紀綱彌肅。 朝廷愈尊。是否有當。謹一併密陳。伏乞  皇上聖鑒。

請 訓責樞臣疏光緒四年

監察御史何金壽

比以災荒不雨。   皇太后  皇上下詔自責。哀痛懇切。稍有人心者。讀之皆為感泣。顧臣伏思  皇上幼沖。   兩宮聽政。雖 權衡自上。而翊贊則在樞臣。凡用人行政諸大端。必資商榷而後行。樞臣曰可。則  旨以為可。樞臣曰否。則  旨以為否。蓋今日之 朝政。固無不自政府出矣。去年晉豫固屬鉅災。其餘水旱風蝗。被災者將及十省。總由官無善政。以致   天降奇災。及成災以後。疆吏諱災而養禍。部臣屯膏而殃民。試問內外諸臣之進退。樞臣豈得無援引保護於其閒。能盡諉之於   皇太后乎。考之往代。遇大災則策免三公。三公亦自請罷斥。今新疆平則樞臣受賞。腹省災則樞臣獨不受罰。且坐視  宮廷下詔罪己。尚不引咎自陳。請予處分。又不於擬  旨時。懇請 切責。災諉諸   天。過諉諸  上。於心忍乎。竊謂樞臣亦非必有心誤 國也。但外雖勤職。中少血誠。各省之年穀。豐則聽其豐。荒則聽其荒。各省之人民。生則聽其生。死則聽其死。各省之疆吏。賢則聽其賢。否則聽其否。行下之  詔令。奉則聽其奉。違則聽其違。部臣之議奏。准則聽其准。駮則聽其駮。不知痛癢。委諸自然時局之壞。實由於此。今山西死亡過半。骨肉相食。析骸而炊。河南市鬻人肉。行旅斷絕。盜賊蠢動。 畿輔赤地數百里。道殣相望。流民數萬。鬨集京師。輦轂之下。奸民乘亂結隊攫物。此後何堪設想。萬一飢民聚為明季之流賊。微特樞臣等謀 國不忠。即自謀亦拙矣。伏懇  訓諭樞臣。責以忘私忘家。認真改過。庶可上格   天心。不然。雖  宮廷萬分焦勞刻責。而臣下泄沓如故。則感格恐無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