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3661800000093

第93章 “望族”中走来的知足常乐的江西商人1

第十九章“望族”中走来的知足常乐的江西商人

1知足常乐的江右商帮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物产富饶,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江西商人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或“江右商帮”。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遂得此名。

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至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391-1578),百万江西人口流向外省,形成了江西历史上——次大的流民潮。并且,这些人开始从事商业贸易,或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闯荡江湖,做些小买卖,劳生度日,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江右商帮”。

两宋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西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优势。在明朝,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居全国十三个布政司中的第二位。

“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这一切造就了江右商帮的兴起,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西当时的辉煌。

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真是百业兴旺。

尽管在江右商帮中,既没有出现像徽商那样坐拥巨资,堪与王侯相比的富商巨贾,也没有形成像晋商那样经营着垄断行业,也不能如浙商那样成为中国近代资本的源头,他们在迁徙过程中迫于生计而从事买卖,大多“小富即安,不思发展”,少有做大商人的野心。但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渗透力之强为世人瞩目,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大部分赣商的主业化经营并不明显,他们挟小本,收微货,走州过府,随收随卖,操业甚广。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的说法;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

历史上的江西商人受程朱理学的束缚,受正统宗法思想和宗族制度的压抑较深。又迫于生计不得不奔走在经商的路上,于是这些江右商帮多半早熟,他们一般从商年龄小,很早就开始操劳生计。由于家贫读书少,文化不高。他们经商走南闯北往往见多识广。江西多丘陵山区,一般人较贫穷,接口为生计奔忙,养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正是因为江西商人群体素质不是太高,经商的潜质不大,所以他们经商的后果难如人意。江右商帮应时而兴起,人数众多,操业甚广,小本经营,活动地区广泛,渗透力极强,但竞争力较弱。鸦片战争以后,江右商帮在活跃了500年后,逐渐没落。江右商帮的瓦解,除了历史条件限制外,与他们不尊重市场规律有很大关系。

今天的江西商人和安徽、山西商人一样,都有传统的商帮文化,受到历史商业传统的影响,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江右商帮”的影子——既吃苦耐劳,又灵活经营,但是规模不大、观念比较陈旧。与今天的江西商人打交道时,可以研究一下江右商帮的兴起与没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