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功用】性微寒,气微,味微苦涩。
【用药宜忌】无瘀血者慎服。妊娠无故勿服。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
【保健药膳】
丹参玉米糊
[原料]丹参6克,玉米100克,白糖10克。
[制作]把丹参润透、切片。玉米烘干,打成粗粉,放入盆内,加入少许清水调匀,待用。把丹参放入锅内,加水100毫升,煮25分钟,除去丹参,用纱布过滤,待用。把锅内加水500毫升,再把药汁注入锅中,置武火上烧沸,加入白糖,然后将事先调好的玉米粉徐徐倒入沸水锅内,搅匀,煮成糊即成。
[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糊100克。
[功效]祛血癌,利小便,通石淋。
[主治]肝炎兼肾结石、小便不畅患者。
【验方精选】
丹参20克,黄芪30克,广地龙12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胆南星10克,白芍12克,石菖蒲15克,葛根20克,水蛭10克,山楂18克,首乌20克。上药共煎为汤。益气和血,通络降脂,活血,化痰。
巴戟天
【简介】别名“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缠绕藤本。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来源】生在山谷、溪边或林下。主产在广东、广西。有栽培。
【鉴别要点】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背脉及叶柄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在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聚花果常单,近球形,每室子。花期4~6月,果期7~11月。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皮部有时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呈串节状。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黄棕色或黄白色。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味功用】性温,味甘辛而微涩。
【用药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保健药膳】
鹿角巴戟天酒
[原料]巴戟天100克,鹿角片50克,黄芪、当归、熟地、益母草各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上药拣洗干净,放酒坛中,倒入白酒,加盖密封,每5天摇动1次,浸泡30天,滤取上清液饮服。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5~20毫升。或随酒量饮服,不至醉。本酒用于脉管炎、关节冷痛时,亦可以用酒局部外擦,令皮肤红热即可。
[功效]温阳散寒,益气理血。
[主治]因阳虚引起的少腹冷痛,痛经,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四肢关节青紫疼痛,手足冷痛等。
【验方精选】
巴戟、人参、鹿茸、麝香、老虎鞭、海豹鞭、鹿鞭、蛤蚧、淫羊藿等份配方,提炼成丸,名为神龙丹。每日二次,每次1~2丸,温水送服。可治阳痿早泄,性欲低下。
甘草
【简介】别名“甜草根”、“密草”。多年生草本。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另外,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和根茎也可以入药。
【来源】生在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在内蒙古、甘肃。
【鉴别要点】高30~100cm,全株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味功用】性平,气微,味甜而特殊。
【用药宜忌】痢疾初作者,不可用;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用。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保健药膳】
甘草大蒜烧茄子
[原料]甘草6克,大蒜15克,茄子100克,姜5克,葱5克,盐5克,素油30克。
[制法]把甘草润透,切片。大蒜去皮,切片。茄子洗净,一切两瓣,再切4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把素油放炒锅内,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茄子、炒匀,下入蒜,加入上汤300毫升,用文火煮20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和血。
[主治]止痛,消肿。
【验方精选】
甘草、桔梗、麦冬、升麻、玄参、水二碗煎剩4克饮之。本方治疗扁桃腺炎,通常一服见效,严重者二剂定愈。若减去玄参,可保护喉咙。
甘遂
【简介】别名“苦泽”、“甘泽”、“肿手花根”。多年生肉质草本。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
【来源】生在山沟荒地。产于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
【鉴别要点】全草含乳汁。根细长,部分呈连珠状。茎直立,淡紫红色。单叶互生,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无柄或具短柄。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9枝簇生在茎端,基部轮生叶状苞片多枚。苞叶对生。萼状总苞先端4裂,腺体4枚。花单性,无花披。雄花多数和雌花一枚生在同一总苞中,各一枚;雌花位于花序中央,子房三角卵形,3室,花柱3,柱头2裂。葫果圆形。花期6~9月。根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
【采收加工】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作用。
【性味功用】气微,性寒,味微甘而辣。有毒。
【用药宜忌】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验方精选】
1,甘遂、细辛各4克。取炙白芥子、元胡各7克,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再将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敷于患者背部两侧的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共3天。每次贴敷4~6个小时,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此法为冬病夏治,用于咳嗽。
2,甘遂末3克,商陆根汁10毫升。用土狗一枚细研,与上药同调,中午空腹时服,用开水送下。可治疗水肿。在服药期间,忌食盐一百日;忌食甘草三日。
龙胆
【简介】别名“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多年生草本。为龙胆科植物,龙胆的根及根茎。另外,同属植物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及坚龙胆的根及根茎同作龙胆入药。
【来源】生在山坡林下及沼湿地。除西北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产。
【鉴别要点】茎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钉形,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在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蒴果卵圆形,有柄。花期9~10月,果期10月。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3cm,直径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断面黄白色。
【采收加工】春、秋季来挖,洗净,干燥。
【性味功用】性寒,味苦。
【用药宜忌】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勿空腹服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保健药膳】
龙胆草清鼻饮
[原料]龙胆草5克,野菊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蜜蜂30克。
[制法]先将龙胆草、野菊花、苍耳子、白芷分别拣杂,洗净,晾干或晒干。切碎后,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滤汁放入容器,待其温热时,兑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
[用法]早晚2次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通窍止痛。
[主治]鼻咽癌疼痛,对肝郁火旺者尤为适宜。
【验方精选】
将甘遂煎汤至5~15克内服,或入丸、散,能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可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也可以研末捣敷外用。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此药。
北沙参
【简介】别名“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多年生草本。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
【来源】生在海边沙滩。主产在山东、河北、辽宁。有栽培。
【鉴别要点】茎大部埋在沙中,部分露于地面,密披灰褐色绒毛。基生叶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三出式羽状分裂或2~3回羽状深裂,具长柄。茎上部叶卵形,边缘具有三角形圆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密披灰褐色绒毛。伞幅10~14,不等长。小总苞片8~12,线状披针形。花梗约30。花小,白色。双悬果近球形,密披软毛,棱翅状。花期5~7月,果期6~8月。根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淡黄白色,偶有外皮残存,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外皮,干燥。
【性味功用】性微寒,气特异,味微甘苦。
【用药宜忌】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保健药膳】
北沙参甘蔗汁
[原料]北沙参15克,鲜石斛12克,五竹9克,麦冬12克,山药10克,甘蔗汁250克。
[制法]前5味水煎取汁,和甘蔗汁搅匀。
[用法]代茶饮。
[功能]润肺止咳,养胃生津,下气,润燥。
[主治]小儿胃阴不足所致之厌食症。
【验方精选】
北沙参、黄芩、鱼腥草、仙鹤草、贝母、当归、苦杏仁、前胡、天冬、麦冬、橘红等份水煎热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可治癌性胸水。
四叶参
【简介】别名“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多年生缠绕草本。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
【来源】生在山野沟洼潮湿地带或林缘、灌木林下。主产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贵州、陕西。
【鉴别要点】全株有乳汁,具特异臭气。茎无毛,有多数短分枝。主茎上的叶互生,细小,短枝上的叶4片簇生,椭圆形或菱状卵形,叶缘有刚毛,背面灰绿色;近无柄。花单生,偶成对生在侧枝端;花萼贴生至于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钟状,5浅裂,黄绿色,内有紫色斑点。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有喙,有宿萼。种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纵剖成两半或块片。表面灰黄色,有较密的环状隆起的皱纹,根头小,有数茎基或芽痕;纵剖两半的边缘向内卷曲而呈海螺状,剖面黄白色。质轻,折断面类白色。
【采收加工】春、秋季来挖,除去须根,纵切晒干;或蒸后切片晒干。
【性味功用】性温,味甘。
【用药宜忌】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功能主治】补血通乳,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病后体虚、乳汁不足、痈肿疮毒、乳腺炎。
【保健药膳】
1.治疗血虚气弱及病后体虚 四叶参60克,猪瘦肉250克。水炖,食肉喝汤。
2.治疗乳汁不足 四叶参125克,猪前蹄2只。共炖熟。食肉喝汤,连服1~2剂。
3.治疗妇女白带 四叶参60克,墨鱼1只。加水同煮服。
4.治疗阴虚头晕痛 四叶参60克,加水煎汤,以汤煮鸡蛋2个内服。
【验方精选】
将羊乳根、山海螺、四叶参洗净,晒干,切片煎服。内服可治妇女病;也可适量外用。
白芍
【简介】别名“杭芍”、“亳芍”、“川芍”。多年生草本。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
【来源】多栽培。主产在浙江、四川、安徽。
【鉴别要点】高50~80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花期6月,果期8~9月。根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水煮,除去外皮,晒干。
【性味功用】性寒,气微,味微苦、酸。
【用药宜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