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36598200000037

第37章 附录 最新验方攻略(原标题为最新中医验方)(3)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五)

【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出处】李述文方。

(六)

【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出处】王健民方。

(七)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八)

【辨证】寒热淤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九)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十)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十一)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胆结石

(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六)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景祺方。

(七)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疏肝,理气,通里。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肖银昌方。

(八)

【辨证】气郁湿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方名】胆石通消糖浆。

【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用法】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

【出处】冷和平方。

(九)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组成】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世忠方。

输尿管结石

(一)

【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逐石。

【方名】逐石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沙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5克(后下),小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二)

【辨证】湿热蕴结膀胱,瘀滞下焦。

【治法】行瘀通淋。

【方名】通脬汤。

【组成】王不留行15克,瞿麦6克,败酱草15克,红花15克,蓄6克,泽泻10克,漏芦10克,桔梗4克,青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陆文彬方。

肾结石

(一)

【辨证】肾阴亏损,兼有湿热。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利湿。

【方名】四六利湿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生地9克,泽泻9克,牛膝9克,茵陈9克,白术9克,知母9克,菟丝子12克,白茅根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二)

【辨证】痰阻血瘀。

【治法】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方名】八角金盘汤。

【组成】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汉良方

痔疮

(一)

【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淤血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方名】治痔汤。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出处】邹桃生方。

(二)

【辨证】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淤血浊气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化湿通路,软坚散结,收涩固脱,止血定痛。

【方名】消痔汤。

【组成】乌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参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凌朝光方。

(三)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润肠止血。

【方名】甘旱蜜汤。

【组成】苋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莲草30克,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时加蜜糖10毫升。1~2次煎液内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

【出处】黄洪坤方。

(四)

【辨证】血热毒火内盛,淤血浊气下注。

【治法】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汤。

【组成】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黄连10克,银花12克,黄柏10克,滑石15克,当归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壳6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孝生方。

(五)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挟寒湿。

【治法】清肠利湿,止血。

【方名】加味槐榆合剂。

【组成】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菜苋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

【出处】黄洪坤方。

颈椎病

(一)

【辨证】风寒血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芍葛汤。

【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灵仙20克,白芷12克,秦艽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福财方。

(二)

【辨证】风阳上扰,湿热内蕴。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祛湿。

【方名】疏风养血汤加减。

【组成】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葛根12克,丹参20克,钩藤15克,银花藤20克,桑枝10克,秦艽12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海水方。

(三)

【辨证】寒湿兼血滞。

【治法】散寒祛湿,活血通络。

【方名】芍葛汤加味。

【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灵仙20克,丹参15克,米仁15克,秦艽12克,白芷12克,当归尾12克,桂枝9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吴福财方。

(四)

【辨证】经络阻滞,血脉不通,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

【治法】平肝定眩,舒颈醒脑。

【方名】定眩汤。

【组成】天麻9克,半夏9克,全蝎9克,僵蚕9克,白芍24克,夜交藤24克,钩藤24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15天为1疗程。

【出处】杨笃权方。

(五)

【辨证】风邪阻络。

【治法】搜风通络。

【方名】搜风通络汤。

【组成】葛根20~30克,全蝎10~12克,蜈蚣2条,乌蛇13~15克,赤芍13~15克,川芎13~15克,自然铜13~15克,穿山龙13~15克,木瓜13~15克,鹿含草3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六)

【辨证】气滞血瘀,痰湿阻络。

【治法】活血化瘀,地气通络,除湿涤痰。

【方名】除痹逐瘀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同杰方。

(七)

【辨证】风寒湿邪乘虚外袭,侵犯筋骨,气滞血瘀,经脉闭阻,邪结瘀凝腰椎。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方名】抗骨增生饮。

【组成】大独活15克,川续断15克,怀牛膝15克,海桐皮30克,西秦艽18克,川杜仲10克,威灵仙10克,全当归10克,广地龙10克,巴戟天12克,金狗脊9克,骨碎补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皮肤科

痤疮

(一)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