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3661800000099

第99章 “天府之国”孕育出的最能吃苦的“川号子”3

第二十章3以和为贵,中庸为先,亦步亦趋

家和万事兴,和,兴家之本,也是兴业之本。名扬四川的酱园“太和号”就是依靠和气兴业生财聚财延续百年的。

太和号的创办人姓胡,清朝道光年间中举入川,候补多年不得官做,随决定弃仕从商,便与两位同乡合凑白银千两,在棉花节开了间酱园,酱园的名称就“元利贞”号。古人云:三人为众,众口难调,但是三个客居成都谋生的江西人却和衷共济,兴业生财。胡某虽不懂生意,却饱读史书,善于用人,对请来的技术师傅和工人非常厚道,故内外协调,上下齐心。开业之后,年年都有盈余。咸丰年间,资金积累到了一万两银子之多,两位同乡动了思乡之情,退股取本,回原籍去了。于是酱园成了胡某独家经营,胡某将“元利贞”号改为“太和号”,从棉花街迁到正府街继续经营。

“元利贞”和“太和”,都出自《周易》。含喻“和气生财”之意。胡氏一家几辈都能心领神会,以“和”相始终。胡氏家族以和兴业,以和生财,以和聚财,买地买房,富甲一方,从咸丰年间到1956年公私合营,太和号延续了百年。

四川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儒家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川商,在为人处事上,他们信奉中庸之道,讲求和为贵,主张办事适度,适可而止;信奉“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占理,也决不得理不让人。

茶、茶馆,在四川,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四川茶馆众多,川人饮茶之风,名闻全国,可以说:“四川茶馆甲天下”。四川茶馆奇多,以成都为最。茶馆有大有小,大到上千个座位,小到有三、五张桌。四川茶馆讲究从待客态度、铺面格调、茶具、茶汤,操作技艺配套服务。正宗川茶馆应是紫铜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圆沱茶、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一旦四川人发生矛盾、纠纷,决不像北方人一样,双方拳脚相加,或指手画脚,相互对骂,而是由双方当事人各约自己的亲友到茶馆评理,恭请头面人物仲裁。谁家理亏谁认错,还得赔茶钱;如双方各有错,双方共担茶钱。因此,四川人好当和事佬,喜欢讲理。

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蜀汉缔造者刘备就是这样的典型。关羽自矜、高傲,“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性格暴躁,“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虽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但三人始终为一体,休戚与共。

于是有人这样评价川商——川商身上深受儒家传统农耕文化的浸淫,他们温和而讲究伦理,有一种与根深蒂固的“家庭精神”。川商不似吴越一代江南商人那般锱铢必较,也不似北方商人那般豪爽闯荡。

川商普遍向往相对闲散舒适的生活。他们缺乏杀气却又非完完全全的敦厚朴实,交织着狡黠小农意识的性情里,他们喜欢调侃人生,将逆境与压力在一杯杯的茶水和龙门阵中释放,精心营造属于自己心灵的悠闲气氛。

生意场上,四川人也是一副谦谦君子风度。和四川人做生意,在挣钱的情况下,虽说清楚道理,不可赤裸裸地谈钱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他们讲道理,讲道德,不愿伤害别人。在与客商谈判中,四川人无论处于多么被动的状况,他们也不发怒,而是隐藏自己的不满。他们不愿意给人难堪,让人下不来台。若双方在价格、合作方式、利润分配等方面争执不下,通常是四川人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通常又是折中的办法。如果四川人占据了十分有利的地位,他们也不会恃强欺人,而表现出宽容与大度。对于对方无理取闹,他们也多“大人不计小人过”,表现出安之若素的大度。因此,与四川人做生意,应该学习他们宽容和大度的胸怀和气质。

总体上说来,四川人刚柔相济、精明狡猾、亲情朴实的习气较重。他们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温文尔雅,城府深厚,坚韧能干,因循守旧。他们洞达细心,从不放弃丰富多彩的闲情逸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四川人一味地妥协。在原则问题上,四川人是决不让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