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5团结一心,倡导共同致富
诚恳、质朴的内蒙古人,异常重视族群观念,遇到困难总是一起克服,有了荣耀也要一起享用。这种观念,与当年蒙古族先辈在草原上的艰苦生活有关,因为面对残酷的大自然,蒙古人需要团结协作,才能渡过难关,生存下来。
在内蒙古,乃至全国,蒙牛都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发展起来的蒙牛,一直把区域的共同发展、产业的共同进步、奶农与员工的共同富裕作为企业追求的长远目标,努力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早在创业最初,蒙牛就确立了“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企业使命。处于中西部国家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的地带,蒙牛集团借助当地种草养牛、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大力发展乳业,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用蒙牛老总牛根生的话来说,“当企业面临市场危机时,最笨的办法是把竞争的危机转嫁到农民身上,最好的办法是利己又利人,真正的和谐共赢。要稳定奶制品供求总量平衡和质量,就要充分发挥以市场带动农业的作用,利用产业链使农业与企业实现无缝连接,共担风险,形成专业化的产业运营。”
蒙牛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蒙牛品牌的“产品基因”都附着在产业链、专业链、技术链和生态链这四条纵横交错的“染色体”上。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有可能造成整个乳业市场的瘫痪,奶农更是首当其冲。
所以,作为西部“最大的造饭碗企业”,近十年来,蒙牛始终致力于维护奶农利益、稳定市场价格、确保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凡是有蒙牛奶站的地方,农牧民的收入就有大幅度提升。
蒙古著名企业家、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永亮,也是带领当地人发家的好手。
2004年,在从家乡去呼市的路上,赵永亮看到达拉特旗盐店乡北部有一大片比较平坦的土地,方圆十几里没有村庄。从附近村民那里得知,这里叫“风干圪梁”,因风多风大无水而得名。在当地乡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春天种了一坡,秋天收了一车,最后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剩的不多。”
经过一番考察,赵永亮发现这里的土质还不错,就是没水,只要有水,就可以居住生活。咨询过当地水利部门以及有关水利专家后,赵永亮决定出资500万元实施截流工程,把十几里外的哈什拉川水提水上梁,然后在这里建设扶贫移民新村。
赵永亮在扶贫移民新村建设了28户高标准獭兔育种、蔬菜育苗基地。獭兔养殖户每户投资规模为 15.8万元,其中5.8万元为东达蒙古王集团无偿提供,其余10万元由东达蒙古王集团提供担保,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银行贷款由养殖户逐年偿还。在扶贫移民新村,赵永亮还规划建设了利用人粪和兔粪制造沼气照明、做饭,利用沼杂喂养蚯蚓生产肥料的循环利用设施。
赵永亮白掏腰包建设扶贫移民新村,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生态经济形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既能实现产业致富,又保证了环保卫生。因此,许多人参观过该村后,都把这里称为“中国西部第一村”。
由此可见,内蒙古商人具有一种先天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注重把企业经营好,取得经济效益,还注意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与他们打交道,要避免陷入唯利是图的境地,如果你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合作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